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科学的基本问题与发展趋势,水利水电论文.docx





《水文科学的基本问题与发展趋势,水利水电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文科学的基本问题与发展趋势,水利水电论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水文科学的基本问题与发展趋势,水利水电论文摘 要: 回首了新中国70年来水文科学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水文科学的基本问题及其现代前沿:水圈及其与地球其他圈层的界面经过;水文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水文循环的扰动;水文学研究的特点以及其方式方法论;水文知识的应用等。提出了划分水文科学分支学科的科学基础,建议将水文科学划分为普通水文学,水文气象学,陆地水文学,生态水文学和应用水文学五个分支学科。 本文关键词语: 水文科学; 水圈; 水文循环; 地球圈层; 人类活动影响; 水文学方式方法论;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we reviewed the history of the de
2、velopment of hydrological science in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for the past 70 years. We also discussed the basic scientific questions of hydrology and its current frontier, which include the hydrosphere and its interface with other spheres of the earth,the hydrological cycle system and the disturb
3、ance of human activities to it, the hydro-observation and the methodology of hydrology research, the application of hydrological knowledge, etc. Based on these studies, we suggest to divide the hydrological science into five sub-disciplines: General hydrology, Hydro-meteorology, Land-hydrology, Eco-
4、hydrology, and Applied hydrology. Keyword: hydrology science; hydrosphere; hydrological cycle; sphere of the earth; effects of human activities; methodology of hydrology; 1957年秋,笔者背着行囊走进了华东水利学院水文系,开场了自个的水文人生。在这60多年的光阴里,水文科学给了我人生的事业追求,自个也有幸见证了新中国水文科学的发展历程。 20世纪50 60年代,新中国大兴水利,可是当时既没有系统的水文资料,也没有合适中国自然
5、环境的水文计算、水文预报方式方法。于是,关于水文站网布设与水文测验技术、设计洪水与设计暴雨、河道洪水演进与预报方式方法等研究蓬勃兴起,到60年代末,已基本完成了工程水文学在中国的奠基性工作。70 80年代,中国已建成七大江河水文观测站网,研发了合适中国河流水文特性的水文观测设备与技术,广泛吸收了当时国际先进的水文分析、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方式方法,并根据中国自然地理特点进行改良,制定了中国水文观测、水文计算、水文预报等国家规范,工程水文学在中国步入成熟时期。80 90年代,国家面临水资源短缺的严峻挑战。水文科学面对新的需求,开展了旨在摸清全国水资源禀赋的水资源调查,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卫提供水
6、文学理论、方式方法与资料支撑。在这一进程中,丰富了水文科学的内涵,也催生了水资源水文学逐步兴起。同时,环境水文学、城市水文学、农业水文学、地下水文学等应用水文学分支学科也雨后春笋般兴起。 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水文科学步入了与世界同步发展的进程。研究的视野从流域尺度向全球尺度拓展,全球变化研究遭到广泛关注,系统分析、熵、复杂性科学、多尺度耦合等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引入水文科学研究中。最突出的进展是水文科学进入了计算机时代,带动了水文模型的兴起和蓬勃发展。 当今,中国水文学者在为保障国家水安全做出奉献的同时,正积极关注全球资源、环境中的水文科学问题,高屋建瓴地对水文科学
7、的基本问题和将来的发展进行深切进入考虑。 1、 水文科学的基本问题 水文科学的基本问题,是指水文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必须回答的,对学科发展具有基础性、引领性的问题,主要包括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基本理论、方式方法论和应用技术等。立足水文科学的至高点,俯视和梳理水文科学的主要内容。大致能够归纳为下面几个基本问题。 1.1、 当代水圈及其构成与演变 地球水圈作为水文科学研究的客体,将其列为水文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关于水圈的研究,大体包括:地球上水的起源,水圈的构成经过,第四纪以来水圈的演变,水圈的将来。这些问题的时间尺度看似长达百万、千万甚至亿年,而人类文明史缺乏万年,但这并非表示清楚上
