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村落居住者权益保护的村落保护观,农村研究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传统村落居住者权益保护的村落保护观,农村研究论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基于传统村落居住者权益保护的村落保护观,农村研究论文2020年我们国家人口城市化率已经超过52%,在农村区域寓居生活的人口逐步减少,这种趋势还将加速。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直接导致村落数量锐减,在2000-2018年的10年间,我们国家自然村的数量从363万个减少到271万个,平均每年减少量超过9万个1.这种情况首先引起了文化学者的关注,其关注点侧重于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2020年公布的(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卫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下面简称(指导意见以为 中国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精华真髓和中华民族的根基,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与自然生态景观资源,是我们国家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
2、 活化石 和 博物馆 ,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从历史文化、自然生态上认识传统村落,并据此对传统村落施行保卫是有道理的。传统村落作为供人生活的寓居区域,和其他村落一起构成了我们国家6亿多农村居民的生活区域。然而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文化学者和部门对传统村落历史文化生态价值的判定与传统村落居民的现实愿望之间存在偏差、冲突。以历史文化、生态等宏观价值为出发点设计的传统村落保卫方案可能与当地居民的意愿相去甚远。对于传统村落的保卫形式、施行保卫的出发点等基本问题需要愈加审慎地考虑。本文试图在辨析现有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以传统村落寓居者权益保卫为中心的传统村落保卫观。 一、传统村落保卫现
3、在状况 传统村落保卫的现在状况能够从传统村落的存在状态、受保卫状况、受保卫方式、已经采取的政策措施等方面予以揭示。 1.传统村落正在改变、消失 我们国家传统村落的衰败、减少与我们国家的城镇化进程相伴而行。一方面,城镇化导致一部分传统村落转化为城市的一部分,直接致使传统村落的消失。 1990年我们国家城市的建成区面积仅有1.22万km2,到2018年已增长到4.05万km2,大概增加了3万km2,几乎扩大了4倍2.大致上,这些新增的城市面积正是传统村落消失的面积。在这3万km2上,消失了90多万个自然村庄。以一个村庄寓居100人测算,有接近1亿人失去了自个曾经寓居的村庄。 另一方面,城镇化导致部
4、分传统村落迅速改变,逐步甚至已经失去原来的传统寓居文明。对此,当前尚没有这方面的详细数据予以证实,但从观感上却能够明白查知。当代建筑,尤其是钢筋水泥构造的多层楼房在当今的村庄已经特别普遍,这正是不少文化学者惊呼要保卫传统民居的重要原因。农村居民的城市化使得农村居民原来的生活形式逐步弱化,甚至消失。这一状况在贾平凹的(秦腔、梁鸿的(中国在梁庄以及其他文学作品中得以呈现。 2.传统村落保卫广度不够 当前,列入传统村落并遭到国家政策十分支持的村落在全部村落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小。截至2021年5月,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印发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建村2020125号,在各地初步评价推
