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绒螯蟹幼蟹对Leu和Ile的需要量研究,渔业论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华绒螯蟹幼蟹对Leu和Ile的需要量研究,渔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绒螯蟹幼蟹对Leu和Ile的需要量研究,渔业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华绒螯蟹幼蟹对Leu和Ile的需要量研究,渔业论文亮氨酸(Leu)和异亮氨酸(Ile)是水产动物体内不能合成而必须从饲粮中获取的氨基酸, 即必需氨基酸(EAA), 都属于脂肪族氨基酸, 同时也都是支链氨基酸(BCAA)。它们特殊的构造和功能在生命代谢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亮氨酸是 BCAA 中唯一的生酮氨基酸, 刺激胰岛细胞释放胰岛素, 和缬氨酸、异亮氨酸一起能够起到保卫肌肉的作用。亮氨酸的主要氧化部位在肌肉, 是合成机体蛋白质的原料, 能够抑制蛋白降解和促进肌肉蛋白合成;对血红蛋白合成和维持血糖水平以及激素的增加有重要作用; 亮氨酸的缺乏可能引起严重的缺乏异常感觉和状态如生长的阻滞。而异亮
2、氨酸是合成动物体激素和酶类的原料, 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和抑制其分解的作用。当前, 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展了一些水产动物对 Leu 和 Ile 营养需求的研究, 确定了虱目鱼(Chanos chanos Forsskal)、 斑 节 对 虾 (Penaeusmonodon)、印度鲮(Cirrhinus mrigala)、草鱼(Ce-nopharyngodon idellus)、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等多种鱼虾的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需求量。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俗称河蟹、大闸蟹, 属
3、节肢动物门甲壳纲, 是我们国家特有的淡水珍品。 当前, 关于中华绒螯蟹对氨基酸需求的研究仅限于赖氨酸、蛋氨酸和精氨酸。本试验以中华绒螯蟹幼蟹为研究对象, 以幼蟹的生长性能及肌肉必需氨基酸含量等为评价指标, 研究饲料中不同水平的Leu 或 Ile 对中华绒螯蟹生长的影响, 旨在获得中华绒螯蟹幼蟹对 Leu 和 Ile 的需要量, 以期完善中华绒螯蟹对十种必需氨基酸需要量的数据库, 为研制中华绒螯蟹营养平衡的人工配合饲料提供理论根据。 1 材料与方式方法 1.1 试验用蟹 试验蟹苗购自上海市崇明岛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养殖基地, 采用经过沉淀、过滤后的天然池塘水进行养殖。水泥池中暂养一周, 挑取体重均一
4、、附肢完好的幼蟹作为试验对象。采用底面为长方形(60 cm 85 cm, 水容量 300 L)的白色塑料水箱, 箱内水深约30 cm, 每箱 40 只幼蟹, 初始体重为(0.90 0.02) g, 水箱内放置足够数量的网片及圆形 PVC 管作为隐蔽物。 1.2 试验饲料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方式方法, 为了使基础饲料中目的氨基酸(Leu 或 Ile)含量尽可能低, 因而分别采用不同的饲料配方, 以酪蛋白、明胶、鱼粉为蛋白源, 糊精、玉米淀粉为糖源, 鱼油、豆油、卵磷脂为脂肪源制成基础饲料。基础饲料配方和营养组成见表 1, 氨基酸组成形式参照王树英和陈辉测定的河蟹肌肉氨基酸含量(表 2)。每个试验
5、分别设 6 个氨基酸浓度梯度, 每个浓度 3 重复。饲料中 Leu 添加梯度为 0、0.4%、0.8%、1.2%、1.6%、2.0%, 实测各组饲料 Leu 含量为 0.87%、1.26%、1.64%、2.03%、2.39%和 2.81%; 饲料中 Ile 添加梯度为 0、0.5%、1.0%、1.5%、2.0%和 2.5 %, 实测各组饲料 Ile 含量为 0.69%、1.21%、1.70%、2.19%、2.70%和 3.21% (表 3)。 在试验饲料制作时, 先将原料粉碎, 使原料粉末能全部通过 60 目试验筛, 再按比例充分混匀后加适量水搅拌, 通过绞肉机挤成直径 1.5 mm 的长条,
6、风干后, 破碎成粒径为(1 2) mm 的破碎料, 置于4冰箱内密封保存备用。 1.3 饲养管理 采用表观饱食投喂法, 天天于上午八点和下午五点投喂两次, 次日吸污并补充养殖用水。除此之外, 每周定期测定水质情况, 水温(28 32)、溶解氧 5 mg/L、氨氮 0.1mg /L、pH 6.8 7.2, 连续充气增氧, 实验周期 60d。 1.4 样品采集与分析 试验期间, 河蟹因脱壳或互相残杀死亡后及时捞出, 并精到准确称重, 其增重部分不计入试验结果。试验结束后, 停食 24h, 捞出全部河蟹, 尽量沥干水分,称重。一部分烘干后作全蟹样品, 用于常规生化分析; 一部分提取肌肉样品, 滤纸吸
7、干水分后用于氨基酸含量的测定。测定指标包括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以及氨基酸含量, 分别采用 105恒重法、凯式定氮法、索氏抽提法、550马福炉灼烧法以及氨基酸自动分析仪。 计算公式: 特定生长率(SGR, %/d)(Ln 结束时平均体重 Ln 开场时平均体重) /试验天数 100; 成活率(SR, %)=实验结束后试验蟹数目/实验开场时试验蟹数目 100。 1.5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平均值 标准差(Mean SD)表示,采用 SPSS 20.0 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若有显着差异, 再做Duncan s 多 重 比 较 , 检 验 组 间
8、 差 异 的 显 着 性(P 0.05)。 2 结果 2.1 不同氨基酸水平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性能的影响 饲料亮氨酸水平对中华绒螯蟹幼蟹末均重和特定生长率有显着影响(P 0.05), 但对成活率影响不显着(P 0.05) (表 4)。河蟹的末均重和特定生长率随饲料中亮氨酸含量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当饲料中亮氨酸含量为 2.39% (Leu-5 组)时, 河蟹幼蟹的末均重和特定生长率均到达最大值, 与 Leu-4和 Leu-6组差异不显着(P 0.05), 但显着高于 Leu-1、Leu-2 和 Leu-3 组(P 0.05)。 饲料中异亮氨酸水平对中华绒螯蟹幼蟹末均重和特定生长率均有
9、显着影响(P 0.05), 对成活率影响不显着(P 0.05) (表 5)。幼蟹的末均重和特定生长率随饲料中异亮氨酸含量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饲料中异亮氨酸含量为 2.19% (Ile-4 组)时,末均重和特定生长率均到达最大值, 显着高于Ile-1、Ile-2、Ile-3 和 Ile-6 组(P 0.05)。 2.2 中华绒螯蟹幼蟹对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需要量 以氨基酸水平(x)为横坐标, 特定生长率(y)为纵坐标, 根据折线模型得出中华绒螯蟹幼蟹饲料中亮氨酸最适需要量为 2.36% (图 1), 占蛋白含量的5.88%; 饲料中异亮氨酸最适需要量为 2.25% (图 2),占蛋白含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