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神经科学角度分析经济理性和道义理性,法理学论文.docx
《从认知神经科学角度分析经济理性和道义理性,法理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认知神经科学角度分析经济理性和道义理性,法理学论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从认知神经科学角度分析经济理性和道义理性,法理学论文道德哲学基本可分为 密尔式 的功利主义与 康德式 的道义论两大类,它们分别对应着经济理性和道义理性。这两种理性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对立,前者主张增加个人利益,后者则倡导一种有德性的生活。基于不同的立场,上述两种观点通过逻辑论争展开交锋,具有形而上与人文的色彩。然而,立场的不同,使得二者的论辩在 自成体系 的同时,不免带有 自讲自话 的尴尬。认知神经科学为深切进入探析这两种理性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工具。本文试图在哲学论辩中运用认知神经科学知识,讨论它对更新前述两种理性知识的积极意义。 一、经济理性的难题 古典经济学理论建立在理性人的概念之上,强调理性人
2、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自利主体。在给定信息的特定条件下,理性人具有完全的认知能力,明确自个最大利益所在,能够为自个的最大利益行事,这种理性可称之为经济理性。亚当 斯密在(国富论中对这种理性颇为推崇: 由于他管理产业的方式的目的在于使其生产物的价值到达最大程度,他所盘算的只是他自个的利益。他追求自个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而这遭到了道义理性的严厉批判。在道义理性看来,理性必需要保持人类所尝试的道德规律的纯洁性与严肃性,清洗一切利己的意图。因而,理性不仅意味着人类感悟世界、认识和把握事物规律的能力,而且还包括人类辨识道德要求并根据道德准则从事所有行为的一种能
3、力。道义理性论者以为理性与人类本身的价值相统一,只要那些具有理性的生物才能称为 人 ,此时, 人 是一种 理性的存在者 ,是一种具有尊严的、作为 目的 而非手段存在的主体。 由此可见,经济理性主张将自利主体的利益最大化; 道义理性则否认自利的立场,强调应该过一种有德性的生活。这两种主张产生了直接的对立。 古典经济学对理性的界定和理性人的假设不仅构成了整个经济学理论大厦的基石,而且影响到了其他学科。但是,古典经济学关于理性的理解有其固有且无法回避的问题,这突出具体表现出在利益的通约性问题和利他问题上。 1 怎样理解 利益 利益能够是客观的,通过物质性的标准来比拟与衡量。它可以以是主观的,如主观的
4、幸福就是一种正的利益,痛苦就是一种负的利益。但在客观利益与主观利益之间以及不同的主观利益之间,怎样进行比拟和衡量,则成为一个尖锐而突出的问题。由于牵涉主体的判定与认定,主张经济理性的人士所讲的利益,在更深入的意义上是精神的,而非物质的。 将利益理解为物质性与肉体性的观点自然会带来如下问题: 首先,应怎样理解一个行为的利益最大化? 同样的一元钱,从边际收益的角度来看,其给百万富豪和给乞丐带来的功利是不同的,这能否意味着能够将前者的部分财富移转给后者就会带来整体功利的增加? 其次,就主观利益而言,痛苦和快乐是一种非常主观的心理状态,即使我们能确定其 质 ,又怎样确定其 量 的大小? 综上,从利益的
5、主客观双重面向上看,客观方面能够具体表现出为物质财富上的增加,主观方面则存在着认定的角度和 质 与 量 的问题。同样的行为可能会给不同的人带来不同的感受,进而产生或削减大小不等的利益。由此,上述问题客观上削弱了经济理性理论本身的讲服力。 2 利他问题 在真实世界中,总有一些人为了别人而放弃或牺牲自个的利益, 乐于助人 舍己为人 乃至 舍生取义 的行为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时代中都时有所见,这样的行为都提高了别人、降低了自个对于环境的适应性,是典型的利他行为。假如讲理性意味着自利和利益的最大化,那么怎样理解利他行为? 阿马蒂亚 森借强调 现实世界却更为丰富多彩 来批判经济理性的假设是反事实的,主张
6、有很多真实世界的人的行为无法用经济理性进行解释。 而行为经济学家们对经济理性人假设讲服力缺乏的反驳,则更为直接和具有杀伤力。科林 凯默勒坦言自个在第一次听到这个假设时, 就憋不住笑了 。他以为经济学界迫切需要更具有讲服力的理论取代经济理性人假设。 他的理由是: 人们有时是利己的,也有很多时候是利他的,这个时候用经济学上的理性人形容并不确切,更适宜的称呼是 社会人 ,即兼具利己与利他双重属性的人。更有甚者,如阿尔钦这样出色的学者提出了几乎已经无法再弱的经济理性概念 as if 理性 ,即它不直接假设人是理性的,而是假设人、尤其是那些已经生存下来的人,从结果上看, 好似是理性 的。故而,在利益的通
7、约性与利他行为这两类问题上,经济理性遭遇了瓶颈。 二、认知神经科学对经济理性难题的回应 若要追溯认知神经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穿插研究理论,能够沿着一条微弱的线索回溯到巴甫洛夫和笛卡尔。但这一穿插研究正式拉开帷幕,应该是 2002 年在旧金山由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组织召开的 神经元伦理学 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学者们把神经元伦理学界定为 关于大脑的科学发现被用于医疗、法律解释、健康和社会政策时引发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的研究 。这些科学发现包括基因科学、脑成像、病情诊断与预防等,神经元伦理学由此引发了医生、法官、律师、保险公司的执行官、政策的制定者和其他从事公共事务的人们将怎样对待人类自
8、个的考虑。 本文没有选用 神经元法学 而采用 认知神经科学 ,原因是 关于大脑 的研究不仅意味着神经学研究,还意味着基于大脑影响人类行为的功能所进行的行为研究,它整合了心理学、生物化学、神经病学、进化生物学和相关的科学,从内( 脑区的活动) 和外( 外在的行为) 两方面进一步加深了对人类行为的理解。 经济理性不仅仅是经济学的预设,还是一种规范性命题。问题在于,即使它在告诉人们 应该到达什么整体性目的 这一方面是有讲服力的,但在 应该怎样到达这一目的 方面解释力、指引性、操作性却有欠缺,在科学与试验层面则更是难以验证,比方对不同类型的利益之间可通约性的分析和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所谓 利他 行为的解
