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育系统研究改革综述本科论文(共7篇).docx





《普通教育系统研究改革综述本科论文(共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教育系统研究改革综述本科论文(共7篇).docx(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普通教育系统研究改革综述本科论文共7篇 第1篇: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一、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政策导向关系分析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是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普通教育是向更高层次一级院校输送人才,而职业教育使学生把握一门专业技术,成为社会建设的主力军。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不同条理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当下我们国家普通教育热与职业教育冷的现象普遍存在,政策导向不尽合理,详细表如今下面几个方面: 1、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招募生源政策存在差别 国家、的政策、资金、人事、招募生源等方面的不平等,致使职业教育资源出现流失现象,有些职业学校被层层下放,有的职业学校被停办或改做他用。在招募生源政策上,考分
2、高的进入普通一、二、三类高中,所有普通高中录取完毕后,剩下的低分考生再进入不同的职业高中。同样,在高校招募生源中,由于本科条理几乎不设职业教育,本科录取阶段虽然不存在职业教育的录取,而只能参与专科阶段的录取,但即便是参与第三批录取,高职院校和高职专业仍得排在师范、农林类专科院校或专业之后再进行,剩到最后的低分考生才是职业高校的录取对象。这种招募生源政策的倾斜导向,实际上是进一步强化了“重文轻技思想,加大社会等级观念,滋长了寻求高学历的社会环境,这种失衡的社会心理需求必定导致国家教育构造的重大比例失调。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录取比例及办学质量不协调 普通教育是以培养德智体美健全人格全面发展发
3、展为目标,以学习基本知识为导向,在新一轮的教育体制的改革下,21,我们国家普通高中大发展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大滑坡。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构造呈现了明显改变的趋势,普通高中招募生源人数由2009年的830万人降低到2013年70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由2009年869万人降低到698万人,而高等教育招募生源人数由2009年640万人增到823万人。从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以及高等教育招收人数变化情况能够看出,自2009年以来经过几年的鼎力调整,基本实现了高中阶段普职比例相当,但高等教育却却普职发展不协调,在普、职沟通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还没有构成有
4、效的机制保障。综合来看,普、职教高等教育之间在办学的质量和效益等方面仍存在不协调的现象。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办学政策不连续、不互补 职业教育与普通高校教育建立连续、互补的教育体系,为人们选择不同的成才路径,为多样化途径培养人才提供了选择。同时,树立大职业教育观,建立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构成初、中、高多条理的职业教育体系。淡化“职中、中专、技校和“普通高职、成人高职以及“学历教育与培训之间的差别,强化中、高职的统一管理,实行多元化、多形式、多条理、多类型相结合的办学体制,彻底解决长期存在的条条块块的管理形式,打破个人主义的束缚。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上突出每个阶段的特点,并互相衔接。实现
5、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的一致性,无论是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完全能够根据个人愿望选择入学。这样能力使教育的能效和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也给职业院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成长时机。建立沟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补习教育,建立一种规范的补习教育制度,具有综合教育选址的学校,学生能够承受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方向,进行有选择的定向学习,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比较合理的沟通和衔接。 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社会认知关系分析 1、学生自己对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认知 在几千年“学而优则仕的封建观念影响下,莘莘学子千军万马去挤考大学这座“独木桥,然而能升上大学的究竟只是少数,在同龄人中只占6%7%,其余的人被
6、挤下“独木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从教育客观上来讲,应调整中等教育的构造,即学生承受九年制义务教育后进行分流:一部分分流到职业学校,一部分分流到普通高中。分流的比例为60%70%进入中等职业学校,30%40%进入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毕业生少部分升入对口高等院校进修,进一步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绝大多数学生学有一技之长,回家发家致富,成为当地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和领头雁。 除此之外,不同地域对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认知差别明显。对我们国家教育发展的理论表示清楚,中西部地区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潜力是宏大的,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固然国家一直强调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性,并适当通过行政手段的调控来促进它的发展,但当
7、前中西部地区的中等 职业教育远不能撑起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随着全球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及就业形势的变化,人们对于教育改变命运的看法,会因地域、经济、文化背景等产生不同的看法。不同群体也会构成其特有的认同形式。对于广阔中西部学生来说,高中阶段教育的选择不仅仅是本身意愿的结果,更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节拍,构成的应对策略。 2、学生家长对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认知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人们意识到知识改变命运。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知识型人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阔的家庭寄希望用知识武装自己;同时在宏大的竞争就业压力下,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用高学历敲开将来美妙生活得大门。于是家庭条件好的孩子天然进入普通高中教
