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肝囊肿的研究进展小结,中医内科学论文.docx





《中医药治疗肝囊肿的研究进展小结,中医内科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治疗肝囊肿的研究进展小结,中医内科学论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药治疗肝囊肿的研究进展小结,中医内科学论文肝囊肿是临床常见的肝脏良性病变,可分为寄生虫性与非寄生虫性两大类。寄生虫性以肝包虫病为多。非寄生虫性又分为先天性和非先天性两种,后者包括创伤性、炎症性、肿瘤性及退行性四种。临床以先天性肝囊肿最为常见,其病因尚不明确,现多以为起源于胚胎时期肝内未退化的多余胆管,或胎儿时期患胆管炎导致肝内小胆管闭塞,引起近端胆管呈囊性扩张。也有研究以为该病或因年龄增大,肝功能减退而由胆小管室发展而来。当前 B 超检查为诊断本病的首选方式方法,确诊率可达 93.7%,也有少数患者需进一步行 CT、MRI 检查后确诊。 国外曾报道肝囊肿多于 50 岁以上发病,正常人群检出
2、率为2.5%5%,华而不实约 15%有临床异常感觉和状态。国内陈建慧等报道单纯性肝囊肿 50 岁以前发病率为 9.4%,5070 岁发病率为 19.2%。亦显示本病好发于中年以上,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国内患者出现自觉异常感觉和状态者占 17.4%,以右上腹不适、腹胀、腹痛等为主,占13.5%,影响临床表现的关键因素为肝囊肿直径大小。 魏志杰对 89 例患者的长期随访证实肝囊肿生长并非匀速进行,直径 2.03.0cm 的肝囊肿变化甚为缓慢,直径 3.0cm 以上者增长相对较快。奚拥军等亦发现直径 3.0cm 以上的肝囊肿生长较快,部分可由单发演变成多发,因此建议肝囊肿直径大于 3.0c
3、m 时即便无异常感觉和状态也应积极治疗。 西医治疗肝囊肿多采用有创方式,尚无专门药物。因此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独特优势,现将近年临床研究进展作一小结。 1、 验案报道 黎壮伟报道陈锐深教授以为本病属 积聚 范畴,其病机主要为肝郁脾虚,湿聚痰凝,当疏肝健脾治其本,化痰散结治其标。以逍遥散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多发肝囊肿 1 例,处方:参 25g,天冬 15g,茯苓 15g,白芍 15g,海藻 15g,穿破石 15g,鳖甲 15g先煎,猫爪草15g,绵茵陈 15g,柴胡 10g,八月札 10g,佩兰 10g。治疗约 3 个月,肝囊肿消失,随访无复发。 王凤杰等指出囊肿多为痰瘀互结,故治疗当在辨证论治的基础
4、上参加化痰散结、活瘀通络之品。僵蚕功类穿山甲,咸能软坚,辛能消散,(本草纲目谓此药 散风痰结核、瘰疬 。以四逆散加僵蚕、乌梅、郁金等治疗 1 例以右胁疼痛 3 个月为主症的 36 岁男性肝囊肿患者,处方:柴胡 10g,枳实 10g,白芍 18g,僵蚕 15g,乌梅 10g,浙贝母 10g,郁金 10g,川楝子 6g,厚朴 10g,莱菔子 10g,甘草 6g。加减服药 30 剂后,查 B 超示囊肿缩小。 叶永华以为本病以气滞血瘀为基本病机,治当行气活血化瘀。 使用血府逐瘀汤为基础方治疗 1 例以右胁下疼痛为主诉的 45 岁男性患者,处方:当归 30g,生地黄 20g,桃仁 15g,红花 12g,
