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论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论文一、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与此相反,在中国的受实体经济率先复苏和预期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国际资本争相流入中国。由于中国的货币政策早于西方发达国家开场收紧,央行自2010年下半年开场已经4次提高基准利率。加息只能使国内外利差进一步加大,使得国际游资加速涌入国内进行套利,流动性加剧,通胀风险进一步提升。全球面临流动性失控也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内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发达国家的货币争相流入商品金融市场,大宗商品包括贵金属价格普遍上浮,铁矿石、铜等金属物品及大宗农副产品价格均大幅上涨,致使向全球输出通胀。中国对于这些物品需求量宏大,引起企业生产成本上
2、升,间接带动了消费品价格上涨。其次,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中国央行并不能完全控制其发行的基础货币量。从2008年3月最低点到2013年8月,中国的基础货币量M1从15.1万亿增加到31.4万亿,净增长16.3万亿,翻了超过一番见表1。但是,中央银行并不应该完全为基础货币的高速增长负责,中国的基础货币有明显的遭到外贸因素影响而被动增加的色彩。受世界范围流动性过剩和出口导向的影响,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净出口2012年表现仍然强劲,实现贸易顺差2311亿美元,增长了48.1%。由于央行负有要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的责任,净出口增加导致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外汇占款数额急剧增长,而外汇占
3、款增加的结果是央行增发基础货币。其逻辑是,中国企业出口赚取外汇;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企业向商业银行结汇;把维护汇率稳定作为政策目的之一的央行再从商业银行手中购买外汇,转化为日渐积聚的国家外汇储备。2013年6月末央行外汇储备已经到达了3.5万亿美元,是排名第二的日本的近三倍。央行购汇使得基础货币不断地流入商业银行,扩大了后者的可贷资金规模。由于净出口更多地遭到整个世界经济形势和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政策的影响,中国的央行没有能力加以左右。所以,央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并不是随意的,为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导致基础货币量被动增长,客观上增加了通货膨胀风险。再次,从造成流动性过剩的内部原因看,央行不仅无法控制
4、全球流动性泛滥所导致的热钱流入、成本上涨和基础货币被动增加,也没有可能完全控制国内广义货币的创造。广义货币的失控和过剩是在刺激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背景下,货币通过商业信贷经过内生创造的结果。在从2008年3月到2013年8月的这四年时间内,中国的广义货币即M2由42.3万亿增加到106.1万亿,净增长了63.8万亿,增长达1.5倍。2013年8月,广义货币M2与基础货币M1的增幅之差到达了“106.1万亿31.4=74.7万亿之巨,见表2。教科书上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喜欢用乘数效应解释广义货币的创造,但这种解释是刻舟求剑,书斋里的学问,乘数论似乎解释了一切但也掩盖了一切。直面现象的经济学研究必须解释
5、为什么在中国经济体系的运行经过中会内生的多创造出来74.7万亿的广义货币。从央行的数据分析,新增加的货币供应量绝大多数被以贷款形式流出的。从绝对量讲,截止2012年末,全国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本外币贷款总量约67.3万亿元,大约是2012年GDP总量的1.3倍。从增量看,从2008年3月到2013年8月,全国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规模从29.4万亿上升到74.1万亿,净增了44.7万亿,占内生地多创造出来的74.7万亿的广义货币的60%,见图3。那么,这44.7万亿的银行贷款又流向了什么领域呢?有研究显示,这44.7万亿的贷款80%以上仍然流向了大型国有企业和各级政府所发动的投资项目。这符合在转轨经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 增长 通货膨胀 论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