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治疗“肛漏”的主要技术综述,外科论文.docx





《临床治疗“肛漏”的主要技术综述,外科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治疗“肛漏”的主要技术综述,外科论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临床治疗“肛漏的主要技术综述,外科论文内容摘要: 肛瘘是常见肛门疾病,在肛瘘病因学的研究中以为,肛管齿状线处具有肛腺、肛窦的特殊解剖构造以及肛管内部是消化道压力最高的部位为关键因素。肛瘘具有不能自愈的特点,治疗上主要依靠外科手术。随着对肛门直肠周围解剖学基础认识的深切进入,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排便控便生理有一些新的认识,肛瘘的外科治疗在传统挂线疗法、解剖学肛瘘切除术及微创技术方面有了一定进展。扼要叙述挂线疗法、肛瘘的解剖学治疗方式方法及微创治疗研究的主要进展。 本文关键词语: 肛瘘; 外科治疗; 综述。 肛瘘是指肛周皮肤与肛管或直肠之间构成的慢性感染性通道,也称为 肛漏 ,在我们国家肛肠疾病的
2、发病率中约占 1. 67% 3. 60%1.肛瘘不能自行完全愈合,主要的治疗手段为外科治疗。近年来,随着对肛门直肠周围解剖学基础认识的深切进入,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排便控便生理的一些新认识的发展,肛瘘的外科治疗在传统挂线术、解剖学治疗术及微创手术治疗方面有了一定进展。 1 传统挂线术 1. 1 古籍所载传统疗法 挂线疗法始自明朝,因其简便经济、疗效可靠、瘢痕小、不影响肛门功能等优点,在500 多年来的临床实践中一直被广泛应用。挂线疗法首载于明代徐春甫的(古今医统大全,其阐述了我们国家早期的肛瘘挂线方式方法,以及复杂性肛瘘只挂线通于肛管的主管,则其他支管都能愈合,并指出要外坠铅锤以缩短离断日期,
3、挂线日期为 10 20 天,线脱后涂以生肌药,促进愈合。清 祁坤(外科大成 卷二 分治部上 痈疽 2记载: 有漏者插以药丁,通肠者挂以药线。 鲜芫花根 一钱 做成药线,任用。 此书对药线的药物配伍与制作有了新的发展,并指出挂线的禁忌证。清 孙震元(疡科会粹 药线秘授3阐述了最早期的探针橡皮筋结合切开的挂线疗法。清 赵濂(医门补要 痔漏挂线法4具体地介绍了在药线的一端打滑结的抽箍结紧线技术,比于明朝坠以铅锤挂线日期大大缩减。我们国家古籍所记载的痔漏治疗方式方法及操作、器械、线材、药线制作、禁忌证等,固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其先进的理论思想与治疗技术是当代不断发展的痔漏治疗技术的伟大先驱和奠基。
4、1. 2 现代对传统挂线疗法的发展 主要表如今: 挂线的方式方法: 在不影响挂线效果的前提下,挂线组织相对有所减少,病人的痛苦减轻,挂线所需的时间也有较明显的缩短。挂线的目的: 主要分为切开挂线和引流挂线两种,根据个体患者所需要的目的不同能够选择不同的挂线方式。分组挂线或双挂线: 对解决问题时所牵涉到的大束的肌肉组织,一处挂线可能使切挂时间较长,患者痛苦较大,采用分组挂线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而需双挂线者,可一处选择挂紧线,另一处则予以先挂浮线,待紧线切开后再紧浮线,固然挂线时间可能相对延长,但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二次手术或一次手术后的肛门功能恢复问题。 传统挂线术固然有操作简单方便、经济实惠、减
5、轻对肛管的缺损5等优点,但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肛门节制功能的长期疗效不理想。挂线松紧的控制是一门难度较高、规则性不明确且难以掌控的技术。对于挂线的松紧控制,有些临床医生采用橡皮筋刻度标识以对松紧线有一定的规范要求,但其临床应用与效果值得深切进入讲究。对位置较高的肛瘘,有些临床医生采用创腔缩小后再屡次、少量紧线,但对此时间的控制并未到达精到准确且需反复处理。对肌束进行结扎时,疼痛的程度一般较高5.患者在后期换药紧线时因对疼痛的恐惧而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创伤痊愈。临床对于我们国家古籍中关于挂线术相关精华要髓部分的记载仍研究尚浅,如药线在挂线疗法的应用逐步走出了中医外科医师的视线,只要少量
