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湖泊沉积物研究古洪水水文学,水文学论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利用湖泊沉积物研究古洪水水文学,水文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湖泊沉积物研究古洪水水文学,水文学论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利用湖泊沉积物研究古洪水水文学,水文学论文洪水作为一种特别普遍的自然灾祸,频繁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宏大损害,如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使整个长江流域都遭受了严重的毁坏。随着当下人口数量的增加、森林植被的砍伐以及城市化建设等所致的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其怎样影响洪水频率和洪灾程度是当今密切关注的问题;十分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灾祸性天气、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以及年内和地区降水分配不均对将来洪水频率和强度变化的影响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因而预测和预防洪水灾祸意义特别重大。对过去规律的良好认知是把握和搞好将来预测的最好途径。在气候变化对洪水灾祸影响的研究中,当代观测数据时间太短,很难进行年代和世纪尺
2、度的气候变化以及对引发洪水的机制讨论。固然历史记录能够延长洪水资料,但其描绘叙述主观性较大,会受致灾程度和人为偏见的影响,且时间跨度也特别有限,因此仍然难以知足需要。为了提高对洪水引发机制和重现周期的理解,需要保存良好的更长时间序列、更可靠洪水事件的自然档案记录。 古洪水是指全新世以来至可考证的历史洪水期以前由第四纪沉积物所记录的大洪水Baker,1983, 1987, 2008,其研究最初源于洪水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并在1982年正式成为一门学科Ko-chel et al, 1982。古洪水水文学初次是应用于美国怀俄明州河流水文条件的研究中,之后很多学者Dana,1882; Stewart
3、 et al,1961在河流古洪水辨别和重建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先后建立了一套基于树木洪水痕迹、河流侵蚀记录、洪水河漫滩以及平流沉积的粒径、磁学、元素和有机地球化学指标的古洪水重建方式方法Baker, 1987; Ely et al, 1993; Mack-lin, 2003; Benito, 2005; Thorndycraft et al, 2005;Baker, 2008; Stoffel, 2008。大量研究者利用上述方式方法重建了一系列洪水事件Knox, 1993; 朱诚等,1996; Springer et al, 1997; 杨达源等, 1997; Sui et al,2001;
4、Heine, 2004; Thorndycraft et al, 2005; Huanget al, 2007,并讨论了洪水与气候 Zhang et al,2002, 2007; Huang et al, 2007、文明朱诚等, 1996;Xia et al, 2004; Manners et al, 2007; Swierczynski etal, 2020的联络。固然上述重建方式方法在过去几十年来获得了很大成功,但随着河流古洪水水文学科的发展,其存在的缺陷和缺乏逐步显露。例如,重建时间跨度特别有限,河流证据一般很难记录强度小的洪水事件,洪水后期河流侵蚀和后来大洪水对上次洪水证据的毁坏都将会
5、导致洪水记录不完好等。因而,寻找其他记录载体建立连续、高分辨的长时间序列洪水记录迫切需要。 湖泊沉积物具有记录介质丰富、连续性强、分辨率高、对气候与环境变化敏感以及能够提供原始气候变化记录等优点Zhou et al, 2018; 沈吉等2018,为建立连续、高分辨率的洪水记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利用湖泊沉积物研究洪水的历史最早能够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Sturm et al, 1978;Lambert et al, 1979,地质学者发现了河流径流与湖泊碎屑沉积之间的联络,但并没有意识到湖泊沉积物对重建过去洪水的价值。直到1987发生在阿尔卑斯山北部的瑞士大洪水,才引起人们利用湖泊沉积物研究
