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治理过程中新公共管理的应用分析,公共管理论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大学治理过程中新公共管理的应用分析,公共管理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治理过程中新公共管理的应用分析,公共管理论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学治理过程中新公共管理的应用分析,公共管理论文内容摘要:20世纪80年代, 强调绩效、问责、竞争的新公共管理逐步兴起, 并借由国家政策迅速参与高等教育领域。固然不同国家对新公共管理进行了方向和程度不一的回应, 但总体来看, 在新公共管理的影响下, 各国的治理手段由全面干涉转为 远端操控 , 一方面引入目的管理, 减少经过控制, 大学实现一定程度的权利下放, 自主性有所增加;另一方面, 强化表现性评估, 同时将经费补助与绩效表现挂钩, 加强对大学的结果问责。 本文关键词语:大学治理; 新公共管理; 权利下放; 绩效; 问责; 大学治理通常可分为外部治理 externa governance 和
2、内部治理 internal governance , 前者侧重大学与、市场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互动1;后者通常指涉大学内部的决策 decision-making 构造和经过2, 华而不实, 在决策经过中往往牵涉权利的布置、资源的分配、利益的平衡等众多议题。外部治理与内部治理并非完全独立, 大学与、市场的互动在一定程度上形塑内部治理的构造、经过及文化。本研究以德国、英国、美国为例, 侧重讨论新公共管理对大学外部治理的影响, 同时牵涉中国高等教育政策对于新公共管理的回应。 一、新公共管理:缘起及特征 公共部门的管理, 起初称为公共行政 public administration , 强调依托韦伯式的
3、科层 hierarchy 或官僚制 bureaucracy 进行自上而下的控制。公共行政自19世纪晚期建制以来, 至20世纪中期几乎没有显着变化, 而且私立部门亦倾向于效仿公共部门, 采取垂直分工的官僚体制。20世纪50年代开场, 官僚制效率低下、过于僵化、限制创新等问题逐步在私立部门凸显, 竞争 成本效益 结果导向 顾客至上 等概念由此被引入私立部门, 管理 的意识逐步崛起。 20世纪70年代, 世界范围的经济衰退引发公共债务、财政赤字以及高失业率等众多问题, 公共部门的效率、介入性及合法性开场为世人诟病, 被以为不仅不能缓解众多社会问题, 反而成为改革的障碍, 僵化的治理构造无法适应快速变
4、迁、资讯爆炸、知识密集的外部环境。在 失灵 的假设下, 公共部门转而引入私立部门的管理理念进行 再造 , 公共管理因此替代公共行政, 成为新的管理范式, 华而不实, 行政意味着遵从指令, 而管理指涉结果的达成, 并强调为此承当个人责任3. 20世纪80年代, 强调 取法企业 的新公共管理逐步兴起, 旨在借鉴竞争、成本效益等私立部门的管理技术与理念, 改革公共部门的管理体制、运作方式及文化, 以为教育、医疗等以往由国家提供的公共服务, 似乎能够借由市场来做更有效率的生产与分配, 以减少开支并提升公共部门的效率和有效性。新公共管理被预期同时融合市场原则和公共部门规范。但在实践中, 新公共管理更为关
5、注效率、绩效和物有所值 value for money , 而非民主性与合法性, 主要特征为: 1 强调的远端操控, 对结果的重视甚于对运作经过或程序的关注; 2 确立明确的绩效标准及措施; 3 强调市场而非计划, 在公共部门引入竞争机制, 以降低管理成本, 提高服务质量; 4 关注和吸收私立部门的管理形式及技术; 5 强调资源运用的纪律性及简约性4-6. 在新公共管理的影响下, 各国相继致力于再造 reinvention 或转型 transformation , 打造更为精简、高效、结果导向的公共部门。的作用由直接干涉转为远端操控, 由强调政策制定转为关注管理技巧, 由强调经过转为关注结果,
6、 治理手段由 规则-治理 转为 目的-治理 , 即从事前制定规则、控制资源投入, 转为事后的监督和调控, 侧重对产出和结果的评估7.同时, 通过建立市场机制推动竞争意识, 以增加公共部门的弹性、效率, 提升绩效与竞争力。 二、新公共管理对大学治理的影响 新公共管理引入市场机制, 的治理手段从直接控制转为 远端操控 , 一方面, 减少对大学的经过控制, 转而强调结果问责, 大学实现一定程度的权利下放, 自主性有所增加;另一方面, 大学的自主愈加具有 条件性 , 借由绩效指标、审计系统, 以及将竞争机制引入财政经费分配方案等方式, 垂直控制高等教育系统8.当然, 新公共管理在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
