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资料研究古代气候变化对粮食收成的作用,农业基础科学论文.docx





《基于历史资料研究古代气候变化对粮食收成的作用,农业基础科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历史资料研究古代气候变化对粮食收成的作用,农业基础科学论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基于历史资料研究古代气候变化对粮食收成的作用,农业基础科学论文认识过去气候影响人类社会经济的经过、人类响应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机理,能够为应对当下及将来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提供历史借鉴PAGES,2018。近年来该领域获得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国内外学者基于高分辨率古气候和历史气候重建结果,通过与人类历史文化代用序列比照,讨论了历史气候变化影响下的农业生产变化、人口数量增减与迁徙、疾病传播与人类健康、人类聚落进退、社会动乱及古文明兴衰等许靖华,1998;章典等,2004;ZhangD等,2006,2007;ZhangP等,2008;Haug等,2003;Lee等,2008;Fan,2018,证实
2、了气候变化是人类文明兴衰的背景,并指出气候-生态-经济-社会的连锁反响和反应机制,是气候影响社会和历史发展的途径。 农业社会中,农业生产是理解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影响经过和机理的关键环节之一。但是,由于定量的农业生产序列的欠缺,导致缺少对于驱动和结果之间的关键环节的讨论,因而难以从经过-机理上理解气候变化的社会经济影响,甚至可能引发诸如季风能否 吹垮 唐朝等关于气候变化对历史影响的不同观点和争论Yancheva等,2007;张德二,2008。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大国,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综合实力均建立在农业的基础之上。中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区位于东部的季风气候区,有限的热量条件和高降水变率严
3、重地制约着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导致中国粮食收获或丰或歉,粮食生产对气候变化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粮食丰歉作为粮食安全的基础,则会进一步影响到人口增减、经济盛衰和社会稳定。在中国古代,以为 风调雨顺 才能 五谷丰收 , 五谷丰收 才有 国泰民安 .因而,历史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研究在我们国家的历史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一直遭到高度关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研究成果揭示出作物生长季长度及种植制度竺可桢,1973;邹逸麟,1995;倪根金,1988、作物产量张家诚,1982;龚高法等,1983;郑斯中,1983、作物与宜农土地分布张养才,1982;倪根金,1988;方修琦,1999等与历史时期的气候变
4、化关系严密。 由于中国古代粮食产量的记载零散见于历史文献中,缺乏系统而准确的连续定量统计数据,从时间分辨率上,难以知足长序列和高分辨率重建的要求,因而,尚缺少过去农业丰歉序列的重建。已有关于产量及丰歉的研究结果余也非,1980;吴慧,1985;吴存浩,1996,主要是某几个朝代或某一时期的产量折算值,但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我们国家反映粮食作物相对产量的作物收获成数数据,主要出如今清代档案记录中,该量化资料连续、准确,而根据收获成数重建的序列,主要集中在清朝以来葛全胜和王维强,1992;王铮等,1995;郝志新等,2003,但是时段较短,缺乏以完成更长期的序列重建。但同时也应看到,中国有长
5、期连续的、丰富的历史文献记录,中国文字词汇丰富,不同词汇语义有明确的差异不同,能够具体表现出出程度、范围的差异不同,被国际上公认是重建历史气候变化的重要信息源,在基于历史文字描绘叙述重建中国过去气候冬季温度和干湿指数等变化序列方面已有成功的案例和经历体验竺可桢,1973;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1981;Zhang,1988;Ge等,2003;Zheng等,2006,证明了用文字记录重建历史气候变化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在中国历史文献中同样有大量与农业生产相关的记录,历史气候变化重建方面的成果为重建古代中国农业丰歉序列提供了借鉴。本论文拟通过搜集整理(二十四史许嘉璐和安平秋,2004中关于农业丰歉的
