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活动地环境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研究,城市社会学论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日常活动地环境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研究,城市社会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常活动地环境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研究,城市社会学论文.docx(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日常活动地环境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研究,城市社会学论文内容摘要:建成环境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是老龄化地理学的热门话题, 仅从寓居地视角讨论建成环境影响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偏差。为更精到准确揭示老年人日常活动所处场所建成环境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利用问卷调查等数据, 基于老年人日常活动的时空形式及活动地建成环境特征, 采用逻辑回归模型比照不同日常活动地建成环境要素对广州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遭到不同活动地建成环境的共同影响, 华而不实, 寓居地与日常活动空间建成环境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的模型伪R2最大, 而维护性活动地与休闲性活动地能反映出仅考虑寓居地视角下忽略的
2、部分建成环境变量。由于老年人在不同活动地的停驻时长、频率和目的不同, 日常活动地建成环境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也存在差异, 主要通过影响不同活动地相应的活动时机和出行环境产生作用。结论从老年人群日常活动的角度补充了时空间行为研究, 有助于为老年主动健康服务供应与老龄宜居城市建设提供科学支撑。 本文关键词语:不确定的地理背景问题; 老年人; 主观幸福感; 建成环境; 日常活动; 作者简介: 周素红 (1976-) , 女, 广东饶平人, 博士, 教授, 研究方向为城市地理学、时空间行为和城乡规划。E-mail:eeszsh; 收稿日期:2021-03-22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3、41871148, 7181101150, 41531178);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21A030313228, 2020A030312018); The impact of built environment on well-being of older adults under different geographic contexts ZHOU Suhong PENG Yinong LIU Lin LIN Rongping ZHANG Chunxia School of Geography and Planning, SunYat-sen University Guangdon
4、g Provinci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Public Security and Disaster Guangdong Key Laboratory for Urbanization and Geo-simulation Center of GeoInformatics for Public Security, School of Geographic Sciences, Guangzhou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Guangdong Enginee
5、ring Polytechnic Abstract:Impact of built environment on older adults health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aging geography research field. As a kind of subjective perception, well-being is influenced much by environment factors. However, bias exists when built environment s impact on well-being is analy
6、sed only under the context of residential neighbourhood.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uncertain geographic context problem, the built environment in daily activity space also affects individual s well-being, not only environment around neighbourhood.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of bu
7、ilt environment and well-being,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spatial temporal pattern of older people s daily activity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built environment in different geographic contexts using 2021 survey of Guangzhou older adults. It is indicated that daily trajectories differ among older adu
8、lts in different health statuses. What s more, the environment they exposed are totally different as well. Therefor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is used to analyse different health effects of built environment under separating geographic contexts. It is indicated that built environment affects well-b
9、eing under all kinds of the geographic contexts, while the built environment of residential neighbourhood and daily activity space influences well-being to the largest extent. Besides, built environment factors in the place of maintenance activity and the place of recreation activity daily activity
10、space have relation with well-being as well. To be more specific, the health effect of built environment like the density of bus stops, the density of green space and the density of intersections varies with geography contexts due to different activity durations, frequencies and purposes under diffe
11、rent geographic contexts.The research verifies that built environment influences well-being not only in residential neighbourhood and reveals that geographic context difference exists while we analyse the health effect of built environment. What s more, the relationship of built environment factors
