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秸秆还田技术的实施流程与要领,农艺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麦秸秆还田技术的实施流程与要领,农艺学论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麦秸秆还田技术的实施流程与要领,农艺学论文摘 要: 麦秸秆还田技术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国家是传统农业大国, 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正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 对于技术的依靠愈发强烈, 而麦秸秆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对我们国家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保证。本文立足于麦秸秆还田技术, 深切进入分析麦秸秆还田的意义与现实问题, 同时根据麦秸秆还田技术推广现在状况, 阐述麦秸秆还田的基本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以促进秸秆还田技术的有效应用, 推动农业生产的质量效益提升。 本文关键词语: 麦秸秆还田; 操作流程; 要领意义; 最近几年来, 秸秆还田已不仅能防止环境污染, 改善土壤构造, 而且能减少
2、化肥用量, 节约生产成本, 以逐步被人们所认可和利用。但面对机械化程度高、用工多、成本大的现实情况, 仍难以获得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以如皋市棉花原种场为例, 通过最近几年来的实践探寻求索, 棉花原种场克制田多人少的实际, 总结出了一条秸秆还田技术道路, 今年该场2000亩水稻, 前茬小麦秸秆还田全部采用该形式运作, 获得了较好效果。由此能够预见, 麦秸秆还田技术在农业生产的应用, 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对于促进农业生产效率发挥着重要作用。 1 麦秸秆还田的现实意义 1.1 有利于改善土壤构造 我们国家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具有上千年的农耕文化。近当代以来, 通过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 在生产效率上获
3、得了有效的突破, 对于农业技术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升。尤其是对于土壤的改进极为关注, 对于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 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民的耕种观念1。麦秸秆是土壤重要的有机物来源, 传统的处理方式主要为燃烧、工业加工等, 固然短时间解决了农田的空间利用问题, 但对于土壤和土质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不利于土壤自然肥效的生成, 假如将麦秸秆进行还田处理, 通过秸秆的自然腐熟, 使土壤中的有机物快速增加, 提升土壤的肥效发挥, 对于后茬的农作物能够提供丰富的肥力, 促进作物的生长, 实现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提升。 1.2 有利于自然环境保卫 由于我们国家农业技术推广起步较晚, 使农民对于农业技术的把握能力不
4、够, 传统落后的种植观念固化, 为了图省事、省力, 在常年的秸秆处理上, 大部分地区仍采用燃烧处理的方式, 以到达快速翻种的目的。疏不知秸秆的燃烧, 不仅对于土壤产生消极影响, 造成土壤的板结, 并且燃烧所产生的大量烟尘、气体对于自然环境将产生严重的损害。我们国家幅员辽阔, 大面积的集中燃烧所产生的浓烟对于民航、交通等产生重大威胁, 面对当下严峻的环境保卫压力, 更是提出了宏大挑战。 1.3 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 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因素中, 最重要的就是土壤的肥效。如通过燃烧处理麦秸秆, 不仅百害而无一利, 还会增加农业生产成本, 白白浪费可利用的资源。在我们国家普通的农业生产, 本身其经济价值