5、荐的基础上,经传统村落保卫和发展专家委员会评审认定并公示,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下面称三部门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仅有2 555个3.大多数自然村落没有能遭到传统村落待遇。这就讲明传统村落保卫尚没有到达面的程度,呈零星保卫状态。对于寓居在村庄中的广大居民而言,当下的传统村落保卫几乎没有实际价值。 3.传统村落保卫方式多元 各界论者对传统村落保卫方式意见纷纭。其实,每种观点背后都具体表现出了对特定传统村落保卫方式的观察和考虑。一种观点以为,对传统村落应该以保卫建筑为主,以传统的、带有文物价值的建筑为核心评价指标的物质文化保卫。这一观点显然将传统村落的保卫等同于传统民居的保卫4.另一种观点以为,要保
6、卫传统村落的生产生活方式,让传统村落宜家宜居,防止人去村空,腾笼换鸟形式5.实践中,传统村落多沦为风景观光区或者商贸中心,目的在于让传统村落成为某种文化的 活化石 .这也是很多论者为传统村落发展、保存提供的 秘方 6. 假如要对当下的传统村落保卫形式加以概括的话,其主要具体表现出为 村旅结合式 多主体共谋式 博物馆式 .村旅结合式强调将传统村落发展成为一种旅游休闲区,依靠外地人的参观访问获得收入,进而筹集传统村落保卫发展资金,维护传统村落的基本运转。陕西的袁家村、棣花镇大致属于这种形式。 多主体共谋式强调借助地方、文化研究单位、企业、个体志愿者等共同筹措资金对传统村落进行保卫,维持其运转,避免
7、村落毁坏改变。博物馆式强调将传统村落建设为博物馆,由或者社会组织出资,成立新的组织体来维持传统村落的运转和发展。 陕西的家村大致属于这种形式。 4.对传统村落的保卫政策初成体系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传统村落没有能引起的重视。在文化学者的呼吁下,传统村落保卫逐步引起和部分地方的重视。 在层面,已经构建了传统村落认定标准、名录登记、专项建设资金、保卫发展指导意见等4项制度。首先,2020年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等4部门发布 关于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通知 ,要求根据传统建筑风貌完好、选址和格局保持传统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等3个方面清查传统村落,进而确定保卫名录,弄清家底。其次,在建立
8、传统村落保卫名录的基础上,由财政发放财政补贴,用于传统村落的保卫、维持和建设7. 再次,为了配合传统村落调查,住建部制定发布了 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 ,主要根据现存建筑最早修建年代、传统建筑群集中修建年代、文物保卫单位等级等8个方面来衡量某个村庄能否符合传统村落的保卫要求。最后,为了推进传统村落保卫,住建部等3部门在2020年出台了(指导意见,对传统村落保卫提供了指南。这一指导意见对传统村落保卫的必要性、保卫原则、传统村落调查和名录制度、传统村落规划、文化传承、村落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等问题都作了阐述,表示清楚了在传统村落保卫问题上的态度和政策趋向。当下村落调查工作基本完成,根据住建部提供
9、的数据,2020年我们国家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共申报了11 567个传统村落信息,但对这些上报的村落在政策上怎样处理尚无详细方案。 除了上述针对传统村落的政策措施外,1982年的(文物法、2008年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条例都牵涉传统村落保卫,但针对性不强。根据文物法,但凡构成文物的,才能根据文物法进行保卫,而传统村落的构成要素中构成文物的要素比重较小,尤其是自然生态、村落格局、文化生活习惯等要素与文物不搭界,不受文物法调整。根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条例,能够列入保卫名录,遭到历史文化名村待遇的只能是文物十分丰富的村落,必须因较多的文物数量和较高的文物级别才能获得保卫资格。 在地方层
10、面,一些省市发布了传统村落保卫方面的法规和政策,布置财政资金进行专项建设。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了(丽江历史文化名城保卫管理条例,对丽江古城的维护运行进行专门规范,牵涉古城保卫、历史文物、风景名胜区等3个方面的内容。 2020年陕西省发布(陕西省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并据此认定171个古村落作为省级传统村落8.山西省投入2 400万财政资金支持传统村落保卫,对16个传统村落进行维护,每个村落投入150万元,主要用于饮用水水源地保卫、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历史遗留的农村工矿污染治理、土壤污染等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9. 综上所述,传统村落正在保卫声中逐步改变、消失,既表现
