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困难与对策,普通话论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壮族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困难与对策,普通话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壮族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困难与对策,普通话论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壮族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困难与对策,普通话论文壮族是我们国家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统计,壮族的人口总数为1 600多万人,主要分布于广西、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和广东省连山县壮族瑶族自治县等地。 壮族的民族语言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泰语支。壮语大致能够分为北部方言和南部方言两大方言区, 北部方言有桂北、柳江、红水河、邕北、右江、桂边、邱北七个土语,分布区域宽广,使用人数占壮族总人口70%;南部方言有邕南、左江、德靖、砚广、文麻五个土语 1.在语音、语法、词汇方面,壮语有与汉语相区别的特点,如壮语标准音音系有23个声母,78个韵母,9个调类,且
2、调类的调值因土语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不同;北部方言没有送气声母;壮语的定语后置等。壮语的这些与汉语相差宏大的特点,给母语为壮语的壮族民众学习汉语普通话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了提高母语为壮语的壮族学生学习与运用汉语普通话的能力,并为汉语普通话在民族地区的推广和普及提供一定的参考,我们有必要就壮族学生在学习汉语普通话经过中所碰到的困难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壮族学生普通话学习存在的困难 壮语与汉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客观存在的宏大差异,使母语为壮语的壮族学生在学习汉语普通话时面临着较大的困难。主要表现为发音不准、词汇混用、语法不当等。 一汉语拼音不过关,发音不标准。母语为壮语的壮族学生在学
3、习汉语拼音时,由于深受壮语拼音的影响,往往无意中以壮语的拼音来代替汉语的拼音,导致汉语拼音发音不准现象的出现。 详细表现为下面几个方面: 1.声母。声母方面,最明显的表现是平舌音和翘舌音、送气音和不送气音、擦音和塞擦音方面的混用或发音不准。 1平舌 音和 翘舌音 z-zh,s-sh,c-ch,r。壮语中没有平舌音声母z、c和s,也没有翘舌音声母zh、ch、sh和r.壮族学生在发汉语平舌音声母中的舌尖前擦音s以及舌尖前塞擦音z和c这三个声母时,往往都用壮语舌尖前齿间音s取代;在发汉语翘舌音声母中的舌尖后擦音sh和舌尖后塞擦音zh和ch这三个声母时,往往都用壮语舌面音c取代;在发汉语舌尖后擦音r时
4、,往往用壮语舌根音r取代。 2送气音声母和不送气音声母p-b,t-d,k-g,c-z,ch-zh。汉语普通话的送气音声母包括双唇塞音p、舌尖中塞音t、舌面后塞音k、舌尖前塞擦音c和舌尖后塞擦音ch.在壮语北部方言区里,是没有送气音声母的。因而,壮语北部方言区的人在讲汉语普通话时,往往以对应的不送气音取代汉语的送气音,即以b取代p,以d取代t、以g取代kc和ch如前文所言,等等。例如,将 兔子跑了 读成 肚子饱了 ,将 天空 读成 颠公 ,把 吃饭 读成 稀饭 ,把 考好 读成 搞好 ,等等。 3擦音和塞擦音x-s,z-zh,c-ch,j-q.在壮语语音体系中,只要擦音而没有塞擦音。因而,壮族学