7、文化、教育脉络中呈现出不同的本土回应, 本文以德国、英国、美国为例, 阐述新公共管理在现实中的不同境遇。 一 新公共管理对德国大学治理的影响 传统的欧洲大陆国家强调对大学的全面控制, 除招募生源标准、课程、考试、内部治理构造及经过等遭到国家监管外, 部分国家的老师聘任甚至需要向部门申请。在新公共管理的影响下, 欧洲大陆各国相继放松对大学的管制, 藉由立法、鼓励与目的管理等手段 遥控 大学, 大学因此获得一定程度的自主空间。不过, 相关研究发现, 各国在财政和人事方面的自主权确有提升, 但对大学的发展规划以及内部决策构造等的干涉反而进一步强化, 大学自治在欧洲尚普遍缺失, 尤其是在德国9. 作为
8、联邦制国家, 德国各州在宪法受权下, 享有本州高等教育自主管辖权, 联邦主要制定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 并共同承当特定项目经费, 通常并不干预州制定规划、实行改革的自主空间。20世纪90年代以前, 联邦及各州出台大量规章、条例、指导文件, 对德国大学实行全面控制, 州教育主管机构甚至取代了大学的校级行政管理机构。1998年, (联邦高等教育基准法进行第四次修订, 一方面大幅删减 学习条例 课程设置 其他成绩证明 科研的协调 大学的内部组织与管理 等繁琐僵化的条款;另一方面, 对 学习改革 考试条例 等进行重新修订, 废除 由谁及怎样考试 等较为具体的规定。另外, 此次修订确定了大学财政拨款的
9、绩效导向、研究与教学水平的评估、大学专业设置的受权以及大学招募生源的自主权10.2007年, (联邦及各州有关高等教育协定2020的行政协定出台, 延续了强调绩效、问责与放松管制的政策倾向, 各州相继采取措施, 落实协定的政策目的。 首先, 放松管制, 大学获得操作层面的自主权。一方面, 各州积极引入 目的协议 Zielvereinbarugn 和 大学校务咨询委员会 , 前者即州与大学共同针对招募生源、教学与科研、校企合作等事项制定目的协议, 依协议提供经费补助, 大学依协议制定发展规划, 努力达成既定目的。此举在操作层面给予了大学自主治理的空间, 不过, 由于部分协议设立的目的较为模糊,
10、且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 部门遂提出在设立目的协议的同时, 明确大学达成目的的详细措施, 再次压缩了大学的程序性自主空间; 大学校务咨询委员会 类似于英、美等国的董事会, 是大学内部的权利机构, 华而不实, 大学内部成员占40%, 外部社会人士占60%, 后者包括部门人员、政领袖、企业主管、民间社团领袖等多个群体。 大学校务咨询委员会 定位为州与大学间的缓冲机构, 旨在帮助大学摆脱的持续与直接干涉, 但在实际运作中却多被视为部门的傀儡, 外部人士占比过大也使得该委员会被诟病为 门外汉委员会 , 不仅不利于大学的学术自由,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大学的正常运作。 另一方面, 改革财政拨款方式。以往
11、州制定大学预算时, 倾向于预先规定每笔经费的用处和额度, 并主要以 年度原则 和 实际支出原则 管理预算支出, 前者规定各大学每年的预算须在当年内用完, 否则剩余部分将追缴回国库, 后者针对特定项目编列预算, 此项费用不可挪为他用。大学在应对财政支出细则时左支右拙, 甚至出现挥霍等现象, 影响了财政经费的使用效率。在新公共管理影响下, 各州相继推出 总额预算制 lump-sum budget , 即提供总额预算, 并尊重大学根据实际需要, 自行使用和分配经费的权利, 年内剩余的经费可以滚至下一年度使用, 或由大学自行决定用处, 不过, 仍制定相关准则, 监督大学能否对财政经费进行了有效运用。除
12、 总额预算制 外, 德国部分州亦推出 简化预算科目 穿插挪用预算 等政策, 前者使得不再事无巨细地规划每笔经费的用处, 后者保证大学根据实际需要, 调整经费用处, 二者均在较大程度上给予大学财政经费的使用空间。 其次, 强化教学和科研绩效的问责, 提升大学竞争力。1998年, 修订后的(联邦高等教育基准法明确规定, 应定期评估大学在研究、教学、学术人才培养以及减少性别歧视等方面的绩效。自此, 德国多数州将教学与科研评估写入(高等教育法, 并制定施行细则, 固然各州的评估标准和程序有所不同, 但多数州选择建立同行评议机制, 而且, 评估报告可显着影响大学的研究项目和优先事项, 并作为国家对于高等