11、为外在的数量和占地面积的大规模缩水,也表现为内在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的消散;当下遭到保卫的传统村落呈零星的点状形态,多数传统村落处于自然变迁之中;实践中尚没有出现有效的能够推广的传统村落保卫方案,对传统村落的保卫尚处于探索阶段;已经开场着手对传统村落保卫给予重视,但所采取的措施和政策显得较为粗疏。 二、传统村落保卫既有思路检讨 面对传统村落正在消失、改变的现实,学者和部门已经开出了不少药方。当下的传统村落保卫的基本思路主要有旨在保卫民居、文物性建筑的思路,旨在旅游开发的思路,旨在村庄整治的思路等3种。这些基本思路无疑含有真知,然而,由于保卫传统村落的思路不同,详细的保卫措施存在差异或偏差,因而
12、需要认真检讨,以便发现华而不实存在的经历体验和教训。 1.旨在保卫民居、文物性建筑的思路检讨;建筑,尤其是民居,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村落保卫正是基于对民居、建筑的保卫而开场。不少文化学者提出的传统村落保卫方案,其着眼点也集中于民居建筑。例如,有的学者提出, 要严格限制核心保卫区的改建、扩建、室外装修,建设控制区要严格限定改造区域,严格保存传统村落原有肌理,限定拆迁范围,限定建筑风格、高度、密度、色彩等控制指标 10.部门对传统村落的保卫也是以民居保卫为中心。我们国家文物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条例以及住建部等4部门的传统村落调查和名录,都将民居的历史性、文物文化性作为首要标准。 假如一个
13、村落没有历史长远的传统建筑,就不可能作为传统村落获得保卫。应该讲,旨在保卫民居、文物性建筑的传统村落保卫思路构成了我们国家当下最为主要的传统村落保卫方式。这种思路的中心是维持民居和传统建筑,以不让这些物质文化遗产灭失为最终依归。根据这种思路进行推理,最为适宜的保卫方式必然是将这些民居封存。然而现实是,这些民居数量诸多,受制于所在的地理环境,占地面积大,并且这些民居中寓居着当地居民。让民居中的居民搬迁无疑是极其困难的一项工作。一方面耗资宏大,另一方面难以获得居民认同。除此之外,民居假如无人寓居及维护,亦会存在管理上的困难。基于上述原因,尚没有哪个民居采取封存的保卫方式。 在封存不可行的情况下,这
14、种保卫思路,一是设计了发放房屋维修补贴给民居所有人的办法,对民居进行选择性保卫;二是限制对民居的改造维修。 有些地方甚至以法律文件的形式限制民居所有人进行房屋维修改建,严格控制没有文物修缮资质者对民居进行改建修缮,导致出现 看着房子烂,没有资质不准修、没有资格不能修 的难题11.在住建部的(指导意见里,已经提出通过设置传统村落规划来限制当地居民房屋修建的建议。然而,学者们尚没有切实地考虑这种做法在法律上的性质和后果。 假如限制民居所有人对民居的改造、维护权利,本质上已经侵入到民居所有人的财产权,在性质上构成行为管制性的国家征收。根据宪法规定,在进行这种管制时,必须以充分的公共利益和一定的补偿为
15、前提。以保卫民居建筑为中心的思路侧重于民居的文化文物价值,但忽视了民居所有人的财产权益、生活权益。这种思路没有从民居所有人的角度去设计传统村落保卫方案。这种情形下所采取的村落保卫措施很难被当地居民认同,其施行成效也只能停留在民居外观的维持和源源不断的投入,当这种投入不可持续时,民居建筑的保卫,乃至传统村落的保卫势必难以为继。事实上,当下传统村落保卫的一个重要困难就是维护资金匮乏。 2.旨在旅游开发的思路检讨 近年来,旅游业迅速发展,乡村已经成为热门旅游区域,不少传统村落成为地方和旅游开发商眼中的重要资源。在传统村落中,已经有周庄、家村、袁家村等著名旅游景点。现实中,通过旅游开发来保卫传统村落已
16、经成为一种重要选择,然而,通过旅游开发进行传统村落保卫的有效性存在质疑。 旨在旅游开发的传统村落保卫,与旨在保卫民居、文物性建筑的思路存在根本的差异,前者侧重金钱收益,着眼当下利益,以获得最大的金钱价值为最高追求,后者侧重文化价值,着眼长远利益,以保存民居的文化、传承农耕文明为最高追求。在传统村落保卫中,这两种思路存在矛盾冲突。不少学者已经认识到过度旅游开发必然会影响民居的文化价值,必然会影响农耕文化的传承11.从现实情况看,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存在如下疑问: 一是并非所有的传统村落都合适旅游开发,能够作为旅游景点进行旅游开发的传统村落为数不多。这是由于旅游景点的有效运转,需要资金、交通、管理等
