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研究情况,企业社会责任论文.docx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研究情况,企业社会责任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研究情况,企业社会责任论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们国家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研究情况,企业社会责任论文一、引言 早在 1924 年,英国学者 Sheldon 就从消费者需求、社区利益及道德等多个层面出发,率先提出并阐述了 企业社会责任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的概念,将道德因素纳入了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但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在理论界引起了长期的争论,诸多知名学者甚至反对企业承当股东利益最大化以外的其他责任。在这里后几十年的时间里,学术界从伦理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进行了大量深切进入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就企业承当社会责任达成了较为普遍的共鸣。为了规范、指导企业承当
2、和披露社会责任的情况,有效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并就相关的影响进行分析,会计学术界也参加了这一研究的行列。 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欧美管理思想与方式方法引入我们国家,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也逐步遭到我们国家学术界的关注。当前,承当社会责任已经成为我们国家企业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学者们对我们国家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仍然持有不同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有效履行。会计核算系统为分析和考核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及其影响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文章从会计学视角出发,以我们国家企业社会职能的历史演进为线索,以社会责任活动及其影响为切入点,就刊载于 (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 (现代会计评论
3、、 (会计研究、 (统计研究 和 (审计与经济研究 等经济管理权威刊物的有关文献进行全面而深切进入的回首,对相关研究的脉络进行梳理,对于把握研究进展、确定将来研究方向、促进企业有效合理履行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政策含义和实践价值。 但文章分析以为对社会责任活动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有所区别。社会责任披露是指企业借助载体传递社会责任行为的信息,是企业的 言 ;社会责任活动指企业承当、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是企业的 行 。企业的 言行 未必一致,由于信息披露渠道有限,披露的信息未必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所有重大方面 沈弋等,2020,因而,文章的研究并不包括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的研究
4、情况。 二、我们国家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历史沿革及理论探寻求索 1. 我们国家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历史沿革 社会责任 一词由欧美国家引入,其内涵具体表现出了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即与企业从社会索取资源相对应,企业也应该对社会履行与之匹配的义务。但与当下 社会责任 内容有关的活动在我们国家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国有企业早已有之。在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除了肩负实现国家发展战略、解决经济构造失衡、促进生产发展等众多经济重任,还包括改善职工生活、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安宁等非经济目的和任务。在这一阶段,国有企业成为实现社会目的的工具,一直承当着大量看起来具有社会责任性质的社会职能,而这些职能本质上属于应当履行
5、的公共职能,这大大超出了企业的范畴,使得国有企业负担了宏大的社会成本,被看作是企业办社会。改革开放后,一系列制度改革使国有企业剥离了原有的社会职能,发展成为具有当代企业制度及其目的并独立经营、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但在这一阶段中,为摆脱行政约束轻装上阵,国有企业也将除盈利外的其他社会责任与社会职能一起当作包袱全部丢掉,在全力追求利润的经过中国有企业遗失了应有的社会责任意识。而民营企业在原始积累的经过中也以利润最大化为发展目的,出现了危害环境、损害员工福利、损害消费者权益等各种社会问题。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企业长期单纯追逐盈利导致很多社会责任问题的严重后果浮出水面,逐步被人们所意识,
6、而此时社会责任思潮也在我们国家逐步兴起,这迫使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需要辩证看待社会责任。 自 2006 年国家电网率先发布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迄今为止,每年都有大量上市公司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讲明企业又开场逐步重新关注社会责任意识。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同和履行一开场较低,后来情况有所转变。2007 年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对 2006 年 4586 位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与评价进行了问卷跟踪调查,发现近年来企业以提升自我形象为首要目的,其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在提高,华而不实,大中型企业、盈利公司等企业经营者的认同程度更高层次,相对而言,国有企业经营者更关注履行社会责任而需要增加的成本。这可能与国有