13、教育系统总体规划的重要参考11. 最后, 引入竞争机制, 基于绩效分配教育资源。在新公共管理的影响下, 德国联邦及各州纷纷强调大学的绩效而非需求应成为分配教育资源的根据。 绩效 除大学在教学与科研评估中的表现外, 还可参考大学所获得的来自、私人及第三方的研究经费, 或大学申请或主持的研究项目数量、科学界与社会各界名人的数量、大学出如今媒体中的次数等10.相关研究表示清楚, 至2008年, 德国的16个州中已有13个州开场施行基于绩效的资源分配方式, 但各州改革力度差异较大, 布兰登堡州约95%的预算根据大学的绩效分配, 巴伐利亚等6个州的比例缺乏3%12. 二 新公共管理对英国大学治理的影响
14、传统上, 英国高等教育并非政治干涉的首选, 学术自由遭到及社会的尊重。然而, 自1919年国家定期拨款赞助大学以来, 和大学之间的关系开场发生变化, 有学者确认了二者关系的三个阶段13:第一个阶段, 与大学保持距离, 大学享有学术自由和大学自主;第二个阶段, 不断加强干涉, 最初主要集中于新建立的大学和理工学院, 继而逐步扩展至传统的大学;第三个阶段与第二个阶段重叠存在, 借由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的改革果断迈向市场主导的治理改革。英国被视为践行新公共管理的先驱与模范, 大学治理体系被严格根据新公共管理理念打造, 主要表现为借由问责措施, 以一定的绩效压力遥控大学。 首先, 定期评估大学教学和
15、科研绩效, 大学自我评价教学质量、同行评议科研水平的权利日渐式微。关于教学评估, 1992年, 英国在原有科技专科学校质量保证机制的基础上, 实行教学质量评估。发展至今,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局 QAA 成为负责英国大学教学质量管理的主要机构, 除评估教学质量外, 该机构亦开发并定期更新 高等教育质量标准 UK quality code for higher education .质量标准分为 设定与维持学术标准 保证和强化学术质量 关于高等教育提供的信息 三部分。详细来讲, 第一部分的资历框架 qualification framework 、特征陈述 characteristics state
16、ments 、学分框架 credit frameworks 对各级资历 学位、文凭、证书等 的授予标准及资历持有者应具有的知识、技能、能力标准进行了总体规定, 学科基准声明 subject benchmark statement 则规定了各学科的学术及质量标准;第二部分对大学学术项目的设计、开发与批准, 以及监督与评估等各方面进行了限定;第三部分主要提供了关于高等教育机构、学生以及监管机构的信息。 关于科研评估, 英国于1986年初次施行 科研水平评估 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 , 其后, 在 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 的主持下, 先后于1989年、1992年、199
17、6年、2001年、2008年进行了5次科研水平评估。2020年, 科研卓越框架 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 取代 科研水平评估 , 侧重评估大学的科研成果、科研影响力和科研环境, 三者权重依次为65%、20%、15%.详细来讲, 科研成果包括期刊文章、专着等出版物, 以及展览、表演等其他形式的成果, 最新的评估体系主要基于同行评议, 对科研成果的原创性 originality 、重要性和严谨性 rigour 进行评估;科研影响力聚焦科研影响的广泛性 reach 和重要性 significance , 以案例研究和影响力模板 impact template 两种方
18、式进行评估, 前者要求大学描绘叙述本校科研活动在评估期间产生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影响, 后者要求大学阐释上述影响的产生方式方法和途径;科研环境则要求对支持科研活动的战略、资源和基础设施的活力 vitality 、可持续性 sustainability 进行评估。 其次, 强化对大学财政拨款的问责与审计。传统上, 大学拨款委员会 university grants committee 作为与大学的缓冲器, 负责评估大学的经费需要, 并以5年期的 整体补助 block grant 的方式分配财政拨款, 大学可自行决定经费的用处和使用方式。1988年, 大学基金委员会 universities fun
