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饲料粮需求量测算研究,农业经济学论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我国饲料粮需求量测算研究,农业经济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饲料粮需求量测算研究,农业经济学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们国家饲料粮需求量测算研究,农业经济学论文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城镇化水平逐步提升以及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不仅人均油脂类食物摄取量快速增加,而且居民食物消费构造正在从低能量的谷物、蔬菜等碳水化合物向高能量的畜产品等蛋白质食物转变( Yu 等,2018; 钟甫宁,2020)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的肉类消费和人口数据,1993 2018 年中国居民肉类总需求量由 2033 万吨增至 4361 万吨,增长了 1. 1 倍,而且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黄季焜,2004; 陈永福,2004; 王祖力,2018) 。 畜产品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也导致中国饲料粮需求量不断扩张,呈 刚性 增长态势( 克
2、鲁普顿,1994;辛贤,2003; Zhou,2008; 胡小平,2020) 。当前,饲料用粮已经成为中国粮食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因( Tian,1999; 聂振邦,2018) 。伴随中国饲料粮需求的不断扩张,中国饲料粮供求缺口已经开场显现,玉米及其加工残渣玉米酒槽( DDGS) 呈净进口态势。中国已经从 2018 年起变为玉米的净进口国且 2020 年的净进口量到达515. 2 万吨; 截至2020 年10 月底,2020 年玉米的净进口量回落至 164. 6 万吨,但作为饲料粮替代品的 DDGS 进口量到达294. 7 万吨,已经超过2020 年全年的净进口量。 在饲料粮供求缺口已经出现的背景
3、下,怎样获得更为准确的饲料粮需求量数据正遭到广泛关注。 一方面固然在国家粮食局发布的(中国粮食发展报告中的 粮食供求形势 部分中,有稻谷、小麦、玉米和杂粮等粮食饲料需求量的估算数据,但不包括粮食的加工附属产品( 如麦麸、粕类等) ; 另一方面,从学术界对饲料粮需求量的估计情况来看,不同研究间差距较大( Zhou,2003) ,主要归因于饲料粮需求的估计方式方法和饲料转化率( 单位畜产品生产需要的饲料粮数量) 等参数选择的差异不同。可见,在饲料粮需求量不断增加背景下,怎样采用恰当方式方法准确评估当下中国饲料粮需求状况,对制定有效的中国食物安全战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饲料粮的概念界定和饲料粮需
4、求量的测算方式方法 饲料粮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饲料粮只包括直接用作饲料的粮食,华而不实粮食又能够包括主粮和杂粮; 广义的饲料粮在部分研究中又被称为精饲料( 杨万江,1999) ,既包括粮食又包括粮食的加工附属产品( 如麦麸、粕类等) 。狭义的饲料粮是粮食四大消费需求( 口粮需求、工业需求、饲料需求和其他需求) 的一部分,该定义一般用于粮食需求构造的分析,(中国粮食发展报告中的部分研究就采用该定义。但是,随着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麦麸、粕类、酒糟等粮食加工副产品也成为饲料的新来源( 蓝海涛,2008) 。这些副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与传统的粮食饲料构成替代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中国的粮食安
5、全。同时,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能够将广义饲料粮中的各构成部分进行分离,根据不同的研究需求选取不同范围的数据。因而,基于全面考量饲料粮对粮食安全影响的角度,本文选择包括粮食、粕类和麦麸在内的广义饲料粮作为研究对象。 当前,中国饲料粮需求量的测算方式方法主要有基于畜产品产量的需求法和基于粮食总产量的供应法( 或平衡表法) 两种测算方式方法( Garnaut,1993; 田维明,2007) 。前一种方式方法根据畜产品产量和饲料转化率计算得到饲料粮需求量( 程国强,1997) ; 后一种方式方法根据粮食平衡表,从粮食总供应中减去口粮、工业和其他需求量后,将剩余部分作为饲料粮的供应量,并以为饲料粮需求量等
6、于供应量。 饲料粮测算的两种方式方法的优劣无法进行简单评判( 田维明,2007) ,下面从五个方面对其进行比照分析。首先,从饲料粮的概念来讲,供应法得到的是狭义的饲料粮供应量,并非需求量,而需求法能够直接得到广义或狭义的饲料粮需求量。其次,应用角度方面,供应法主要应用于粮食四大需求构造的比照分析( 杨万江,1999) ,需求法主要应用于饲料粮问题的专题讨论或为粮食模型提供参数以进行预测。第三,在方式方法的难易程度方面,供应法牵涉的基础数据和计算经过要少于需求法,在实践中更容易操作。第四,两种方式方法均存在一些影响测算结果准确性的问题: 供应法用到的工业用粮、其他用粮的比例以及粮食的库存数据难以
7、获得,而且由于农户很难区分口粮和饲料粮,进而导致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口粮消费数据很可能包含一部分饲料用粮( Garnaut,1993; 杨万江,1999) ; 需求法使用的畜产品产量数据和饲料转化率可能引起误差。部分学者以为国家统计局颁布的畜产品产量可能存在失真的情况,尽管国家统计局分别利用 1996 年和 2006 年两次农业普查结果对当年的畜产品产量统计数据进行了调整( 1996 年肉类产量平均调减 22. 31%,2006 年肉类产量平均调减 11. 95%) ,但很多学者仍然以为调整后的畜产品产量也含有较多的虚高成分( 钟甫宁,1997; 卢峰,1998; Fuller,2000; 蒋乃华
8、,2002; Wang,2004; 陈永福,2004) ; 饲料转化率受饲养类型、饲养技术等因素影响导致其数值存在很大分歧和争议( 朱希刚,2000) 。除此之外,通过需求法计算得到的饲料粮需求量不包括役畜消耗的部分,但这一部分在数量上不是很多,不会造成太大误差( Garnaut,1993) 。 鉴于估计经过中存在不同的研究方式方法、对饲料粮的不同定义、不同的数据来源和参数选择,导致现有的中国饲料粮需求量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见表 1) 。现有结果中,2000 年中国饲料粮需求量的范围约在 12600 20406 万吨,2005 年的范围是 13686 23469 万吨,2018 年的区间为
9、 14523 28052 万吨。各年份估计结果的平均值分别为 14847 万吨、17257 万吨和 20067 万吨,中位值分别为13922 万吨、15648 万吨和 18960 万吨,中位值都小于平均值,呈现左偏分布。 首先,美国农业部( USDA)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 IFPI) 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FAO) 等国际机构( Qu,1999) 以及黄季焜( 2004) 、陈永福( 2004) 等的研究使用了需求法; 杨万江( 1999) 、朱希刚( 2000) 、蓝海涛( 2008) 和骆建忠( 2008) 采用了供应法。不同的研究方式方法也对应了不同的饲料粮定义,采用供应法的研究
10、都采用狭义的饲料粮定义,采用需求法的研究根据其研究目的选取了不同的定义,黄季焜( 2004) 、罗良国( 2005) 研究中的饲料粮范围只包括粮食; 陈永福( 2004) 的研究中包括粮食以及豆粕; Aubert( 2008) 的饲料粮定义为粮食、豆饼和粮食加工副产品( Milling Sub-products) 。由于USDA、IFPI 和 FAO 没有列出直接饲料粮需求量数据,需要进行计算。本文在整理国际机构饲料粮需求量时做了如下处理: USDA 计算玉米、小麦和大麦的饲料和其他用量( Feed and esidual) 以及大豆、豆饼、菜籽饼和花生饼的饲料和浪费国内消费量( Feed W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