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社区康复理念在中国应用的本土化实践,保健医学论文.docx
《国际社区康复理念在中国应用的本土化实践,保健医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社区康复理念在中国应用的本土化实践,保健医学论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际社区康复理念在中国应用的本土化实践,保健医学论文1 社区康复的国际理念与应用社区康复这一理念自1978年(阿拉木图宣言提出,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当下较为普遍的理解是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4年联合意见书提出的,一种社区发展范畴内,为所有残疾人士提供康复、公平时机和社会融合的策略。社区康复的施行需要有残疾人本身、他们的家属,以及相关的卫生、教育、职业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机构共同介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社区康复领域,国际上构成了以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为基本原则,以(世界残疾报告为理
2、论根据,以(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ICF)为框架,以(社区康复指南为行动指导的社区康复理论体系架构。1.1 (残疾人权利公约公约主张的原则是:尊重固有尊严和个人自主,包括自由做出自个的选择,以及个人的自立;不歧视;充分和切实地介入和融入社会;尊重差异,接受残疾人是人的多样性的一部分和人类的一份子;时机均等;无障碍;男女平等;尊重残疾儿童逐步发展的能力并尊重残疾儿童保持其身份特性的权利等。1.2 (世界残疾报告(世界残疾报告通过对全球70多个国家残疾信息反复检查验证,基于最可靠的证据,为和民间社团提供残疾问题的重要性及其应对的全面分析,为与残疾相关的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实际工作者、专业人员
3、、研究人员、发展机构等提供难得珍贵的工具和行动建议。报告强调社区康复是康复发展的一种重要战略。1.3 ICFICF 从残疾人融入社会的角度出发,将残疾作为一种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残疾不再仅仅仅仅是个人的特性。因而,对残疾问题的管理要求有社会行动,强调社会集体行动,要求改造环境以使残疾人充分介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ICF为综合分析身体、心理、社会和环境因素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系统性工具。ICF为施行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和制订(社区康复指南提供了工具。1.4 (社区康复指南根据新的包涵性发展形式,(社区康复指南强调要建设和发展包括残疾人在内的所有人在各个方面都融入社区,社区康复既要为残疾人及其家
4、庭提供服务,更强调社会各个方面融合。根据社区康复的框架图,指南从健康、教育、谋生、社会、赋能等各个方面阐述了社区康复的指导原则和实践应用。2 国际社区康复理念在中国应用的本土化背景当下,在中国有8500万残疾人口,他们大多数生活在农村。生活在农村的残疾人是最脆弱的人群之一,残疾与贫困互为因果并构成恶性循环。随着国际残疾领域的发展,国内对残疾的认识也逐步从慈善形式、理疗形式,发展到社会形式和权利形式。随着认识形式的不断发展,中国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残疾服务体系已经越来越难以知足自下而上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作为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签署国家,为了更好地保障残疾人享受各种服务、融入社区,中国将社区康复策
5、略纳入到国家五年规划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中,这一策略也被中国残联确认是推动2021年初步实现 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这一宏伟目的的有效策略,尤其有益于生活在资源有限的农村地区残疾人士的康复和融入社区。中国在应用社区康复理念时,充分考虑和结合了中国的实际情况,逐步构成对社区康复本土化的理解:社区康复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气力广泛支持,残疾人及其亲友积极介入,采取社会化方式,使广大残疾人得到全面康复服务,以实现时机均等、充分介入社会生活的目的。3 国际助残的社区康复本土化实践3.1 国际助残的社区康复本土化历程国际助残从 2000 年开场在相关地区,十分是欠发达地区,如云南、四
6、川西部、广西、西藏等,与当地残联合作实践社区康复项目,并且在实践中与各级残联和相关施行机构建立沟通与合作关系。在项目施行中,我们发现,中国这种自上而下的服务机制以及残疾人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的形势,让很多残疾人构成 等靠要 的精神状态,不能准确辨别和表示出自个的需求以及对服务的期望;而很多地区的社区康复实践,侧重或单一关注残疾人获得医疗康复服务,实践者们在落实和推动一个社会化、综合社区康复策略时还缺少经历体验。国际助残实践的社区康复项目也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发展重点从早期关注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单纯强调服务提供者的能力建设,发展到当下使用愈加社会化的工作方式,强调残疾人的赋能赋权、社区意识改善和
7、社区资源整合的实践策略。主要的工作途径包括:组建或加强社区同伴支持网络,如社区/村残协或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属自助组的发展和建设;加强对社区残疾人行动者(基层工作人员,如社区康复员、残疾人专职委员、残疾人联络员以及村等)的能力建设,改善他们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通过十多年的实践,国际助残逐步构成了社区康复在中国西部地区的实践形式,即利用社区残疾人行动者引导残疾人发现自个的需求,表示出自个的需求,推动残疾人群体的能动性,促进社区残疾人组织和网络的发展;又通过残疾人基层组织或同伴网络的发展,在社区开展宣传,提升社区和服务部门对残疾的整体认识,确保服务部门有效理解残疾人的需求,提供准确的服务信息或寻找支
8、持及转介服务。这种有点有面的干涉方式,一方面提高了残疾人对本身的认识和主动性,提高需求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又能够更深切进入地调动基层社区气力,整合资源,增加服务的途径和资源,进而提高残疾人获得服务的效率。3.2 社区资源整合与开发的机制社区资源整合与开发的机制,是社区残疾工作者和残疾人基层组织或同伴网络有效发挥职责两个前提条件。3.2.1 社区残疾工作者的能力建设 准确把握残疾人需求,为残疾人及其家人提供服务和支持信息,协助残疾人及其家人提升残疾人自我认知和自信,激发残疾人的潜能和主动性;充分了解社区环境,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宣传活动,提升社区的残疾意识,创造有利于残疾人社区融合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