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6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过关检测 人民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6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过关检测 人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6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过关检测 人民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专题专题 6 6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时间:45 分钟,分值:85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2018太原高三期末)后汉书王景传记载,在公元 65 年,王景出任庐江(今合肥) 太守, “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而食常不足” 。由此可推断( ) A.大规模牛耕出现在汉代 B.牛耕发展在全国不平衡 C.当时江南地区地广人稀 D.农业不是当地主要产业 解析:选 B。不能从材料中判断出大规模牛耕出现在汉代,信息不足,故 A 项错误;据材 料可知,庐江这个地方的百姓不知道牛耕,而牛耕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所以可以
2、判 断出汉代牛耕发展在全国不平衡,故 B 项正确;材料未说江南地区,也未说人地情况,故 C 项错误;农业是不是当地主要产业材料中未体现,故 D 项错误。 2.(2018遵义高三联考)据新全球史记载,早在 12 世纪福建就进口稻米,而专门种植 荔枝、柑橘及甘蔗高价销往北方,尽管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 却收效甚微。这种现象反映了该地区( ) A.比较适合种植经济作物 B.政府放松对商业的限制 C.农业生产的商品化 D.人们对于外国稻米的喜好 解析:选 C。根据材料“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及甘蔗高价销往北方”可知当地人商业意识 强,不愿选择获利较小的稻米种植,故 A 项错误;材料
3、“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 ,体现 了政府重农抑商的主导思想,故 B 项错误;材料“进口稻米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及甘 蔗高价销往北方” ,表明当时福建一带,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故 C 项正确;材料“政府 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却收效甚微” ,表明种植稻米获利较小,人 们不愿种植稻米,只能进口,故 D 项错误。 3.(2018合肥高三质检)明朝后期马铃薯传入我国后,迅速跻身宫廷美食的行列,只有达 官贵族方能享用。到清朝中叶以后,马铃薯成为常见主食,走入寻常百姓家。对这一变化 原因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 A.等级观念日益淡化 B人口增长粮食短缺 C.中外贸易不断扩大D崇尚西方生
4、活方式 解析:选 B。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等级观念不是日益淡化,故 A 项错误;马铃薯 是高产作物,清朝时期人口增长粮食短缺,故政府推广种植马铃薯,导致材料这一变化, 故 B 项正确;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外贸易日益萎缩,故 C 项错误;明清 时期与西方往来很少,崇尚西方生活方式与史实不符,故 D 项错误。 4.(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宋元以来,江南地区因粮食丰裕,有“苏湖熟,天下足”之民 谚,但到明代中后期,民谚已变为“湖广熟,天下足” 。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湖广地区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C.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动 D.江南地区社会经济急剧衰退2
5、解析:选 C。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是在南宋, 题目要求回答的是由宋元以来“苏湖熟,天 下足” 到明代中后期“湖广熟,天下足”变化反映的问题,故 A 项错误;江浙地区是宋代 的产粮大区,故民谚称“苏湖熟,天下足” ;到了明代中后期,这一地区商品经济发达,粮 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经济类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明代主要的产粮区转移至湖广地区, 民谚改称“湖广熟,天下足” ,这不能说明湖广地区成为全国经济中心,故 B 项错误;其中 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江浙地区经济结构的变动,故 C 项正确;明代主要的产粮区转移至湖 广地区并不能说明江南地区社会经济急剧衰退,故 D 项错误。 5.首都博物馆举办的王后母亲女将