19、ding council 取代 大学拨款委员会 , 一方面增加了非学术界的外部代表, 另一方面强调更为高效、透明的经费分配方式。1991年, 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 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 取代 大学基金委员会 , 更为强调对大学经费使用情况的问责, 华而不实, 大学需要定期向 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 提交财政状况自评报告, 并接受基金委员会的外部审计, 而且, 大学同时需要与及其他赞助机构签署财政备忘录, 以绩效来决定下一年的赞助额度14. 最后, 引入竞争机制, 强调科研经费补助与绩效表现的挂钩。在英国, 教学经费通常基于使用的资源或进行的活动, 如招募生
20、源数、教室面积等投入性指标 input indicators 进行分配, 而科研经费的分配则主要基于大学的绩效15.华而不实, 英国的科研经费实行双重支持制度 dual support system .一方面, 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负责根据大学在 科研水平评估 和 科研卓越框架 中的表现分配基础性科研经费, 如学术人员薪资、计算机或图书馆等资源投入;另一方面, 研究委员会 research councils 以公开招标的方式提供项目性科研经费。英国的双重拨款形式通常被视为大学与国家之间的绩效合同, 值得注意的是, 欧盟及企业提供的第三方资金也多基于大学绩效, 以竞争的方式进行分配。 三 新公共管
21、理对美国大学治理的影响 历史、文化、社会人口状况、经济发展形式及政治体制的差异造就了美国高度多样化的高等教育系统, 几乎不存在两个州分享同一个治理体系的情况16.然而, 仍然能够确定出一些共同的特征。20世纪80年代, 在新公共管理的影响下, 美国大学治理的市场导向更为明显, 关注绩效而非经过, 强调选择而非标准化, 着重效率而非平等, 聚焦结果而非输入。这一时期的改革狂热且多样, 有学者梳理了1985-2002年间美国各州超过100项的大学治理改革措施, 发现改革主要指向两个方面:权利下放和问责1718. 关于权利下放, 事实上, 美国公立大学有着辉煌的自治历史, 尤其是19世纪后半期, 公
22、立大学自主治理的权利甚至编入宪法, 成为与立法权、司法权以及行政权平行的权利。然而, 随着时间的推移, 大学纷纷选择放弃自治权以换取的财政赞助, 宪法自治权遭受侵蚀19.20世纪早期, 对于公立大学的赞助不断增加, 大学不得不接受在治理事务中的干预, 主要表现为开创建立 全州治理委员会 statewide governing boards , 该委员会享有干预大学日常决策的权利。20世纪50-60年代,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大幅扩张, 几乎所有州都加强了对大学的控制, 这一时期的州几乎无处不在, 为解决战后大学的入学和经费重新设计治理制度。另外, 全州治理委员会 被 全州协调委员会 statew
23、ide coordinating boards 代替, 后者有权批准新的学术项目和预算方案。 在新公共管理的影响下, 权利下放分别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90年代构成两个小高潮, 有学者确认了州下放权利的4种方式: 1 公布法律, 保证对大学的灵敏性管理。但未触及现有治理构造, 仅在特定领域, 如学费、预算、人事、采购和收益等方面实现了决策权利的转移。 2 分解大学治理系统, 如伊利诺伊州废除跨校园的治理系统, 建立本地的董事会。 3 重组界定大学的法律定位, 使其成为可从州获得更大自主权的公立企业 public corporation . 4 大幅修改 全州协调委员会 系统, 以较为微弱的委
24、员会取代强有力的协调委员会20. 关于问责, 20世纪50-60年代, 问责 在美国仍然是一个改革口号, 80年代则成为各州改革的主要议题, 人们对于问责的运行方式也有了新的转变, 即以为市场, 而非是达成政策目的以及提高质量、效率和有效性的可靠机制。总体而言, 美国的问责制主要通过本科生质量评估政策、绩效拨款 performance funding 、绩效预算 performance budgeting 以及绩效报告 performance reporting 4种方式实现。华而不实, 本科生质量评估政策主要是回应对于本科生教育缺乏严谨性的批评;绩效拨款将赞助与大学在各个指标上的表现直接、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