9、释。对于经济理性碰到的种种问题,认知神经元科学提供了一些更具讲服力的解释,填补了经济理性人这一理论预设的漏洞。不过,固然认知神经科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理性原有解释力缺乏的现在状况有所弥补,但可以能会让一些古已有之但尚未解决的哲学难题进一步凸显。 ( 一) 可通约的利益 前已述及,利益具有主客观两个面向。就客观面向而言,之所以讲拥有某一事物会带来利益,是由于它具有某种物理属性,这就是它物质性的一面。如一件衣物能给人保暖,它的价值具体表现出在它的保暖性上,而这是能够客观确定的。就主观面向而言,某一事物能带来利益是由于它能让人这一主体感遭到,而这种感受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于或取决于当事人的需要。因而
10、,一双普通的鞋子并不能给马克斯夫人带来幸福,由于她有数以千计甚至万计更好的鞋子,这甚至会让她感到烦恼或痛苦,由于她要花时间考虑把这样一双她不喜欢的鞋子放到什么地方。除此之外,主观的利益需要人的经历体验和体会在详细的时空中做出判定,如人们在严寒和饥饿的时候才能体会或更好地体会丰衣足食的快乐,在失去自由的时候才能体会或更好地体会自由的快乐。因而,若断定事物本身能否能为主体带来利益,能够从物质的角度切入,那么这种判定和认定具有相对客观的标准。但假如把主观性纳入考量范围,那么原有的解释框架就会出现难以胜任的问题。由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经历体验与体会,进而对同一个事物会产生不同的感觉,进而有不
11、同程度的快乐。这种作为利益的快乐怎样进行比拟,怎样确定哪个大、哪个小,古典经济理性无法对此做出判定。 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原有研究的缺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和探寻求索脑神经的仪器已经从早期的 X 光、脑电图、CT 扫描发展到了如今的磁共振,这一先进的设备对于探寻求索人的主观感受具有标志性的意义。磁共振不仅能够用直观和量化的方式测量幸福与痛苦,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将这些主观感受进行通约化。有人声称他们对痛苦很敏感,而另有人则声称自个能够忍耐痛苦。因而,以往人们难以得知在何种程度上断定同等的刺激对于不同的人所产生的痛苦。罗伯特( obert C Coghill) 等人的研究表
12、示清楚,运用心理物理学方式方法能够确定痛苦的强度,磁共振能够测定脑区活动。通过这些技术,人们发现对疼痛高敏感度的人较之于低敏感度的人在主体觉皮层( 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 、前带皮层(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前额皮质( pre-frontal cortex) 有更为频繁和强度更高层次的活动。这样的研究能够确定客观的神经行为与主观感受的联络,通过运用认知神经科学知识将不同人对于痛苦的感受进行内省化,进而转化为能够测量的技术指标。 关于快乐的研究也在认知神经科学中获得了一定的进展。布莱恩( Brian Knutson) 等人通过
13、实验验证了快乐与人的感受之间的互相关系。他们通过磁共振探寻求索购物给人带来的快乐感受,发现购物所带来的乐趣反响具体表现出在伏核( nucleus accumbens) 的活动上,这一区域负责愉悦感与奖励。这种快乐对于哺乳动物来讲具有普适性,甚至在实验中小老鼠为了获取对这一区域的刺激废寝忘食。 可见,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使得经济理性的理论预设能够在精到准确化的道路上更进一步,能够降低古典经济学的规范命题在操作中的不确定性,甚至能够提供相当精到准确的测试。也就是讲,认知神经科学技术能够通过较为严格的测试,在特定范围内对某一行为进行评价,进而为能否实现主观的 最大利益 给出一个较为明确的答案:。这是
14、由于,通过磁共振,能够将快乐和痛苦的强度与频率进行量化,同时能够将不同的快乐与痛苦进行通约化,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能够物化处理以往无法解决的价值问题,将其转化为神经电流的刺激进行评价与衡量,在物化的世界里回答诸如 爱情多少钱一斤 等难题。当然,前述的实验也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如痛苦的刺激是物理性的,而快乐的测试则是精神性的。假如能把痛苦和快乐都通过物理性与精神性的实验进行对照与比拟,可能会更有讲服力。除此之外,对于实验中人们的行为及回答与真实世界能否一致,也需要更进一步的验证。 ( 二) 可解释的 利他 利他行为是社会科学中令人兼具兴趣与疑惑的问题。在康德那里,理性人必定是要利他的。 而在古典经济
15、学看来,理性人必定是自治的、自我决定的,由于他知道自个的最大利益所在,能够为自个的最佳利益行事。最为关键的是: 每个人都是利己的,人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自个的利益行事。笔者以为,康德式的理性论主张是规范性要求,要求人们应该怀着利他的立场来行事; 而古典经济学的理性人则不仅仅是一种规范性要求,要求人们应该从事本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而且还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与预测力,能够基于这一立场对人们的行为做出较能自圆其讲的解释,同时在很多情况下预测人们的行为。但对于所谓利他主义的行为,经济学及其他社会科学则往往不能给出较为有力的解释。 有关利他行为的既有解释,主要有进化心理学、社会规范理论和社会交易理论。进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