7、企业过去的历史包袱有关。李建明、缪荣和郝玉峰(2018)以 10 年来中国企业 500 强的发展数据为基础,研究发现很多大企业为履行社会责任成立了领导机构,部分企业更将社会责任理念与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结合起来。可见,社会责任在我们国家经历了一个由过度承当到卸下包袱再到重新认识的弯曲复杂经过。 2. 我们国家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理论探寻求索 围绕企业社会责任的两个核心问题是 为什么要承当 以及 企业应该在多大程度上承当 ,欧美研究者们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合法性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综合契约理论、政治经济学理论等多种理论反对或赞成企业社会责任,并为之进行了长久的争论。尽管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人们
8、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都不同,但能够以为这是一个概念不断深化和明晰的经过。最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与履行逐步向利益相关者理论靠拢。由于欧美国家所提倡的企业社会责任,其制度背景与我们国家有所不同,因而,我们国家研究者们并没有单纯借鉴国外的经典理论,而是结合我们国家国情,以社会福利为终极目的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逻辑起点和边界等核心问题进行了讨论。 要回答 为什么要承当 ,就先要搞清楚企业社会责任是什么。陈宏辉和贾生华(2003)从制度经济学出发,借鉴了 Don-aldson Dunfee 的观点,将企业社会责任看作是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签订的 隐性和显性 综合社会契约,希望通过综合社会契约的概
9、念来寻求企业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严密结合以及相应的制度保证。而李伟阳和肖红军(2018)则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以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是开创建立利益相关者的合作机制,通过合作机制充分包容利益相关者的复杂性和多元化,提升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认知能力,充分发挥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创造潜能,追求综合价值最大化,最终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尽可能多的社会福利。 随后李伟阳和肖红军(2018)进一步讨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逻辑起点,他们以为能否为社会创造价值、能否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福利,这是企业行为的出发点,也是企业行为能否有效的判定标准。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以此为起点,应从利益相关者和社会的角度来改良企
10、业的经营管理形式,而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与合作产生的价值创造力最终有助于实现社会综合价值的最大化。从社会角度来看,全社会要成认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种新型的资源配置机制和社会整合机制,并予以支持,才能促进社会责任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机制的构成。这样的多方合作才能构成企业社会责任共鸣,才能探寻求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特点的企业社会责任途径。 至于 企业应该在多大程度上承当 这个问题,其实是探寻求索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外延。李伟阳(2018)以为企业是 通过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与内嵌于商品和服务提供经过中的人与人的社会交往经过而增进社会福利的有效方式 ,与此相对应,企业社会责任的边界应为: 最大限度地实现与商品
11、和服务提供经过相联络的综合价值 ,并 最大限度地实现与内嵌于商品和服务提供经过中人与人的关系相联络的综合价值 。 以上研究结论并没有简单局限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而是深切进入挖掘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将企业社会责任视为作一种连接企业与社会的纽带。立足于实现社会综合价值,这赋予了企业对于社会的重大责任,同时也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根本与基础。 因此社会责任活动本质上成为优化配置社会资源的平衡机制。这意味着需要促进包括企业在内的各种社会组织合理分工,发挥优势合作互补,才能确保机制的有效施行。落到企业本身,就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边界问题,即企业的经营目的、管理形式及营运方式等需要进行重大变革。 三、我们国家企业社会
12、责任活动及其影响因素 在当下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中,学者们以为产权性质是制度层面上的影响因素。黄速建和余菁(2006)以为国有企业与一般民营企业不同,除了一般意义上的经济目的,国有企业还存在非经济目的。他们通过案例分析了国有企业过分追逐其经济目的而舍弃非经济目的的行为,以为应该从国有企业的股权性质出发正确认识其发展目的,从制度布置入手才能深切进入理解和探寻求索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活动。 由于历史原因,国有企业在社会责任的内容上比民营企业愈加复杂,在履行程度上也不能一概而论。一般以为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程度要比民营企业好,但实际情况却有所不同。黄群慧、彭华岗、钟宏武和张葱(2018)对中国 100
13、 强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建设现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指数要远远高于民营企业和其他国有企业。这讲明并非所有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程度都比民营企业高。李华燊、吴家曦和李京文(2018)通过对浙江省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调查后发现,与现有认识不同,中小型民营企业在承当社会责任方面作用重大,成长期的中小企业承当社会责任的责任心更强,他们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主体。随后,辛宇和左乃健(2020)的结果再次证实了以上观点。他们以社会责任发展指数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国企、民营企业和地方国企三者的社会责任履行程度依次递减。 除此之外,企业规模、财务状况与所在行业、市场化进程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