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径流集中入渗类设施在中国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水资源论文.docx
《雨水径流集中入渗类设施在中国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水资源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水径流集中入渗类设施在中国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水资源论文.docx(6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雨水径流集中入渗类设施在中国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水资源论文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雨水径流集中入渗类设施在中国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论文范文:雨水径流集中入渗类设施在中国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中国海绵城市研究的热门主要有海绵城市的内涵、目的、内容和效果, 而对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缺乏研究。最近几年雨水径流集中入渗类设施在中国海绵城市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但对集中入渗的影响及风险研究严重滞后, 不利于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因而, 从海绵城市雨水径流集中入渗与传统入渗的差异切入, 分别从集中入渗对土壤污染与地下水水量水质的影响、集中入渗对土壤与地下水影响的数
2、值模拟、集中入渗污染物的累积效应与风险评价研究等方面, 综合评述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与缺乏。建议今后从下面4个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土壤污染风险及其影响因素;雨水径流集中入渗的土壤污染累积效应;地下水污染风险预测;降低地下水污染风险的措施。 本文关键词语:海绵城市;集中入渗;土壤;地下水; 作者简介:李怀恩 1960- , 男, 陕西商南人, 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生态水文、非点源污染、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方面研究。E-mail:lhuaien;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赞助项目 51879215;固原海绵城市建设及运营关键技术研究项目 SCHM-2021; Abstract:Although res
3、earch on the connotation, goal, content and effect of sponge city is a current topical research area in China, there is lack of investigations on possible adverse effects to sponge city. In recent years, the facilities of rainfall runoff concentrated infiltration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constru
4、ction of sponge city, however studies have not focused on the influence and risk of concentrated infiltration, a factor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sponge cities in China. Therefore,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ncentrated infiltration and tr
5、aditional infiltration, and reviews the progress and deficiency of investigations in China and beyond on the influence of concentrated infiltration on soil pollution, groundwater volume and quality.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effects of concentrated infiltration on soil and groundwater, and the
6、 cumulative effect of pollutants and their risk assessment are also examined. We suggest that future studies should examine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The risk of soil pollution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The cumulative effect of rainfall runoff concentrated infiltration on soil pollution; The pred
7、iction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risk;and Measures to reduce the risk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Keyword:sponge city; concentrated infiltration; soil; groundwater; Fund: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51879215; 当前, 中国正在大力推广海绵城市建设, 2021-2021年确定的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达30个, 同时也有一些地