17、多方面的资源调配,缺乏华而不实任何一个条件,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可能就会失败。 二是已经开发的传统村落普遍存在开发过度问题。传统村落旅游开发过度的根本源头在于旅游开发者是资本投资者,其目的在于尽快尽多地收回投资,这势必会在旅游项目的选择,旅游设施的布置,旅游计划的布置等方面与传统村落保卫者的判定出现矛盾。当传统文化资源成为资本运营者的工具时,就容易出现盈利驱动与文化传承、景区管理者与当地寓居者的矛盾。陕西文化投资公司在陕西省投资的韩城家村景区开发就是一例。另外,过度的旅游开发导致生态灾难开场出现。 三是旅游开发多由外来投资主体操控。由于传统村落一般经济条件差,当地寓居者无力承当旅游开发的投资重担
18、,几乎所有的传统村落旅游开发都有资本运营商、当地等外来主体操控,当地寓居者对传统村落的开发改造缺乏介入和发言权。这样的运营格局直接导致当地寓居者与旅游项目运营商之间的利益之争。这种利益争议影响着传统村落保卫。 对传统村落进行旅游开发的思路,避免了资金问题,但在保卫方式、运营形式、施行效果上都不尽1样,该思路的根本缺陷在于忽视了传统村落当地寓居者的利益,过于注重旅游资本运营商的商业利益,没有能建立良好的利益分配机制。 3.旨在村庄整治的思路检讨 2005年,我们国家开场施行新农村建设这一重大决策。这一决策的目的是 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
19、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新农村 .村庄整治是实现新农村建设重大决策的途径之一。 2008年住建部 关于推进县域村庄整治联络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显示,村庄整治要通过规划,逐步完善给水、排水、公共道路等基本设施建设。村庄整治是县级推动的工程,有2种后果关涉传统村落:一是村庄整治可能出现撤村并村,加快传统村落的消亡,不利于传统村落保卫;二是村庄整治为传统村落提供保卫资金等契机。村庄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一样,都是覆盖面比拟宽的新农村政策。 部分学者提出,传统村落保卫要让传统村落变成宜家宜居的好居处,其着眼点在于传统村落的生态保卫。村庄整治恰好表示出了这种呼声。应该明确,村庄整治的目的多样,但其基本的
20、思路却是生态保卫。中国的主体是乡村,没有乡村生态的保卫,就无法防止点源污染的扩展,因此也就无法遏制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村庄整治措施假如能够建设成适应当代社会需要的各种环保设施,无疑是非常有利于传统村落保卫的。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实践,如山西省斥巨资支持的传统村落保卫措施中,重点突出了对环保设施的修建。这也许是将来传统村落保卫的大致方向。 以生态保卫为宗旨的传统村落保卫看似与传统村落保卫距离较远,但却能够为传统村落的保卫提供最为基本的环境条件。这种思路考虑到了传统村落寓居者的生存生活利益,自然能够遭到他们的拥护和支持。就此而言,这种思路与上述2种思路都存在根本的差异。这一思路的难点在于,怎样合理地
21、规划,以便让来之不易的村庄整治资金发挥最大效用。 综上所述,面对传统村落改变、消亡的状况,仅着眼于民居、文物性建筑的保卫思路,追求虽高却不能照顾传统村落寓居者的利益和诉求。以开发促保卫的旅游开发思路外表上对推动传统村落保卫效果显著,但长期看却存在众多弊端,其核心缺陷仍然是没有能考虑当地居民的利益和诉求。村庄整治固然距离传统村落保卫较远,却为传统村落保卫提供了最为需要的公共设施,符合当地居民的利益,也遭到了传统村落寓居者的支持,因此不失为一种值得借鉴的保卫思路。 三、传统村落保卫应有思路研判 传统村落是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的综合体1.相比物质遗产,传统村落的非物质遗产更为重要,其保卫需求也更为紧
22、迫。对传统村落非物质遗产的保卫必须以传统村落寓居者的日常生产生活为依托。传统村落寓居者的流失或者其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都会影响传统村落所要保卫的 原汁原味 ,甚至失去传统村落保卫的意义。传统村落寓居者是传统村落 活过来 并 活下来 的核心气力。正是传统村落与其寓居者之间的此种特殊关系决定了在考虑传统村落保卫时必须把传统村落寓居者权益作为首要的考虑因素。有鉴于此,在传统村落保卫问题上应该树立以传统村落居民权益保卫为中心的传统村落保卫观。这种传统村落保卫观主张,传统村落不但是历史文化遗产,而且是现实的人居环境;传统村落的寓居者作为传统村落真正的主人,更是村落中诸多古建筑真正的所有者,他们之间是唇齿相
