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作物生产耗水计算、分析2种粮食的生产水足迹,农艺学论文.docx
《基于作物生产耗水计算、分析2种粮食的生产水足迹,农艺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作物生产耗水计算、分析2种粮食的生产水足迹,农艺学论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基于作物生产耗水计算、分析2种粮食的生产水足迹,农艺学论文水足迹与虚拟水是当下水资源利用与管理领域研究的热门,而人类消费水足迹和虚拟水贸易的量化需以详细产品的生产水足迹为基础. 作物的生产水足迹为生长经过中所需消耗的水资源数量,通常用单位质量产品对应水资源消耗量来表示,在牵涉产品交换时,也称为产品的虚拟水含量. 这里的水资源包括赋存于河流、湖泊、水库及地下蓄水层中的蓝水和储存在土壤非饱和含水层并以蒸散的形式被植物利用的绿水1. 由于农业是水资源需求与利用最大的领域,所以当下水足迹、虚拟水贸易量化及评价的研究都主要集中在农业与农产品上2 -3. 水足迹概念的提出者 Heokstra 等4计算整理
2、了全球 66 个主要国家的 287 种农作物和 122 种畜牧产品的生产水足迹,以此为基础,Heokstra 及其他学者进行了大量关于消费水足迹、虚拟水贸易及其评价的研究5 -8. 国内的农产品生产水足迹方面,曹建廷等9阐述了农畜产品虚拟水研究的背景和计算方式方法,并提出虚拟水在提高水资源效率、制定水资源战略中的作用,以及对社会经济、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影响; 张蕾10比拟系统、全面地计算了我们国家各省( 市) 主要农产品的虚拟水含量,同时做了初步的空间差异性分析; 王红瑞等11、崔嫱等12分别分析了北京市及浙江省主要农作物虚拟水含量及其区域分布特征; 何浩等13以典型气象站为代表点,研究了
3、1960-2008 年湖南省水稻生产水足迹的变化情况;盖力强等14计算了在充分灌溉假设前提下的华北地区小麦、玉米的虚拟水含量和生产水足迹. 上述作物生产水足迹的计算都是根据 Penman - Monteith公式、利用 Cropwat 软件、基于作物需水量进行. 作物需水量是理想状态下的作物消耗的水量15,只与气候条件与农作物( 作物品种、叶面积指数、生育阶段等) 有关,与现实水资源供给、农业生产条件无关. 作物耗水量是作物从播种到收获期间因蒸发蒸腾所实际消耗的水量总和16. 作物耗水量与农田的详细实际情况,如水分供应状况、灌水方式等直接相关. 基于作物耗水的生产水足迹计算能反映农产品生产对广
4、义水资源及其组成的真实占有,并明确其时间和空间属性. 陕西关中地区包括宝鸡、咸阳、西安、渭南及铜川五市( 地区) ,总面积约 55 384 km ,约占全省的26. 7% . 该地区以小麦 - 玉米轮作为主,拥有全省37 个商品粮基地中的 29 个,也是我们国家重要的粮食、水果生产基地. 宝鸡峡、泾惠渠灌区等 11 个大型灌区及其他中小型灌区为其农业生产提供灌溉. 文中以上述 5 个地区为研究区域,以灌区、统计年鉴、试验及调查数据为基础,基于作物生产经过对水分的实际消耗计算、分析 2 种粮食的生产水足迹. 以期为作物虚拟水及生产水足迹的计算提供新的视角,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农业生产的合理规划提
5、供决策支持. 1 研究方式方法与数据来源 以灌区为研究单位,以水量平衡法为基础,作物生育期的实际耗水量为 式中: Wcon为某一灌区作物生育期的平均耗水量,mm; P 为有效降水量,mm,即降水进入土壤可被作物吸收利用的绿水,P = P0, 为降水有效利用系数,P0为作物生育期的降水量,以灌区所灌溉各县的降水量的平均值计; E 为作物生长阶段的灌溉水量,mm; U 为地下水补给量,mm,研究区域的地下水位一般大于 3 m,U 能够不予考虑17; S 为作物生长期土壤水的变化量,mm. 由于灌区的灌溉范围和行政单位存在穿插现象,忽略县级行政区域面积的大小对灌区所辐射市的作物需水量的奉献的影响,各