5、不高, 加之各种药物、肥料成本, 更是让农业生产成本进一步增加, 而利用麦秸秆还田, 能够改善土壤构造, 优化种植环境, 更能够节省大部分的肥料开支, 提升农作物的抗病能力、增加产量, 为农业生产提供保证, 节省人力成本与支出成本, 提升农民的实际收效, 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2 麦秸秆还田推广前景与问题 2.1 麦秸秆还田推广前景 随着我们国家对于农业当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 对于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 为我们国家的农业产业发展与农业技术提升奠定了基础2。尤其是对于农业技术方面, 更是加大了研究和探寻求索力度, 不断结合地方实际, 完善和规范农业生产秩序, 提升农业发展振兴能力。对于麦秸
6、秆还田技术推广而言, 更是立足于环境保卫与农业科学化发展角度, 努力实现我们国家大力提倡的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建设目的。当下, 固然在麦秸秆技术的推广和利用上, 无法进行全面的落实, 但随着国家农业技术资金的投入, 必定成为发展的主流技术, 利用好农业再生资源, 促进农业生产效益的提升。我们国家在 十三五 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建设目的, 把农业当代化建设提上了日程, 通过农业优惠政策的施行, 对于此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必定能够带动麦秸秆还田技术的深化与应用, 实现机械化的麦秸秆还田新形式, 以技术保障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理念将逐步深切进入人心。 2.2 麦秸秆还田面临的问题 首先, 农业生产
7、观念落后的问题。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 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观念无法有效纠正, 在农业当代化生产方式面前, 缺乏主动更新的意识, 仍以省事、省力思想为主流, 对于农业当代化发展之路缺乏正确的认知。其次, 生产成本控制能力匮乏的问题。制约秸秆还田技术的不仅仅是观念的落后, 还包含着农业生产成本控制能力缺乏, 农业生产属于底层经济形态, 其本身的经济价值具有相对的局限性, 难以进行大量的成本投入, 而进行秸秆还田技术应用, 必然会增加一定的使用成本, 让不少农民望而却步。再次, 麦秸秆还田技术把握不够的问题。在进行麦秸秆还田技术推广的经过中, 缺乏全面性的培训, 导致技术应用能力缺乏和机械化应用能力不
8、够。就当前的应用规模和实际来看, 仍然处于初级的应用阶段, 对于秸秆还田作业, 仅停留于简单的粉碎操作场面, 而缺乏系统性的操作流程规范, 在机械应用的协同程度上不高, 缺少相应的技术支撑, 导致发展程度滞后。 3 麦秸秆还田技术操作流程 3.1 机械收割 小麦机械收割技术在我们国家平原地带应用较为广泛, 其具有机械化农业独有的操作效率高、应用范围广、时间投入少等特点, 麦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应用中3。在小麦进行收割期后, 要进行全面的统筹规划, 麦秸秆还田技术的主要施行方案, 在施行中要利用带有麦秸秆切割功能的收割设备。在收获经过中将麦秸秆进行充分的切割, 并进行全面均匀的抛撒, 将碎秸秆进行
9、土壤的覆盖, 并且其收割后的秸秆高度以不影响后期的耕翻, 通常保存的高度约为15-30cm为宜, 而对于麦秸秆的粉碎长度则保持在5-15cm, 这样既有利于后期的翻耕, 也能够促进麦秸秆的腐化利用, 促进其有机肥的转化速度。 3.2 撒施基肥 在麦秸秆还田技术中, 并不是传统认知中的粉碎还田, 而是需要进行多种工序的处理, 以到达快速转化与利用的目的, 进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通过机械收割后的田地, 还需要进行后续的还田技术处理, 华而不实最主要的就是要进行基肥的利用。在施行经过中, 要利用相关的技术设备进行土壤的测试, 并根据详实的数据结果, 分析构成处理方案, 通常提倡和采用有机肥与无机肥的
