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民工劳动关系问题与和谐模式构建,人力资源管理论文.docx
《当前农民工劳动关系问题与和谐模式构建,人力资源管理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农民工劳动关系问题与和谐模式构建,人力资源管理论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当下农民工劳动关系问题与和谐模式构建,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内容摘要:新时期农民工就业的总量与构造发生改变,同时伴随着新经济、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农民工劳动关系产生新特点,旧问题与新现象交织在一起。本文在深切进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构建农民工和谐劳动关系的最终途径是农民工市民化。在这一经过中,需要从构建以平等为核心的战略保障体系,健全农民工劳资协商机制,建立农民工长效工资支付机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待遇城市化,完善法律法规对新经济下劳动关系的规制等方面入手,打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 组合拳 . 本文关键词语:新时期; 农民工; 和谐劳动关系; 平等; Abstract:In the new era, the
2、 total amount and structure of migrant workers employment have changed.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economy and new business, the labor relations of migrant workers have new characteristics, and old problems are intertwined with new phenomena. On the basis of in-depth analysi
3、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ultimate way to build a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hip among migrant workers is the citizeniz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n this process, we started to create a combination boxing for building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from several key aspects. Specifically,we need to bui
4、ld a strategic guarantee system with equality as the core, improve the labor-management negotiation mechanism for migrant workers, establish a long-term wage payment mechanism for migrant workers, achieve urban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 treatment, and improve the regulation of laws and regulati
5、ons on labor relations in the new economy. Keyword:New era; Migrant workers;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Equality; 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中华特点社会进入现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妙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社会矛盾的变化必然影响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带来劳动关系的变化。新时期随着农民工就业的总量和构造发生改变,农民工成为劳动关系的主体成分,同时新经济、新业态的推动,农民工劳动关系旧问题与新现象互相交织,需要明确农民工市民化是构建农民工和谐劳动关系
6、的最终途径,把握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主体、时机、结果三方面平等,从几个重点方面入手打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 组合拳 . 一、农民工成为劳动关系的主体成分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工已经成为城镇地区劳动力市场数量最大的主力军,是当下劳动关系的主体成分。根据劳动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调查数据显示,1988年农村转移劳动力约9500万人,华而不实转移到城镇就业的为1339万人,占当年城镇就业的9.4%.2008年底,国家统计局建立了农民工统计监测调查制度,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和7100多个行政村的农民工进行抽样调查。2021年农民工总量28625万人,占城镇就业人口的67.5%,并呈现出一
7、些新的特点: 一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各占半壁江山 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初次占比过半成为主体,2021年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50.5%;老一代农民工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49.5%.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不断提高,华而不实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提高较快,2021年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为21.3%,增速高于农民工总量0.5个百分点。随着新生代农民工比例的增大,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民工比例显著提高,2021年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农民工所占比重为10.3%,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同时,随着中国农村劳动力长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举家迁徙农民工与长期进城农民工逐步成为进城农
