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亦农从五脏理论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经验,皮肤病学论文.docx
《孙亦农从五脏理论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经验,皮肤病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亦农从五脏理论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经验,皮肤病学论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孙亦农从五脏理论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经验,皮肤病学论文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颜面部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以面部前额或脸颊不规则分布淡褐色或深褐色斑片为特点,多对称分布,无自觉异常感觉和状态,日晒后加重。中医称之为 黧黑斑 、 肝斑 、 蝴蝶斑 、 面尘 等,常见于中青年女性,病程长,难以治愈。隋代(诸病源候论: 面黑皯者,或脏腑有痰饮,或皮肤受风邪,皆令气血不调,致生黑。 明代(普济方曰: 面上黯,此由凝血在脏。 宋代(太平圣惠方曰: 五脏六腑,十二经血,皆上于面,夫血之行,俱荣表里,人或痰饮渍于脏腑,风邪入于腠理,使血气不和,或涩或浊,不能荣于皮肤,故变生黑皯。 由此可见:五脏六腑之精气充盈,气
2、血运行才能通畅,皮肤则细嫩光泽;而五脏六腑之精气匮乏,气血不能上荣于面,则面部晦暗粗糙,甚至出现斑点,黄褐斑往往缘于五脏功能失调。中医治疗黄褐斑,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以藏象学讲为基础,着眼于脏腑的调理以到达局部的祛斑美容。从五脏论治,为黄褐斑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导师孙亦农教授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中医师,任江苏省中医学会中医美容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中医美容临床研究几十载,治学严谨,医术精湛,擅治各种损美性疾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历体验。笔者随师 3年,现将孙教授从五脏理论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经历体验介绍如下。 1 从肝论治 1.1 病因病机 明代
3、(普济方曰: 面尘脱色,是主肝 ,当责之于肝。清代(张氏医通曰: 面尘脱色,为肝木失荣 。肝为藏血之脏,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失疏泄,气机郁结,血行不畅,气滞血瘀,络脉瘀滞于面部则面色发青,引发黄褐斑。肝血缺乏,面部皮肤缺少血液滋养,则颜面气血失和,面色无华,昏暗无光。肝失调达,肝经分布胸胁,故胁胀;郁久化火,肝火上炎,则口苦、烦躁易怒。 1.2 典型病例 1.2.1 患者资料 王某,女,46 岁,2020 年 4 月 15 日初诊。面部生深褐色斑片,烦躁易怒,两胁胀满,经期腹痛,口苦,舌红,苔薄,脉弦细。 1.2.2 治疗方式方法经过 辨证:肝郁气滞。治法:疏肝理气、活血消斑。方药:逍遥散加减
4、。药用:柴胡、白芍、茯苓、白术、当归、益母草、桃仁、香附、白僵蚕、郁金、丹参各 10g,炙甘草、薄荷各 5g,1 剂/d,共 14 剂。上方水煎液,温服 2 次/d,同时一次性纸膜浸药液敷面,隔日 1 次,15min/次。14d 后复诊:色斑变浅,烦躁、胁胀消失,口苦减轻,片状褐斑散开,经期腹痛减轻。上方减薄荷、桃仁,继续口服及敷面,续服 21 剂。三诊:只要散在淡色斑点,其他诸症消失,上方续服 14 剂愈。 1.2.3 方药分析 逍遥散加味中柴胡疏肝理气,使肝气得以条达,且为肝经引经药;白芍柔肝缓急;当归养血;归芍与柴胡同用,补肝体而助肝用;白术、甘草健脾益气,血得化生;薄荷疏散郁遏之气,透
5、达肝经郁热;益母草、桃仁活血散瘀。诸药同用,使肝郁得疏,肝用得复,肝体得养,血瘀得散。逍遥散对于肝郁气滞的黄褐斑有较好的疗效。 2 从心论治 2.1 病因病机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心气能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面部的血脉尤为丰富,故面部色泽能够反映心气的盛衰。(灵枢 经脉篇曰 :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 若心气缺乏,致血不养心,面部供血缺乏,皮肤得不到滋养,故可见面部苍白无华,黯然生斑;或思虑太多,夜寐不安,心肾不交,心火上扰,泛于颜面而生黑斑。患者喜食辛辣、肥甘厚味,久嗜烟酒,以致心火炽盛,灼血生瘀,络脉受阻,面颜色素沉着,褐斑层出。 2.2 典型病例 2.2.
6、1 患者资料 张某,女,28 岁,销售经理,由于工作原因饮食肥甘厚醴,入睡较晚。半年前忽然发现两眼下暗乌,继而现黄色斑片,遂于 2020 年 6 月来诊。两颊上下黄褐斑数片。月经色紫暗,提早 25d,舌质绛无苔,脉象细数。 2.2.2 治疗方式方法及经过 辨证:心火内炽,灼血致瘀。治法:清心化瘀。方药:清心汤加减:黄连、栀子、黄芩、桔梗各 10g,当归、白芍、生地各 15g,荆芥、蝉衣、丹参各 12g,薄荷叶、浮萍 6g,共 14 剂。水煎服,1 剂/d,2次/d,同时要求患者静养、禁食辛辣及烟酒 3 个月。上方 10 剂后,黄褐色斑片转浅,即去黄连,加青皮 10g,继服 30 剂,斑块大部分
7、消退,患者自觉疗效显着。 2.2.3 方药分析 清心汤中黄连、栀子、黄芩清上焦心火,泻火除烦,解毒祛斑;荆芥、蝉衣、薄荷叶、桔梗疏风清热解表、宣畅肺气,肺朝百脉,肺气宣畅,百脉通,使血气运行通畅。桔梗还可载药上行至头面;当归、白芍补血养血、柔肝敛阴;生地清热凉血养阴;丹参活血祛瘀、凉血安神;浮萍解表透疹。诸药合用,共奏清心解毒、化瘀除斑之功。 3 从脾论治 3.1 病因病机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将水谷精微化生为气血,并散精布达至肺、肾,又充养宗筋。(医权初编曰 :是知脾胃实,诸病皆实;脾胃虚,诸病皆虚,此医家之大关也。 脾胃气虚运化失调,则气血津液生成缺乏,皮肤、肌肉、毛发失于荣养,其
8、人必精神萎靡,面色淡白,萎黄失荣而生斑。 3.2 典型病例 3.2.1 患者资料 马某,女,43 岁。2020 年 4 月 16 日来诊。颜面部有黄褐色斑块,皮肤萎黄,自诉心慌难寐,纳食欠佳,身困,脉缓,舌苔腻。 3.2.2 治疗方式方法及经过 辨证:脾虚湿蕴、血虚生斑。治法:健脾利湿、养血祛斑。方药:归脾汤加减。处方:参 25g,生黄芪、丹参、大枣各 20g,炒白术 12g,茯苓 15g,炙甘草 5g,炒当归、制半夏各 10g,炒枣仁15g,远志、广木香、炒陈皮各 6g,生姜 3 片,桂圆 8枚,共 14 剂。水煎服,1 剂/d,2 次/d。5 月 4 日二诊:黄褐斑有减,夜寐稍安,脉缓,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