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流动人口变动的新特点及服务管理创新办法,人口学论文.docx
《我国城市流动人口变动的新特点及服务管理创新办法,人口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城市流动人口变动的新特点及服务管理创新办法,人口学论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们国家城市流动人口变动的新特点以及服务管理创新办法,人口学论文内容摘要:在工业化和当代化进程中, 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与流动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 中国也不例外。伴随着我们国家当代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 人口流动愈加频繁活泼踊跃。日益增加的流动人口在给我们国家城市经济社会注入宏大活力的同时, 也对及相关部门的服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现前阶段这一群体在基本构成、流动规模、迁移形式和空间流向等方面都表现出了一些新特点。针对这些特点以及变化趋势, 提出发挥、社区、社工机构和流动人口本身等多元主体的共同作用, 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 以促进这一群体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 本文关键词语:现
2、前阶段; 城市流动人口; 服务管理; 创新; The Current New Features of Change of Urban Migrant Population and the Service Management Innovation in China LIANG Yong MA Dong-mei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the migration and flow of rural population to cities are widespread in the worl
3、d, not excepting China.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China s modern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population mobility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frequent and active. While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floating population injects great vitality into the urban economy and society of the country, it also puts forward
4、new and higher demands on the service management of the government and related departments. At present, this group has shown some features in terms of basic composition, flow scale, migration pattern and spatial flow direction. In response to th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this paper has proposed
5、 that multiple roles of government, community, social work organizations and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itself should be fulfilled to strengthen the service manage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this group into the urban society. Keyword: Current stage; Urban migrant population; Service man
6、agement; Innovation;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变革所引起的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寓居方式发生转变的经过。人口流动是伴随城市化而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 人口的合理流动有助于推动城市化的进程。列宁曾指出: 居民离开农业进入城市, 并从事非农业生产是社会进步的现象, 它把居民从偏远的、落后的、被历史遗忘的穷乡僻壤拉出来, 卷入当代社会的旋涡中。它提高居民的文化程度及觉悟, 使他们养成文明的习惯和需要 1。与乡土社会相比拟, 城市社会是一个相对流动、多元的社会。城市里有着更多的职业划分, 更多的文化类型, 更多的人群分层, 更多的生活方式。在工业化和当代化进程中, 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与流
7、动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但由于不同国家的国情和基本制度不同, 导致其人口迁移的进程也不尽一样。 一、我们国家流动人口的构成与发展 众所周知, 中国是定居性农民最早出现的国家之一。定居型农业的出现和发展, 使我们的祖先较早获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和社会环境2。以农为本, 安土重迁是对传统中国农民的真实写照。(汉书 元帝纪上这样描绘叙述: 安土重迁, 黎民之性;骨肉相附, 人情所愿也。 费孝通以为, 传统中国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 种地是农村人最普遍的生计方式。对传统中国农民来讲, 世代定居是常态, 迁移是变态。 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 一代一代的下去, 不太有变动。 3中国农民世世代代
8、与土地打交道, 在固有的土地上生息、繁衍。他们不轻易改变自个的寓居地, 由于那里不仅仅有他们的家人和朋友, 有养育他们的山山水水, 更有他们祖祖辈辈生存的依托 土地。进入20世纪80年代,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 尤其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 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增加。与此同时, 城市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在 推力 与 拉力 的双重作用下, 我们国家劳动力开场向城市聚集, 人口流动日趋频繁, 固化了几十年的城乡二元关系发生了松动。从此, 一批又一批的农民逐步脱离土地的束缚, 开场进入城市, 寻找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时机。 随着我
