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博来霉素的临床运用及其不良反应,皮肤病学论文.docx





《皮肤科博来霉素的临床运用及其不良反应,皮肤病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肤科博来霉素的临床运用及其不良反应,皮肤病学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皮肤科博来霉素的临床运用及其不良反应,皮肤病学论文摘 要: 博来霉素族抗生素属于氨基糖肽类的一个亚家族,是一种抗肿瘤抗生素。现前阶段博来霉素族抗生素临床上容易获得且最常用的是博来霉素。博来霉素的主要作用机制是DNA链切割。博来霉素在皮肤科的应用主要包括难治性跖疣和甲周疣、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疤痕、婴儿血管瘤、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皮肤转移瘤角化棘皮瘤等。博来霉素注射后的皮肤反响包括疼痛、红斑、水肿、发黑、焦痂构成、色素改变。偶然报告的不良反响是坏疽、甲癣、雷诺现象、硬皮病和鞭挞样红斑。 本文关键词语 : 博来霉素;病灶内注射;皮肤科适应证;不良反响;禁忌证; Abstract: Bleomycin f
2、amily belongs to a subfamily of glycopeptide antibiotics and is utilized primarily as an antineoplastic agent.At present,bleomycin is the most clinically available and frequently used in bleomycin family antibiotics.Bleomycin s main mechanism of action is DNA-strand scissoring.Its dermatological ind
3、ications are refractory plantar and periungual warts,keloid,hypertrophic scars,infantile hemangioma,non-melanoma skin cancer,cutaneous metastases,keratoacanthoma and other indications.Local skin reactions after bleomycin injection include transient symptoms of pain,erythema,edema,blackening,eschar f
4、ormation and pigmentary changes.Sporadic reported adverse reactions after intralesional administration include gangrene,onychodystrophy,Raynaud s phenomenon,scleroderma and flagellate erythema. Keyword: Bleomycin; Intralesional; Dermatological Indications; Adverse Reactions; Contra-indications; 博来霉素
5、族抗生素属于氨基糖肽类的一个亚家族,是一种抗肿瘤抗生素,1966年由日本学者梅泽滨夫等首先从轮枝链霉菌的培养液中分离得到博来霉素后,已经发现15种天然组分,它们的构造之间仅在末端胺上差异不同,例如:博来霉素、培洛霉素、平阳霉素、博安霉素等。平阳霉从来源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于1969年从浙江省平阳县土壤中分离获得轮枝链霉菌平阳变种,与国外的博来霉素成分相近,但现前阶段全国范围内停产。现前阶段博来霉素族抗生素临床上容易获得且最常用的是博来霉素,其在临床应用已经40多年,除了大剂量使用引起肺纤维化外,毒副作用低,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为皮肤科用于治疗头颈部、外生殖器的鳞状
6、细胞癌的细胞抑制药1。在临床实践中,博来霉素也被广泛使用在各种其他超讲明书以外的皮肤科适应证。笔者近5年来一直使用博来霉素病灶内注射治疗皮肤科相关疾病,而国内当前鲜有博来霉素在皮肤科的应用综述。 1 、博来霉素的作用机制 博来霉素的主要作用机制是DNA链切割。详细地讲,在分子氧存在的情况下,它能够将金属离子,如Fe2+,氧化成Fe3+,进而产生自由基。博来霉素通过静电吸引与DNA结合,毁坏DNA骨架,最终导致细胞周期停滞。博来霉素作用于皮肤会导致角质构成细胞凋亡、内皮细胞硬化和抑制胶原合成。正常组织对博来霉素的耐药性与博来霉素水解酶的存在有关,博来霉素水解酶是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的一员,这种酶用
7、羟基取代末端胺,进而通过减少铁的结合来抑制细胞毒性。皮肤和肺组织中水解酶的浓度较低以致于这些组织对博来霉素更为敏感2。 2、 博来霉素在皮肤科的主要临床应用 2.1、 难治性跖疣和甲周疣 跖疣和甲周疣临床上治疗极为困难,较其他部位的疣更易产生治疗抵抗,传统方式方法治疗效果不佳,且治疗后不良反响严重:足底水疱,溃疡构成伴感染而影响行走;屡次治疗导致指甲变形甚至甲床坏死等。2020年英国皮肤科医生协会皮肤疣治疗指南把博来霉素列为证据水平2+,建议强度C的药物3。病灶内注射博来霉素能抑制疣体内表皮细胞过度增生,使病毒感染的表皮细胞发生变性、坏死,进而使疣体脱落、消失。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优化病灶内