8、育的大门,而有着宏大生活压力的父母们也满心等待进入高中校门的孩子能够圆两代以至祖祖辈辈的大学梦想。于是,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人们把更多的希望寄托给了普通高中教育,希望能够通过对教育的高投入带来高收益,实现人力资本边际效应的最大化。但并非所有学生都能走进高中的校门,那些没有良好的家庭社会资本,没有可利用的人脉关系,对孩子将来就业状态没有强大自信心的父母,选择对就业有承诺的职业教育,同时较少的教育投入,让许多没有条件能够依靠的家长看到了希望。同时,现前阶段的高等教育存在众多弊端,好多大学生在毕业以后找不到专业对口的职业,或在大學阶段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在面对就业选择时还需要从新回炉,进行职业技能方
9、面的培训。这对渴望有一技之长的学生来说,相对较短的学习时间,压力相对小的学习环境,能够等待的学习结果,成为选择职业教育的动因。 3、现实条件影响认知和选择 无论是考虑到教育成本与收益,还是家庭社会资本的权衡,学生选择职业教育更多的是想在毕业以后得到期许的工作,但是中等职业教育能为大部分学生找到满意的工作吗?现前阶段教育已经成为了一种产业,尤其是高等教育和校外培训机构,他们在知识经济时代博得了满桶金。不收学费的中职院校,只是在维持着一种正常的义务性教育活动。学校师资、教学质量、配套设备等良莠不齐,多数院校都不能为学生找到理想工作。曾经对职业院校的“分配工作抱有无限等待,可用一位家长的话的说,“分
10、配到街边小摊上也叫分配工作,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对于学生就业出路不负责任。此种状态之下,人们对于将来的职业发展没有能够预见的美妙前景,对职业教育越来越没有自信心,产生信任危机。 在升学率这一硬性指标的规定下,不管是学校、家长还是学生,在高中阶段承受的磨难是最多的。父母和教师在蒙受压力的同时,把更多的希望和嘱托寄予学生、孩子身上,把考试技能当成唯一技能来对学生进行培养,缺乏对生活技能、心理素质和学生道德操行方面的培养。这使承受普通高中教的孩子们,成了之乎者也的书呆子和考试的机器,面对生活和将来就业等的竞争压力,没有较强的应对能力。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难、毕业之后的再回炉,这些都是他们选择
11、普通教育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互动融通、协调发展的策略 2004年6月,时任国务委员陈至立曾经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教育体系的两个支柱,必需协调发展,不能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不同条理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国家对于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制度的提出,传统文化观念等一些社会外在因素的影响,对于推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提出战略性的策略。 1、改变思想观念,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价值观层面坚持一致 当下教育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在寻求个人主体性发展的同时,还看重对科学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适应性。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也是以培养人为目的
12、,以效劳社会为目标,发展职业教育应是我们国家职业教育的长期政策。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更好地衔接起来,更好地为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2、部门作出对职业性人才的培养指导,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共生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劳动保障部提出八项关于培养合适我们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办法,其中,第二项办法指出: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施行“三年五十万新技师培养计划。第三项办法指出:组织开展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活动,完善高技能人才选拔机制。第四项办法指出,改良高技能人才评价方式,完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第五项办法指出:建立高技能人才开发沟通机制,促进其发挥更大作用。第六项办法指出:提升高技能
13、人才的待遇水平,引导更多的技能劳动者岗位成才。 3、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促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衔接 受传统观念“一纸文凭定毕生及学历本位的影响,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时机和薪酬待遇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因而,我们应进一步完善以能力本位取代学历本位的聘用、晋升和薪酬制度,建立健全以职业为导向、以工作业绩和实际奉献为重点,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并重的人才评价体系,逐步规范企事业单位劳动用人机制,切实保障职业教育毕业生和普通教育毕业生都有同等的竞争时机。 张冰松等 第2篇:让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驾齐驱 多年来,我们国家职业教育的地位给人们的印象是“低人一等。事实上,在我们国家现行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仅仅
14、仅是一个条理,而不是一个教育类型。且不说在中考和高考录取的序列中,职业教育老是排在最后,就连招募生源计划也将职业院校名垫底。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需彻底打破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社会偏见,让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并驾齐驱,方能真正迎来职业教育的春天。 经济发展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 最近几年来,职业院校毕业生在企业就业日益受欢迎,可谓好运连连。今年2月,前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报告中称,我们国家中职毕业生首次就业率连续9年跨越95%,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连续3年跨越90%。 从就业率来看,职业院校毕业生已成为比高校本科毕业生更抢手的热门人才。有评论以为,职业院校毕业生遭到热捧是从另
