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沟渠对农田排水中N、P等污染物的拦截净化效果,农田水利论文.docx
《生态沟渠对农田排水中N、P等污染物的拦截净化效果,农田水利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沟渠对农田排水中N、P等污染物的拦截净化效果,农田水利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态沟渠对农田排水中N、P等污染物的拦截净化效果,农田水利论文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越来越大,导致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据报道,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等地的化肥施用量已超出300 kg/hm2,高于国家为防止化肥污染而制定的 225 kg/hm2标准。 由于长江流域分布着广阔的水田,其农业氮、磷的流失直接加速了湖泊、河流等封闭性水体和半封闭性水体富营养化水平,如江苏太湖农业面源污染的氮量占入湖总氮量的 73%,安徽巢湖约有 52% 的总磷和 70%的总氮来自农业。 沟渠湿地作为农田径流污染物的最初会聚地和河道营养性污染物的主要输入源,对农田径流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周围受纳
2、水体。传统的农田排水沟渠指天然构成的裸露在地表或者以排水为目的而人工挖掘的水道,本文所述的生态沟渠可定义为一种经人工干涉的,生长有水生或湿生植物,以排水和灌溉为主要目的,兼具农田径流污染物截留和生物栖息、生态廊道等生态效益的沟渠湿地系统。 生态排水沟渠不仅能作为降雨径流的排水通道,还能够通过沉淀、吸附、降解等作用减少进入环境的污染负荷。生态沟渠截留农田径流营养性污染物的研究已遭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上海地区对利用沟渠湿地控制农田径流污染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仍需要继续开展适宜性植物挑选和现场验证,以累积经历体验参数。本文通过现场试验和工程尺度的现场示范,讨论生态沟渠对农田排水中 N、P 等营养
3、性污染物的拦截净化效果,以期初步把握生态沟渠的设计、建设方式方法,为适宜、有效地防治农田径流污染提供定量化根据。 1 材料与方式方法 1 1 试验点大概情况 1 1 1 基地试验区试验地位于上海市青浦区华新镇东风港滨岸缓冲带试验基地,属于苏州河上游区域,建成于 2005 年,是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开展滨岸缓冲带农业面源污染生态工程控制及生态恢复研究工作的示范基地。该区域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暖和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约为 18 1,日照1 930 9 h 左右,平均年降雨量 1 042 mm,年均降雨天数 141 d,全年 50%左右的降雨量集中在 5 9 月的汛期。
4、当地土壤母质类型有湖泊沉积、江海沉积、交互沉积和回流沉积等多种,又经历了盐渍化、沼泽潜育化、草甸化等自然成土经过及长期的耕种熟化,构成其现有土质状况,主要类型为青紫泥、沟干泥,质地略显粘重,主要基本特性见表 1。【表1】 试验基地的生态沟渠采用横向布置,沟渠总长105 m,沟渠剖面采用梯形复式构造,沟渠上外表宽1 2 m,底部宽 0 4 m,渠深 0 8 m,沟埂宽 0 25 m,沟壁斜面长 1 m。为保证沟渠整体构造的稳定性,沟渠边坡采用 8 字形带孔砖来铺设,沟渠底部统一进行平整,保存原有土壤构造,知足农用灌溉的前提下,在沟渠底部、边坡种植水生植物,构建生态系统,净化水质、改善沟渠景观环境