9、们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从相对封闭的农村地区进入快速发展的城市社会, 或打工, 或做生意, 或从事其他非农职业。当前, 我们国家城市流动人口数量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 截止2021年底, 我们国家流动人口规模总量已达2.45亿人。根据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和城乡人口变动趋势预测, 到2020年, 我们国家流动人口将逐步增加到2.91亿人, 年均增加600万人左右4。能够讲,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流动人口为了脱贫致富, 寻求更好的发展, 其迁徙与流动日趋频繁, 流动人口已成为城市中不容忽
10、视的一个群体。 二、现前阶段我们国家流动人口变动的新特点 1.规模持续扩大, 但增速趋于放缓 随着我们国家城市化的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流动人口规模在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中呈持续增长态势。20世纪80年代初, 全国流动人口数量仅有几百万人。根据 三普 数据估算, 1982年我们国家流动人口数量为657万人, 占全国总人口的0.66%。根据 四普 数据估算, 1990年全国流动人口规模达2135万人, 占全国总人口的1.89%。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 全国流动人口的数量几乎翻了两番, 到达7073万人, 占全国总人口的5.86%。根据 五普 数据估算, 2000年全国流动人
11、口数量突破1亿人, 占全国总人口的7.9%。进入21世纪以后, 我们国家流动人口的规模继续扩大。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 流动人口数量达14735万人。2018年流动人口数量到达2.11亿人, 占全国总人口的15%左右。 六普 数据显示, 2018年流动人口数量到达2.21亿人, 占全国总人口的16%左右。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总量接近2.3亿人, 占全国总人口的17%左右。2020年流动人口规模总量达2.36亿人, 占全国总人口的17%左右。2020年全国流动人口规模总量达2.39亿人, 占全国总人口的17.6%左右。2020年全国流动人口规模总量已达2.53亿人, 占全
12、国总人口的18.5%左右。2021年全国流动人口规模总量达2.47亿人, 占全国总人口的18%左右。2021年全国流动人口规模总量达2.45亿人, 占全国总人口的18%左右。 (详见图一) 。自改革开放至今, 中国流动人口规模从几百万上升至2.47亿, 增长了38倍, 而且流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也逐年提高。 六普 数据显示, 2018年北京、上海、广州的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均接近40%, 深圳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超过70%5。在部分经济发达城市, 平均每5个人, 甚至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流动人口。能够讲, 在今天的中国, 已找不到一个没有流动人口的城市。尽管近两年流动人口规模出现
13、负增长, 但其基数仍然庞大,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流动人口将继续长期、大规模存在。(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21分析称, 将来一二十年, 中国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有学者以为, 在我们国家现行政策不发生重大变化, 当下发展格局不发生重大改变的情况下, 我们国家流动人口规模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6。 图1 我们国家流动人口的变动趋势 资料来源:根据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 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和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 2018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国家卫生和计生委流动人口数据计算。 作为流动人口重要组
14、成部分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数量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在不少城市中,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当地常住的少数民族人口, 成为城市少数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如, 2020年, 在广东省300多万城市少数民族人口当中, 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达250多万, 远远超过户籍少数民族人口。华而不实, 广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占到了少数民族总数的90%, 东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占到了少数民族总数的95%7。2018年, 宁波市常住少数民族人口约4万人, 而流动少数民族人口接近20.7万人8。截止2021年底, 深圳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达92.6万人9。当前全国散居少数民族人口已超过3000万, 包括55
15、个少数民族成分, 他们分布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98%以上的县市10。在庞大的流动人口大军中, 来自西部等偏僻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向东部、南部及沿海城市流动, 是当下和将来一段时期的主要趋势之一11。 2.基本构成的变化 从年龄构成来看, 流动人口中青壮年所占比重较大, 80后 的新生代流动人口已成为流动人口的主体。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司的调查数据显示, 根据 六普 数据估算, 新生代流动人口规模已达1.18亿人, 占全部流动人口的53.6%。(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21显示, 2021年劳动年龄的流动人口中, 90后 所占比例为12.3%。估计到2030年, 新生代流动
16、人口总量将到达2.79亿, 占全部流动人口的90%。从性别构成上看, 以往 流动人口中男性多于女性 这一现象已发生了很大改变, 越来越多的女性也参加到了流动人口队伍之中。女性流动人口在全部流动人口中所占比例大幅度提高, 当前流动人口中男女比例大体趋于平衡。女性人口流动主要包括由婚姻迁入、投亲靠友、举家迁移而引起的社会型流动, 以及由外出务工做生意而引起的经济型流动。从受教育程度看, 我们国家流动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平均受教育年限越来越长, 素质构造不断优化。2021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显示, 流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3年, 80后 流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8年。相比2020年