15、一个角度发出了市场需求得不到知足的信号,以职业院校毕业生为代表的技术人才供求失衡,而以普通大学本科生为代表的中高端劳动力却出现过剩。失业与空岗并存,构造性用工荒,是当下众多企业招工难的主要原因。在技能型人才供需失衡的场面下,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工资待遇早已摆脱了“低薪、低保障的窘境。 据2015年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该省高校毕业生去年就业率为92.00%,硕士就业率不及本科生。不只硕士就业率不及本科生,從整体情况来看,以至呈现出学历越高就业率越低的倒挂现象。其中,博士毕业生就业率88.76%,硕士毕业生90.97%,本科毕业生91.61%,高职专科毕业生92.74%。 在人们的惯
16、性思维里,正如物以稀为贵一样,学历越高的人才越是高端人才,高端人才就业最少是十拿九稳。然而,现实社会却呈现出无情的悖论。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继电保卫班班长谢邦鹏的本科、硕士、博士3个教育阶段均在清华大学修成。从2008年博士毕业至今,他已经在生产第一线干了整整6年。由于,那里有他成长所需要的土壤。他的说法,得到了导师、中科院院士卢强的认同。 从理论中看,技能技术型人才并非只要中低级之分,同样有高端人才。高端技能技术型人才重要有三类:具有适应产业升级,尤其是新技术、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胜任高端技术领域岗位工作素质的知识技能型人才;具有较高技术水平,能够指点一般技能人才工作的现场工程师、工艺师等
17、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较强的现场管理能力,或者具有多种技能的复合技能型人才。 社会分工高度发达的当今,人们所受的教育都应包含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否则便难以在社会上安居乐业。应当说,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一致的,即培养合格的劳动者。“打通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是我们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主要突破。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表示,过去许多人把职业教育看作“断头路,而今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沟通,职教生的选择愈加多样,成长“天花板终将打破。 与此相配套,文件中提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
18、、单独招募生源、综合评价招募生源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招募生源办法,为学生承受不同条理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时机;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推进学习结果互认衔接。能够预见,职业教育的春天已经到来。 阻碍职业教育发展的“三重壁垒 几年来,专科条理3+2、3+3学制和五年一贯制学制,本科条理3+4和5+2等学制,各地纷纷起步试点探寻求索。与此学制相适应的考试方式也同步构成多样化格局,技能+知识考核方式、学校自立招募生源考试等形式应运而生,职业教育结束了“断头教育的困扰,教育公平正在走向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教育的本质公平阶段。 固然国家高度看重职业教育,从各方面大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但是在人们的观念上职
19、业教育还是那样是低条理的教育。事实上,职业教育仍然处于“上热下不热“校热企不热“官热民不热等“三重壁垒的境地,很多职业院校的招募生源窘境还是那样。有数据显示,去年北京中考录取率达97%,其中中专、技校、职业高中和五年制高职等职技类学校招募生源计划30638人,录取17033人,仅完成55.6%。原因很简单,在人们看来,承受职业教育是迫不得已的选择,“总觉得读职校低人一等。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的成才观念就是承受小学和中学教育后考上大学,尤其是名牌大学,而中、高考被淘汰,进入职业院校则是个迫不得已的选择。在美国,一名将被哈fo 大学录取的优秀高中毕业生,能够舍弃哈fo 而选读烹饪学校,就在于他有自
20、己的职业兴趣,毕业以后从事烹饪工作,其劳动价值并不比当教授差。这在国内是难以想象的,几乎所有成就优秀的学生都把眼睛投向北大、清华,而且都渴求将来的公务员、白领岗位。 固然职业院校就业率明显跨越本科院校,毕业生日益遭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但这并不能说明职业教育地位的提升。由于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往往被定位为“蓝领,虽然他们在社会上的地位不断上升,但晋升的空间却往往是狭窄的。这是由于职业院校学生大多是由于学习成就问题而不得已选择读职校,如此就构成了人们观念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现实。要改变这样的现实,需要将职业教育从普通教育中脱离出来,使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成为双管齐下的两种教育形式。这无疑是提升现代职业教育
21、首先解决的问题。 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也令人堪忧。相当一些中职学校“有职业无教育,把学校作为临时工中介的机构,招收来的学生没进行系统的学习,就以顶岗实习的名义,派送他们去工厂顶岗从事简单劳动。这种办学方式,既对受教育者不负责,又严重影响职业教育的形象。同时,一些高职学校办学定位不明确,专业设置反复,办学缺乏特色,直接影响职业技术人才的社会竞争力。 实现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变更 “十三五期间,我们国家面临职业教育后普及时代转型发展的变更。 在对职业教育的主要批示中指出,要“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时机,为我们国家职业教育的现代转型指明了方向:以人为本,面向人人,面向人生。 我们国家的
22、职业教育现代化,应当根据“体系开放、机制灵敏、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坚持全面发展,尊敬个体差别,提供多样化学习时机,允许自在选择成才渠道,最终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奠定理论、道路、制度的基础。 上水平、上台阶、上质量,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河南省在加大投入、体制创新、校企合作等方面锐意开拓,走出了一条职教发展的“河南道路,使职业教育日渐成为庶民认可、区域振兴的有力支撑。省支持110多所职业院校开展公办民助、民办公助、股份制等多元化办学改革试点,还先后成立15个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点委员会,建成职教集团62个,共吸纳职业院校、行业协会、企业和科研机构等成员单位2122家,初步构成了校企
23、共同育人形式。 搭建高考升学“立交桥,为多元化的人才选拔提供保障。自2012年始,山东省初次施行春季高考,重点面向中职毕业生。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该省历年升入本科条理的只要0.4%,中职毕业生升学进修几乎没有出路。春季高考的出现,打破了职业教育“天花板、“玻璃墙的现在状况,为中职生的继续进修提供了渠道。省逐年增长本、专科招募生源计划,2015年春季高考的本科招募生源计划到达10460人。春季高考凭仗其独特优勢,为中职考生搭建了一座高考升学“立交桥。 不拘一格培养人才,让学位制度惠及高职毕业生。我们国家施行三级学位制度,分别为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中,本科对应学士学位,研究生对应硕士和博士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