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征信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对策,金融学论文.docx
《互联网金融征信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对策,金融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金融征信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对策,金融学论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互联网金融征信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对策,金融学论文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互联网金融征信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对策【】【】 关于征信的论文:互联网金融征信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对策 内容摘要:我们国家征信体系还处于初级阶段,现行征信体系存在征信数据来源狭窄、数据分析能力缺乏、信誉主体隐私易被侵犯、信誉信息权威性缺乏、缺乏信息分享机制等问题。区块链技术有助于完善互联网征信体系建设,去中心化机制能加强数据采集能力,分布式存储处理有利于提升数据存储能力,加密算法能保卫信誉主体隐私,溯源技术能提升征信信息权威性,定价机制能促进信息分享。 本文关键词语: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区块链;互联网征信
2、; 以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普惠金融政策的推进为机遇,我们国家互联网金融在最近几年得到井喷式发展,2021年至2022年市场交易额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8.9%,远超传统金融行业。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22年我们国家仅“互联网+汽车 金融市场规模就到达约4438.4亿元11;艾瑞咨询研究报告指出,2020年我们国家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到达331.4万亿元,互联网消费金融放贷规模达15.6万亿元,无论行业规模还是用户浸透率都迅速提升22。在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背后,大量劣质客户的涌入正使得互联网金融不良贷款迅速滋生,P2P网贷平台频繁暴雷,部分平台逾期率甚至高达50%33。征信是风控的关键根据,固
3、然我们国家央行二代征信系统使个人信息更为完善,“百行征信 也一定程度上为互联网金融征信提供了支撑,但整体上信息壁垒还未被打破,所谓的“网贷黑名单 存在治标不治本的问题,互联网金融领域风控缺乏征信基础,存在宏大的信誉风险和监管风险压力。 一、文献综述 一互联网金融征信相关研究 近两年,互联网金融领域风险案件频发,相关研究逐步增加。舒南等的研究指出,互联网金融征信存在标准不统一、与央行征信系统隔离、信息分享不充分、侵犯个人隐私、公信力缺乏等问题,急需加强互联网金融征信标准化建设,完善分享机制,加快互联网金融征信与传统征信一体化建设,并加强信息主体的权益保卫1。段玉的研究指出,互联网金融信贷信息未纳
4、入央行征信系统,数据孤岛现象仍然存在,信息公开和隐私保卫缺乏监管,互联网金融领域市场各交易主体间信息不对称,导致信誉违约事件频发,急需推动互联网金融机构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健全个人征信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互联网金融领域信誉风险监控和管理2。 从宝辉从互联网金融领域个人征信权益保卫问题角度进行研究,指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个人征信权益保卫问题日益突出,信息冒用、举证困难、核查修改动力缺乏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中国人民银行履职形象,应当提升接入机构自律意识,加强征信现场执法检查,解决互联网金融领域个人征信权益保卫问题3。保秀平从互联网金融个人征信的监管问题角度进行研究,互联网金融信誉调查也属于个人信誉调查的范畴
5、,但当下在监管方面还存在监管归属不确定、监管手段落后、监管政策不够完善等问题,应当建立多层次的监管体系,加强用户权益保卫,完善监管政策4。 二区块链技术对征信体系建设的完善 随着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国内也有部分关于区块链征信方面的研究成果。早在2021年,张菲菲就指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利于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能够建立一种新型的征信形式,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收集整合客户日常交易数据、社交数据,推断客户实际财务状况,主动分析客户相关信息生成信誉评级5。杜航、石坚的研究指出,应当建立互联网金融评级体系,将大数据应用作为评级的重要参考指标,利用大数据技术扩大征信体系建设覆盖率,并有效构
6、建完善的信誉风险机制,十分是对小微企业服务对象的信誉评级覆盖,打通线上线下通道,建立科学高效的风险防控机制6。 顾乃景、马晓丽对我们国家大数据征信发展现在状况进行了研究,指出大数据征信发展面临政策体系不完善、监管水平低、数据联通对接难、信息分享难、隐私保卫制度少以及安全性不高等问题,应当完善大数据征信法律体系,建立大数据分享机制,强化协调合作,推动征信业务转型升级7。金兵兵就区块链技术在企业征信领域的应用进行研究,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企业征信有利于提升信息准确性和安全性,保卫信息主体合法权益,改善信息质量8。邢会强从法学角度,就大数据时代个人金融信息的保卫与利用进行研究,指出大数据时代个人金融信息
