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间人口流动所引起的教育投资收益错位问题,教育经济学论文.docx
《区域间人口流动所引起的教育投资收益错位问题,教育经济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间人口流动所引起的教育投资收益错位问题,教育经济学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区域间人口流动所引起的教育投资收益错位问题,教育经济学论文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通过 教育投资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的途径实现。人力资本作为教育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经过的重要桥梁,伴随着人的流动,人力资本也具有流动性。正是由于人力资本特殊的属人性和流动性以及我们国家教育投资明显的属地性,在人口流动背景下,产生了我们国家特有的区域间教育投资收益 错位效应 ,即在我们国家的省际间人口流动具有明显的由中西部向东部沿海地区的流向趋势,且在 以县为主,分级管理 的教育投资体制的双重作用下,中西部地方教育投资所构成的人力资本伴随着人口的省际间流动大量转移到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沿海地区,构成了教育投资成本在
2、中西部地区,而收益却在东部地区的不公平现象。本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方法讨论由区域间人口流动所引起的教育投资收益错位问题。 一、我们国家人口构成中西部向东部沿海流动格局 据 六普 数据显示,2018 年我们国家省际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由 2000 年的 3 41% 上升为6 44% 。在省际间人口流动规模不断加大加速的同时,省际人口流向也发生变化,由广东省 的 一枝独秀 发展为向东部沿海地区的 遍地开花 。 从 2018 年数据看,排名前十位的人口流出大省,其省际流出人口总量达 6130 万人,占全国省际流出总人口的 73 47%,其跨省流出人口目的省份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珠三角(
3、广东) 、长三角( 上海、浙江、江苏) 和京津唐地区。排名前十位的人口流入大省,省际流入人口总量达 6972 万人,占全国省际流入总人口的 81 19%,除新疆外全部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又以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唐三大区域为主,主要人口流出省份前六位的是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川、河南,全部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主要省际流动人口流入趋势与流出趋势在方向和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互补性,详见表 1。 我们国家省际流动人口呈现下面特点。 其一,省际流动人口愈加 年轻化 。根据 六普 数据计算,2018 年全国流动人口、省内流动人口和省际流动人口平均年龄分别为 31 8 岁、32 4 岁和 30 6 岁,省际
4、流动人口比省内流动人口年轻 1 8岁,比全国流动人口年轻 1 2 岁,显示了省际流动人口 年轻化 的特点。十分是在新生代流动人口中,初次外出的年龄平均年龄为 26 岁,华而不实 1980 1990 年间出生的新生代流动人口中初次外出的年龄平均为 21 1 岁,1990 年之后出生的初次外出年龄平均为 17 2 岁,这也就是讲大部分新生代流动人口都接受过基本义务教育,甚至是刚完成义务教育即走上了外出务工的道路。 其二,省际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较高。受教育程度是人口素质的重要具体表现出, 六普 数据显示,2018 年,全国省际流动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 9 17年,大大高于同期全国人均受教育年限的
5、8 85 年。同时,2018 年我们国家受教育程度为初中以上水平的人口比例为 81 22%,华而不实省际流动人口中比例为80 33% ,与全国水平相当,却远高于省内流动人口中比例( 60 01%) 。 上述分析能够看出我们国家省际人口流动的基本特征: 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高的沿海地区集中吸纳了相对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较高素质年轻的劳动力。 二、人口流动背景下现行教育投资体制的缺陷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教育投资体制发展历程大致可描绘叙述为由计划经济时期集权向市场经济的适度分权变革。现行教育投资体制的基本特征有: ( 1) 经费筹措与投入主要由负责。教育作为准公共物品,从计划经济的 统收统支 到现
6、行的 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在教育经费收付中一直占主要地位,据中国统计局年度数据可知( 下同) ,2018 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总教育经费 77 87%。( 2) 在五级中,经费分担及管理以区县为主,重心偏下。华而不实,高等教育经费以省级为主,、地市级负担为辅,高中及基础教育经费主要以县( 区) 为主,在 2006 年以后,义务教育改革为省级统筹,以县( 区) 为主,高中教育是赞助资金由和省级负担,但在本质上都没有改变以县( 区) 为主的局面。 现前阶段的教育投资体制在人口流动的社会背景具有两大缺陷: 一是各级承当教育财政投资责任不合理,教育事权、财权不对等。县( 区) 级财政气力特别有
7、限,却承当了绝大部分教育投资责任,把握了主要财政气力,在教育经费投入中只起较小的辅助性作用。2018 年国家财政教育支出为 16497 33 亿元,华而不实财政教育支出是999 05亿元,占经费总额的 6 06%; 地方经费为 15498 28亿元,占经费总额的 93 94%。不难看出,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基本上是地方承当,在人口流动的背景下,教育投资责任过于下放意味着教育投资的 属地性 加强,教育投资收益主体错位效应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二是现行的教育投资体制抑制了人口流出 地 地 方 政 府 教 育 投 资 的 积 极 性。王 爱 民( 2020) 利用 1998 2018 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
8、分析教育溢出对公共教育投资产生的影响,证明了人力资本净流出比每增加 1 个百分点,会引起公共教育支出减少 0 37%,并且对公共教育投资的影响逐年增大,到第 30 年人力资本净流出比每增加 1 个百分点引起的公共教育投资减少到达 0 96%,这讲明教育投资流出效应对流出地地方教育投资会产生负向影响。在现有教育投资体制下,人口流动带来的人力资本流失使得流出地地方不愿更多地对教育投资,这将直接影响流出地教育的发展程度和人力资本的积累,进而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使中西部人口流出地区陷入 人口外流 教育投资收益低 教育投资不积极 人力资本投入缺乏 经济不发达 人口外流 的恶性循环。 三、人口流动背景下教
9、育投资收益错位的实证分析 根据前文我们国家省际人口流动现在状况,选取省际流出人口排名前五位的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四川作为省际人口流出省份的代表,省际流入人口排名前五位的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作为省际人口流入省份的代表。利用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模型实证分析人口流动背景下人口流出和流入地之间教育投资收益的 错位 。模型所用数据出自 2001 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并经整理。 模型一: 流出地地方教育投资对人力资本构成的影响。收集地方教育投资经费( EDU) 和地区人力资本存量( H) ( 此为劳动力人数与平均受教育年限之积) 构建线性 对数模型,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平稳性检验,模型通过统计与计
10、量等检验,各省份回归分析结果如表 2。【表2】 回归分析结果表示清楚,中西部五省份人力资本存量与地方教育经费投入有正向关系。2000 2018年间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四川 5 省地方教育经费投入每增长一个百分点,人力资本存量分别增长5661 56 万人 / 年、6104 70 万人 / 年、5955 57 万人 /年、5654 06 万人/年、5843 58 万人/年。 模型二: 省际流入人口人力资本存量对流入地经济增长的奉献。对改良后的 C D 函数进行线性化处理,假定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规模报酬不变,收集整理相关数据代入模型,时间序列通过平稳性检验,模型通过统计与计量等检验,拟合效果较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