10、结合应用, 促进农作物的快速生长, 并提升麦秸秆的转化效率。同时, 在麦秸秆还田后还需要及时补充氮肥, 并减少磷钾肥的使用量, 以促进土壤的构造性优化, 一般以每亩20kg碳铵及40kg内的45%专用复合肥为宜, 将混合完成的肥料均匀抛撒于粉碎的秸秆上。 3.3 灌水泡田 麦秸秆还田技术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就是要灌水泡田, 其主要目的就是促进肥料的均匀溶解浸透, 并有效的软化土质, 以便于后期对土壤与麦秸秆碎料进行搅拌, 以促进麦秸秆的还田利用,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麦秸秆的腐化速度, 缩短还田转化的时间。根据不同的土壤土质需要知足于不同的条件, 如在施好基肥后便需要立即灌水泡田, 一般的粘土,
11、其浸泡时间约为36-48小时, 而针对于沙壤土质, 其浸泡时间则约为24-36小时, 并且需要把握好浸泡时的水深, 一般以3-5cm为宜, 如水位过高则易使麦秸秆漂浮, 过低则不利于土壤的均匀软化。根据不同的土壤进行浸泡时间的规划, 有利于后期的翻耕、搅拌等操作。 3.4 中拖作业 在进行麦秸秆浸泡之后, 则要进行全面的旋耕机作业, 通常施行 两耕一整平 的耕种形式, 其主要的方式即为先横后竖。通过横竖交织的耕种形式, 能够确保耕地得到全面无死角的翻耕, 以促进麦秸秆还田的质量, 为后期的耕种提供保证。而一整平则是要以整体角度, 平整耕地的平面性, 使耕地整体平整, 防止地面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
12、, 以便于后期的机械化耕种。同时, 在旋耕的深度要求上, 一般不小于15cm, 如连续进行两年的麦秸秆还田, 则还需要进一步的加深旋耕的深度。 4 麦秸秆还田技术要领 4.1 注重泡田时间的把握 泡田的时间把握对于后期的耕种具有重要的影响, 如在进行田地的浸泡经过中, 时间过长, 则会导致土壤在水的浸泡下造成板结, 增加耕种的难度, 更不利于埋草和起浆。如浸泡时间过短, 则无法到达浸泡的预期效果, 水分浸透不完全, 在进行搅拌时无法将秸秆与泥浆完全混合, 将极大降低还田技术的应用效果。 4.2 有效控制泡田水深 旋耕机在进行作业时, 必需要根据操作实际, 为机械操作提供相关的便利, 以确保还田
13、技术的扎实有效, 提升工作效率。要严格控制浸泡的水层深度, 通常以1-3cm为宜, 水位过深容易使秸秆、杂草飘浮, 在搅拌的经过中无法与泥浆混合, 并且所构成的水浪会使秸秆分布不均匀, 不利于还田后肥效的均匀发挥。而水位过浅, 则会使操作更为困难, 导致混合效率不高。 4.3 提升旋耕机平整效能 旋耕机在进行泡水田平整经过中, 必须利用带有压草装置的平整机械, 以促进麦秸秆的掩埋。当压草机械下压至6-10cm时, 下层的泥浆则会通过缝隙向上冒出, 再结合机械的平整, 以到达全面掩埋秸秆的目的, 一般需要到达的整体效果以80%为宜, 这也是为避免后期的栽插经过中, 出现杂草阻碍而影响后期的耕种。
14、 4.4 坚持后茬耕种原则 在进行麦秸秆还田经过中, 还需要注重把握后茬种植的机会, 这样既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也有利于其秸秆效能的有效发挥。在机会的把握上, 一般沙壤土1-2天, 粘土2-3天, 通过种植时间的原则把握, 进而避免土壤过软导致种苗在栽插时栽插过深, 造成僵苗不发, 促进农作物根系着床, 保证其良好的生长。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把握好麦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 还能够有效保卫自然环境, 利用麦秸秆还田技术, 在改善土壤构造、减少化肥的使用方面, 都具有显着的效果。能够预见, 秸秆还田技术在今后的农业当代化发展中, 将占据重要的位置, 对促进绿色农业、
15、生态农业发展具有及其积极的作用。同时, 通过其农业技术的推广, 使更多的农民把握先进的农业技术, 更新种植理念, 促进我们国家农业技术的广泛性, 推动农业产业的整体发展。 以下为参考文献: 1郭冬生, 黄春红.近10年来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的时空分布与利用形式J.西南农业学报, 2021, 29 (4) :948. 2孟军, 张伟明, 王绍斌等.农林废弃物炭化还田技术的发展与前景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8, 42 (4) :387. 3王智卓.论秸秆还田的技术手段及特点效用J.新农村建设, 吉林蔬菜, 2021 (5) :49-50. 摘 要: 麦秸秆还田技术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
