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动对农村女性社会性别观念的改变,人口学论文.docx





《人口流动对农村女性社会性别观念的改变,人口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流动对农村女性社会性别观念的改变,人口学论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口流动对农村女性社会性别观念的改变,人口学论文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并向城市转移,城乡人口流动已成为中国社会引人瞩目的社会现象之一。统计数据显示,外出农民工中女性占1/3左右。随着人口流动问题的凸显,农村流动女性的发展问题遭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但以往的研究多为描绘叙述农村流动女性城市生活现在状况,分析农村女性流动的动因,比照流动中的性别差异,探寻求索流动对农村女性生活观念的影响。较多地牵涉详细的婚姻观念、生育观念等,对农村流动女性社会性别观念的变化尚缺乏深切进入的研究,为此,有必要从社会性别的视角深切进入分析人口流动对农村女性社会性别观念的影响。 一、人口流动对农村女
2、性社会性别观变化的逻辑假设及其验证 农村流动女性,即通常讲的女农民工。 农民工是指常年或大部分时间在城市务工、户籍仍在农村的社会群体,其 身份 在如今的户籍制度下仍被认定为农民,但实际上已从农民中分离出来,基本不再从事农业生产而主要在非农产业就业。 本文所讨论的 农村流动女性 属于构造性流动,而 构造性流动是能改变职业与社会角色,能引起社会构造变迁的大规模流动。 当前,我们国家已有大批妇女从农业流向工业、服务业,正在改变着她们的职业与社会角色。 社会性别概念gender是相对于生理性别sex这一概念而提出的。性别作为生物的构成,指的是与生俱来的男女生物属性,而社会性别是一种文化属性,是通过社会
3、实践的作用十分是后天环境的作用而构成的。应该讲,性别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文化环境建构、塑造的,两性之间存在的社会性差异因详细的社会形态或文化形态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社会性别概念被社会学家用来描绘叙述在一个特定的社会中,由社会文化环境影响而构成的两性的角色、社会责任、活动分工等群体特征。社会性别观念是指人们对两性社会性别存在的详细观点和看法。男性和女性的能力一样吗? 男性和女性的责任一样吗?婚育对男性和女性的责任一样吗?男性和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享有的权利一样吗?人们对男性和女性分别有如何的等待?男性和女性的自主意识有差异不同吗?诸如此类的问题及回答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了社会性别观念。社会性别观念是在社会制
4、度和个人的社会化经过中构成,并得到传递和稳固的,包括自我认知能力、能力评价、性别分工、婚恋观念、性别平等、社会决策等多个方面。 从传统社会和当代社会两个维度观察,可将社会性别观念分为两大类:一是遵循父权文化而建构的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其核心观点主要具体表现出为 男尊女卑 ,以为男人是坚强、独立、冒险、理性的代名词,女人就该温顺、体贴、脆弱、感性,工作养家是男人的责任,操持家务则是女人的天职;二是随着当代化进程的推进而构成的当代社会性别观念,其核心观点是 男女平等 。观察我们国家现实社会,性别角色与分工趋向融合,社会性别界线逐步模糊,两性能力和权利的对等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 当代性别观的生
5、成是一个传统性别观不断消解的经过,既需要有文化的自觉,也需要有环境的影响。人口流动使农村女性从相对封闭落后的农村进入相对开放的城市,这一环境的转变给农村流动女性带来的变化不仅仅具体表现出在客观的物质层面,更重要的是其观念的改变。事实上,作为精神层面的社会性别观念,正在遭到人口流动的影响。 在流动对农村女性发展影响的问题上,多数学者肯定了人口流动对农村女性发展起到的积极的推动作用。外出流动使农村女性 出来挣钱、看世界 的内心被驱动,自我意识和权利意识被激发。 随着城市生活的延续,不断积累着新的生活体验。城市的生活环境使她们渴望得到认同,为了使自个适应城市生活,她们在不断更新价值观念,改变行为习惯
6、,以期融入城市主流。实际上,农村女性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限制其流动,而流动势必消解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人口流动不仅会促进农村女性经济能力、认知能力、意志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也强化了她们的自我价值意识。基于上述思想,本文提出的基本逻辑假设是:人口流动促进了农村女性社会性别观念从传统向当代的转变。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在全国第三期妇女社会地位吉林省区调查的经过中采用抽样问卷方式方法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在第三期妇女社会地位吉林省区调查问卷中,牵涉社会性别观念的问题能够归为六类十一个问题:对自个的能力有自信心;经常觉得自个很失败;女人的能力不比男人差;男人应该以社会为主,女人应该以家庭为主;挣钱养家主要