6、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引 起巨大轰动。下列文物可能在此次展览中展出的是( )解析:选 A。司母辛鼎“辛”是妇好死后的庙号,出土于妇好墓,故 A 项正确;秦始皇统 一中国后,以半两钱为全国统一的铸币,与商朝的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右丞相是古代 官职,自汉至金有尚书左丞、尚书右丞,从字体判断是小篆(秦朝),时间与商朝不符,故 C 项错误;双镰铁范是冶铁业发展的产物,出现在战国时期,故 D 项错误。 6.宋会要辑稿中记载宋高宗认为:“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 阜通货贿。 ”上述材料最能说明当时的海外贸易( ) A.得到最高统治者支持B重视买卖船舶获利 C.主要服务于
7、皇室享乐D是国库最重要的财源 解析:选 A。宋高宗发表此番言论说明海外贸易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故 A 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出买卖的物品是船舶,故 B 项错误;材料表明海外贸易有助于国用而不是服 务于皇室享乐,故 C 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出是南宋国库最重要的财源,故 D 项错误。 7.(2018衡阳高三期末)罗兹墨菲在东亚史中说,那种认为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体 系“没有变动”的观点是绝对错误的。如果我们仔细考察宋朝时所发生的这些变动,可能 会惊讶地发现,它们不但显示出典型的“现代”特征,而且预示着七八百年后改变欧洲面 貌的种种变迁。 以下符合“现代”特征的是( ) A.设通判监督知州B坊市界
8、限的打破 C.工场手工业萌芽D白银被交子取代 解析:选 B。本题考查宋代社会发展呈现出“现代”特征的表现,设通判监督知州仍属于 传统的监察制度,不能体现“现代”特征,故 A 项错误;坊市界限的打破使传统“坊市制” 向近代“街市制”发展,从封闭古典型向开放近代型转化,因而体现了“现代”特征,故 B 项正确;明朝中后期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工场手工业才逐渐发展,因而 C 项不符合宋 朝社会特征,故 C 项错误;北宋尽管出现交子,但并未取代白银的流通,故 D 项错误。 8.(2018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联考)唐代诗人杜牧上李太尉江贼书中曾谈到江淮 间的草市,谓“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
9、间” 。由此可以获悉( ) A.突破政府对商品交易的时间限制 B.促进了江河沿岸富家大户的形成 C.草市交通便利政府往往任其发展 D.唐朝后期草市已获得了一定发展 解析:选 D。据材料可得草市突破了商品交易的地域限制,不是时间限制,故 A 项错误; 据材料可得江淮草市临近富室大户居住地,B 项材料无体现,故 B 项错误;政府政策材料 不涉及,故 C 项错误;据材料可得唐后期已有草市,并已获得了一定发展,故 D 项正确。 9.(2018衡阳高三期末)据农业经济史研究记载:到宋代,庶民、商人纷纷购买田产, 因而出现为数不少的庶民地主。乡村上的富户“乃从来兼并之家” ,称之为富民,这些富民3并无官位
10、爵衔,只是平民百姓身份的庶民地主。这些富民“招客为佃户” ,着佃的客户,即 为给地主种田的佃农,富民和佃户构成了此时的佃耕制。以下关于佃耕制的解读错误的是( ) A.佃耕制阻碍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产生 B.商品经济发展是佃耕制产生的重要条件 C.佃耕制侧面反映出门阀士族的衰落 D.土地私有制是富民阶层形成的根本原因 解析:选 A。根据材料可知, 佃耕制下佃户与富民地主并无人身依附关系,因而有利于自 由劳动力的形成,从而也有利于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产生,故 A 项错误,符合题意;材料 “庶民、商人纷纷购买田产,因而出现为数不少的庶民地主” ,体现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佃耕 制产生,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
11、意;材料“乡村上的富户乃从来兼并之家 ,称之为富民, 这些富民并无官位爵衔,只是平民百姓身份的庶民地主”说明庶族地主的不断发展,因而 从侧面反映出门阀士族的衰落,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庶民、商人纷纷购买田 产,因而出现为数不少的庶民地主” ,说明土地私有制是推动富民阶层形成的根本原因, 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0.(2018安徽江南十校高三联考)17、18 世纪,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封建国家推行了两 种甚至截然相反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和重商主义。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A.都体现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都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 C.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都加强了封建势力的力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专题 古代 中国经济 基本 结构 特点 过关 检测 人民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