6、描绘叙述词汇,并将其分级量化,重建西汉至五代206BC960AD10年分辨率的农业丰歉序列,并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丰歉的影响。 1 资料与方式方法 本文选取西汉至五代时期206BC960AD为研究时段。该时期农耕区域主要集中于中国东部的黄河中下游及长江下游地区邹逸麟,2007;韩茂莉,2020图1,作物种植品种及熟制相对单一,社会反应调节机制相较简单,农业生产对于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较高。另外,206BC960AD的1166年间,经历了210BC180AD两汉暖期、541AD810AD隋唐暖期两个相对暖和期,以及181AD540AD,811AD930AD两个相对严寒期郑景云等,2018。该时段的农业
7、丰歉序列重建结果有助于比照分析不同冷暖阶段气候变化影响的差异。 图1 1.1 农业丰歉历史记录来源 本研究借鉴历史气候变化重建竺可桢,1973;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1981;Zhang,1988;Ge等,2003;Zheng等,2006的成功经历体验,将历史文献资料中的农业丰歉文字转化为能够量化的代用指标。华而不实,可供直接选用的量化记录主要有:粮食产量、收获成数;可供反演、间接应用的量化资料包括粮食价格、自然灾祸状况和温饱状况等。 历史农业丰歉的基础资料来源于(二十四史许嘉璐和安平秋,2004,详细以(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魏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和(新五
8、代史等着作中的(帝王本纪为主,(五行志和(食货志等为辅助资料。 以上史书分别涵盖了各朝统治时期,资料的时间分辨率最高可达年及年下面,记录内容丰富,作物收获、百姓衣食、自然灾祸、饥荒疾疫等均记录在册,用词准确严谨。 从上述史书中,逐年搜集整理206BC960AD有关我们国家农业丰歉的直接和间接证据,共搜集到相关记录1636条,构成逐年的农业丰歉原始描绘叙述记录。华而不实,直接证据包括作物收获丰歉、温饱状况因灾引发的饥荒等,共508条记录;间接证据包括主要农业灾祸水、旱、霜、虫和雹、社会民生、粮价及粮食仓储状况等,共1128条记录,华而不实农业灾祸记录901条,其他间接证据227条。在206BC9
9、60AD的1166年中,有记录的年份851年,占73%,无记录的年份315年占27%。无记录年份除较为集中于五代时期外,基本均匀分布于各个时期,多为偶有1年或连续24年无资料,占无记录年份的75.8%;连续5年以上无资料的年份占24.2%,相当于206BC960AD总年份的6.9%,华而不实连续无资料最长的年限为13年出现1次,911AD923AD、其次为8年出现3次,3AD10AD,927AD934AD和953AD960AD。 1.2 逐年的农业丰歉等级划分 根据中国文字词汇丰富、语义差异不同明显的特点,以及各种直接与间接描绘叙述农业丰歉词汇语义在丰歉程度上的可区分度,共分为6个级别,从16
10、级分别代表了从歉收到丰收,分级标准如表1.该分级词汇的语义,可与17301910年清代农业收获成数的含表1义相对应葛全胜和王维强,1992。 表1 逐年进行农业丰歉评级的详细方式方法和步骤如下。 编着于公元前50年代中均提到 三岁而一饥,六岁而一衰,十二岁而一康荒 ,主要反映了西汉时期的农业丰歉规律。统计西汉时期逐年农业丰歉等级构造表4,结果显示:表4严重歉收年1级的重现期为11年,歉收年2级约6年一遇,而偏歉年3级约为5年一遇,丰年5级、6级分别为7或8年一遇,该比例构造及重现期,与上述文献记载的粮食丰歉规律大致相当。 与中国当代的粮食生产丰歉比照郑景云,1994,由于粮作物种植区域的扩大、
11、作物品种的复杂多样、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当代粮食损失成数比古代低,但是,农业丰歉等级的构造分布,古代可与当代比照表4。 表4 1.3 10年分辨率的丰歉指数构建与丰歉等级序列重建 为揭示年代际以上尺度的丰歉变化特征,消除逐年丰歉等级年际波动的影响,同时降低连续缺记年份逐年赋值在时间和丰歉状况上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本文采用基于平年与丰歉年出现年数的比例相对当量折算的方式方法构建了10年分辨率的丰歉指数,在这里基础上重建10年分辨率的丰歉等级序列。 根据逐年农业丰歉等级的评定结果,统计丰歉年的构造构成表3。以平年为1,根据平年与丰歉年出现年数的比例关系,折算丰、歉年相对于平年的当量Ci,其含义是第
12、i类年份每出现1次,平年出现的平均年数,以10年为单位,计算各年代的农业丰歉指数,见公式1。 公式1 式中,H为10年丰歉指数,i为逐年丰歉等级i=1,2, ,6,Ci为i级的丰歉折算当量表3,Pi为同期10年内各i级的年数。 根据计算得到的丰歉指数值评定每10年相对的丰歉等级,从歉到丰共分为五级15级。分级的原则,主要是根据丰歉指数的分值频次曲线,在频次出现明显差异的转折点处确定划界阈值图2,亦是频次低值点;其次考虑15级的年代数量呈正态分布。15级的丰歉指数的数值区间分别为-2.0,-1.4,-1.4,-0.7,-0.7,0.4,0.4,1.4,1.4,3.1。该阈值,根据逐年收获成数1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