6、临床医师对其有些许研究,并予以应用。何熊文等6用穿山甲等中药复方制备药线,缩短了传统挂线疗法的脱落时间,且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药线研究与应用应该逐步予以重视,其少量的临床应用已收到成效,值得临床深切进入研究。现期部分文献的试验结果以及应用报道缺乏循证医学的基础评价,且没有详尽的长期的临床疗效观察等7.因而,改进挂线术,使其由经历体验化转为规范化,药线的深切进入研究及积极应用,是当前挂线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2 肛瘘的解剖学治疗术 分析肛周的肌肉构造,在保卫功能构造完好性的前提下,彻底剥离瘘管,剔除病变的组织,促使创面愈合,减少复发,为保卫肛门的功能提供重要保证。 2. 1 括约肌切开术 切开自肛
7、瘘的内、外口之间的全部瘘管,切除内、外口,亦可将瘘管及其周围的瘢痕组织全部剔除,使创面得以充分敞开引流8.该术式具有术野暴露清楚,引流通畅,内口及瘘道组织去除彻底等优点,被很多学者所采用,已成为临床常用的手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方式方法。但其仍存在缺乏与争议:全部切开瘘管管道,大多数都要切断括约肌,就直肠环能否在肛瘘手术中直接切断而不引起肛门失禁等后遗症的问题仍然存在很大争议。袁嘉陵9以为: 手术时可选择一处垂直切断已纤维化的直肠环,因其已经构成瘢痕,一处垂直切断对其损伤较小,两断端不会回缩,术后不会影响肛门功能。但大多数临床医师以为尽可能保存直肠环的完好性在肛瘘的治疗中意义重大。完全剔除瘘管
8、能否需要。一些临床医师觉得应该彻底剔除瘘管及周围的瘢痕肉芽组织,可防止复发。Kenned 等10以为,剔除瘘管和保卫肛门功能同样重要; 另一些医师却以为瘘管的管壁是灰白色坚硬的疤痕组织,抗菌力强,而管壁下方的疏松脂肪组织抗菌力较差,故手术时不应切除管壁组织,可减少感染的时机,可以减轻对肛周的构造损伤11; 创面缝合问题:一些医师以为采用基底全层缝合,保存皮浅薄表的切口,既能保证内口的引流通畅,又能防止污染物直接与创面接触,缩短创面愈合时间12; 一些医师则以为彻底敞创始口更有利于愈合且能降低复发率。因而,括约肌切开术仍应深切进入研究括约肌临床实际可切割范围以及瘘管对其下方组织的作用、彻底消除感
9、染病灶,做到创面小,复发率低。 2. 2 保存括约肌术 针对高位肛瘘以及多瘘道、复杂性肛瘘,临床上大多采用保存括约肌类的术式。术中并不切开或不一次性完全切开肛门括约肌。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对术式进行改良和创新,使得术式种类丰富,做如下扼要介绍。 2. 2. 1瘘管剔除术 由感染肛隐窝上方做卵圆形内切口,直至肛门括约肌,而后全面去除病灶下的脓液和感染肛腺与导管,并对创面进行切开13.继而剔除瘘管,开放创面。该术型易引起其他并发症,整体治疗效果不佳。 2. 2. 2 内口关闭加直肠内黏膜移进术 术中由内口的远端切开,切除瘢痕组织,保存外括约肌,游离皮瓣,将直肠内黏膜移进闭合内口,清创
10、后关闭内口,充分建立外引流14.推移黏膜瓣方式具有不损伤括约肌、失禁率较低、创面小的优势,能够避免锁眼样畸形,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术式15. 2. 2. 3 隧道式括约肌保存术 切除痔管 感染的肛隐窝、肛腺及肛腺导管 ,保存正常组织呈隧道状而不损伤括约肌。本法较复杂且时间较长16. 2. 2. 4 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 源自安氏 主灶切开对口引流术 机理17,将通过内括约肌与外括约肌浅层的管道切开,通过外括约肌深层和耻骨直肠肌以上的管道予以橡皮筋挂线,敞开肛皮线至齿线创面,充分搔刮,彻底清腐,而后将支管与主管引流的切口作对口引流18.适用于高位复杂性肛瘘且优势显著。 2. 2. 5 同期多侧挂线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