6、洪水灾祸和洪水历史的注意。在之后的20 多年内,尤其欧洲和北美地区,利用湖泊沉积物重建洪水研究以指数式增长。对于古洪水研究而言,利用湖泊沉积研究古洪水的最大优势之一是湖泊沉积能够持续地同时记录背景沉积与洪水沉积,这为我们重建完好洪水日历以及讨论洪水与气候关系提供了可能。除此之外,还可根据湖泊沉积物中洪积层的粒径大小、厚度以及沉积容重等指标重建洪水 强 度 Giguet- Covex et al, 2020; Jenny et al,2020。湖泊沉积物相对于河流洪水沉积物的测年方式方法也已特别成熟,在一些高分辨率或有纹层的湖泊沉积物中,完全能够精到准确追踪到洪水发生的年际甚 至 季 节 Lam
7、oureux, 2000; 周 爱 锋, 2007;Czymzik et al, 2020; Swierczynski et al, 2020。并且在河流洪水记录证据中,很难区别于洪水的地震、滑坡、崩塌沉积,而湖泊沉积物则可尝试根据岩性、分选性、C-M 图等方式方法进行甄别Nomade et al,2005; Schnellmann et al, 2006; Wilhelm et al, 2020。 固然湖泊沉积物是洪水与气候、环境变化信息的双重记录载体,不仅能够重建过去洪水,而且还可讨论洪水与大陆尺度大气环流变化、区域气候背景、植被状况之间耦合机制Loukas et al, 2000; Ar
8、n-aud et al, 2005; Osleger et al, 2018; Bussmann,2018,甚至可预测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洪水频率与强度的变化 Milly et al, 2002; Wilhelm et al,2020。但是,湖泊作为混杂不同时空尺度气候、环境和水文信息沉积物的收集器,既记录着环流尺度的气候变化,也记录着区域尺度的气候波动。怎样从湖泊沉积物中提取与洪水成因相关联的气候、环境信息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现有的大量研究成果基本上都是从下面两个方面讨论古洪水与气候变化的机制:一是只考虑大尺度大气环流影响,讨论湖泊记录的古洪水与气候变化的机制Glur et al,2020; V
9、anni re et al, 2020; Wirth, Gilli et al, 2020;Wirth, Glur et al, 2020;二是主要考虑区域尺度上气候动态、大气传输和流域自然特征的影响,讨论湖泊记录的古洪水与区域气候波动的机制Viglio-ne et al, 2018; Vasskog et al, 2018。固然至今已有大量研究成果,但关于湖泊记录的古洪水与气候变化、区域气候波动的研究仅限于相关性讨论阶段,还没有从根本上揭示洪水事件与气候变化、波动的详细物理机制,因而需要更多地根据湖泊沉积重建的古洪水日志进行洪水与气候耦合关系的研究。 本文在介绍河流洪水研究的基础上,重点综述
10、了湖泊沉积物重建古洪水以及古洪水与环境的耦合机制,为今后利用湖泊沉积物研究古洪水水文学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方式方法。 2 湖泊洪水记录辨别 利用湖泊作为载体研究古洪水的首要问题就是从湖泊沉积物中辨别洪积层,即通过调查和鉴别古洪水遗留下的地质、地貌与沉积证据来辨别古洪水。固然,洪水引起的碎屑沉积与背景沉积都以 层间流 和 底流 两种方式Giovanoli, 1990; Gilliet al, 2020; Schillereff et al, 2020沉积在湖盆中并被保存下来,但是碎屑沉积的岩性、粒径、矿物、容重、元素、磁学、孢粉、有机质和碳酸盐等指标与背景沉积会存在显着的差异,可通过岩性、沉积学方式
11、方法、有机地球化学方式方法、元素地球化学方式方法以及不同的沉积经过如地震与洪水等途径辨别洪积层。由于影响不同区域的湖泊沉积的因素不同,本文仅综述适应于大多数湖泊的洪水辨别方式方法。 2.1 岩性、粒径方式方法 湖泊中的洪水沉积层一般来源于强水流携带的颗粒较粗的陆源碎屑物质,这些沉积物与背景沉积之间最基本、最显着的差异表如今岩性和粒径上,因而岩性、粒径是辨别湖泊洪水最常用、最普遍的指标之一Sletten et al, 2003; Bussmann, 2018。 根据湖泊背景沉积物大多以粘土、粉砂组分为主,很少构成单一碎屑层的特点,可通过岩性突变、中值粒径或者平均粒径的骤增、分选性变差等指标判定洪