17、 (流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2年, 80后 受教育年限为9.6年) , 中国流动人口整体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当前, 流动人口以初中学历为主, 高中学历所占比重迅速增长, 大专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也在不断攀升, 文盲所占比例明显下降。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流动人口比例由2018年的7.61%上升到了2020年的12.11%。在流动人口队伍当中, 已经活泼踊跃着一大批接受过本科甚至研究生教育的 高端 人才。2018年, 6.02%的流动人口拥有大学本科学历。另外, 城市流动儿童的数量日渐增加, 占流动人口的比例持续增长。 六普 数据显示, 2018年017周岁流动儿童占全国流动人口的比例为16.2
18、%, 规模为3581万人, 比2000年 (1983万人) 增长了80.58%, 年均增长6.09%12。 3.空间流向的变化 由于中国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分割和地区发展不平衡, 进而构成了城乡之间、内地和沿海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较大差距, 这使得中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流向是:从农村流向城市, 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从小城市流向中心城市, 从西部地区流向中东部和东南沿海一带。起初, 我们国家流动人口主要是近距离的省内流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远距离的跨省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初期, 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传统人口流动活泼踊跃地区吸引了较多的流动人口。 三普 数据显示,
19、 在20世纪80年代, 全国8.60%的流动人口进入黑龙江省, 迁移至辽宁和吉林的流动人口也分别占到全国流动人口的4.37%和3.83%。同时, 河南、山东、安徽等省份也集中了较多的流动人口。另外, 新疆、内蒙古、山西三个资源丰富的省份吸引了不少流动人口, 1987年, 全国18.46%的流动人口进入了这三个省份。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 流动人口逐步流入沿海地区, 十分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从1982年到2005年, 广东省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的比重从5.23%上升到了22.37%, 上海、江苏、浙江等长三角地区的流动人口比例总和从11.27%上升到了20.58%13。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
20、放的不断深切进入和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大量流动人口向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聚集。京津冀、长三角所在省份、广东省这三大区域作为流动人口的主要输入地, 吸引了全国46%的流动人口14。将来, 这些地区将仍然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 继续保持对流动人口的较强吸纳能力。 近年来, 长三角地区流动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华而不实以浙江省流动人口增长幅度最大。作为中国经济增长重要引擎与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的长三角地区构成了人口流动最为集聚区域之一:流动人口的规模从2000年的1936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5507万人, 年均增长7.75%, 相比全国同期高出2.34个百分点15。 六普 数据显示, 2
21、018年浙江省常住人口5442.69万人, 流动人口近2000万人, 占全省常住人口的35%, 成为流动人口第二大省, 仅次于广东省。人口流入重心从珠三角渐渐北移到长三角地区。上海、北京、天津和苏州成为人口规模增长最快的几个城市16。2018年, 广东省作为全国人口流动第一大省, 流动人口规模达3139万人, 占全省常住人口的30.10%17。北京市流动人口为773.8万, 占常住人口的37.4%;上海市流动人口为950万, 占常住人口的40.1%。2020年从跨省流入人口分布看, 广东占32.25%、浙江占22.57%、上海占12.62%、北京占8.01%、江苏占8.54%、福建占4.97%
22、。六省 (市) 占全国跨省流入人口总数的88.96%, 较2020年同期上升了约1.1个百分点18。托达罗 (Todaro) 的期望收入理论以为, 迁移者倾向于选择能够获得最大期望收入的地点作为目的地19。理性抉择使我们国家大量流动人口向经济发展快、收入水平高、个人发展空间大的地区和城市迁移流动。 在东部经济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同时, 一带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战略将给中西部地区带来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 将来中部省份将成为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十三五 时期, 中西部城市群将成为我们国家新的经济增长极, 在产业集群发展和吸纳人口集聚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最近几
23、年, 重庆、武汉、郑州等中西部城市的流动人口已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21数据显示, 2020年, 东部地区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的比例为75.7%, 西部地区为14.9%;2021年的相应比例分别为74.7%、16.6%。不难看出, 东部地区仍然是流动人口最为集中的地方, 但所占比例有所下降, 而西部地区所占比例在逐步增长。 4.迁移形式的变化 国外学者通常将人口迁移分为三类, 即, 永久性迁移 (permanent migration) 、暂时性迁移 (temporary migration) 和循环迁移 (circulatory migration) 。中国当下的
24、人口迁移与流动, 无论从迁移时间、空间和迁移目的来看, 还是从流动人口与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双重归属特征来看, 属于往返于流入地与流出地的钟摆式的循环流动。迁移者选择的是两栖于城市与农村的生活方式。大部分流动人口尽管在流入地生活了多年, 但仍有回乡意愿。新劳动力迁移经济学以为, 循环流动是迁移者为增加家庭收入、躲避和降低风险所采取的一种策略。就中国而言, 劳动力转移就业是获得非农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但由于我们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劳动力市场的不稳定, 使得流动人口在城市的收入难以保证。因而, 大部分流动人口选择在城市赚钱, 在农村消费。 人口迁移的历史经历体验表示清楚, 人口迁移流动的先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