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学者视角下的中产阶层定义,经济社会学论文.docx
《中西方学者视角下的中产阶层定义,经济社会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方学者视角下的中产阶层定义,经济社会学论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西方学者视角下的中产阶层定义,经济社会学论文【题目】 【第一章 - 第三章】中西方学者视角下的中产阶层定义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结论/以下为参考文献】 第一章 引言 在西方,中产阶层由于其规模庞大,在市场化体制下的不可或缺性,使得关于这一群体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十分是随着西方进入消费社会,市场一切要素都围绕着消费而展开,作为消费领域的主力军-中产阶层的奢侈品消费更是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由于这一群体在消费社会的重要性和其阶层的成熟性,西方学界对于中产阶层的奢侈品消费研究已经具备了成熟的理论框架和经历体验研究基础。 如今,伴随逐步加深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市场经济的建
2、立与完善,中国社会被拉入了一场消费革命中。中产阶层的消费这一话题引起了中国学者的关注。中产阶层这一群体在中国从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过渡的大背景下,其消费观念和行为会发生哪些改变?影响其消费抉择的因素又是哪些?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学者多从阶层消费和符号消费两个角度进行探究,以此描绘叙述和分析现前阶段中产阶层的消费现在状况。 固然,对于中产阶层奢侈品消费的研究,西方学者有着成熟的理论框架和经历体验研究基础,但是由于历史阶段、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的宏大差异,怎样套用和借鉴西方的分析框架,还存在很大的难度。而中国学者对于中产阶层的消费研究还处于基础阶段,对于中产阶层的奢侈品消费研究更是寥寥无几。因而,
3、本文采用(上海市白领调查数据,以中国中产阶层的组成部分-上海新白领为例,从阶层与认同两个角度来定量化地考察中国城市中产阶层奢侈品消费观念和行为。在这里基础上本文引入性别视角,进一步分析阶层和认同对奢侈品消费影响中的性别差异。 第二章 中西方学者视角下的中产阶层定义 对于中产阶层定义的研究,各学者间有着不同的界定指标。由于历史阶段,社会背景及其文化环境的千差万别,不仅在中西方学者间,中产阶层的界定标准存在差异,在西方学者和中国学者内部对这一标准的界定也没有相对统一的阐述。 本章从西方中产阶层的界定和中国中产阶层的界定两方面入手,梳理和探求中产阶层的界定标准。 第一节 西方中产阶层的界定。 最早,
4、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对中产阶级进行了界定: Mittelklasse中等阶级这个词我经常用来表示英文中的 middle-class或通常所讲的 middle-classes,它同法文的 bourgeoisie资产阶级一样表示有产阶级,即和所谓的贵族有所区别的有产阶级。这个阶级在英国和美国是直接地而在德国是借 社会舆论 间接地把握国家政权 恩格斯,1845:280。恩格斯所界定的中产阶级实际上就是日后他与所讲的资产阶级,只不过是仍处于发展之中,还没有完全构成自个稳定的政治和社会地位的资产阶级。20 世纪末,资产阶级拥有宏大的财富,但没有获得政治地位。由于社会地位而产生文化自卑心理,是完全没
5、有受过任何教育的爆发户。所以,恩格斯所定义的中产阶层并不是我们今天意义上的中产阶层。 但是随着恩格斯所讲的 中产阶级 内部出现分化,和恩格斯根据当时欧洲文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资本主义史的角度重新界定了 中间阶层 .在(宣言中提到: 以前的中产阶层的下层,即小工业家、小商人和小食利者、手工业者和农民-所有这些阶级都降落到无产阶级的队伍里来了 、恩克斯,1848:282。从这句话能够看出,由于以前中产阶层内部的分化,下层的中产阶层地位下降。他们曾经与如今对立的资产阶层同属于中产阶层。这时,和恩格斯对中产阶级的研究把资产阶层剔除,将小资产者、小农作为中产阶层的主体。当然,和恩格斯对于中产阶层的主要划
