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否定句是否成立的关键因素分析,日语论文.docx





《结果否定句是否成立的关键因素分析,日语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果否定句是否成立的关键因素分析,日语论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结果否定句是否成立的关键因素分析,日语论文 (1)燃。(暗含 燃 成立)在表示主体动作的同时暗含其动作结果成立的动词被称为达成动词(Vendler1967)。 但在日语中,有些达成动词并不表示其结果成立。前文达成动词表示主体动作实现,后文却对其结果成立进行否认,这样的句子被称为结果否认句(佐藤2005)。 (2)燃、燃。(池上1980:266等)关于例句(2)成立的判定,日语母语者中存在一些分歧和差异。但在语言研究中,池上(1980)等多位语言研究学者均断定(2)为正确的日语句子。并且,与例句(3)相比,(2)显得愈加自然。 (3)*彼殺、死。(同上:267)基于例句(2)、(3)的成立与不成
2、立现象,我们得知,日语中,动词 燃 可能构成结果否认句,而 殺 的结果否认句则不能成立。是什么原因导致两者之间的差异?本论文主要讨论这个问题。 2.先行研究及问题所在 2.1先行研究 池上(1980)指出,结果否认句成立与否,由 动作结果 能否包含在动词含义范围之内决定。例如,动词 殺 的含义中包含动作牵涉对象的 死 这一结果的达成,而动词 招待 并不一定表示清楚受邀者赴宴。因而,两者结果否认句的成立有差异,如例(4)、(5)所示。 (4)*彼殺、死。 (5)彼招待、来。(同上:267)同时,池上(1980)指出,动词能否带宾语,宾语能否为结果宾语,也会导致结果否认句成立的差异。有如下例句可佐
3、证讲明。 (6)a.沸、沸。 b.?水沸、沸。 c.*湯沸、沸。 (同上:270,271)正如池上(1980)所论及的例句(6)所示,一样的动词,其对格名词(即宾语)的性质不同,结果否认句的成立情况也不同。崔(2018)基于池上(1980)的研究,从动词及其对格名词性质的关系,分析了结果否认句的成立因素。 (7)a.皿乾、乾。 b.(?皿/*皿)乾、乾。 (8)a.紙燃、燃。 b.?*紙二枚燃、燃。 (崔2018:34)例句(7a)、(8a)中宾语没有明确的限制,容易构成结果否认句,而(7b)、(8b)中的宾语有特定的数量限制,或者是特定的名词构成,其结果否认句的成立存在问题。据此,崔(201
4、8)指出,在日语中,宾语能否为特定名词,详细量化名词,都影响结果否认句的成立。 宫岛(1985)根据问卷调查发现,木根掘、掘。比穴掘、掘。的受认可度更高层次。对这一现象,宫岛(1985:352)如是讲解评说: 事実問題、穴掘木根掘難、考。、許容度考、言語的条件、世界計算入、正判定 (现实生活中,由于 挖洞 比 挖树根 更难,所以在考察结果否认句成立与否时,不仅要考察语言条件,还要把各种现实要素综合起来加以考虑,才能做出正确的判定)。 佐藤(2005)与宫岛(1985)持类似观点,以为结果否认句的成立与讲话人对事件认知相关。佐藤(2005)指出,结果否认句并不一定直接反响动词本身的含义,它与人们
5、对事物认识的日常知识相关。有如下例句佐证。括号中的数字是基于问卷调查结果的平均值而做成的。数值越高表示清楚该例句受认可度越高。 (9)a.、。(39.7)b.、。(29.2)(10)a.発泡箱水沈、沈。(68.1)b.岩池沈、沈。(49.5)(佐藤2005:105)(9a)、(10a)两句的受认可度均高于(9b)、(10b)。对此,佐藤(2005)分析其原因是由于人们日常生活知识的判定,(9a)、(10a)前半句所表示的事件实现难于(9b)、(10b)前半句所表示的事件实现,故更容易构成结果否认句。 另外,关于结果否认句的成立,佐藤(2005:107)基于认知语言学(换喻)观点有如下阐述: 自
6、然言語使用、伝達意図内容言語化限。意図内容一部言語化全体補完的理解、逆、全体言語化一部言表 (在语言使用中,我们并不一定把想传达的内容全盘原封不动地通过语言表示出出来,而是将其一部分通过语言表示出,进而理解其整体。反之,可以将整体通过语言表示出出来,进而理解其一部分)。 (11)a.皿割(、割)。 b.動詞意味AGENT:ACT+THEME:ACHIEVEMENT c.実際状況:AGENT:ACT(佐藤2005:107)AGENT:ACT表示动作主体对其对象的施动经过,THEME:ACHIEVEMENT表示动作结果的实现。(11a)结果否认句的成立是通过动词的整体意思(11b),实际只表示出其
7、部分含义(11c)而成立的。 2.2先行研究中的问题 我们在查考先行研究中发现如下问题: 首先,池上(1980)指出,词义中包含其结果达成的动词不能构成结果否认句;仅表示动作行为,不包含行为结果达成的动词能够构成结果否认句。基于池上(1980)的这一观点,前面讨论的例句(2)、(3)结果否认句成立中所呈现的差异能够理解为是由于动词 燃 和 殺 的词义范围不同所致。但是,在序言部分我们已经知道, 燃 中暗含 燃 成立。从这一点看, 燃 与 殺 一样,两者词义中都包含行为结果。因而,单纯地从动词词义中能否包含动作结果这一含义特征无法解释 殺 不能构成结果否认句,而 燃 却能构成结果否认句的根本原因