16、用。我们国家是传统农业大国, 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正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 对于技术的依靠愈发强烈, 而麦秸秆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对我们国家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保证。本文立足于麦秸秆还田技术, 深切进入分析麦秸秆还田的意义与现实问题, 同时根据麦秸秆还田技术推广现在状况, 阐述麦秸秆还田的基本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以促进秸秆还田技术的有效应用, 推动农业生产的质量效益提升。 本文关键词语: 麦秸秆还田; 操作流程; 要领意义; 最近几年来, 秸秆还田已不仅能防止环境污染, 改善土壤构造, 而且能减少化肥用量, 节约生产成本, 以逐步被人们所认可和利用。但面对机械化程度高、用工多、成本大的现实
17、情况, 仍难以获得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以如皋市棉花原种场为例, 通过最近几年来的实践探寻求索, 棉花原种场克制田多人少的实际, 总结出了一条秸秆还田技术道路, 今年该场2000亩水稻, 前茬小麦秸秆还田全部采用该形式运作, 获得了较好效果。由此能够预见, 麦秸秆还田技术在农业生产的应用, 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对于促进农业生产效率发挥着重要作用。 1 麦秸秆还田的现实意义 1.1 有利于改善土壤构造 我们国家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具有上千年的农耕文化。近当代以来, 通过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 在生产效率上获得了有效的突破, 对于农业技术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升。尤其是对于土壤的改进极为关注, 对于秸秆还
18、田技术的推广, 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民的耕种观念1。麦秸秆是土壤重要的有机物来源, 传统的处理方式主要为燃烧、工业加工等, 固然短时间解决了农田的空间利用问题, 但对于土壤和土质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不利于土壤自然肥效的生成, 假如将麦秸秆进行还田处理, 通过秸秆的自然腐熟, 使土壤中的有机物快速增加, 提升土壤的肥效发挥, 对于后茬的农作物能够提供丰富的肥力, 促进作物的生长, 实现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提升。 1.2 有利于自然环境保卫 由于我们国家农业技术推广起步较晚, 使农民对于农业技术的把握能力不够, 传统落后的种植观念固化, 为了图省事、省力, 在常年的秸秆处理上, 大部分地区仍采用燃烧
19、处理的方式, 以到达快速翻种的目的。疏不知秸秆的燃烧, 不仅对于土壤产生消极影响, 造成土壤的板结, 并且燃烧所产生的大量烟尘、气体对于自然环境将产生严重的损害。我们国家幅员辽阔, 大面积的集中燃烧所产生的浓烟对于民航、交通等产生重大威胁, 面对当下严峻的环境保卫压力, 更是提出了宏大挑战。 1.3 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 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因素中, 最重要的就是土壤的肥效。如通过燃烧处理麦秸秆, 不仅百害而无一利, 还会增加农业生产成本, 白白浪费可利用的资源。在我们国家普通的农业生产, 本身其经济价值不高, 加之各种药物、肥料成本, 更是让农业生产成本进一步增加, 而利用麦秸秆还田, 能够改善