6、分标准是其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 社会学另一位大家韦伯以多维度的视角提出了与不同的社会分层理论。在 (阶级、身份和政一文中,韦伯指出社会的分层类型有三个维度:由经济差异不同划分的阶级、由声望差异不同划分的地位以及由政治权利差异不同划分的政。 不同于和恩格斯所以为的中产阶级与工人阶级联合起来对抗资产阶级的观点,韦伯以为,中间阶级与工人阶级 ,在生存时机、商品占有、财富和收入上都是不同的;中间阶级的经济地位较为稳定,也有改良的可能,他们构成了独立而稳定的生活方式,但不一定会构成共同的有组织行为转引自李强 ,1999。 20 世纪 40 年代,资本主义社会向着以工业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为标志的 管理社
7、会 转变,西方的社会构造发生了宏大变化。华而不实最为鲜明的就是中产阶层,尤其是 白领 阶层的不断扩张,使得对于中产阶层的研究成为西方社会分层研究的一个焦点所在。米尔斯在(白领:美国的中产阶层一文中指出,二战后,伴随着美国从小业主国家向雇员国家的转变,分层轴线也实现了从财产到职业的转变米尔斯,1951。 白领 阶层的不断扩张,新的中产阶层替代了老的中产阶层。在米尔斯笔下,新的中产阶层有三大特征:1、收入方面。新中产阶层与雇佣劳动者在收入方面重叠的部分相当大,并且出现了明确的缩小差距趋势。2、声望方面。同雇佣劳动者相比,成功获得更多的声望。3、权利方面。在科层制度下,新的中产阶层行使一种派生性的权
8、利。构成这类白领阶层的有三大职业群体,分别是学校老师、推销人员以及办公室人员 米尔斯,1951 .根据美国科层制的等级序列,米尔斯利用职业这一指标确定了中产阶层的划分标准。 如今,研究中产阶层的主要理论-新主义和新韦伯主义的中产阶层理论,是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所做的社会构造分析。新主义的中产阶层理论从生产关系和统治关系的角度界定中产阶层刘欣,2007。华而不实,赖特以人们在生产关系对经济资产、组织资产和技术资产的控制权的不同,构造了一个关于发达国家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构造的分析框架Wright,1985,转引自刘欣,2007。中产阶层指的是处于雇员地位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而新韦伯主义
9、以市场能力和工作关系来界定中产阶层。戈德索普的最新版本的阶级分类框架是以雇佣关系、雇佣关系的形式以及技术水平为主要划分标准,最后得出 13 个职业、7 个阶级的分析框架,这 7 个类别能够归纳为四个等级: 上层、小资产、白领中产阶层以及蓝领劳工阶级。白领中产阶层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公务人员、企业中低级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 Erikson Goldthorpe,1992,转引自刘欣,2007。 西方对于中产阶层的研究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段,从最初资本主义开场萌芽,和恩格斯以其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作为唯一的划分标准。到如今,西方社会进入工业化向后工业化的转型时期。学界对于中产阶层的划分手段越来越复杂,越来
10、越多样。中产阶层的界定随着历史阶段和社会背景逐步发生变化,中产阶层的分析框架随着时代变迁也不断重写。由此可见,西方中产阶层研究史的起点并不是从一个有着成熟的市场体制的社会大背景出发,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所做出的不同界定框架,值得借鉴和考虑。 如今,西方对于中产阶层的界定有着私人市场化极度发达,成熟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背景。阶级的划分是建立在工作细化,分工明确的科层制基础上的。这种成熟、纯正的市场化体制国家的社会构造与行政干涉能力极大的中华特点市场体制有着相当大的差异不同。划分中国的中产阶层必须考虑中国特殊的国情,充分考虑到中国的影响力。由于中西方的历史阶段,体制建设和社会文化背景间存在极大的差异不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