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张恨水《春明外史》独特的创作倾向,现当代文学论文.docx
《探究张恨水《春明外史》独特的创作倾向,现当代文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张恨水《春明外史》独特的创作倾向,现当代文学论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探究张恨水(春明外史)独特的创作倾向,现当代文学论文张恨水,这位曾被老舍先生赞为 国内唯一妇孺皆知的作家 ,以其洋洋洒洒上千万言的创作位列中国当代作家最多产者之中。无论是其早期长篇创作中所流露出的名士才情、市民趣味,还是后期中短篇挖苦小讲表现出来的犀利透彻,都给一代代读者留下了摸不去的印记。对于张恨水的理解,有学者将其归位于 旧派言情小讲家 或者 鸳鸯蝴蝶派作家 ,以为他对于世界人生的认识在当时恰恰被新文学予以否认; 也有评论家把他看作 紧跟时代潮流的先锋 ,以为其篇篇挖苦小讲无不揭露时弊、挥斥罪恶。张恨水出身将门行伍之家,因而他会自然流露出除暴安良结贫济世的豪侠气质,日后的报人身份更赋予其针
2、砭时弊的历史责任感; 而旧式传统教育的熏陶加之其对明清言情小讲与生俱来的偏爱,又使他结下了浓得化不开的名士情结。但无论是张恨水自家所言还是个人好恶,他早期创作的传统章回体小讲似乎更经得起历史的沉积,尤以那部耗时五年之久的(春明外史为甚。 (春明外史,这部自 1924 年 4 月起就在北京(世界晚报上连载的长篇小讲,不久就引起了文坛和社会的广泛注意,而它也成为张恨水创作道路上的一座界碑,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日后漫长的创作生涯。张恨水于创作之初,希冀借助旧派的小讲形式描摹世间人生百态, 本走的是(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这条路子 1,但随着小讲连载五年97 万字的漫长创作历程,作品所具体表现出出来
3、作者创作中的热情与冷漠,严谨间或散漫,固执追求和思维矛盾,以及对于社会、人生众多无奈所流露出的清高脱俗亦或沮丧避世的情绪,是张恨水始料不及的。而这一系列看似矛盾的结合体,恰恰由小讲主人公杨杏园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串联而成,这也印证了张恨水创作伊始的体悟: 我写(春明外史的起初,我就先布置下一个主角,并布置下几个陪客。这样,讲些社会现象,又归到主角的故事,同时,也把主角的故事,发展到社会的现象上去。这样的写法,自然是比拟吃力,不过这对读者,还有一个主角故事去探索,趣味是浓烈厚重些的 1。应该讲在主人公杨杏园身上,张恨水确是倾注了他所有的创作激情,他甚至把主人公构思成另外一个自个,期图在文字的世界中
4、去尝试异样的人生。所以,无论家世背景、报人身份还是所见所闻,杨杏园都代表另一个张恨水在实践着他所走过的人生历程。而透过小讲对杨杏园的描写,张恨水早先的创作激情、创作倾向和主张正在点点滴滴流露给读者,得让一个世纪之后的我们有幸感受作者对于世界、价值、人生、爱情的理解。在这里,仅以小讲主人公杨杏园短暂一生中曲折的情感经历为切入点,探究张恨水独特的创作倾向。 1 初次恋爱 对于人间之真性情的赞美与无奈 在中国文学史上,张恨水的(春明外史似乎更能具体表现出出中国言情小讲转型经过中的典型特征。 言情小讲 ,顾名思义,就是以描写情为主,但他又不同于描写一般人的七情六欲,而是着笔于男女之间各色真诚的感情经历
5、。(春明外史,一方面代表了民国时期世情小讲的最高成就,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对于社会时势深入而冷静的考虑与把握。小讲在言社会百态的经过中,参加了浓重的 情 的砝码,使得这部言情小讲自创作之初就具备了与众不同的鲜活性。 (春明外史以杨杏园与梨云、李冬青的爱情故事为线索铺排开去,描绘了上至总统议长,下到学生记者的人间万象,融言与情、市与井于一炉,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作者在描写种种男女真爱时,无论是杨杏园与梨云真诚的情欲之爱以及与冬青以诗为媒的精神寄托,还是何剑尘与妓女花君终成眷属的美满姻缘,或者种种师生、叔侄甚至同性之间的情感经历,只要是恋爱双方的爱情以真性情付出、以真心对待,作者多以