23、依的关系。传统村落的保卫必须服务基层社会、服务于寓居者的利益,以此作为全部传统村落保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传统村落保卫对象是寓居者的财产和生活方式 保卫对象,是研讨传统村落保卫时应该首先澄清的问题。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传统村落保卫不就是保卫传统村落吗?事实上却颇为复杂。传统村落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既含有物质的内容,也含有文化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传统村落中还寓居有数量庞大的当地居民。将这个问题加以转换,就变成了-要把传统村落当做文物保卫,还是要把传统村落当做人的寓居空间来保卫?不少文化学者站在保卫文化、文明的角度提出保卫民居、文物性建筑。该观点的缺陷一如前述。应该明确的是,传统村落保卫与一般文
24、物保卫的本质区别在于要将村落当做人的寓居空间来保卫而不是当做单纯的物件来保卫,在这个生存空间里,居民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都属于保卫范畴。离开了当地居民,传统村落保卫必然失去根据和意义。据此,本文提出传统村落保卫的对象是寓居者的财产和生活方式。 首先,传统村落作为一个整体是全体当地寓居者的财产;传统村落中的民居、房前屋后的林木、水域等个别环境构成要素是当地居民者的私人财产。 从产权上分析,传统村落构成一个集体所有权。传统村落中的构成性要素构成诸多的私人财产权。在法治框架下,对这些财产的利用和处分必须获得其权利人的同意。当我们将属于当地寓居者的民居、文物性建筑作为文物、传统文化的载体、物质或非物质
25、文化遗产来保卫时,假如牵涉对民居、文物性建筑的利用方式加以管制时,必须充分考虑其所有人的利益并给以公平的补偿。 其次,传统村落是一个生活体。其存在根据是寓居者的生产生活,离开了传统村落寓居者的生活,忽视对其生活利益的考虑和保卫,任何保卫措施都不可能持续。必须成认,当地寓居者对自个的生活方式享有充分的决定权,这种决定权属于人权的范畴。不能以任何商业利益为追求来损害、剥夺这种人权。在这种思想下,对传统村落的商业旅游开发,必须充分尊重当地寓居者的生活方式,尽量少地打搅改变其生活方式。只要当地寓居者能够维持其正常的生活方式,传统村落所特有的文化传统才能传承和发展。 2.传统村落保卫需要征得寓居者同意
26、保卫传统村落的目的何在?是为了文化传承,还是为了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是为了观光的外地人,还是为了生活在当地的传统村落寓居者? 这是主张传统村落保卫者不得不回答的问题。不合理解决这一矛盾的焦点,就不可能对传统村落施行有效的保卫。在本文看来,寓居者是我们国家传统村落 存下来 并 活下去 的关键因素,因而传统村落的保卫工作需要这些传统村落寓居者的积极介入,但就当前我们国家传统村落保卫现在状况而言,居民在保卫经过中,无论是介入时机还是介入程序都存在明显的缺乏。究其原因,寓居者本身能力缺乏、介入工作有限是现实原因。但从长远来看,传统村落的保卫,假如没有寓居者的充分介入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因而,应该调
27、整思路,将寓居者作为村落保卫的一支重要气力,充分利用熟悉当地环境、了解当地风俗并能真正从村落保卫中获取永续利益的利益群体,赋予他们村落保卫决策的 一票否决权 ,保证村落保卫的各项措施能真正让当地居民全面介入村落的保卫并从中获益。这一设计的重点不是让传统村落寓居者主导传统村落的保卫工作,而是根据历史和现实情况赋予传统村落寓居者在传统村落保卫上的会谈权和发言权,迫使传统村落保卫的外来气力考虑当地寓居者的利益和声音,迫使他们在制定保卫方案时通过协商民主的方式获得充分的共鸣,进而为传统村落长远利益的保卫奠定基础。 3.传统村落保卫应该以基础设施改善和生态保卫为前提 人类文明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符合文明
