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天幕毛虫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方法,植物保护论文.docx
《黄褐天幕毛虫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方法,植物保护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褐天幕毛虫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方法,植物保护论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黄褐天幕毛虫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方法,植物保护论文黄褐天幕毛虫 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属鳞翅目 Lepidoptera 枯叶蛾科 Lasiocampidae,在我们国家分布非常广泛, 是主要食叶性害虫之一,通过取食果树和阔叶树等的叶子, 继而对树木为害,发生严重时能将被害树木叶片全部吃光,次年出现枯枝现象,甚至有的树木整株枯死1- 2. 近年来,黄褐天幕毛虫在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杏林大发生,发生重灾区杏树叶片几乎被啃光,树木光合作用遭到严重影响,造成杏的产量和质量都大幅度下降3. 杏树作为当地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由于黄褐天幕毛虫在杏树林的大爆发, 给当地造成的经济
2、损失不可忽视。为了及时、高效地对黄褐天幕毛虫进行监测和治理, 本研究于 2020-2020 年期间通过林间调查和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对黄褐天幕毛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 并对其防治方式方法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其监测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根据。 1 材料和方式方法 1.1 林间调查 在山西大同市阳高县黄褐天幕毛虫为害严重的杏树林中设立试验地 北纬 40 14 ,东经 113 43 ,从卵孵化开场,定期抽样调查,观察各虫期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该地属大陆性高原气候,四季分明, 年均气温 7 ,1 月平均气温 - 11 ,7 月平均气温 22 ,全年降雨量约为 400 mm. 1.2 室内观察
3、1.2.1 幼虫形态及生活习性观察 在试验地采集大小不同的幼虫,放置于装有新鲜杏树叶片的养虫笼内 50 cm 50 cm 50 cm,天天更换一次新鲜的杏树叶片以便幼虫取食,观察幼虫的取食行为和化蛹行为,并记录叶片质量的变化。 1.2.2 成虫形态及行为观察 1.2.2.1 羽化行为观察 取装有新鲜杏树枝 叶的养虫笼 80 cm 80 cm 80 cm,把黄褐天幕毛虫的茧平铺于枝叶上,将养虫笼置于通风处,保持自然温度,光周期同自然光周期,天天枝叶外表喷适量水 防止枝叶枯萎,每隔 2 d 更换一次新鲜的杏树枝叶。 观察养虫笼内成虫的羽化行为,每小时统计一次羽化成虫的性别及数量。 1.2.2.2
4、求偶、交配行为观察及寿命调查 将同一天羽化高峰期羽化的未交配雌蛾和雄蛾按雌、雄比为 11 放入小纱笼 60 cm 60 cm 60 cm中进行饲养,另取 2 个同样大小的小纱笼分别放入一样数目未交配雌、雄蛾,雌、雄蛾单独饲养。 在每个小纱笼中悬挂一个用 5%的蜂蜜水浸湿的脱脂棉球,为成虫提供营养源。 天天 24 h 观察其活动、求偶和交尾行为,定时清理纱笼中死亡的成虫,记录纱笼中剩余成虫的性别及数量。 1.2.3 成虫产卵行为观察 将交尾后的雌虫转移至另一纱笼 30 cm 30 cm 30 cm中,观察雌虫的产卵行为,统计产卵量及遗腹卵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形态特征 2.1.1 成虫
5、雄成虫体长 1.58 0.24 cm、 翅展 3.26 0.27 cm,触角为双栉齿状,体翅淡黄色,前翅有 2 条深褐色的细横线,2 条线间的部分色较深呈褐色宽带; 后翅中部的褐色横线不明显 图1- a . 雌成虫体长 2.23 0.20 cm、翅展 4.47 0.20 cm,触角为锯齿状,体翅颜色较深为黄褐色 ,腹部色也较深。 前翅红褐色,中部有条深褐色宽带,宽带两侧色较淡,前翅褐色宽带纹的内外侧呈淡黄褐色纹;后翅斑纹不明显,呈淡褐色 图 1- b。 2.1.2 卵 椭圆形,灰白色,高 1.28 0.12 cm,顶部凹下,卵壳非常坚硬,数百粒卵围绕当年新生杏树枝条整洁排列成圆桶状, 形似顶针
6、或指环,因而,其也被称为 顶针虫 图 1- d。 2.1.3 幼虫 共 5 龄,老熟幼虫体长 4.38 0.58cm,头部灰蓝色,顶部有 2 个黑色的圆斑,体侧有鲜艳的蓝灰色、黄色和黑色相间的横带,体背线为黄白色,气门黑色。 体背长有黑色的长毛,侧面为淡褐色长毛 图 1- e 和图 1- f。 2.1.4 蛹 雄蛹 体长 1.90 0.12 cm, 雌蛹体 长 2.28 0.11 cm, 雄蛹体长明显较雌蛹短 P 0.05 ,而体色相差不大,刚开场为黄褐色,随后逐步变成深黑褐色,体表有金黄色细毛 图 1- g。 2.1.5 茧 雄茧和雌茧体长分别为 2.42 0.12 , 3.0 0.11 c
7、m,均为黄白色 ,椭圆形,丝质双层且坚固。 2.2 生活史 在大同市阳高县杏树林,黄褐天幕毛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胚胎发育的幼虫在卵壳内越冬,第 2 年5 月上旬小幼虫开场钻出卵壳,取食卵块附近杏树枝条上的新生嫩叶,随后转移到杏树树枝分杈处吐丝、结网构成白色网幕。 5 月下旬老熟幼虫开场结茧化蛹,6 月底 7 月初为成虫羽化盛期, 成虫羽化后即交尾产卵,卵多产于被害杏树当年新生枝条上 图 1、表 1 . 2.3 生活习性 2.3.1 幼虫 幼 虫共 5 龄 ,13 龄的黄 褐天幕毛虫幼虫白天群集在网幕中,晚上爬出网幕取食杏树叶。 幼虫近老熟时开场分散活动,白天往往潜伏在树干下部或树杈处,晚上爬到树
8、冠上取食,此时幼虫食量大增 图 2,极易爆发成灾,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是幼虫为害盛期,同期老熟幼虫开场于单片杏树卷叶内、2 片或多片杏树叶间以及果园两旁杂草丛中结茧化蛹。 2.3.2 成虫 2.3.2.1 羽化行为 天天 14:00-24:00 均可观察到成虫羽化, 华而不实, 以 17:00-19:00 羽化最为集中,羽化数占当天羽化总量的 73% 图 3。 黄褐天幕毛虫羽化时,蛹体在白色网幕中蠕动,用头部顶破虫茧,待头部蛹壳开裂出一小孔,成虫逐步从蛹壳中爬出,钻出网幕。 刚羽化的成虫双翅潮湿且折叠成皱缩状,整个背部外露,随着成虫频繁振翅,双翅渐渐展开,随后双翅合拢立于背上,与脊背成 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