5、。 1 1 2 现场示范区现场示范试验选在上海市崇明区东风西沙岛生态排水沟渠及滨岸缓冲带生态拦截技术示范工程基地进行。该基地位于东风西沙岛上场部南面约 150 m 处,于 2020 年 5 月建成。生态排水沟渠及滨岸缓冲带示范长度各 100 m,沟渠上外表宽 1 2 m,底部宽 0 4 m,渠深 0 8 m,沟埂宽 0 25 m,沟壁斜面长 1 m,沟渠边坡、底泥均为原有土壤构造。 当地土壤发育于河湖江海沉积物,经历了盐渍化、草甸化、沼泽潜育经过。新近冲积而成的土壤盐度远高于耕作土壤,肥力较低,主要土壤类型是草甸起源的砂夹黄土以及盐土、盐化土、河口沙岛的灰潮土等,均属有机质含量偏低的土壤类型。
6、示范区土壤主要理化性质见表 2。【表2】 1 2 试验设计 1 2 1 试验方案本研究包括基地试验和现场工程尺度验证试验,基地试验区主要研究生态沟渠对模拟径流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现场示范区主要对基地试验结果进行验证。 基地试验根据上海地区农业面源污染产、汇流特征,人工模拟配置农田径流水样。试验流程为先配置含氮、磷农田径流水,再将其排入生态沟渠中,当生态沟渠末端水流稳定后,在生态沟渠各段分别采集产流( 产流为试验时产生流动的水流) 水样,一周后对沟渠存水( 试验结束后沟渠内存留的水) 进行取样,水样水质分析均在实验室进行。配置含氮、磷农田径流水需要的试剂为碳酸氢铵和过磷酸钙,池子容积约 10 m3
7、,配置试验进水 TN 浓度约60 mg/L、TP 浓度0 8 mg/L,配置所需用水来自于附近的苏州河水。 除此之外,2020 年9 月课题组对上海崇明示范工程区的生态沟渠及周边普通农田排水沟渠中的存水进行分区采样监测,以验证基地试验结果的可靠性,为其提供数据支撑。 1 2 2 植物配置试验基地生态沟渠主要选用了 3 种植物,沟壁两侧边坡孔砖内间隔种植麦冬( Ophitopogin japonicum)和黑麦草( Lolium perenne) ,沟渠底部横向种植黄菖蒲( Iris pseudacorus) 。 根据示范现场实际情况,示范区构建了 2 条一样植物配置的生态沟渠,生态排水沟渠边坡
8、整理后种植 百慕大 ( Cynodon dactylon) + 黑麦草 ( Lolium pe-renne) ,沟底及沟边种植黄菖蒲( Iris pseudacorus) 、再力花( Thalia dealbata) 等,滨岸缓冲带示范区采取草皮缓冲带的方式,主要种植 百慕大 + 黑麦草 ,辅以部分乔木及灌木,岸边种植美人蕉( Canna lily) 、再力花等。 1 3 采样与监测 在基地试验中,当生态沟渠末端出水稳定以后,从生态沟渠中等距离选取 8 个点取产流水样,取样点位置分别为 0( 即进水处) ,15,30,45,60,75,90,105 m( 即出水处) 。滞水期间,在产流原采样点
9、对生态沟渠的存水进行取样。 2020 年 9 月,对示范区和周边普通沟渠中的存水进行采样监测,分别在示范沟渠内部的生态沟渠和示范区外部普通的农田排水沟渠设置 4 个采样点。 测定项目包括悬浮固体( SS) 、总磷( TP) 、总氮( TN) 、氨氮( NH+4 N) 。检测结果取平均值,详细分析方式方法和检测限见表 3。【表3】 2 结果与分析 2 1 现场模拟试验效果 2 1 1 农田径流 SS 净化效果试验基地生态沟渠产流、存水 SS 浓度沿程变化如此图 1 所示。【图1】 径流水产流试验中,进水 SS 平均浓度为 30mg / L,随水流流程增加,SS 浓度有所降低,末端出水的SS 浓度
10、最低,平均浓度为 21 mg / L,产流情况下生态沟渠末端截留率为 30%。存水取样显示,进水口 SS 平均浓度为 18 mg/L,末端出水口存水 SS 平均浓度为 11mg / L,较进水处降低约 38 9% 。 由图 1 可见,产流情况下,生态沟渠 SS 浓度沿程呈下降趋势,沿程平均去除率在 4% 6% 之间。在这里经过中,由于水流直接冲刷土壤,可能导致径流 SS 浓度小幅升高,但起伏不大,对试验结果没有太大影响。 存水状态下,SS 沿程浓度也是逐步降低的,沉降对 SS的去除作用较为明显。SS 主要通过基质的吸附、本身的沉降和水生植物的拦截作用等得以去除。但试验中假如水流流速较快,水力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