20、土壤构造, 优化种植环境, 更能够节省大部分的肥料开支, 提升农作物的抗病能力、增加产量, 为农业生产提供保证, 节省人力成本与支出成本, 提升农民的实际收效, 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2 麦秸秆还田推广前景与问题 2.1 麦秸秆还田推广前景 随着我们国家对于农业当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 对于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 为我们国家的农业产业发展与农业技术提升奠定了基础2。尤其是对于农业技术方面, 更是加大了研究和探寻求索力度, 不断结合地方实际, 完善和规范农业生产秩序, 提升农业发展振兴能力。对于麦秸秆还田技术推广而言, 更是立足于环境保卫与农业科学化发展角度, 努力实现我们国家大力提倡的绿色
21、农业、特色农业建设目的。当下, 固然在麦秸秆技术的推广和利用上, 无法进行全面的落实, 但随着国家农业技术资金的投入, 必定成为发展的主流技术, 利用好农业再生资源, 促进农业生产效益的提升。我们国家在 十三五 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建设目的, 把农业当代化建设提上了日程, 通过农业优惠政策的施行, 对于此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必定能够带动麦秸秆还田技术的深化与应用, 实现机械化的麦秸秆还田新形式, 以技术保障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理念将逐步深切进入人心。 2.2 麦秸秆还田面临的问题 首先, 农业生产观念落后的问题。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 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观念无法有效纠正, 在农业当代化生产方
22、式面前, 缺乏主动更新的意识, 仍以省事、省力思想为主流, 对于农业当代化发展之路缺乏正确的认知。其次, 生产成本控制能力匮乏的问题。制约秸秆还田技术的不仅仅是观念的落后, 还包含着农业生产成本控制能力缺乏, 农业生产属于底层经济形态, 其本身的经济价值具有相对的局限性, 难以进行大量的成本投入, 而进行秸秆还田技术应用, 必然会增加一定的使用成本, 让不少农民望而却步。再次, 麦秸秆还田技术把握不够的问题。在进行麦秸秆还田技术推广的经过中, 缺乏全面性的培训, 导致技术应用能力缺乏和机械化应用能力不够。就当前的应用规模和实际来看, 仍然处于初级的应用阶段, 对于秸秆还田作业, 仅停留于简单的
23、粉碎操作场面, 而缺乏系统性的操作流程规范, 在机械应用的协同程度上不高, 缺少相应的技术支撑, 导致发展程度滞后。 3 麦秸秆还田技术操作流程 3.1 机械收割 小麦机械收割技术在我们国家平原地带应用较为广泛, 其具有机械化农业独有的操作效率高、应用范围广、时间投入少等特点, 麦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应用中3。在小麦进行收割期后, 要进行全面的统筹规划, 麦秸秆还田技术的主要施行方案, 在施行中要利用带有麦秸秆切割功能的收割设备。在收获经过中将麦秸秆进行充分的切割, 并进行全面均匀的抛撒, 将碎秸秆进行土壤的覆盖, 并且其收割后的秸秆高度以不影响后期的耕翻, 通常保存的高度约为15-30cm为宜
24、, 而对于麦秸秆的粉碎长度则保持在5-15cm, 这样既有利于后期的翻耕, 也能够促进麦秸秆的腐化利用, 促进其有机肥的转化速度。 3.2 撒施基肥 在麦秸秆还田技术中, 并不是传统认知中的粉碎还田, 而是需要进行多种工序的处理, 以到达快速转化与利用的目的, 进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通过机械收割后的田地, 还需要进行后续的还田技术处理, 华而不实最主要的就是要进行基肥的利用。在施行经过中, 要利用相关的技术设备进行土壤的测试, 并根据详实的数据结果, 分析构成处理方案, 通常提倡和采用有机肥与无机肥的结合应用, 促进农作物的快速生长, 并提升麦秸秆的转化效率。同时, 在麦秸秆还田后还需要及时补