12、and older adults well-being under different geography contexts is also summarized. The conclusion supplements the research of spatial temporal behaviou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aily activity and helps to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built environment s health effect. It offers a scientific support
13、to the construction of aging liveable city and the provision of active aging health service. Keyword:uncertain geographic context problem; older adults; well-being; built environment; daily activity; Received: 2021-03-22 1 引言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导致城市人口构造发生了宏大变化, 据2021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显示, 中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数占总人口数的16.15%, 同
14、2018年相比上升2.89%1。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与城镇化进程高度同步2, 诸多中西方研究也致力于讨论公共服务设施、社会网络等城市环境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3,4, 提出防控负面环境因素的早期健康干涉措施5。当前国内外学者已就建成环境设计能引导居民生活状态, 进而影响个体发病率这一结论达成了基本共鸣, 并从道路可达性、人口密度、绿色空间、土地利用混合度等不同层面对建成环境作用于个体健康的机制进行分析6,7,8, 或讨论中西方建成环境对居民健康影响机制的异同9。 现有研究对建成环境的地理尺度界定主要为社区、邻里等基于寓居地的界定方式10,11, 然而居民日常活动并不局限于寓居地周边, 在寓居地以外
15、场所活动时也遭到所在地建成环境的影响。因而, 基于寓居地单一地理背景的建成环境影响研究可能偏离个体所处场所的真实建成环境, 无法完全反映个体环境暴露的本质状况, 进而从病因学层面误解环境对健康的作用机制12。 不确定的地理背景问题 (Uncertain Geographic Context Problem, UGCoP) 这一概念由Kwan Meipo提出, 以为个体的日常活动伴随着时间与空间位置的变化, 在讨论个体出行、活动形式等行为及健康状况时, 由于城市时间与空间的不确定性, 即便其他要素一样, 针对不同地理背景单元的分析结果可以能不同。因而在研究城市环境变量作用于个体行为、健康等的经过
16、中, 需要考虑地理背景单元划分所产生的影响13,14。 不确定的地理背景问题 的核心在于辨别和描绘能够代表个体日常活动真实环境的地理单元。在这里基础上, Goodchild更详细地提出了地理背景在不同语境下的特定特征, 即尺度、范围、内涵等要素均存在不确定性15。其他学者也基于不确定的地理背景问题展开各类实证性研究, 包括城市宜居性评估16、建成环境影响身体健康机制分析17、活动中心辨别18等等。针对不确定的地理背景问题, 中国学者主要集中于讨论地理背景对通勤效率19、活动形式20等的影响。但总体而言, 上述研究的研究主体仍以年轻的工作人群为主, 针对老年人群体的研究相对缺乏。而老年人群体日常
17、活动特征明显区别于年轻人群体21, 基于寓居地、就业地的地理背景划分方式方法并不适用于老年人群体。除此之外, 城市建成环境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因而, 本文重点讨论:老年人日常活动有何时空特征?怎样针对老年人群进行日常活动的地理背景划分?建成环境在多个日常活动地中能否均会影响主观幸福感?在不同地理背景中, 建成环境分别怎样作用于个体健康?针对上述问题, 本文在讨论老年人时空活动形式的基础上, 尝试比拟多个日常活动地中建成环境对老年人健康影响的异同, 进而为老龄宜居城市建设和公共健康服务供应提供相应的科学支撑。 2 环境-活动-健康 概念模型 主观幸福感是健康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18、, 往往被理解为个体在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关系中遭到个体所拥有环境资源影响的主观感受22, 与主观行为关系密切, 因而本文主要针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展开分析。基于不确定的地理背景问题的研究基础, 构建 环境-活动-健康 的分析概念框架 (图1) 。 居民的日常活动指居民稳定、高度重复的惯常活动, 不同年龄段居民的日常活动形式差异导致其活动所处的地理背景也有所不同。根据活动目的, 居民的日常活动一般分为日用品购物、接送孩子等知足家庭生活需求的维护性活动 (Subsistence activity) , 上班、上学等与工作相关的生存性活动 (Maintenance activity) 以及文娱体育、
19、外出就餐、省亲访友等休闲性活动 (Recreation activity) 三类23,24。对老年人而言,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与工作相关的生存性活动, 但购物、休闲等活动的频率在高龄之前并没有明显下降25, 其日常活动形式主要有买菜、接送小孩等维护性活动与外出就餐、散心漫步等休闲性活动二类。 图1 环境-活动-健康 分析假设框架 图1 环境-活动-健康 分析假设框架 下载原图 Fig.1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Environment-Activity-Health 已有研究在划分地理背景时, 一般有寓居地、家外活动地的两类划分方式20, 及寓居地、工作地与活动
20、途径空间的三类划分方式19, 即将家外活动地作为整体或提取生存性活动地, 与寓居地进行比照研究。而考虑到维护性、生存性、休闲性等不同的活动类型遭到建成环境要素的影响作用不同26, 有必要从活动类别的角度对活动地做更进一步的细分, 以更好地复原个体所处的真实地理单元。结合老年人的主要活动类别, 本文在延续已有的寓居地与家外活动地划分方式的基础上, 依托维护性活动与休闲性活动的细分地理背景, 将老年人日常活动的地理背景划分为四大类。华而不实, 寓居地仅考虑寓居地周边设施, 家外维护性活动地仅考虑家外维护性活动场所周边设施, 家外休闲性活动地仅考虑家外休闲性活动场所周边设施, 可通过点缓冲区界定。而
21、日常活动空间综合考虑寓居地与家外活动地周边设施, 通过最短途径缓冲区27、活动置信椭圆28等方式进行测度 (图2) 。 图2 基于老年人日常活动的不同地理背景 图2 基于老年人日常活动的不同地理背景 下载原图 Fig.2 Different geographic contexts based on older adults daily activity 已有研究指出, 社会交往29、健身30、就医31、出行32等日常活动时机均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状况造成重要影响。因而, 在 环境-活动-健康 框架中, 老年人日常活动地周边的建成环境提供各类有利于健康的活动时机, 或是对老年人的日常活动构成制约,
22、 进而对主观幸福感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不同活动地中, 以老年人日常活动时机差异为媒介, 导致了建成环境健康效应的空间异质性。寓居地周边建成环境通过影响老年人家内及家周边日常活动而作用于个体主观幸福感;维护性活动地和休闲性活动地附近的建成环境分别约束了老年人相应的家外活动, 进而影响主观幸福感状况;日常活动空间则综合考虑了家内外以及活动途径沿途的建成环境, 整体分析其健康效应。 本文将围绕 环境-活动-健康 的概念框架展开研究与讨论: (1) 基于微观活动视角比拟不同活动形式的老年人群体健康状况的差异; (2) 基于宏观统计视角比拟不同地理背景中建成环境特征的差异。在这里基础上, 分别以寓居地、维
23、护性活动地、休闲性活动地以及日常活动空间作为地理单元, 比照建成环境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 3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式方法 3.1 研究区域 大城市、特大城市是中国老龄人口的集中分布区, 人口规模与比重均呈现持续上升态势33, 因此地理空间视角下的特大城市老龄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广州市作为典型的特大城市之一, 2021年老年人口数已占总人口数的17.27%, 老龄化问题严重。广州市的老龄化空间格局呈现出明显的圈层扇形分布特征, 中心城区老龄化程度最高34,35, 城市健康服务与老年人需求间的不匹配问题日益凸显。基于此, 本文划定研究区域为包括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白云区、天河区和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