8、区自主开展了海绵城市建设1.在海绵城市建设中, 雨水花园、渗井、生物滞留等雨水径流集中入渗措施应用较多。这类措施主要利用土壤基质这一天然 肾脏 , 使降雨径流携带的污染物经土壤基质的吸附、过滤、离子交换、微生物降解等物理、化学、生物作用得到自然净化, 然后下渗补给地下水或收集利用, 具有减缓城市内涝、净化水质与内涵修养地下水的综合功能。由于城市雨水径流存在严重的面源污染2, 且集中入渗的水量负荷与污染负荷强度大, 长期集中入渗对土壤与地下水的影响程度、污染物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累积效应与污染风险大小等, 都是各方面非常关注的科学问题。 雨水径流集中入渗对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 国外在20世纪末、21
9、世纪初做了较为深切进入的研究3,4.主要探究了浸透池/塘、多孔路面、雨水花园、生态滤沟等典型雨水设施在调节、蓄渗城市暴雨径流经过中携带的污染物 营养物、重金属、悬浮固体、石油、碳氢化合物、病原体和盐分等 对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5,6,7, 有学者明确指出仅靠土壤系统不能保证城市地下水不受集中入渗的影响8.国外的相关研究可为中国开展雨水径流集中入渗对土壤和地下水影响研究提供借鉴, 但国外经历体验并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近年来, 随着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 雨水花园、渗井、生物滞留等雨水径流集中入渗设施得到广泛应用9,10,11, 中国关于这些措施开展了一些研究, 但大多是针对
10、措施本身的构造、径流量12,13与污染物负荷削减效果14,15、影响机制与模型模拟等方面, 在雨水径流长期集中入渗对土壤与地下水的影响经过及污染风险方面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研究滞后于实践, 严重影响了这类措施的合理应用。因而, 需要加深对中国海绵城市雨水径流集中入渗对土壤与地下水影响的研究。 鉴于此, 本文主要通过总结国外雨水径流集中入渗对土壤和地下水影响的研究成果, 分析存在的问题与缺乏, 结合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特点, 比照分析海绵城市径流集中入渗与传统雨水入渗在入流水量和污染负荷方面的差异;针对海绵城市雨水径流集中入渗对土壤与地下水的影响, 分别从集中入渗对土壤污染与地下水水量、水质的影
11、响研究, 集中入渗对土壤与地下水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集中入渗对土壤污染物累积效应与风险评价研究等方面, 总结国内外研究进展, 并对中国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缺乏进行探寻求索, 提出将来海绵城市建设形式下雨水径流集中入渗的研究方向。以期将来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径流集中入渗设施的合理应用, 促进中国海绵城市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1 海绵城市雨水径流集中入渗与传统入渗的比照 1.1 径流入渗经过 海绵城市雨水径流集中入渗与传统雨水径流入渗存在一些明显差异: 传统雨水径流入渗以面状入渗为主, 降雨径流雨水分散在整个区域内, 单位面积接纳的入渗水量较小;海绵城市雨水径流集中入渗则以点状入渗为主。一般而言,
12、 生物滞留设施汇流比为51201, 而渗井远大于该值。这就讲明雨水设施要聚集其本身520倍的径流量, 入渗水量明显增大。 传统雨水径流入渗在降雨结束后, 汇流逐步消失, 入渗也随之快速结束;而海绵城市雨水径流集中入渗设施可存储大量径流雨水, 待降雨结束后, 入渗仍会持续一定时间。 传统雨水径流入渗, 由于入渗区域大, 单位面积受纳的污染负荷较小;而在集中入渗经过中, 整个汇流区内的污染物随降雨径流聚集到雨水设施内, 雨水设施单位面积受纳的污染负荷明显增大。 入渗理论以为土壤水分入渗方式有两种, 即活塞式和捷径式 优先流 , 无论活塞式还是捷径式入渗, 传统雨水径流入渗均忽略了入渗水分在水平面上
13、的传导;而在海绵城市雨水径流集中入渗经过中, 随着入渗深度增加, 入渗区域水平面上水分的传导区和湿润区增大, 水平面上传导区和湿润区对点状入渗的影响不能被忽略。 1.2 污染物迁移转化机制 1.2.1 吸附经过 土壤对溶解性污染物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与污染物种类、形态以及土壤颗粒上吸附点位、吸附比外表积有关。吸附效果分别与污染物浓度、土壤颗粒上剩余吸附点位数量以及接触时间成正比16.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经过牵涉两种反响类型, 快速吸附经过和慢速吸附经过:快速吸附经过以物理反响和物理化学反响为主;慢速吸附经过以物理化学反响和化学反响为主17. 在传统雨水入渗区域内, 单位面积接纳的入渗水量与污染物负
14、荷较小, 且入渗持续时间较短, 土壤中吸附点位多, 污染物很快被表层土壤吸附, 径流中污染物对深层土壤的影响较小。在海绵城市集中入渗区域内, 雨水径流集中入渗设施处理的径流雨水中污染物负荷较高, 径流中的大部分颗粒态污染物吸附在下垫面沉积物上, 随着雨水花园、渗井和生物滤池等雨水径流集中入渗设施对颗粒物的过滤、沉淀作用被有效去除。土壤和填料对溶解性污染物的吸附、离子交换与阻滞, 进一步延缓其向下迁移和转化速率18.但雨水径流集中入渗设施填料的吸附容量有限, 随着径流的持续入渗, 雨水径流集中入渗设施土壤与填料中的吸附点位迅速减少, 当吸附到达饱和后, 溶解性污染物可以能进入雨水径流集中入渗设施
15、下方的土壤或随穿孔水管排出19. 1.2.2 微生物经过 微生物在土壤污染净化经过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微生物通过生物固定作用, 固定一部分有效氮、有效磷以及少量重金属和持久性污染物等。另一方面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够降解转化土壤中的各种污染物11,20,21,22, 使土壤保持自净能力。 在传统入渗区域, 由于污染负荷小, 土壤的自净能力一般大于雨水径流对土壤的污染能力。在雨水径流集中入渗区域, 单位面积接纳的土壤污染负荷较大, 碳源增加使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活性也随之增加, 土壤的自净能力得到强化, 但是, 当土壤自净能力缺乏以抵消增加的污染负荷时, 土壤中污染物会逐步累积。 1.2.3 植