12、积层位置Wilhelm et al, 2020。除此之外,可以以利用Weibull函数拟合、端元分析等数学方式方法,提取洪水沉积粒径组分重建洪水历史。 湖泊记录的洪水沉积与背景沉积的物质来源、物质组分和沉积经过的明显差异,导致湖泊沉积物在岩性上发生显着变化Gilli et al, 2003; Simon-neau et al, 2020; Vanni re et al, 2020。岩性最显着的变化表现为沉积物色度上,假如洪水沉积中的有机质含量高,则洪积层颜色一般比拟暗;假如洪水沉积中碳酸盐含量比拟高,则洪积层颜色一般比拟亮。因而能够利用沉积物色度指标甚至基于XRF岩芯扫描获得的亮度曲线,高分辨
13、率地判别强度较小的洪水图1a。另外对于含有纹层沉积的湖泊,洪水一般出如今非纹层内,因而可以以借助纹层和非纹层的差异辨别洪水发生位置Czymzik et al,2018。 除了洪积层与背景沉积层存在显着差异外,在洪积层内部也有细微的变化。洪峰时入湖径流很大,将粗颗粒物质带入湖泊,沉积层底部粒径较粗;之后洪水径流逐步变小,搬运能力减弱,携带的颗粒变小,沉积层上部粒径较细。所以,洪积层内最显着的粒径特征就是沉积物粒径向上缓慢变细,好似洪积层底部粗颗粒上戴了一个 粘土帽 ,并且这个特征也是在湖泊沉积中辨别洪积层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方法。Parris等2018就基于这个特点,利用端元分析方式方法在湖泊岩
14、芯中辨别了全新世几次高频洪水沉积层。 洪水沉积层内部粒径向上缓慢变细的特征一般也表现为两种形式Gilli et al, 2020:其一是洪积层底部粒径忽然变大,向上缓慢变细,反映了洪水径流逐步变弱的经过图1b1;其二是洪积层底部粒径先出现增大的趋势,到达最大值后,再缓慢变细,这种形式反映了洪水径流渐渐增大再缓慢变弱的经过图1b2。有时在沉积层粒径向上缓慢变细经过中出现一个或几个次高峰,可能反映了整个洪水经过中出现屡次洪峰经过。因而,粒径特征不仅可作为辨别洪水的一种方式方法,而且还能反映洪峰次数及其对应洪水径流的差异,甚至可利用粒径进一步重建洪水强度变化以及评估洪水灾祸程度。 基于湖泊沉积岩性和
15、粒径辨别洪水案例很多。如Arnaud等2002在对阿尔卑斯山西北部An-terne 湖洪水研究中,将湖泊沉积物划分为 4 种岩性:灰暗色薄层粘土质粉砂、白色粘土、黄黑灰色粘土质粉砂以及黑色粘土质砂;并将4种岩性合并为3 个沉积序列:L-type 层主要以灰暗色薄层粘土质粉砂组成,A-type层主要以白色粘土、黄黑灰色粘土质粉砂、黑色粘土质砂组成,B-type主要以黄黑灰色粘土质粉砂、黑色粘土质砂;根据岩性、粒径指标,作者以为A-type序列为洪水沉积层图1c。类似地,Wilhelm2020在阿尔卑斯山西北部Blanc湖Arnaud et al, 2002洪水研究中,划分了类似岩性,辨别出了过去
16、270年中的56次洪水沉积层。 2.2 地球化学方式方法 有机地球化学方式方法主要根据洪水沉积与背景沉积在物质来源、物质组成和沉积经过的差异所导致沉积物中有机质和碳酸盐含量的相应变化辨别洪水Gilli et al, 2003; Simonneau et al, 2020; Van-ni re et al, 2020。在一般情况下,如背景沉积有机质碳酸盐含量高低,则洪积层有机质碳酸盐含量相对较低高;但也存在背景沉积中有机质碳酸盐含量低高而洪积层有机质碳酸盐含量比拟高低的情况,可根据湖泊所处的区域环境以及有机质或碳酸盐突变位置判定洪积层。 除此之外,湖泊沉积物中不同元素具有不同的古气候与古环境指示
17、意义Kylander et al, 2018:如轻元素硅Si、铝Al、钾K、钛Ti在湖泊研究中普遍被以为是外源碎屑元素,一般与外源物质的输入有关,能够指示入湖水流的强弱;也有一些元素的相对丰度可指示沉积物的粒径大小与来源Cuven etal, 2018; Schlolaut et al, 2020,如 Si 和锆Zr与粗粉砂及砂砾层相关,Ti与淤泥粉砂层相关,K和铁元素Fe则与黏土层相关,Al/Ti和K/Al比值与碎屑来源相关。因而,上述沉积物元素变化特征为判定洪水引起的外源碎屑颗粒来源与辨别洪水沉积位置提供了可能。并且随着元素测量技术的发展,这种方式方法也越来越广泛地被采用。 Morell
18、n 等2018在研究西班牙 Estanya 湖时,通过XRF岩芯扫描获得了Si、K、Al、Ti、Fe、S、Ca等元素数据,利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华而不实PC1 主要反映了 Si、K、Al、Ti 的正值,分析以为 PC1指示陆源碎屑物质的输入;当PC1忽然增加时能够作为辨别洪水发生的根据。Moreno等2008用同样的方式方法研究了西班牙的Taravilla湖,通过XRF岩芯扫描获得了类似的元素数据,同样作主成分分析,结果表示清楚:PC1负值指示碳酸盐输入量增加,PC2 正值指示硅酸盐输入量增加,并将碳酸盐和硅酸盐输入量同时增加即陆源碎屑增加视为洪水发生图2。 除了以上根据常规元素辨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