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货币幻觉假设的研究述评.docx
《验证货币幻觉假设的研究述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验证货币幻觉假设的研究述评.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验证货币幻觉假设的研究述评人们习惯于根据货币的名义价值而不是实际价值进行考虑,货币幻觉对于个人福利的影响很小,但对总体经济的影响宏大,因而,货币幻觉假设是一个古老而又具有根天性意义的论题。基于经济事实的计量分析与检验方法、调查法、拟天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方法几乎都验证了货币幻觉假设的存在。 本文关键词语:货币幻觉;计量分析;调查法;拟天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方法 根据经典的经济理论,假如实际值没有变化,仅仅仅是名义数量变动的话,并不会影响到人们的行为。人们能否能够揭开这层货币面纱(monetary veil),这是一个实证的问题。shafir等以为,货币幻觉就是人们倾向于用名义货币价值,而不是实
2、际价值进行考虑。该假设的提出可追溯到fisher。leontief的定义更为正式,假如在名义价格的情况下需求和供应函数是零次齐次性(homogeneous of degree zero)的,那么将不存在货币幻觉。patinkin的定义则是“假如他对于商品的超额需求函数不是单独地取决于相对价格和实际财富,这个人将会被以为存在这种幻觉。早期关于货币幻觉的文献集中于劳动力供给与失业等领域。虽然货币幻觉很常见,但是经典经济理论一般假设经济个体是理性的,十分是理性预期理论假设人们是理性的,理性的个人不会表现出幻觉,所以没有研究的需要,于是货币幻觉假设几乎被经济学家所忽视。 随着行为经济学的兴起,近20年
3、来货币幻觉又逐步引起了学者的看重。经济学研究应该关注的是,人们实际上是怎样做出经济,而不是他们应该如何做。货币幻觉成为人类决策中诸多潜在的“异象(anomaly)之一。akerlof以为,应该将包含货币幻觉在内的一些行为观点作为宏观经济学的基石,这是由于这些假设有助于解释真实经济偏离竞争、一般平衡模型的原因。 研究货币幻觉能否存在是一个实证的问题,学者们使用了多种方法来寻找货币幻觉的实证证据。应用比较早而且普遍的方法是基于经济理论模型,对经济现象进行计量分析,检验货币幻觉假设。近期兴起的方法包含shafir等人、svedsater等人的调查方法、kooreman等人的拟天然实验法、fehr和t
4、yran使用的实验室实验方法等。 一、基于经济事实的计量分析方法 货币中性(neutrality of money)抑或非中性,是经济学中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论题,当然也是一个很早就被经济学家所关注的论题。货币中性是指,货币数量的变动会影响商品价格并使价格总水平变动,但不会改变相对价格从各种商品效劳价格比照角度看的价格。货币是一层面纱的观点,反映了西方古典经济学的货币思想,20早期的费雪方程式就是这种思想的具体表现出。理性预期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处于昌盛时期,作为该理论的代表性之一的lucas指出,假如行为主体是完全理性的,价格、工资等名义变量的变动都不存在任何的刚性(rigid),也不存在货
5、币幻觉,等等,则货币的影响是中性的,以工资、物价上涨率为纵轴、以失业率为横轴的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直的。而实际观察到的名义工资和名义价格看起来是刚性的(比方,shafir et a.),实际的菲利普斯曲线,十分是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不支持lucas的推断。 要验证货币幻觉假设,一些学者都是通过构造经济理论模型,对经济事实进行计量分析与检验。这种实证检验方法应用最早,也最普遍,当前仍然方兴未艾。science杂志在2007年8月发表了一篇概述性文章money illusion and the market,介绍学者们根据货币幻觉对股票市场、城市住宅价格影响的经历体验事实,对货币幻觉假设所作的实证检验结
6、果,说明货币幻觉对经济体中行为人的影响引起了经济学、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在股市,通胀预期与红利一股价比率或盈利一股价比率的正向关系久长以来都被经历体验所证明,但是从理论上讲通胀的影响应该是中性的,这样的关系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如asness)。对于这两个现象,modigliani和cohn首先提出股市中的投资者存在一种特殊的货币幻觉形式使得价格显著地偏离基本面。他们以为投资者犯了两个通胀引致的判定毛病:第一,投资者倾向于用名义利率而不是实际利率来对股票的实际现金流进行资本化;第二,投资者没有认识到公司的债务在实际条件下已经贬值。因而,在高通胀时期股票市场被低估;低通胀时期股票市场被高估。其后,很
7、多学者都得出了支持货币幻觉假设的结论(如cohen et al.,等)。与股票市场类似的,住宅的售价一租金比率随知名义利率而不是实际利率的变化而变化,显然,住宅市场中的投资者可以能存在货币幻觉。brunnermeier和julliard证明了英国和美国住宅市场都存在货币幻觉。piazzesi和schneider的研究与先前关于资产价格中货币幻觉的研究存在一个明显的差别,理性投资者与货币幻觉投资者之间对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分歧导致住宅价格的狂涨,比方,在低通胀环境下,例如21世纪初,住宅需求的上升是由幻觉投资者所引起的,他们毛病地以为低名义利率导致低实际利率,导致对住宅的超额需求,而理性投资者很
8、愿意成为资金供应者,这样,低通胀会导致对住宅的超额需求,房价被高估。 近年来,国内学者根据我们国家经济主体中居民关注名义值而忽视实际值的现象来验证货币幻觉假设。在资产价格方面,国内有研究提出了货币幻觉可能存在于股票市场。刘仁和证明了在1991-2001年期间我们国家年度的名义无风险利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与市盈率的反向关系,这表示清楚当名义利率高时,市盈率低,而当名义利率低时,市盈率高,将观测区间延长到2006年,与使用月度数据的实证结果一致。刘仁和还将研究拓展到房地产市场,发现我们国家城市住宅市场中投资者经常用租金与房价的比率与一年期储蓄存款的名义利率进行比较,以决定能否应该购买住房。通过
9、研究租金收益率与通货膨胀、名义利率之间的关系,说明货币幻觉假设也存在于我们国家的住宅市场。彭志远使用名义收入与实际收入的差作为反映农村居民货币幻觉的代理变量,证明了货币幻觉在我们国家农户中是一个明显的现象,农户并不是完全理性的,却可能是短视的。彭秋莎等通过对投资函数和储蓄函数的估计,发现投资者存在货币幻觉,这一结论表示清楚名义的贷款利率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有明显的影响。另一方面,储户不存在货币幻觉。 二、调查方法 shafir等人提出了一个基于多种表述的货币幻觉心理账户(psychological account),通过个人水平(individual level)的货币幻觉调盘问卷证据,证明货币
10、幻觉在美国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现象,人们倾向于货币幻觉而且也预期货币幻觉影响其别人的行为。人们表现出货币幻觉,即倾向于根据货币的名义价值而不是实际价值考虑,不是由于自觉的战略或动机,而是由于这样考虑省力以及交易价格表述为名义条件的一般性和明显性。名义和实际表述的相对明显性、决策制订者的精明和经历体验,将会影响由名义估价引起的对经济交易实际价值估价偏差的水平和连续性。svedsater等人通过三个调查证明了货币幻觉影响金融决策,当投资者在评估金融信息时可能遭到股票名义价格的影响;genesove和mayer证明公寓所有者的行为方式显示出他们在出售公寓时不肯意成认名义上的损失。 stefan等人使用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