7、保卫需求急剧提升,对征信体系提出了宏大的挑战,传统的金融隐私保卫已落后于时代,需转型升级以适应大数据时代并发展数据信誉评分业务9。 整体上,学界普遍以为当下我们国家征信体系还不适应互联网金融领域发展的需要,存在政策体系不完善、监管水平低、信息分享不充分、隐私保卫缺乏等问题,亟须运用新型技术对传统征信体系进行转型升级,以适应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征信体系的需要。 二、互联网金融征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我们国家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主要包括央行征信、百行征信、互联网企业自主信誉系统等,其信息来源包括信贷情况、社会公共信息、主体行为形式等几个方面,但整体上还未跟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存在下面几方面
8、存在的问题。 一征信数据来源狭窄 早期,我们国家征信系统的建设主要是为传统金融领域服务,用于辅助金融机构进行信贷决策和防备信贷风险,这一征信体系以央行征信系统为核心,其信息来源主要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信息采集范围集中于信贷记录。2021年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的成立,扩大了征信系统的数据来源,同时央行征信系统也对信息采集范围进行扩展。但整体上,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数据采集覆盖面还缺乏,仍然以金融市场上的信誉数据为主,在市场监管、税务、公检法、社保等多个领域的信息以及信誉主体的行为形式、性格状态等信息较为缺乏,数据采集范围有限,造成征信系统所构成的信誉信息无法全面真实反映企业、个人信誉水平,给互联网金
9、融领域造成潜在的信誉风险。 二数据分析能力缺乏 我们国家征信体系是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心,民营机构为辅助的体系,中心化的数据分析构成的信誉分析报告,往往只是简单的信誉历史,甚至只是简单的过往信贷历史。在这一体系下,整个社会信誉主体的数据在采集完成后,庞大的数据量带来宏大的数据分析负荷,集中式的数据中心根本无法知足分析处理需要。受限于数据分析能力的缺乏,征信体系的覆盖能力、信誉信息的采集范围、信誉信息的更新处理等都无法到达较高水平,严重影响了信誉信息的数据质量。以征信体系较为完善的美国为例,其征信体系覆盖了海量的信誉信息,并最终构成分析报告和信誉评分,包括信誉主体受教育程度、职业、房产、工作、家庭
10、成员、友好往来、个人消费、行为偏好、身体特质等极为全面的数据。如此海量的数据和人口覆盖,以我们国家现行的中心化征信体系架构下的数据分析能力是无法知足的,严重影响了信誉信息的质量10。 三信誉主体隐私易被侵犯 根据央行征信管理局要求,只要在信息主体同意的情况下,征信机构才能收集、使用用户信息,但本质上信誉信息的泄漏现象普遍存在。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在2020年4月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近年来网络犯罪案件数量年平均增幅达34%以上,电信网络诈骗呈现出组织化、智能化趋势,金融诈骗案件数量高居榜首,华而不实有不少都与信誉信息泄漏有关。我们国家现行征信系统对信誉主体的关注度过低,无论在技术架构还是体
11、系建设方面,都侧重于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为信誉主体的自我保卫提供的支撑较少。固然央行征信中心二代征信系统通过加强用户访问控制来降低信息泄漏风险,但提升能力有限,信誉信息仍然可能通过各类渠道泄漏进而被非法利用,而分散于民营企业、金融机构的信息泄漏风险则更为宏大。 四信誉信息权威性缺乏 当前,央行征信系统主要采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借贷信息,而百行征信实现了社会上自律征信机构的信息分享,第三方信誉管理机构则是从事信誉管理的中介机构11。但我们国家当前征信产品的信誉评估标准、信誉评价模型、数据采集范围、数据分析方式、数据挑选和清洗等都还处于探寻求索阶段,无论是央行征信还是百行征信,其提供的征信产品都还无法
12、对信誉主体的信誉状况进行准确、全面、高效的评估,远不及国外成熟的征信产品,在市场上存在很多质疑之处,个人信誉无故“被不良 频频发生,给互联网金融市场埋下恶意欺诈、过度授信等安全隐患,影响互联网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五缺乏信息分享机制 互联网金融领域各企业往往都有大规模的信誉数据,但由于缺乏信息分享机制,存在“信息孤岛 现象,造成征信体系数据不完好情况。以百行征信为例,其成立目的是为了纳入更多的信誉数据,推进信息分享,但据2022年9月(金融时报报道,作为百行征信股东的阿里巴巴蚂蚁金服和腾讯拒绝与信贷评分机构合作,拒绝提供其所拥有的大量客户贷款信息。分析华而不实的原因,权益分配难以平衡最终影响了信
13、息分享积极性。阿里巴巴、腾讯两大科技巨头所拥有的数据量,要远比人人贷、宜人贷等P2P网贷机构的数据规模庞大,信誉主体的“行为偏好 “人脉关系 “个人消费 等数据更是传统金融机构所缺少的,在互联网信贷数据上拥有绝对的垄断地位,在没有相对平衡的利益分配机制下,进行数据分享所能获得的收益相对较少,显然是非对等的数据交换。同时,如部门中市场监管、税务、公检法、社保等,客观上都对所掌管的信誉信息具有垄断能力,在没有相对平衡合理的权益分配机制情况下,所谓的信息分享很难实现。 三、基于区块链征信的解决对策 现行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在面对互联网金融所需要的数据采集与分析、数据安全、市场应用、数据分享问题时极为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