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师资格考试系统精讲班综合素质(上)讲义.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系统精讲班综合素质(上)讲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教师资格考试系统精讲班综合素质(上)讲义.pdf(19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录目录第一部分职业理念第一部分职业理念.1第一章教育观.1第二章学生观.10第三章教师观.20第二部分职业道德第二部分职业道德.33第一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33第一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97 年修订).33第二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 年修订).35第三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38第二章教师职业行为.42第三部分教育法律法规第三部分教育法律法规.48第一章教师的权利与义务.48第二章学生的权利保护.53附录:教育法律法规.57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节选).57第二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节选).64第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节选).69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
2、未成年人保护法(节选).75第五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节选).81第六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节选).86第七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节选).91第八部儿童权利公约(节选).100第九部幼儿园工作规程(节选).106第四部分文化素养第四部分文化素养.116第一章文化常识.116第一节传统文化.116第二节地理名胜.125第二章艺术成就.130第一节美术.130第二节音乐.143第三节戏剧影视.145第三章文学常识.149第一节中国文学.149第二节外国文学.160第四章历史常识.169第一节中国古代史常识.169第二节中国近代史常识.171第
3、三节中国现代史常识.174第四节世界历史常识.174第五章科技常识.178第一节中国科技常识.178第二节世界科技常识.182第三节生活中的科学.183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1页 共 192 页第一部分职业理念第一部分职业理念第一章教育观第一章教育观【考纲再现】【考纲再现】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2.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3.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一、教育观与素质教育一、教育观与素质教育(一)教育观(一)教育观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它既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又受人们对教
4、育要素不同观点的影响。具体地说就是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的认识,还有人们对教育与其他事物相互关系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对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看法。(二)素质教育(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三)素质教育的内涵(三)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
5、导性的作用。所以,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我们强调的是“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因此,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也是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统一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生产需要全面发展的新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
6、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人与人之间在基本素质大体相同的基础上,每个人由于先天禀赋、环境影响、接受教育的内化过程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存在多样的个性,我们把人的个性看作是人性在个体上的反映,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因此,教育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外,也应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关系。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2页 共 192 页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素质教
7、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承;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真题回顾】【真题回顾】1.【2014 年上-幼儿园】某幼儿园分班布置画展,张老师精心挑选部分“好的幼儿作品”展出,李老师则将每个孩子的作品展出,两位老师的做法中()。A.张老师对,应支持优秀儿童的
8、绘画表现B.李老师对,应支持每个儿童的绘画表现C.张老师对,班级画展需要体现最高水平D.李老师对,班级画展需要平衡家长关系2.【2014 年下-小学】期末考试前一个月,学校突然决定将音体美课程提前考查,将课时留给语数外科目。学校的做法()。A.正确,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B.正确,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C.错误,不利于校际公平竞争D.错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3.【2015 年上-中学】班主任马老师常对学生说:“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社会需要的是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呆子。”这表明马老师具有()。A.开拓创新的理念B.素质教育的理念C.自主发展的意识D.因材施教的意识二、中
9、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二、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一)宏观国家政策保障(一)宏观国家政策保障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价值观念,其初衷在于纠正“应试教育”现象:中小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大学教育过分专业化等。应试教育把教育活动的评价环节作为教育目的所在,把人的素质的某个方面作为全部,教育活动本身和教育培养对象被严重扭曲。因此,应试教育不仅背离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也不利于培养社会进步与发展所需的人才。素质教育观扭转了应试教育观,把教育目的重新指向人本身,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二)中观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二)中观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实施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目标和内容的基
10、础教育课程,就是基础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1.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核心目标)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核心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3页 共 192 页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
11、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学习的“自主性”具体
12、表现为“自立”“自为”“自律”三个特性,这三个特性构成了“自主学习”的三大支柱及所显示出的基本特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改革单一评
13、价主体的现状,加强自评、互评。评价内容的综合化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还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等。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的独特性的认可,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评价过程的动态化评价过程的动态化有机地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给予多次评价机会;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丰富评价和考试的方法,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真题回顾真题回顾】4.【2014 年上-小学】某小学取消了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而代之以“评语+特长