6、市的作物实际耗水量 W con及其组成可由其行政区域内各灌区所灌溉县级行政单位的个数加权得到,即 式中: W con,k为 k 地区的作物实际耗水量,mm; Wkcon,i为对 k 市( 地区) 有灌溉奉献的第 i 个灌区的平均实际耗水量,mm; nki为对 k 市( 地区) 有灌溉奉献的第 i个灌区所灌及的内部县级行政单位的个数; Nk= nki,为受所有灌区灌溉的县级行政单位的个数,因有可能同一县级行政单位受几个灌区的灌溉,所以 Nk的计算中可能存在县级行政单位的重复. 在这里基础上,粮食作物的生产水足迹为 式中: CPWFcrop为作物生产水足迹,m / kg; Y 为粮食单产,kg/h
7、m CPWFgreen,CPWFblue分别绿、蓝水足迹,m / kg; 100 为单位换算系数. 文中选取 1998,2005 及 2018 这 3 个水平年,计算分析陕西关中地区各市小麦、玉米的作物耗水生产水足迹状况. 降水量、粮食产量、种植面积等资料来自所需年份的(陕西统计年鉴和(陕西农业统计年鉴; 平均灌溉水量通过各灌区管理局的统计资料得到; 相关气象数据来自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分享服务网18; 多年降水有效利用系数和小麦、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的变化值参考宝鸡峡、武功( 杨凌) 、交口、洛川等灌溉实验站的测量值17,对于内部无灌溉试验站的灌区,以灌区管理局为计算点,以已经知道灌溉实验站的位置
8、和数据为基础,通过泰森多边形法19计算得到. 2 结果与分析 2. 1 作物实际耗水情况 直接决定作物耗水量的因素是种植期的自然条件和实际管理方式,如降水量、灌水量、土壤水分状况. 研究年份小麦、玉米生长经过中的单位面积有效降水量可由实际降水量乘以试验测得的降雨有效利用系数获得. 利用式( 1) 能够计算关中地区 11 个大型灌区 1998,2005 及 2018 年 2 种作物耗水量. 代表年各灌区小麦、玉米耗水量及组成的计算分别如表1,2 所示. 从表 1,2 能够看出,由于降水量及灌溉水保障程度的差异,同一年份同一作物不同灌区中的耗水量存在较大差异: 如 2006 年泾惠渠灌区的小麦耗水
9、量达 424. 0 mm,是最小值( 石堡川灌区) 的 1. 6 倍,同时,玉米耗水量的最大值( 石头河灌区) 比最小值( 羊毛湾灌区) 大 71. 3%; 各个灌区小麦和玉米的耗水都来自天然降水( 绿水) 和灌溉水( 蓝水) ,但是水分来源的时空上有区别. 玉米的生长期为 6-10 月,正值研究地区的雨季( 关中地区全年降水量的 60%以上集中在 6-9 月20) ,但是由于需水总量大于降水总量,同时作物部分关键需水期和降水期存在错位,因而还需要灌溉一定的水量予以补偿,多余的降水储存在土壤中; 小麦除需要生长期内相当数量的灌溉水和有效降水外,还消耗了其生育期以外的水分; 11 个灌区中,小麦
10、平均利用生育期以外的水分为 52 mm 左右,相当于每公顷耕地减少净灌溉水量510 mm . 这不仅具体表现出了 土壤水库 21的强大成效,也间接减少了灌溉水量、增加绿水资源的利用率,对保障粮食产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11 个大型灌区几乎覆盖关中全境,同时,假设其他小型灌区灌水状况和大型灌区类似. 利用式( 2) 能够计算出 5 个地级市、2 种作物实际耗水量 3个代表年的平均值,如表 3 所示. 同时根据气象资料、利用 FAO 的 Cropwat 软件计算得到各代表年的作物需水量平均值 Wre. 表 3 中需水耗水量之间的偏差率 为两者之间的差值除以实际耗水量,即需水量比耗水量高出的百分比.