8、述问题的研究是不必要的。这就好像地质科学研究6000万年前的燕山运动和340万年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对于今天的地震预测预报是不可或缺的那样。其实,关于地球水圈的研究,对于人类探寻求索其它星球上水的存在及其环境,也是很有价值的。在这个意义上,地球水圈的研究可以列为天文学中行星研究的一个课题。 1.2、 水文循环及其环境意义。 地球由于处在太阳系中的独特位置,使其地表平均温度为15,正是这一温度环境,使地球上的水具有了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液态、气态和固态三相转换的可能。太阳热能和地球势能驱动着水的三相转换的实现,构成了地球上的水文循环。 关于水文循环的探寻求索,几乎贯穿人类文明史。在17世纪以前的400
9、0多年里,东西方先哲们为了探寻求索河流的起源和海为何不满之谜,提出太多种思辨意义上的水文循环概念1。17世纪后半叶,法国人佩罗特Pierre.Perraut和马里奥特Mariott通过对塞纳河降水与径流的观测分析,英国人哈雷Ednmond.Halley通过对地中海蒸发进行的估算,并与降雨和流入地中海的河流水量相联络,才在科学意义上确立了水文循环的概念。1798年,英国人道尔顿John.Dalton通过对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降雨、径流、蒸发和区域蓄水量变化的分析,提出了水量平衡方程,由此开场了对水文循环的定量研究。然而,自那时以来直到20世纪末,关于水文循环的研究多局限于对水文循环各别要素,如降水
10、、径流、蒸发、入渗等进行孤立的观测、实验和给出某些计算公式,而缺少对水文循环系统进行完好、统一的理论描绘叙述。在进入了21世纪的今天,这一责任天经地义地落在现代水文学者们的肩上。 水文循环作为联络地球水圈诸水体的纽带和地球能量与化学物质输移的机制,其研究内容特别丰富,大致能够概括为下面两个主要方面。 1水文循环系统的构造与动态研究。该项研究的目的,旨在揭示全球水文循环系统中,不同时空尺度的子系统是怎样构成、演变及相互耦合的动态经过和机制,以期作为对水文情势预测、预报的根据。这显然是一个特别棘手的课题。华而不实,尺度转换与耦合机制是关键与难点之所在。复杂性科学的理论和方式方法,或许是进行这方面探
11、寻求索的途径。 2水文循环动力学研究。水文循环是一个以水为介质的动力学系统。对该系统进行完好的数学力学描绘叙述,开创建立水文循环动力学,建立全球与区域水文循环动力学模型,是水文循环研究的理论追求,也是水文科学摆脱其半经历体验半理论状态,成长为具有坚实理论基础的学科的关键。当代水文学知识表示清楚:水从海洋和陆地蒸发,其经过能够由热力学描绘叙述;水汽进入大气层后的分布、输移、辐合和辐散能够由动力气象学描绘叙述;水汽成云致雨的经过能够由云物理学描绘叙述;水文循环的陆面经过能够由水动力学描绘叙述。可见,对于水文循环全经过中的不同阶段或环节的数学力学描绘叙述,已具有较成熟的理论与方式方法,如今是在已有研
12、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创建立水文循环动力学的时候了。 1.3、 水圈与地球其它圈层界面经过及全球问题 环顾我们面临的全球问题,几乎无不发生在水圈与地球其它圈层的界面上。例如:洪涝、干旱和极端水文气象事件,发生在水圈与大气圈的界面上;山洪、泥石流、地震引起的水文地质灾祸发生在水圈与岩石圈的界面上;大范围热带雨林消失、草原荒漠化、一些水生和陆生生物灭绝等生态环境问题,发生在水圈与生物圈的界面上;而当今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则是人类对水圈主要是陆地水体无度无序扰动引起的,可以称其为发生在水圈与 人类圈 的界面上。把人类面临的全球问题统一归纳在水圈与地球其它圈层的界面上,并通过对界面经过异常
13、变化的分析,揭示各种全球问题发生的机制,是水文科学研究一个全新的思路与领域。 1.4、 水文学知识之应用 所有的科学与技术,都是为了知足人类与时俱进的各种需求。知足需求的方式,就是把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获得的经历体验凝练成为知识,并将知识应用于知足人类的需求中。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水文科学的终极目的,就是提供充分的水文科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知足人类对于水的需务实践中。人类须臾不能离开对水的需求,因而水文科学知识的获取与应用也永无止境。正因如此,水文科学才具有其永远恒久的生命力。 水文科学知识的应用特别广泛,但主要是为人们提供有足够可信度和精度并具有多种预见期的水文情势预测和预报服务。例如,为
14、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其将来运行期间的径流与洪水预测,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卫提供中长期旱涝预测,为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将来可能出现的水环境变化,为江河防汛提供实时洪水预报,为水库调度提供实时来水预报等。可见,水文科学在应用层面,其本质就好像天气-气候学那样,是一门以预测、预报为宗旨的学科。充分认识和把握这一点,对引领和推动应用水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导向意义。 1.5、水文观测与水文学方式方法论 水文科学不能像物理学、化学那样,能够在实验室观测和揭示物理、化学现象和机理,而必须通过对大自然水文现象的直接观测,获取地球水体及其运动、变化的信息,并通过对所获取信息的分析,构成水文知识,以回答水文学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