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人口城镇化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人口学论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吉林省人口城镇化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人口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人口城镇化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人口学论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吉林省人口城镇化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人口学论文人口城镇化是一个地区当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人口城镇化对吉林省的城镇化建设、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吉林省人口城镇化的良性发展能够有力推动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顺利实现,为此本文对吉林省人口城镇化的问题展开研究。 一、吉林省人口城镇化发展的现在状况及特点 1.吉林省人口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增长率逐年降低 城镇人口占地区总人口的比重一直是衡量地区人口城镇化率的唯一量化标准。近些年,吉林省人口城镇化率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增长率逐年降低。 2005年到2018年吉林省人口城镇化率依次为52.52%、52.97%、53.1
2、6%、53.21%、53.32%、53.36%和53.36%。从2005年以后,吉林省人口城镇化率的增长率分别为0.45%、0.19%、0.05%、0.11%、0.04%,2018年与2018年人口城镇化率持平。与其他省份横向比拟,吉林省的人口城镇化率排在前列。2000年,吉林省的人口城镇化率在全国31个省市中排名第七,2005年排名第八,2018年排名第十二位。 2.省内区域人口城镇化水平差距显著 2018年,吉林省人口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是白山市,人口城镇化率到达74.8%,与2000年的74.7%相比,人口城镇化率变化不大。 2018年,吉林省人口城镇化率最低的是松原市,仅有31.6%,
3、与2000的31.6%相比,涨幅明显。全省2000年至2018年的十年间,人口城镇化率上涨3.7个百分点,松原市在这里期间涨幅最大,到达7.0%,白山市涨幅最低,仅有0.1%,长春市以及四平市在这里期间的人口城镇化率变化也比拟明显,均到达5.7%的涨幅。 3.非农业人口总数逐年增加,农业人口总数趋于稳定 根据2020年的吉林省统计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吉林省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年递增,2007年至2020年间,增长的态势放缓,比重趋于稳定,但城镇人口的比重仍然高于农村人口。 2008年至202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吉林省农业人口保持在1 450万人次至1 500万人次之间,各年份的农
4、业人口总数变化不大。同时,在我们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的调节下,户均人口数量有所下降,出生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大幅下降。 4.城镇及乡村失业率均下降,农村就业人口老龄化现象凸显 吉林省的城镇化水平居于全国前列,农村年轻人口向长春等市不断转移,城镇登记就业人口逐年增加。同时,农村年轻劳动人口向城镇的转移也带来了农村就业人口老龄化的现象。国际劳动组织规定,人口老龄化指标的计算方式方法是 50岁以上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 。假如该指标高于10%,则称为就业人口老龄化。 2018年末,吉林省农村就业人口老龄化指标到达28.3%,远远高于基准水平,这个比重也随着农村总人口基数的稳定、城镇就业人口增加而在逐
5、年小幅上涨。 二、吉林省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 1.城镇规模构造不合理,地区间联络弱 吉林省100万人口以上特大规模的城市有长春和吉林,大城市有四平、白山、松原、白城和延吉五个城市,中等城市有辽源、通化和公主岭,其余都是小城市和小城镇见表4。吉林省特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偏少,小城市和小城镇数量诸多,城镇规模的比例不合理。特大城市辐射能力及大中城市对下级城镇经济带动能力不强,市、镇之间产业协同效应不明显。另外,地区之间的人员、资源联络也很弱。城镇规模构造的不合理和地区之间的弱联络限制了吉林省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表4】 2.城镇化质量不高 吉林省的城镇化水平固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质量不高。其原因主要牵
6、涉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农村进城劳动力的素质、技能偏低。这些人口素质偏低主要具体表现出在科学文化水平低与思想意识保守,这种情况主要是受农村基础教育薄弱和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进城人口技能低主要是由于缺乏对进城务工人员进行职业培训。 第二,吉林省农村进城人口人均收入和消费较低。吉林省农村主要种植玉米和水稻等基础粮食作物,这些农作物的收购价格偏低,再加上人均土地面积不多,造成农民收入不高,故吉林省农村进城人员经济基础差。经济基础差以及社会保障缺乏导致了进城人口的消费水平低。 第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城市基础设施主要根据功能以及服务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指标,即交通条件、水资源的使用及污水处
7、理、垃圾分类及处理、电力供给、公共事业单位、建筑和通讯。吉林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地区发展不平衡。例如,吉林省人均日生活用水地区间差距较大,2020年的统计资料显示,最高的地区德惠市人均日生活用水量达147.36升,最低的洮南市仅有61.90升。梅河口市是人均拥有道路面积最高的地区,到达18.17平方米,而舒兰市的人均道路拥有面积仅有5.16平方米。吉林省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能够充分知足城镇化人口的需求。吉林省小城镇基础设施不健全的问题愈加突出,垃圾处理、水污染处理、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严重滞后。 3.产业构造不合理影响了人口城镇化的发展 农业是吉林省的基础产业,农业当代化水平不高,务农人员多。制造