28、发展潮流的东西,不管有多贵重,也将消失殆尽。从历史发展趋势看,工业文明已经取代农耕文明成为多数人的生活方式。任何人和组织都不能以命令的形式要求别人维持农耕文明的生活方式。现实地看,传统村落的寓居者当然有享受工业文明成果的要求,这也是他们的人权,在传统村落保卫中不能拒绝当地寓居者的这一正当要求;除此之外,必须正视当地寓居者的这一要求,并积极地加以回应。详细来讲,良好的当代化基础设施,如便利安全的饮水系统、有效运转的排污处理系统、高效的电力系统和信息系统、便捷的交通条件等都是当地寓居者应该享有的工业文明成果。只要具备了这些基础设施,传统村落才适宜当代人寓居生活。 传统村落吸引游人的重点一方面在于其
29、文化属性,另一方面在于其拥有良好的生态条件。因而,维持传统村落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传统村落保卫的前提之一。改造传统村落公共基础设施的一个目的正是为了维持当地的生态环境。在陕西家村调查时发现,由于当地没有行之有效的公共排污系统和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当地的生态已经出现被垃圾和污水包围的景象。假如不重视此类问题,也许用不上10年,家村将沦为垃圾村。除此之外,广西巴马村的污染窘境也值得传统村落保卫者警醒。 在详细措施上,传统村落经过几百年的风霜洗礼,无论是建筑本身还是村落中的基础设施都很难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与美丽乡村的追求更是相去甚远。因而,传统村落的保卫必须将之改造为适宜寓居民生活的空间,为了营造这样
30、的空间,不仅需要将建筑参照文物的保卫标准给予及时的修缮,更需要根据便于居民生产生活的方式改建或者新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唯有如此,才能让传统村落的寓居者真正地 安身立命 ,传统村落的保卫才有了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动力。 4.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须适度 近年来,人们逐步向传统文化回归,以传统文化、传统文明为主题的旅游业蓬勃发展。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产业,传统村落旅游是值得肯定和大力发展的。毫无疑问,传统村落旅游对于改善当地寓居者的收入、募集传统村落建设资金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当下的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多以外来投资者为主导,在进行旅游开发时较少顾及当地寓居者的介入,对当地寓居者的当下和长期利益诉求考虑不周。甚至
31、,某些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已经严重损害到当地寓居者的财产及生存利益。以旅游开发为主的传统村落保卫形式需慎行。传统村落得以保存至今就是由于它延续了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正是在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传统生产生活中孕育了传统村落的灵魂。一旦旅游业开发过度,传统村落本质的东西必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逐步消弭,对传统村落的保卫也就失去了意义。 四、结束语 作为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的综合体,传统村落的保卫包括对村落的规划、各类建筑、桥梁、庙宇、名木古树等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卫,也包含着对各类民风遗俗、传统节日、民间信仰、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卫。华而不实非物质遗产的保卫完全以当地寓居者的日常生产生活为依托,当地寓居者才是传统村落 活过来 并 活下去 的基础性气力。如此看来,只要以当地寓居者为中心,以改善村落基础设施提高当地寓居者生活质量为手段,让当地居民真正在传统村落中安身立命的传统村落保卫形式才是可取的。也只要这样,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的愿景才能逐步变成现实。 以下为参考文献: 1 冯骥才.传统村落的窘境与出路-兼谈传统村落是另一类文化遗产J.民间文化论坛,20201:7-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