16、物摄取经过 植物不能直接利用有机态氮、磷, 也不能直接去除持久性污染物和抗生素等, 但是植物根系与微生物构成的微环境有利于提高微生物的活性, 有利于微生物的分解转化作用23,24;经微生物分解的有机氮、磷的最终产物大部分能够溶于水, 能够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在传统雨水径流入渗区域, 径流入渗携带的氮、磷含量较少, 有时会限制植物的生长。海绵城市径流集中入渗区域, 由于入渗量大、污染负荷高, 会造成氮、磷的淋溶。集中入渗设施中的植物能够改变植物根系微环境, 加强根系周围土壤对氮、磷的吸附作用, 大幅减少径流入渗对氮和磷的淋溶现象25, 减少氮、磷对下层土壤的污染。雨水径流集中入渗设施截留大量重金
17、属污染物, 植物不能降解重金属, 但能在低浓度重金属胁迫的环境下生长。在植物生长周期中, 植物能够吸收土壤中吸附的部分重金属, 通过定期对植物进行收割, 能够将重金属从海绵系统中去除, 缓解土壤重金属污染24.所以, 植物摄取是海绵系统可持续净化污染物的主要因素之一。 1.2.4 污染物累积经过 在传统雨水入渗经过中, 单位面积接纳污染负荷量较小, 在土壤自净、植物吸收和微生物降解作用下, 不会造成污染物在土壤中累积。而在雨水径流集中入渗设施中, 上述吸附经过、微生物经过和植物摄取经过主要发生在浅层土壤中。在非降雨期间, 浅层土壤中吸附的大部分污染物 氮、磷、有机物等 在各种微生物和植物的生物
18、作用下被净化、去除, 为下一次降雨入渗经过中污染物的吸附腾出吸附点位, 保证了雨水径流集中入渗设施对污染物的可持续净化作用, 土壤中部分重金属也在植物的生长和收割周期中被去除11.但是, 仍有大部分重金属残留在土壤中26, 土壤中重金属的累积会影响微生物的活性和植物的长势27,28,29, 继而削弱浅层土壤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30.雨水入渗设施需长期接纳处理径流污染物, 因而雨水入渗设施需要具有较高的自净能力, 以一年为一个处理周期, 当雨水入渗设施在某一个周期内的自净效率开场低于基质吸附污染物的效率, 将会导致基质吸附污染物的量逐年增加, 雨水设施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逐步减弱, 即雨水设施吸附污
19、染物的容量会渐渐趋于饱和。随着设施运营期增加, 会导致雨水入渗经过中上层土壤的污染物输出增大, 下层土壤的污染物处理负荷和污染累积风险升高。 由于雨水径流集中入渗设施砾石层、土工布等构造的阻隔以及较深的土层深度, 雨水径流集中入渗设施中的植物根系难以到达设施下面的土层中;随土壤深度增加, 土层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随之减少31,32, 土壤本身的自净能力降低, 甚至能够忽略。深层土壤对径流污染物的净化作用以吸附为主, 随着雨水径流集中入渗设施的运营, 污染物在深层土壤中积累, 可能出现一条污染物本底值略高于周边土壤的 污染柱 , 且污染柱底部随雨水径流集中入渗设施运营时间的增加, 向地下水潜水
20、带延伸。当污染柱延伸至潜水层时, 部分污染物也会进入地下水中。随着雨水径流集中入渗设施运营时间加长, 污染柱中吸附污染物的量增加, 补充到地下水中污染物的总量和浓度也升高, 地下水被污染的风险增大。 2 海绵城市雨水径流集中入渗对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 2.1 海绵城市雨水径流集中入渗对土壤的影响 海绵城市源头措施处理的中后期雨水径流携带的污染物较少 污染浓度较高的初期雨水径流一般被弃流 , 一般不考虑径流雨水入渗对土壤的影响, 但有研究表示清楚, 雨水径流集中入渗会造成土壤污染。Winiarski等33研究发现, 从工业园区流出的雨水入渗会对浸透池的表层土壤造成严重污染;Li和Davis34研究
21、了雨水花园中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特性, 证实了其会对土壤产生污染;Andres和Sims35以美国特拉华州亨洛彭角州立公园运营时间超过25年的快速浸透池系统 RIBS 为研究对象, 实地研究集中入渗对土壤中N和P浓度的影响, 研究表示清楚土壤中总磷明显累积的深度大于1.5 m, 有机氮转化为NO3- N从土壤中渗出, 累积不明显。Stephenson和Beck36以为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 SUDS 的普遍应用会对土壤造成影响, 并通过文献回首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在土壤污染机理研究方面, 缺乏与海绵城市相关的研究成果。与入渗污染土壤的机理研究有:张传雷37根据西安市黄土地区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
22、染物的特点,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污染物, 采用室内实验的方式方法, 初步讨论了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 研究表示清楚水分和石油在土壤中迁移时, 湿润锋前进速度、累积入渗量、入渗率和稳渗率随表层石油含量的增大而减小, 氨氮在土壤中的迁移以对流作用为主。彭帅38模拟研究流体中携带的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行为和分布规律, 研究表示清楚, 影响污染物迁移的因素有土壤容重、含水率、吸附分配系数、对流速度、水动力弥散速度、吸附降解、污染物排放方式、边界条件等因素, 华而不实对流是影响污染物迁移传输的动力和主要因素, 降解会减少污染物总量, 吸附导致污染物滞后迁移。 2.2 海绵城市雨水径流集中入渗对地下
23、水的影响 2.2.1 海绵城市雨水径流集中入渗对地下水位的影响 降雨入渗对地下水的补给分析方式方法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利用地中浸透仪的观测资料直接计算出降雨入渗量, 二是利用地下水动态资料进行降雨与地下水位抬升关系的分析39.传统降雨入渗补充地下水在研究降雨量、蒸发量、径流量、浸透量等因素对地下水位年内、年际动态变化的影响关系时, 多采用第二种方式方法。如Hasan等40以孟加拉国Chapai Nawabgonj地区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径流量、浸透量和地下水位波动之间的关系, 以评估降雨对地下水位波动的影响;Abdullahi和Garba41利用马来西亚丁加奴州13年的降雨量、蒸散量和地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