8、业过于聚集在长春、吉林两市且构造单一。服务业总量不大,种类不够丰富,没有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宏大潜力。 据2020年吉林省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产业共吸纳就业人数557万人,第二产业吸纳就业人数283.1万人,第三产业吸纳就业人数515.8万人。制造业对就业人数的吸纳明显低于农业、服务业两个产业。农业就业量大讲明吉林省农业落后。服务业吸纳就业固然比例高,但绝对规模不高,在国内处于下游水平。吉林省制造业发展不充分。造成吉林省制造业发展现在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制造业中重工业占比过大且构造单一,二是轻工业占比过小,并缺乏竞争力,企业不能构成规模发展。 4.城镇地域优势功能没有
9、充分发挥 吉林省中部构成以长春和吉林两个特大城市为主的城镇分布,东西部是以小城市、小城镇为主的城镇体系。这种城镇体系导致核心城市作用越来越大,而周边城市的重要性得不到显现,周边城市竞争力缺乏,经济发展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开掘,地方特色与城乡发展的结合度不够高。 吉林省白山、通化及延边等东部地区物质资源丰富,除医药资源得到较好发展之外,长白山等地丰富物质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长春、吉林、辽源及四平等中部地区平原广阔,但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土地优势没有被充分利用,没有构成为人口城镇化做准备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全省范围来看,各地的特色产业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三、吉林省人口城镇化的影响因素。 1.社会经
10、济发展水平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城镇化进程的根本因素。只要拥有相对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才能为教育、医疗、住房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足够的财政支出,企业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时机,以此来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 本文采用人均表示经济发展水平,从图2能够看出,19902018年吉林省人口城镇化与人均呈同步提高的趋势,两者之间存在数量递增的相关关系。人口城镇化发展离不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水平高能够推动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低会制约人口城镇化的发展。 2.产业构造 世界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表示清楚,在人口城镇化发展的经过中,合理的产业构造尤其是第三产业的
11、发展是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的重要助推器。 合理的产业构造为人口城镇化发展提供支撑。第三产业的发展,能为城镇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城镇软硬设备的完善,吸引人口和生产要素向城镇集中。本文采用吉林省三次产业产值占的比重代表产业构造的发展状况。从图3能够看出,吉林省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最低1990年除外,第二产业产值所占比重最高,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介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之间1990年除外。从吉林省三次产业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来看,19902005年期间,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的发展趋势与人口城镇化水平的增长趋势呈同步提高的状况,这讲明产业构造无疑是影响吉林省人口城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但20052018年间吉
12、林省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有下降趋势,与此相对应的人口城镇化水平也发展缓慢。第三产业比重下降讲明吉林省的产业构造不合理,有待优化。 3.农村劳动力的技能素质和思想观念 农民进城能否找到适宜的工作,并最终成为市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身的职业技能、整体素质和思想观念。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影响其把握技能的种类和程度,职业技能影响劳动力的就业状况,农业人口的思想观念影响其进城的意愿。根据2008年对全省685万农村劳动力的学历构成调查,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合计仅为10%,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比重为86%。这一状况导致农民进城后就业竞争力低、工资水平低、生活压力大,文化水平低也会导致进城农民学习职业技能
13、的能力差。 4.国家相关制度和政策 当前,我们国家存在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城乡间要素流转不畅,华而不实,最为关键的是土地。农村土地产权主体不明晰且长期虚置,表现为农村拥有的仅仅是土地使用权,而农村土地增值效益难以享受,这严重阻碍了人口城镇化进程。户籍制度也是影响人口城镇进程的主要因素之一。户籍制度是指与户口或户籍管理相关的一套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华而不实包括通过户籍来证明个人身份、执行资源配置和财富分配。现行户籍制度在特定历史时期对我们国家经济建设起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衍生在户籍管理制度上的利益功能的强化,城镇户籍与城镇福利捆绑在一起,给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设置了重重障碍。针对进城农民的社会保障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