8、。 其次,崔(2018)指出,在日语中,宾语能否为特定名词,即能否为详细量化名词,影响结果否认句的成立。但是,有一些日语动词不管与什么宾语名词搭配使用,都不能构成结果否认句,如下例句所示。 (12)*(人/人/二人人)殺、死。 由此能够讲,宾语名词能否为特定的名词,能否为特定量化名词,会导致结果否认句成立差异这一观点并不适用所有动词。因而,要考察结果否认句成立要因,必须考虑:为什么类似于 燃 的动词其结果否认句的成立受宾语名词性质的影响,而类似于 殺 的动词不管名词性质怎样都不能构成结果否认句。 再次,佐藤(2005)与宫岛(1985)均指出,结果否认句的成立与讲话人对事件认知相关,前半句表示
9、难以实现事件的语句容易构成结果否认句。但是,基于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日常知识对结果否认句成立的判定仅限于本来可能构成结果否认句的动词。看如下例句。 (13)a.*殺、死。 b.*恐竜殺、死。 不管所表示的事件怎样难以实现,日语动词 殺 都不能构成结果否认句。因而,能够讲,现实生活中事件实现的难易度对结果否认句成立会造成影响这一观点,必须限制在可能构成结果否认句的动词范围之内。于是,考察结果否认句成立要因时,必须考虑什么样的动词能构成结果否认句,什么样的动词不能构成结果否认句。 另外,佐藤(2005)基于认知语言学(换喻)观点分析指出,结果否认句的成立是通过动词整体词义构造表示出其部分含义而成立的。
10、但是,通过整体表示出部分,这一观点并不能对结果否认句成立作出全面解释。由于有些动词能够用整体表示出部分,而有些动词却不能。 (14)a.*彼殺(、彼死)。 b.動詞意味AGENT:ACT+THEME:ACHIEVEMENT c.実際状況:AGENT:ACT与 割 词义构造类似, 殺 的词义构造可以以用AGENT:ACT+THEME:ACHIEVEMENT表示。但是 割 能够通过用整体词义构造表示局部含义,进而构成结果否认句,而 殺 却无法构成结果否认句。 2.3本研究的立场以上对先行研究的查考表示清楚结果否认句成立要因的讨论还存在不少问题。关于日语结果否认句的成立及其成立要因的解释众讲纷纭。就
11、什么样的动词能够构成结果否认句,什么样的动词不能构成结果否认句等问题还没有明确的结论。本文试图从动词的界线考察入手,从动词的界线及其所表示事件的界线角度,讨论结果否认句成立的原因所在。 本文在阐述经过中,主要关注如下两点: 首先,关于研究对象 结果否认句的界定。先行研究(池上1980等)中,日语中的汉语动词( 招待 等)的后文否认句也列入在结果否认句之内。(15)彼招待、来。同(5)本文考察经过中,不将日语中的汉语动词构成的否认句作为考察对象。 其次,本文在考察时,注意区分结果否认句后半句的否认部分为全盘否认,还是部分否认。 紙燃、燃 被称为结果否认句(佐藤2005)。本文也沿用这种称呼。但是
12、,值得注意的是,所谓的结果否认句,并不一定表示结果的全盘否认。比方, 紙燃、燃 这句中,后文的否认并不一定表示 全/少燃 这样的结果全盘否认。可以以理解为 全部燃 亦或 燃切 结果部分否认。本文考察的结果否认句的成立,涵盖结果全部否认或者部分否认。 3.结果否认句成立要因分析 先来看看先行研究中牵涉的结果否认句。 (16)燃、燃。(池上1980:266)(17)沸、沸。(同上:270,271)(18)、。(宫岛1985:335)(19)電気、。(影山1996:85)(20)皿乾、乾。(崔2018:34)(21)*彼殺、死。(池上1980:267)如以上例句所示,日语中可能构成结果否认句的动词基
13、本上为 燃 燃 沸 沸 乾 乾 等他动词和自动词的对应动词组(亦称为 有对动词 )。而 殺 等没有相对应的动词(亦称为 无对动词 ),不能构成结果否认句。在日语结果否认句的成立方面,为什么有对动词和无对动词有如此大的差异?本文试图从有对动词和无对动词的界线差异进行考察。 3.1有对动词和无对动词的界线分析 前面已经阐述,如下例(22)、(23)均暗含动作结果的达成。 (22)燃。(暗含 燃 )(23)彼殺。(暗含 彼死 )但是,如下例所示,同为 达成动词 , 燃 殺 的含义范围并不一致。 (24)一時間燃。/一時間燃。 (25)?一時間彼殺。/一時間彼殺。 燃 既能够与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量副词
14、(一時間一个小时)连用,可以以与表示动作完了的时间副词语句(一時間用一个小时)连用。而 殺 只能与表示动作完了的时间副词语句(一時間用一个小时)连用。 Vendler(1967)指出,无界动词(亦称 Atelic动词 )与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副词(比方 foranhour/一个小时 等)连用,有界动词(亦称 Telic动词 )与表示动作完了的时间副词(比方 inanhour/用一个小时 等)连用。根据Vendler(1967)的观点,我们能够讲,只能与表示动作完了的时间副词(一時間用一个小时等)连用的动词 殺 是有界动词。而 燃 既能够与表示动作完了的时间副词连用,又能够与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副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