7、是男人的事情;丈夫的发展比妻子的发展更重要;男人也应该主动承当家务劳动;男孩要有男孩样,女孩要有女孩样;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在领导岗位上男女比例应大致相等;很少依靠别人,主要靠自个。上述问题可归为六个类别:即女性能力观念、性别分工观念、性别气质观念、婚恋观念、男女权利分配观念、女性独立观念。针对人口流动对农村女性社会性别观念影响这一问题,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究:一是流动对农村女性性别观念能否有影响;二是这种影响能否显著?调研共收到有效样本532份,为了弥补问卷调查的缺陷,笔者以调查员的身份入户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深度访谈,以便更详实地了解农村女性流动后的社会性别观念变化的情况。在选择个案访谈的对象时
8、,主要考虑婚姻状况、教育程度、职业等因素,我们共访问了60位在长春做生意务工的农村流动女性,华而不实未婚为26人,教育程度各异,分别从事餐饮、建筑、加工制造、保洁、个体等工作。在这里基础上,将农村女性分为 流动 和 未流动 两组,并对社会性别观念问题结果数据做了穿插表分析和均值比拟分析。从调查数据和个案访谈得出如下结论: 1.流动与未流动农村女性社会性别观念的比拟分析 从 对自个的能力没有自信心 和 经常觉得自个很失败 两个指标看:流动农村女性都对自个的能力有自信心,比未流动过的农村女性高出16.2;未流动农村女性对自个的能力不太有自信心和很没有自信心的比率都高于有流动经历的农村女性;流动农村
9、女性中没有人对自个的能力没有自信心,而在未流动的农村女性中还有2%的人极度不认可自个的能力;60%的流动农村女性不觉得自个很失败,比未流动农村女性的比率高出近1倍;有时觉得自个很失败和经常会觉得自个很失败的未流动农村女性比率均远远高于流动农村女性;华而不实经常觉得自个很失败的未流动农村女性高达7.1%,而流动农村女性中这一比率为0;能否经常觉得自个很失败与能否流动的穿插表分析通过了卡方检验,能够推论总体。通过均值比拟分析发现,农村流动女性在这两个指标的均值得分为4.43和4.54分,比未流动的农村女性分别高出0.33和0.8分。后者的F检验结果表示清楚,这种差异在总体中也真实存在。 从数据比照
10、结果来看,有流动经历的农村女性比没有流动经历的农村女性自我认可度高,未流动的农村女性的自卑感相对更强。造成这种分化趋势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做出流动决策的农村女性更多的是自我能力认可度高的人;二是曾流动到城市工作生活的农村女性接受城市文明的洗礼开阔了视野,通过实践证明并锻炼了自个的能力。 女人的能力比男人差 这个指标主要是考察农村女性对两性能力的总体比照评价。在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下,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普遍倾向于主观成认男性能力天生就比女性强,这是传统的性别观。在调查中,两组数据比照分析的结果并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差异。由此看来,农村流动女性和未流动女仍然都残留了 男强女弱 的传统性别观念。 2.流
11、动与未流动女性性别分工观念比拟分析 男人应该以社会为主,女人应该以家庭为主 是典型的 男主外、女主内 的传统性别分工观念的具体表现出,这样的分工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否认了女性介入社会活动的权利。完全同意这一观点的农村未流动女性比重为28.3%,超过农村流动女性2倍。农村流动女性在该指标的均值得分为2.82分,比未流动的农村女性高出0.42分。这反映出流动女性比未流动女性更反对这种传统性别观。 挣钱养家主要是男人的事情 是建立在对男性能力崇拜基础之上的,它把责任归于男性的同时,也反映出对女性能力的不信任与责任放弃。穿插表分析显示,不太同意这一讲法的流动农村女性到达44%,比未流动农村女性高出20.2
12、%;农村流动女性的平均得分为2.62分,比农村未流动女性高0.19分。当然,两组中以为主要应由男性承当养家责任的人都超过半数,反映出农村女性的这一性别责任观念还具有浓重的传统色彩。 丈夫的发展比妻子重要 这一命题的穿插表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意该观点的流动农村女性到达44%,远远高于未流动女性;流动农村女性支持和反对男性优先发展的比重基本相当,分别为56%和44%,而未流动农村女性中70.9%的人还是以为男性在发展上具有优先性。 关于 男人也应该主动承当家务劳动 的命题,传统社会性别分工观念以为家务劳动是女人的 天职 , 男人不应该主动承当家务劳动 。流动农村女性中有60%完全否认这一看法,比未流
13、动农村女性高18.4%;流动女性在该指标的均值得分为4.52分,比未流动女性高0.31分,具体表现出出在家务分工观念上更趋于男女平等。 3.流动与未流动女性性别气质观念比拟分析 男孩要有男孩样,女孩要有女孩样 具体表现出了性别气质的刻板印象,对男女性别的形象、性格和行为形式等有着对立的定式。例如男性不能依靠,女性不能坚强、泼辣,这种两性气质的对立本质上对于男女来讲都具有压迫性。完全反对这一观点的流动女性比未流动女性高出2.6个百分点,但整体上两组数据并没有明显的差异,绝大多数农村女性还是认可这一讲法。流动和未流动农村女性在该指标的均值都为1.6分,如此低的分值表示清楚这种性别刻板印象在农村女性
14、中根深蒂固。 4.流动与未流动女性婚恋观念比拟分析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表示出了婚姻对女性的重要性大于本身发展的传统婚恋观念,否认了工作对于女性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意义。调查显示,41.7%的流动农村女性不赞同这种依靠婚姻彰显自我价值的观点,比未流动农村女性高13.9%;流动女性中支持和反对的比重基本持平,而大多数未流动女性还是同意这一讲法。流动女性在该指标的平均得分为2.81分,比未流动女性高0.16分。 5.流动与未流动女性权利分配观念比拟分析 在领导岗位上男女比例应大致相等 反映了在认同男女能力、性格等性别差异基础上,在权利分配中不应有所侧重的观念。在比照分析中,两组数据的平均值都接近4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