5、枳壳12g,柴胡 9g,川牛膝 15g,川芎 15g,赤芍 15g,五灵脂 20g,穿山甲12g,甘草 6g,水煎服,1 剂/d。服药 9 剂疼痛消失,超声检查囊肿明显缩小,后守方进 20 剂,随访 2 年未复发。 2、 辨证论治 曹福凯等以为肝囊肿属中医 癥瘕 、 积聚 范畴,多因肝郁气滞,湿浊虫积日久,导致气滞血瘀。治以桂枝茯苓丸加味,胁肋胀满者加柴胡 10g、香附 10g;肝区疼痛者加延胡索 10g、白芍 15g;囊肿偏大、肝脏肿大或扪及无痛性包块者,加浙贝母 10g、莪术 10g;脘腹胀闷者加苏梗 10g、焦白术 10g;脘腹疼痛者加木香 10g、荔枝核10g。37 例患者服药 4 周
6、后痊愈 1 例,显效 12 例,好转 13 例。赵福英根据肝囊肿内容物主要为水的特点,以为本病属 痰饮 范畴,治疗当以通阳化饮为法。以治疗痰饮要方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肝囊肿 17 例,处方:茯苓 15g,桂枝、白芥子、三棱、莪术、郁金各 12g,焦白术、皂角刺各 10g,炙甘草 6g。胁肋胀满者加柴胡、香附各 10g,肝区疼痛者加延胡索、川楝子各 12g,囊肿偏大者加浙贝母 10g、橘红6g、制半夏 9g、泽泻 12g。以 30d 为 1 疗程,23 疗程后 17 例患者中治愈 7 例,显效 2 例,好转 4 例,总有效率 76.5%。 隋华章等以为本病属中医 胁痛 范畴,治疗以疏肝理气为本,化
7、痰散结为标。以四逆散为基础自拟调肝汤治疗肝囊肿 120 例,治疗组口服自拟调肝汤,处方:柴胡 9g,炒白芍 24g,川芎 12g,甘草6g,醋香附 10g,炒枳实 12g,陈皮 6g,郁金 15g,煅牡蛎 30g,川楝子10g,鳖甲 12g,丹参 24g,砂仁 9g。1 剂/d。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治疗组 2 个月后囊肿硬化缩小,异常感觉和状态消失 20 例,6 个月后异常感觉和状态好转18 例,1 年后复查 2 例囊肿消失。l 例基本消失,31 例明显缩小,复发 0 例。对照组患者肝囊肿直径则有逐步增大病例。 陈芳山以为肝囊肿属为肝气郁滞,湿热蕴结。自拟消囊散治疗26 例患者,处方:柴
8、胡、当归、陈皮各 20g,郁金、半夏、茯苓、山楂、石榴皮、三棱、莪术、丹皮、丹参各 30g,黄芩、白芥子、鹿角霜各 40g,冬瓜子、白术、川贝母各 50g,莱菔子、百部各 60g,共研细末,分 30 包,天天晚餐后温开水冲服 1 包。头晕乏力者以人参 510g 煎汤送服。 服 3 剂后,19 例患者囊肿和临床异常感觉和状态消失,4 例囊肿缩小 1/2 以上,异常感觉和状态减轻,3 例无效,总有效率为 88.5%。 3、 针药结合 唐博祥等以为肝囊肿属中医 胁痛病 范畴,病机为 不通则痛 或 不荣则痛 。采用针药结合方式方法治疗肝囊肿患者 115 例,处方:昆布 15g、海藻 15g、婆罗子 5
9、10g、炒山甲 1015g、川楝子 610g、浙贝母 1015g、皂刺 510g、延胡索 1015g,郁金 10g、生薏米1530g、莪术 1530g、鹅枳实 10g、降香 10g、白梅花 610g、玳玳花610g,太子参 1530g。针灸取穴:合谷,曲池、中脘、下脘、梁门、天枢、气海、关元、阳陵泉、足三里、上巨虚、阴陵泉,三阴交、太冲,每周针刺 1 次。治疗后 1.5 个月囊肿硬化缩小,异常感觉和状态消失 65 例,异常感觉和状态好转 37 例。半年后复查 15 例囊肿消失,7 例基本消失,80 例明显缩小,未见复发。 4、 中西医结合 翟定文等对 55 例肝囊肿患者在 CT 定位下经皮肝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