8、民工的主力军。 图1 新生代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比重万人 资料根据2020-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整理得到 二三产就业比重上升与中小微企业就业占比拟大 从行业来看,从事第二产业的农民工比重继续下降,2021年从事第二产业的农民工占比为51.5%,比上一年下降1.4个百分点;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工比重显著提升,2021年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工占比为48%,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这些行业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从劳动力部门来看,2021年中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占全部市场主体的比重超过90%,提供了8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在中小微企业就业
9、中农民工群体占到了80%以上。 三就业方式灵敏多样与用工管理扁平化 在新经济、新业态的推动下,农民工就业的边界和范围不断延伸,工作场所任意化、工作时间碎片化、雇佣形式多样化,催生了新的职业领域,农民工不必局限于传统用人单位限定的劳动场所、劳动时间和劳动方式,农民工的就业方式愈加灵敏多样。同时,随着新经济、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工作契约虚拟化、订立与解除合同简单化、工资支付形式单次化,用人单位用工管理也逐步扁平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层级较少。以在网络平台就业的农民工为例,下载、注册APP与停用、卸载APP就意味着合同的订立与解除,传统按月支付的工资形式逐步被按单次工作量所替代。 二、农民工劳动关系
10、旧问题与新现象交织 随着农民工就业的总量和构造的改变,以及新经济、新业态的推动,农民工劳动关系旧问题与新现象交织在一起:引发农民工劳动争议仍主要集中在收入分配领域,劳资协商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诉求逐步提升,新经济、新业态对劳动关系法律法规提出新的挑战。 一同工不同酬与讨薪问题仍然存在 农民劳动权益保障最近几年有显著提升,收入水平逐年增长,社会保险介入状况得到改善,但与城镇就业人员待遇相比仍相差甚远。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由于身份差异等原因,普遍存在着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据调查统计,2021年农民工月平均收入为3485元,城镇职工月平均收入为6193元,农民工月平均收入仅占城镇
11、职工月平均收入的56%.不仅如此,农民工工资收入增长速度2021年后开场下降,且低于城镇职工工资增长速度,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收入将会进一步拉大。 随着国家对欠薪问题采取一系列治理方式,以及从事第二产业比重下降,新经济、新业态催生的单次化的工资支付形式,拖欠农民工工资比重呈下降趋势,2021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比重为0.84%,但人均被拖欠工资有所上升,主要集中在建筑行业,这也是引发农民工劳动争议最为集中的领域,怎样建立长效的工资支付机制,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 二劳资协商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 劳资协商机制是解决劳资纠纷的重要渠道,是维护农民工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保障机制。然而,中国当前三方协商机制
12、效力缺乏,各部门之间沟通不畅, 一调一裁二审 体制解决周期太长。 一是三方协商机制效力缺乏。中国方代表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劳动行政管理部门,资方代表为中国企业联合会和地方企业联合会,劳方代表为全国总工会和地方总工会。劳动相关部门权威性缺乏,不能较好地代表整体的声音,需充分授予权利;国有、集体企业作为企业联合会多数成员,不能较好代表整个资方声音,需要充分吸纳不同所有制性质、规模企业的代表介入;企业工会往往由上级机关任命,经费来源是企业拨付和补贴,工会与会员之间代表作用大大削弱。 图2 农民工与城镇职工月平均收入比照元 资料根据2018-202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
13、8-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整理得到 二是各部门间沟通不畅。农民工的就业等问题不仅仅牵涉到劳动行政管理部门,也牵涉到其他相关部门,现行的体制下各部门条块分割仍然较为严重,互相连接不畅,维权资源尚未有效整合,使部分职能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三是 一调一裁二审 劳资协商机制解决争议纠纷时间长,致使农民工维权需要足够的时间、财力,周期太长、成本太高往往使得农民工被迫放弃维权。除此之外,固然新生代农民工教育文化水平有所提高,维权意识加强,但一些农民工为了保证择业自由,不愿意签订劳动合同,一旦发生侵权事件,导致合法权益难以遭到法律保卫。 三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诉求提升 农民工进城务工到融入城市是一个
14、动态经过,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化到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经过。随着新生代农民工、举家迁徙农民工与长期进城农民工日益成为农民工的主力群体,他们已不限于薪资问题,对住房保障、随迁子女的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公共服务的诉求逐步提升。 一是农民工住房有所保障,相关政策仍需进一步完善。早在1984年,就关于农民工住房问题发布了(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但在这里后并没有得到社会的关注。2005年(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详细问题的指导意见和2006年(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出台,农民工住房问题重新遭到关注,之后与各部委对于农民工住房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意见,十分是2020年、发布的(国家新型
15、城镇化规划2020-2020 年,明确指出要采取多种方式改善农民工住房条件,拓宽住房保障渠道,对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政策在落地中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可操作性仍然较弱,例如中国当前住房保障体系主要是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和限价房,而农民工收入普遍较低、流动性强,住房保障供应的缺乏与类型单一无法知足农民工多样化需要。再如各地出台的农民工住房保障政策申请门槛偏高,一线城市把户籍作为主要制约因素,对外来农民工来讲申请难度较大。 二是教育政策与户籍政策挂钩,高考升学构成阻碍。1996年国家开场重视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发布了(城镇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就学办法试行(流动人口儿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