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思政教育定位与工作者角色转变及应对策略,法制教育论文.docx





《网络思政教育定位与工作者角色转变及应对策略,法制教育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思政教育定位与工作者角色转变及应对策略,法制教育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网络思政教育定位与工作者角色转变及应对策略,法制教育论文一、网络思想教育定位的逻辑分析 网络思想教育是研究网络思想教育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网络思想教育其他领域的问题都是基于此延伸出来的,因而,本文着重就现有研究成果对网络思想教育的定位进行梳理,以此作为进一步深化研究的文献基础。 1.网络思想教育定位的三种观点 第一种, 工具讲 ,即从网络的技术特征的维度出发,对网络思想教育进行定位,将网络视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交往平台。以张建松、刘梅、曾令辉为代表的大多数研究者持这种观点。第二种, 两分讲 ,即从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两分的维度出发,对网络思想教育进行定位。这种观点将网络思想教育界定为 在虚拟
2、时空中运行的旨在提高虚拟社会中人的思想素质,促进人的虚拟生存与发展并进而促进虚拟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思想教育 .第三种, 价值讲 ,即从对人的存在和本质的影响的视角,对网络思想教育进行定位。这种观点将网络视为 人们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以实现便捷通讯和资源分享为目的的虚拟世界,是人们新的生存方式,是人的身体器官的延伸,是人的本质的发展,也是人的本质气力的对象化和发展 并将网络思想教育定位为 捉住网络本质,针对网络影响,利用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网民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影响,使他们构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双
3、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 . 2.扼要评析 客观地讲,不管是 工具讲 两分讲 ,还是 价值讲 ,都与当时互联网的发展水平以及人们对网络思想教育的认识水平基本相吻合。但是,人们对网络思想教育的认识远不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这也就是讲,对网络思想教育的认识和定位,有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 以 工具讲 为例,在网络时代的初期,对于思想教育而言,网络确实更多地具体表现出为一种新手段、新工具、新方式方法。但是,认识是随着实践的不断推进而动态发展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工具讲 带有一定的简单化倾向,即将网络技术的专业知识,简单移植到对思想教育或思想教育学科问题的研究之中,使用了很多计算机网络文
4、化技术专业方面的 新概念和新原理 ,提出几个抽象的、适用于所有学科问题研究的一般原则或缺少实际内容的空洞口号后,认识就停止了。网络对于思想教育而言,代表的不单单是一种新工具、新载体,也不仅仅代表着一种对于思想教育理念、内容及形式等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一种根本意义上的革命性变革。 再来看 两分讲 .在网络社会发展不成熟或待成熟阶段,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在当时仍存在较大的 隔膜层 和 断裂带 .在当时的特定条件下,将网络思想教育定位为一种与现实社会相对立的 虚拟世界的人的存在方式 ,是具有客观性的。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互联网时代,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出现了高度
5、融合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教育的 两分讲 就有点站不住脚了。网络思想教育归根到底还是对人类实践活动的反映,所谓网络是 虚拟现实 之中的虚拟,意味着网络并没有完全彻底地超越、脱离现实;它是对现实生活本身进行加工、处理或重新包装,甚至重新解构或建构后,构成的对现实生活本身的直接、间接折射或变相反映。 相对于 工具讲 两分讲 , 价值讲 将网络作为人的新的存在方式和身体的拓展,愈加贴合当下网络时代的发展现在状况与演进趋势,从这个角度看也更具前瞻性。但是,这种观点由于片面强调网络思想教育在价值理性层面的功能,可以能容易忽视其在工具理性层面的作用。 综合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思想教
6、育而言,网络不只是辅助性的工具,还是主体性的存在;不只是一种形式和内容上的更新,也不单单是一种价值导向上的革新,还是一种根本意义上的革命性变革,即是一种对传统思想教育理念的质的超越。 二、网络思想教育者角色转换分析 网络对于社会的影响是全面的、深入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互联网凭借其强大的开放性、透明性、交互性等功能优势,赋予了思想教育以革命性变革的意义。 1.对思想教育者能力要求的革命性变革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与革新,网络发挥的功能和作用愈加独特、更富多元、更具多样,远远超乎了人们的想象。网络的这些新功能,是对传统媒体工具性功能的根本性颠覆和超越。对思想教育工作者而言,这种根
7、本性超越代表着一种对原有思想教育知识构造、能力要求的革命性变革。假如思想教育者沿袭传统的思维,仅仅将网络作为一种媒介和工具,势必会被网络牵着鼻子走,进而陷入怯于面对、焦虑无助的境地。这就迫切需要思想教育者 触网 用网 ,提升网络素养,跳出原有知识框架的束缚,主动适应网络时代对思想教育能力的革命性要求。 2.思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的革命性变革 在网络这个现实性与虚拟性高度融合的公共场域中,人际交往方式、信息传递方式以及社会存在方式都发生了宏大的变化,这对于思想教育活动,十分是思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而言,势必产生深入影响。在这一虚拟空间之中,信息的高度分享性使得思想教育者失去了原有的信息控制
8、、发布、传播的垄断优势,网络的 去中心化 使得思想教育者原有的主体性、权威性地位发生动摇,而受教育者在思想教育中的地位明显上升。 同时,在网络时代下,思想教育课堂教学愈加注重新媒体设备的应用及互联网远程教学的推广,在这一教学与学习形式下,思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心与心、面对面的沟通时机越来越少,久而久之,会致使现实生活中两者之间的情感萎缩、关系疏远。 以网络流行语为例,一种由网络制造的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网络流行语,凭借其简单、诙谐等特点席卷网络,并成为青年网民沟通的 专用语 .这种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一方面代表着一种网络文化,另一方面也放大了两辈人之间的隔膜。在思想教育领域,这种 隔膜 更多地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