14、+等级”的评价标准。学校的做法()。A.正确,体现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B.不正确,没有体现评价标准的多元化C.正确,体现了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D.不正确,没有体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4页 共 192 页5.【2015 年上-小学】孙老师给小华写了这样的评语,“填空题错了一题,其他题型全部答对,能够非常好地运用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等知识,等级评定为优秀。”关于孙老师的做法,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A.孙老师以分数作为评价标准B.孙老师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C.孙老师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D.孙老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
15、制度)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国家对课程的管理包括:制定课程发展的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的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的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地方对课程管理包括:贯彻国家课程政策;制订课程实施计划;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2.新课改的教学观新课改的教学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创设智力操作活动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指导学生
16、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指导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结论和过程的关系:教学相长提倡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的意义(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的局限: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关注人的教学理念的表现: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真题回顾真题回顾】6.【2013 年上-小学】对某一数学题,小卫和小波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同样的答案。周老师没有简单判断孰优孰劣,而是请他们上台陈述自己思考、推理、证明的步骤,这一做法,突出体现了周老师具有()。A.关
17、注过程的教学理念B.关注结果的教学理念C.关注情感的教学理念D.关注知识的教学理念7.【2012 年上-中学】【材料分析题】星期二的早上,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王老师走进教堂,笑容满面地对同学们说:“大家看,外面的雪景多漂亮!今天这节语文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雪的世界,好好玩一下吧!”学生们欢呼雀跃,奔向门外。他们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有的在讨论雪花的形状、特点,王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观雪、玩雪,即兴吟诗作对下课时间快要到了,王老师召集大家说:“下午作文课的任务是写一篇记叙文,我相信大家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后来,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写出了一篇篇精彩的作文。问题:请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王老师的教学行为
18、。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5页 共 192 页(三)微观学校具体改革措施(三)微观学校具体改革措施1.学校管理学校管理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需要学校管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因为,素质教育活动也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实现。因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努力造就能够带领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学校领导以及管理干部队伍。学校校长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具有特殊作用,要率先转变教育观念,把领导教职工创造性地实施素质教育作为重要职责”。2.课外、校外教育活动课外、校外教育活动除学校的正式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途
19、径外,还有各种课外、校外教育活动。例如课外开展的兴趣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等,这些活动拓展了学生素质发展的领域,成为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3.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班级是有组织地开展素质教育活动的基层单位。其中,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因此,班级素质教育开展的效果,取决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教育方法。如果班主任能够以素质教育的思想开展班级组织管理工怍、班级教育工作,那么班级中的素质教育会得到良好的实施。三、幼儿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三、幼儿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
20、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加大教育改革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条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只有政府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主体,才能综合各方面的社会力量,统筹各种资源,为推进素质教育创造必要的条件。教育改革核心是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教育改革核心是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核心目标)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核心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21、学会做人。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
22、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学习的“自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第 6页 共 192 页主性”具体表现为“自立”“自为”“自律”三个特性,这三个特性构成了“自主学习”的三大支柱及所显示出的基本特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
23、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改革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加强自评、互评。评价内容的综合化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还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等。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的独特性的认可,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评价过
24、程的动态化评价过程的动态化有机地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给予多次评价机会;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丰富评价和考试的方法,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国家对课程的管理包括:制定课程发展的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的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的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地方对课程管理包括:贯彻国家课程政策;制订课程实施计划;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学
25、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二)提高园长与教师队伍的水平(二)提高园长与教师队伍的水平1.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实施启发教学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实施启发教学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幼儿学习的主体地位,实施启发教学。为让幼儿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培养与提高,教师必须变“注入”教育为“启发”教育。幼儿园教师应采用各种教育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动脑、动手、动口,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发展能力,使幼儿主动、活泼、愉快地学习和活动。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幼儿园教师必须确立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素质教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 教师资格 考试 系统 精讲班 综合素质 讲义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