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原驻马店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情况,水利工程论文.docx
《古代中原驻马店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情况,水利工程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中原驻马店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情况,水利工程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中原驻马店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情况,水利工程论文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农立国的社会,长期以来,农业是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政权的稳固。因而,历代统治者都把发展农业当作大事来抓。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不高,人们抵御自然灾祸能力低下,农业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很大。加之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降雨量偏少,不能知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因此需要靠修建水利工程,通过人工灌溉来弥补。 因而,中国从远古时期就开场了农田水利的兴修。 几千年来,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同大自然进行了艰辛卓绝的斗争,修建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不但促进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而且还扩大了运输,加快了物资流转
2、,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本文讨论的是古代历史上地处中原的驻马店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情况。 一在中国古代史上,由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历代王朝都特别重视农业基础建设。不管是在平安时期,还是在动乱岁月,水利工程建设一直在封建各项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夏朝时,我们国家人民就把握了原始的水利灌溉技术。西周时期,已初步建成了蓄、引、灌、排等农田水利体系。真正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工程的兴修,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一批大型水利工程的完成,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其后,农田水利事业由中原逐步向全国发展。随着农耕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口的增加,农业生产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劳动人民因地制
3、宜地创造了多种形式的农田水利工程,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规模之宏大、设计之巧妙、技术之高超,在当时都居于世界先进之列。二十四史中的(河渠志(地理志(一统志,都留下了关于农田水利建设的大量文献记载。 驻马店地处中原,地形以平原为主,是我们国家农业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东部是广阔的平原,西部一小部分为山地,主要是豫南桐柏山向西北延伸的余脉和豫西伏牛山向东延伸的余脉。驻马店地区大部分属淮河流域,河流大都流入淮河,少部分流入长江。这些河流大致可分为四个水系,即洪汝河水系、淮河干流、汾泉河水系和唐白河水系。 在原始社会时期,黄河尚无河道,汛期到来,河水漫灌,今驻马店一带顿成水乡泽国,给农业生产带
4、来了严重的灾难。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对水利的认识还比拟浅薄。到了尧舜禹时期,由于水患严重,水利的兴修就成为摆在先民面前的主要任务,所以鲧禹父子在伯益、伯夷的帮助下, 劳身焦思 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为了治水,大禹 身执耒锸以为民先 ,曾经 三过家门而不入 ,其吃苦耐劳、克己奉公的忘我精神被传为千古佳话。在今驻马店地区,汝河经过大禹治理后,基本上构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河流走向。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争霸。为到达富国强兵的目的,各国都重视农业,重视修建水利工程。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开水沟,就是为了引来需要的水分,排除农田多余的水,因而,开渠灌溉,开沟排水,
5、是当时农田水利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商、周时期,人们在农田中修筑沟洫,起着向农田引水、输水、配水、灌水以及排水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沟洫工程有了发展,技术水平也有了新的进步。魏国为称霸中原,在黄、淮之间大兴水利,修建了沟通黄、淮两大水系的水运枢纽-鸿沟。 它 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 .鸿沟能够灌溉农田,极大地促进了魏国农业的发展,使中原地区成为我们国家最主要的产粮区之一。同时,鸿沟从今河南荥阳南下,经汝河进入淮河,沟通了黄河与淮河,改善了中原地区的水上交通。 在利用地下水方面,中原地区很早就出现了井。由于很多地方地表水缺乏,所以人们就利用井水来灌溉农业。战国以来,利用井灌
6、相当流行,历代也提倡凿井。到明清时期,中原地区构成了面积较大的井灌区,是当时全国几个重要的井灌区之一。清代方承观讲: 植棉必凿井,一井可溉田四十亩。 两汉时期,今驻马店地区属汝南郡。就农业生产来讲,汝南郡地势平坦,并非属于 山川之饶 或 山林之饶 之地,而是属于 地薄 的自然条件。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 夫自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此西楚也 地薄,寡于积聚。 但由于统治阶级的重视,一系列大规模水利设施的兴建,促使汝南郡由低产地区变为农业高产区。汝南郡因而成了与关中、冀、鲁和成都平原等齐名的重要农业经济区,同时也因经济发达而成为天下名郡。 据史料记载,两汉时汝南郡境内有河道 23 条,主要有洪河
7、、汝河、淮河等。诸多河流流经该郡,为农业灌溉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然而,一碰到暴雨等灾祸天气,该郡又成为水患之地。因而,修筑人工湖渠,兴利除弊,根治水患,成为历代和地方官员的主要任务。鸿隙陂水库的修复治理,就是两汉时期汝南郡境内修建的最大的水利工程。 所谓陂塘,就是利用自然地势而修建的贮水工程,相当于今天的小型水库。其功能是蓄水灌溉,兼有防洪除涝以及养殖等方面的作用,其缺点是库容量小,容易被山洪冲决。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已有利用陂塘灌溉农田的记载: 滮池北流,浸彼稻田。 到了汉代,陂塘兴筑已很普遍。东汉以后,陂塘水利加速发展。汝南郡地势西高东低,河湖诸多,是最适宜修筑陂塘的地区。 汝南境内的鸿
8、隙陂水库,是汉武帝元光年间由治水专家、汝南太守郑当时主持修筑的,初名 龙渊宫 ,又名 濯龙渊 ,因华而不实心地区原是名为鸿隙陂的自然水泊,所以又叫鸿隙陂。从历史沿革与实地考察来看,该遗址在今大、小洪河流经的上蔡、平舆、新蔡到淮滨境内,大致位于豫南丘陵向豫南平原过渡的结合处。此陂的兴修,改变了昔日每遇夏季涨水 道路化为陂池,汝水涨溢,城墙危险,湿气薰蒸 的现象。但是,到了汉武帝后期,国库空虚,堤防失修,洪水外溢,重新出现水患。翟方进当丞相后,奏请汉成帝扒堤放水。陂废后,固然在短时间内扩大了耕地,节省了一批堤防费用,但不久气候干旱,无水可灌,农业连年歉收,百姓苦不堪言。 汝南人民修复鸿隙陂的愿望到
9、了东汉光武帝刘秀继位后才得以实现。建武十九年43 年,刘秀巡视新野等地,召其姐夫、汝南太守邓晨随行,决定修复鸿隙陂。邓晨返回汝南郡后,任命许扬为都水掾,专门负责修复鸿隙陂。许扬是汝南郡平舆人,东汉时出色的水利专家。许扬表示,为实现家乡人民修复鸿隙陂的愿望,诚愿 以死效力 .他经过认真考察,严格测量,精到准确计算,根据豫南丘陵向豫南平原过渡、西南向东北倾斜的高下形势, 起塘四百里 .所谓 塘 就是水库的坝堤,即修筑了长达400 里的大坝。由于工程很大,花了数年时间,才把废弃的鸿隙陂修复。修复后的鸿隙陂的规模及效益超过前代, 百姓得其便 ,汝南郡成为天下最富的郡,而且 鱼稻之饶,流衍它郡 ,附近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