5、生在发普通话的塞擦音时,往往用一样部位的擦音来代替塞擦音,如用壮语舌面擦音c代替汉语舌面前塞擦音j和q;用壮语舌尖前齿间音s代替汉语舌尖前塞擦音z和c以及舌尖后塞擦音zh和ch,等等。例如,将 欺 读成 西 ,把 资 读成 思 ,把 在 读成 赛 ,等等。 2.韵母。母语为壮语的人在发汉语的元音时,很难准确地将圆唇元音 和展唇元音i、前鼻音和后鼻音等严格区分开来。 1圆唇元音 和展唇元音i的混用。在壮语语音体系中,没有圆唇元音,因而很多学生在读汉语的圆唇元音 时,往往把 读成i,如将 鱼 读成 姨 ,把 旅 读成 里 ,等等。 2介音韵头i、u、 的省略。在壮语语音体系中,韵母是没有韵头的。因
6、而,壮族学生在念带有韵头i、u、 的汉字时,经常按母语的习惯而将汉语的韵头丢弃。如把 家 jia读成 ja 、 多 duo读成 do 、 冤 读成 烟 ,将 连 读成 兰 ,等等。 3儿化音。壮语语音体系里没有平舌音和翘舌音,因而也就没有儿化音。壮族学生在念儿化词时,往往以不卷舌的汉语后上中展唇元音 e 代替用于儿化的 r ,且将 r 与前面的音节分开,成了独立的一个音节。如把 一会儿 yi hui r读成yi hui e,把 小孩儿 xiao hai r读成xi-ao hai e,等等。 3.声调。声调是音节的高低升降形式,主要由音高决定,具有区别意义的重要作用。比方 很鲜 很咸 很险 就是
7、由于 鲜 咸 险 的声调不同,所以意义也不同。受母语的影响,壮族学生在念汉字时,往往用壮语的声调来取代相应的汉语声调,导致调值不当或轻声不明现象的发生。 详细表现如下: 1调值不当。在壮语标准音的语音体系中,一共有六个舒声调。第一到第六调的调值分别是24、31、55、42、35和33.有些壮族学生在念汉字时,往往由于某一汉字的声调与某一壮字的声调相近或一样在他们听起来是相近或一样的,而将壮语标准音里的第六调调值33取代汉语的阴平声调值55,以壮语标准音里的第一调调值24来取代汉语的阳平声调值35,以壮语标准音里的第四调调值42取代汉语的上声调值214,以壮语标准音里的第三调调值55取代汉语的去
8、声调值51,造成了汉语普通话声调发音不准现象的发生。 2轻声。轻声指的是汉语普通话中的某些音节在词和句子中失去了它原有的声调,变成了一种轻短模糊的调。在壮语语音体系中,是没有轻声的。因而,在念需要发轻声的汉字时,壮族学生往往把轻声读成了原调。 二词汇、语法不规范。汉语普通话是一种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当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语言。对母语为壮语的壮族学生而言,学习汉语普通话就是学习一种全新的语言,因此难免受母语的影响而产生词汇语法方面的语病。 词汇方面,壮族学生往往用壮语的词汇直接代替汉语,导致 汉夹壮 现象的出现。例如,将 马蜂比黄蜂大,蜇人也比黄蜂的疼 读成 只多
9、大过只田,咬人也痛过只田 ,把 猪很肥,那板油又白又厚 读成 猪很肥,劳又白又厚 ,等等。 语法方面,壮族学生也容易犯用壮语的语法习惯来组词造句的缺点。如将 让我先去 写成 让我去先 ,将 公鸡 写成 鸡公 ,把 油豆腐 写成 豆腐油 ,等等。 上述可见,母语为壮语的壮族学生在学习汉语普通话时还面临着众多的困难。因而,我们有必要深切进入探寻造成壮族学生普通话水平难以提高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阻碍壮族学生普通话水平提高的因素 一个地区或民族的群众在学习外民族的语言时,都跟本地区或民族的语音、词汇、语法、语言环境、国情区情、教育条件、生产生活、人文历史、文化艺术、法律法规等有密切的联络。
10、对于母语为壮语的壮族学生而言,汉语是一种全新的语言。因而,在学习汉语普通话时,外部条件对壮族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宏大的,华而不实以语言环境和教育条件的影响最为明显。 一语言环境的影响。语言环境是语言使用的规约性境遇,是影响人们学语言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人长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生活,听觉神经就会对所用语言的感悟比拟敏感甚至定型,而对其他的语种则表现出反响迟钝、不能准确地分辨出读音等问题。如前所述,壮语分为南北两大方言区,各个方言区又有数个土语区。由此可见,无论从语言种类还是从语言的分布状况看,广西壮族地区的语言环境都是扑朔迷离的。壮族学生,尤其是寓居于边远、贫困农村地区的以壮语为母语的壮族学生,从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