11、表 3 显示,2 种作物的实际耗水量和需水量之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且除宝鸡地区外,作物实际耗水小于需水; 关中 5 市小麦和玉米的耗水量比需水量分别小 16. 2%和 12. 4%; 关中东部各地区的作物需水量和实际耗水量之间的差距较大; 铜川与其他地区的气候差异较大,造成小麦需水量最大而玉米需水量最小; 咸阳地区的 2 种作物需水量普遍较大,作物耗水量与需水量的差距最大,后者比前者大近 1/3,这与该地区远离宝鸡峡灌区渠首、输水损失大使得灌溉水的保障程度相对较低有关; 固然玉米生产经过中造成了少量水资源的浪费,但宝鸡地区的实际耗水基本上与作物需水量一致,讲明该地区的灌溉制度合理、灌溉保障
12、度高,田间管理水平较高,这也与实际情况相符. 总之,受农业生产实际的影响,作物的实际耗水量和需水量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由于灌区设施的限制使得灌溉保证率缺乏,往往造成前者小于后者. 2. 2 作物生产水足迹 农产品虚拟水含量是计算作物生产水足迹的基础,能够用生产单位对应产品所消耗的水资源数量来表示. 将作物生长期的实际耗水量和粮食单产通过式( 3) 运算就可求出各地级市的小麦、玉米单位质量的生产水足迹. 表 4 给出了各地区各代表年 2种粮食作物的生产水足迹值及年平均值. 各地区的 2 种作物生产水足迹都有随时间减少的趋势,1998 年普遍大于 2006 年和 2018 年值( 后两者相差
13、不大) ,这可能与作物品种的改变、高产作物品种的栽培有关; 铜川地区小麦灌水量大于玉米,但后者能依靠当地较优良的光热条件得到较大的单产,故小麦生产水足迹最大而玉米最小; 不同市之间3 年作物生产水足迹差异较大,西安小麦生产水足迹为 0. 86 mm / kg,而铜川高达 1. 32 mm / kg,同时,宝鸡玉米虚拟水含量近 0. 90 mm / kg,铜川则刚过 0. 60mm / kg,这与区域间作物实际耗水及产量差异有关. 据张蕾10的计算,陕西省 1996-2006 年小麦、玉米产品的虚拟水含量分别为 1. 42,1. 18 mm / kg. 从表 4能够看出,基于实际耗水的作物产品虚
14、拟水很大程度上小于基于作物需水的计算结果. 所以,利用作物理想需水量来计算其生产水足迹往往会忽略田间实际情况( 如耕作方式、灌溉方式、作物品种等) 对作物利用水分的影响,进而无法反映其生长经过中对水资源的真实利用情况,不利于区域农业水足迹的可持续性评价和基于虚拟水贸易的宏观政策的制定. 2. 3 作物生产水足迹组成 作物生长经过耗水量来自绿水和蓝水之和,蓝水、绿水足迹在总生产水足迹中构成能反映农业生产对不同水资源存在形式的利用状况. 考虑灌溉的目的在于缓解水资源缺乏,以为玉米生长经过中土壤水分的增加全部来自降水,故 2 种作物的蓝水足迹皆为来自实际灌水,在式( 3) 的基础上就能够分别计算各作
15、物所利用的蓝水、绿水资源量. 图 1 给出了各地区 3 个代表年小麦、玉米生长期耗水量中蓝水占总量的比例. 蓝水的占有比例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的高低. 各地区生产小麦的蓝水比例在 10% 40% ,而玉米在 20% 50% 内变化,这可能由于 2种作物的灌溉水量相当而玉米的总耗水量相对较小. 同一年份不同地区间的蓝水比例大小关系无明显趋势,讲明各灌区的供水情势不尽一样,无统一规律; 2005 年,各地区小麦蓝水占有比例明显高于1998 及 2018 年,而玉米则正好相反,这可能与该灌区渠首供水量有限同时年内天然降水集中于夏季有关; 根据多年平均情况,西安、咸阳、宝鸡、渭南和铜川地区的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