8、给药途径和降低注射疼痛上。2021年Manal和Rasha等4研究发现,博来霉素(注射浓度1mg/m L)每两周注射一次,对患者进行临床和皮肤镜随访,治疗跖疣的治愈率为69.3%,副作用小且耐受性好,结果表示清楚,病灶内注射博来霉素治疗顽固性跖疣有效且安全,并推荐使用皮肤镜来评估治疗能否成功。2022年Chiacchio等5报道一项共44名患者纳入的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将患者分为两个治疗组:病灶内注射博来霉素组和病灶内注射博来霉素联合电穿孔组。一次治疗后,随访患者180d,与单独病灶内注射博来霉素相比,病灶内注射博来霉素联合电穿孔治疗甲周疣和甲下疣的治愈率更高层次,差异有统计学意
9、义。2022年Mohamed等6研究证明了博来霉素治疗跖疣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单纯博来霉素注射相比,微针后博来霉素喷雾去除率提高且疼痛减轻。两组患者(A B),每组30名,A组受试者,用注射器病灶内注射博来霉素;B组受试者,微针与博来霉素局部喷雾结合,然后封闭2h,结果显示A组和B组分别21名患者(70%)和25名患者(83.3%)治疗后疣完全去除。除疼痛、红斑和暂时性硬结外,其它副作用相对较少,两组均未观察到指甲受损或雷诺现象。 2.2、 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疤痕 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疤痕会引起瘙痒、疼痛,影响美观,治疗难度较大,容易复发,增加患者心理压力,是患者和临床医生的共同困扰。2020年国际
10、瘢痕研究专家组将博来霉素纳入作为治疗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有效性的循证医学治疗药物7。博来霉素瘢痕内注射治疗瘢痕疙瘩可改善皮损的外形,且明显缓解瘢痕疙瘩带来的瘙痒和疼痛。当前对博来霉素诱导瘢痕疙瘩恢复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瘢痕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硬化和抑制胶原纤维合成有关。2021年Kabel等8的一项临床对照试验将120例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患者分为三组:博来霉素组(1.5U/L)、5-氟尿嘧啶组(50mg/m L)、5-氟尿嘧啶+曲安奈德组(5-氟尿嘧啶0.9m L,50mg/m L+曲安奈德0.1m L,40mg/m L)。两次治疗间隔为两周,剂量标准为0.51m L/cm2,每次治疗
11、4m L。结果显示,温哥华瘢痕量表(VSS)有效率分别是73%、54%、55%(P 0.05);需要的治疗次数分别为26次、46次、56次(P 0.05);复发率分别为0%、40%、46.67%。2020年Woo和Sooyoung等9的一项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发现,博来霉素治疗瘢痕疙瘩或增生性瘢痕比其他治疗方式方法(三聚氰胺、5-氟尿嘧啶、三聚氰胺联合5-氟尿嘧啶、三聚氰胺联合冷冻)更有效。与曲安奈德组和曲安奈德联合冷冻疗法组相比,博来霉素组的瘢痕改善率显着增加(P 0.0001;P=0.0006)。除此之外,博来霉素组和5-氟尿嘧啶组之间也有统计学显着性差异(P 0.0001)。 2.3
12、、婴儿血管瘤 婴儿血管瘤自然病程通常包括长达一年的生长,随后几年内不经治疗而消退,且不影响患者美观需求和器官功能。少数婴儿血管瘤会影响患儿视力甚至对生命构成威胁,与病变的位置和大小有关,尤其是面部血管瘤,可能会毁容并导致终身后遗症10。普萘洛尔是治疗血管瘤的一线药物,而某些血管瘤对普萘洛尔治疗抵抗11。博来霉素能够使增殖活泼踊跃的血管内皮细胞DNA支解,内皮细胞变性、凋亡、脱落,导致血管闭塞、机化和吸收。真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泼踊跃,对博来霉素敏感;而海绵状血管瘤等血管畸形的血管内皮细胞处于相对静息状态,因而疗效较差。2021年Pandey等12研究发现对口服普萘洛尔治疗无反响的婴儿血管
13、瘤,病灶内注射博来霉素的疗效优于病灶内注射曲安奈德。病灶内注射博来霉素(每次治疗0.5U/k,每次治疗总量15U)与病灶内注射曲安奈德(2mg/kg),治疗46次,间隔4周比拟,有效率分别为50%和7.7%(P=0.037)。2022年Yeter等11回首性分析了诊断为婴儿血管瘤的104名儿童病历,患者年龄中位数为6个月,45名患者(43.3%)口服普洛萘尔1mg/(kgd)作为一线治疗。35名患者对治疗反响非常好,4名反响良好,1名反响不佳,5名对治疗无反响。这5名无反响的患者病灶内注射博来霉素(0.30.5mg/kg)作为二线治疗,4名患者对治疗反响非常好,1名患者反响良好。 2.4、 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