6、主观、宽容的笔法自然记录各色主人公情感的发展历程,甚至不惜忽略传统伦理纲常,行文也显得流畅自然且富有文才。且不管小讲中所描绘的种种乱伦、私奔、移情之事,单看五旬老太一句: 我来世还是处女,你只要把处女还我则不追查 ,就能凸显出张恨水在对待男女之间的真性情时所表现的那份宽容甚至欣赏之情,这却与当时主流的时代取向格格不入了。而与此同时,作者在描写揭露官宦、乡绅、军阀、文人欺瞒诈骗鱼肉乡里时,虽深切进入透彻入木三分,却不时让人感觉有些松懈、拖沓进而流露出作者在描写此类人物时带有的客观腻烦之心理倾向。从这一点不难看出,此时的张恨水在创作中多带有一种追求人间快乐、享受人生幸福的情感倾向,对于世间的种种真
7、性情也给予了积极的肯定甚至赞扬之意。这一切,首先在主人公杨杏园与妓女梨云真诚的爱情历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在小讲开篇,张恨水就预期为主人公设定了性格特征以及最终的命运皈依。 春来总是负啼鹃,披发逃名一惘然! 除死已无销恨术,此生可有送穷年? 丈夫不顾嗟来食,养母何须造孽钱。 遮莫闻鸡中夜起,前程终让祖生鞭。 开篇的短短几句诗就含蓄地诉出了主人公短暂的一生,它寓意了杨杏园的满腹牢骚,又彰显了其高远的志向。杨杏园,一个处于半旧半新状态中的人物,在 20 世纪 20 年代初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他清高脱俗,因而总是竭力避开功名利禄; 他一人承当着家庭的重担却自尊心极强、洁身自好,不
8、愿得到分毫不义之财或受人怜悯; 他贫困而又厌世、痛恨这个丑陋的世界,因而尽管生活贫寒恶劣,却有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而梨云,这个京城松竹班的雏妓,虽是 清倌人 却 小鸟依人,很是可爱 ,仅仅 微微的一笑 ,就让那名士才子 心里不免一动 了,随后也就开场了他们真诚缠绵却凄凉悲悼的爱情历程。两人的恋情成就了小讲前半部分的故事线索,而他们之间由相识相恋到结束,又延续了历来 才子佳人 的故事形式。杨杏园 立志甚佳 ,开篇便以 才子 身份出现,而梨云虽为 风尘沦落的佳人 ,却清纯美丽不染恶俗,连杏园初见时都不觉称赞她 不愧梨云二字 。这段青年才子佳人的恋情在当时社会境遇之下尚存生机并让人满怀希望,只不过
9、张恨水戏剧性的将其布置在一个特殊的环境 妓院,因而纵使二人拥有纯情、高雅的爱情,也最终抵挡不住历史沉积、伦理道德意识所赋予这段凄美爱情故事的最终结局,唯有以 遗憾 二字收场。 不可否认,杨杏园绝非风流才子且留恋烟花柳巷之人,他与梨云的爱情虽讲含有青楼的遗憾,却是由 怜 生 爱 ,继而寻找真诚的情感寄托,以红颜知己疗救孤身羁旅异域的苦闷与荒凉。与梨云的恋爱,一方面使杨杏园初次品尝到了情与欲的人间快乐,另一方面也让他找寻到了精神的暂时寄托。能够讲他们的爱情是纯洁,作者在描写时也有意识的剔除了妓院情景中经常出现的猥亵场面,这种 才子文人 +恬静倌伶 的格局设计也为小讲增添了几分高雅娴静的气氛。但无论
10、是旧时的焦仲卿、(红楼梦里的贾宝玉直至杨杏园,因其深受传统伦理道德操守的影响,另外受制于经济上的拮据无助,致使他们注定将要辜负女子的一片倾心。杨杏园用情至深至专,但他既无力为梨云赎身又抵抗不了老鸨从中作梗,一场至情至爱只能如水中月一般,徒然终了。 当杨杏园面对故事的发展,或者讲他早就预测料想到会有这番结果,一切竟然来得似乎有些平淡且自然。也许由于作者在杨杏园身上所必然具体表现出出来的传统道德意识,或者讲由于作者本人时年已经历了重重人生磨难、饱偿人间心酸、参透人生悲苦,因而在他的笔下,主人公的情感世界虽注定坎坷,却没有太大的疾风骤雨式的情感谢流: 思念佳人时,翻开枕边的六寸照片廖解相思; 看到剑
11、尘与花君喜结良缘时虽不免触景生情也只不过松竹班一聚,仅此而以。 不难看出,此时的杨杏园,还没有柔石(二月中萧涧秋那种以 爱 来拯救世界、唤醒女性的意识和信念。但惟有如此,他的无奈以及最终的悲剧才愈加触及到同时代普通知识分子的心扉。对于当时中国大多数知识分子来讲,他们同杨杏园一样,凭借某种理想去救世,而其所能及的,只不过是在保持自个人格的情形下,放心的混口饭吃,过上太平的日子,干一点个人的事业而以。 虽讲杏园恋着梨云,梨云也深爱杏园,但仅就一张六寸照片和那半旧不新的大红结子是无力促成这段姻缘的。既然生无望结合,那梨云注定是要死的,也实在没有活下去的理由,也惟有如此结局,才能衬出二人精神恋爱的纯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