25、充氮肥, 并减少磷钾肥的使用量, 以促进土壤的构造性优化, 一般以每亩20kg碳铵及40kg内的45%专用复合肥为宜, 将混合完成的肥料均匀抛撒于粉碎的秸秆上。 3.3 灌水泡田 麦秸秆还田技术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就是要灌水泡田, 其主要目的就是促进肥料的均匀溶解浸透, 并有效的软化土质, 以便于后期对土壤与麦秸秆碎料进行搅拌, 以促进麦秸秆的还田利用,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麦秸秆的腐化速度, 缩短还田转化的时间。根据不同的土壤土质需要知足于不同的条件, 如在施好基肥后便需要立即灌水泡田, 一般的粘土, 其浸泡时间约为36-48小时, 而针对于沙壤土质, 其浸泡时间则约为24-36小时, 并且需要
26、把握好浸泡时的水深, 一般以3-5cm为宜, 如水位过高则易使麦秸秆漂浮, 过低则不利于土壤的均匀软化。根据不同的土壤进行浸泡时间的规划, 有利于后期的翻耕、搅拌等操作。 3.4 中拖作业 在进行麦秸秆浸泡之后, 则要进行全面的旋耕机作业, 通常施行 两耕一整平 的耕种形式, 其主要的方式即为先横后竖。通过横竖交织的耕种形式, 能够确保耕地得到全面无死角的翻耕, 以促进麦秸秆还田的质量, 为后期的耕种提供保证。而一整平则是要以整体角度, 平整耕地的平面性, 使耕地整体平整, 防止地面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 以便于后期的机械化耕种。同时, 在旋耕的深度要求上, 一般不小于15cm, 如连续进行两年
27、的麦秸秆还田, 则还需要进一步的加深旋耕的深度。 4 麦秸秆还田技术要领 4.1 注重泡田时间的把握 泡田的时间把握对于后期的耕种具有重要的影响, 如在进行田地的浸泡经过中, 时间过长, 则会导致土壤在水的浸泡下造成板结, 增加耕种的难度, 更不利于埋草和起浆。如浸泡时间过短, 则无法到达浸泡的预期效果, 水分浸透不完全, 在进行搅拌时无法将秸秆与泥浆完全混合, 将极大降低还田技术的应用效果。 4.2 有效控制泡田水深 旋耕机在进行作业时, 必需要根据操作实际, 为机械操作提供相关的便利, 以确保还田技术的扎实有效, 提升工作效率。要严格控制浸泡的水层深度, 通常以1-3cm为宜, 水位过深容
28、易使秸秆、杂草飘浮, 在搅拌的经过中无法与泥浆混合, 并且所构成的水浪会使秸秆分布不均匀, 不利于还田后肥效的均匀发挥。而水位过浅, 则会使操作更为困难, 导致混合效率不高。 4.3 提升旋耕机平整效能 旋耕机在进行泡水田平整经过中, 必须利用带有压草装置的平整机械, 以促进麦秸秆的掩埋。当压草机械下压至6-10cm时, 下层的泥浆则会通过缝隙向上冒出, 再结合机械的平整, 以到达全面掩埋秸秆的目的, 一般需要到达的整体效果以80%为宜, 这也是为避免后期的栽插经过中, 出现杂草阻碍而影响后期的耕种。 4.4 坚持后茬耕种原则 在进行麦秸秆还田经过中, 还需要注重把握后茬种植的机会, 这样既有
29、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也有利于其秸秆效能的有效发挥。在机会的把握上, 一般沙壤土1-2天, 粘土2-3天, 通过种植时间的原则把握, 进而避免土壤过软导致种苗在栽插时栽插过深, 造成僵苗不发, 促进农作物根系着床, 保证其良好的生长。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把握好麦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 还能够有效保卫自然环境, 利用麦秸秆还田技术, 在改善土壤构造、减少化肥的使用方面, 都具有显着的效果。能够预见, 秸秆还田技术在今后的农业当代化发展中, 将占据重要的位置, 对促进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发展具有及其积极的作用。同时, 通过其农业技术的推广, 使更多的农民把握先进的农业技术, 更新种植理念, 促进我们国家农业技术的广泛性, 推动农业产业的整体发展。 以下为参考文献: 1郭冬生, 黄春红.近10年来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的时空分布与利用形式J.西南农业学报, 2021, 29 (4) :948. 2孟军, 张伟明, 王绍斌等.农林废弃物炭化还田技术的发展与前景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8, 42 (4) :387. 3王智卓.论秸秆还田的技术手段及特点效用J.新农村建设, 吉林蔬菜, 2021 (5) :49-5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