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讲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亚洲讲课稿.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亚洲讲课稿(亚洲的自然环境)讲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教师:大家好!我讲课的题目是(亚洲的自然环境),我主要从讲教材、讲教法、讲学法、讲教学经过四个方面来讲。一、讲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自然环境是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章在初中地理知识构造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详细的区域,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教会学生怎样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本节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场,在教学经过中,我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注意学法的指导。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为继续学习其他区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通过学习本节,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络。2、课程标准分析本节内容运用地图讲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通过读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互相关系。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亚洲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读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绘亚洲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图表讲出亚洲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3、教学目的知识目的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讲明根据;能结合地图描绘亚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和气候的特点。能力目的初步把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
3、形和河流的特点;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情感目的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寓居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构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浸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本人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立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遭到如今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4、重点和难点重点:亚洲的位置特点,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难点:亚洲地势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4、。二、讲教法老师是教学经过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经过的导演,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所以必须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老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老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络实际安排教学内容,我采用学生介入程度高的讨论探究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小组合作竞赛学习。先学后教,启发式教学,这样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的。1、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2、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加强学
5、习竞争意识,提高介入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3、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课件,将文字、图形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讲学法1、学会用图: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2、学会探究: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把握比拟、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3、学会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4、学会归纳:要求学生在地理学习经过中逐步养成概括归纳的意识,并能用准确简练的语言表达某一问题的含义。四、讲教学经过导入新课:课前准备一些有关亚洲的图片制成幻灯片在课堂上播放,如长城、泰国景观
6、、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请学生讲出图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学生:中国、亚洲、日本?这些景观都位于亚洲,我们中国也是亚洲大家庭中的一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亚洲。讲授新课:通过学生分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理清亚洲周围相邻的大洲和大洋,熟悉亚洲的地理位置,为了把握亚洲位置,课堂上我把学生每6人分成一组,分成若干组,并推选1人为组长,组长扮演亚洲,其它小组分别扮演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各自做介绍,讲出本人的位置与亚洲的关系,同时读图,让学生形象地把握亚洲在大洲、大洋中所处的位置。老师归纳: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
7、、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与欧洲相邻,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邻,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邻。让学生结合活动3讨论为什么亚洲有世界第一大洲之称?老师归纳: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强调亚洲不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亚洲还有很多世界之最,指导学生浏览亚洲地理集锦。由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通常将亚洲分为6个地理区位。学生活动:浏览亚洲地理分区图,认识亚洲6个地理分区,并从它们的名称上判定其划分的标准是什么?老师归纳:人们根据地理方位将亚洲分为东亚、北亚、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6个区位。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后,我们进
8、一步了解一下亚洲的地形和河流特征。学生活动:指导学生读亚洲地形图,首先指导学生基本的浏览方法,强调分层设色地形图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高度和地形。指导学生找出图中主要的山脉、高原、平原、河流、半岛等地理事物的名称及位置。老师引导,找学生归纳亚洲地形地势的特点:亚洲地面起伏大,多高原和山地,地势中间高,四周低。俗话讲的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亚洲的地势特点对亚洲的河流会产生什么影响呢?找学生回答,然后老师归纳:亚洲河流起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的海洋。全课总结:找学生谈谈这一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要求长话短讲,用几句话加以概括。课堂训练:指导学生做地理填充图册第1、2页。设计思路:这节课以“教为主
9、导,学为主体,引为主轴的思路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层层深化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问题探究的方法理解亚洲的位置、地形、河流的特点,体验学习的经过和乐趣。1、教学设计:本节课中主要采用提问的方法为主,辅以读图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2、学法设计: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多让学生考虑,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探究问题,进行师生互动,多一些讨论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篇二:(亚洲与欧洲(二))讲课稿各位教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讲课的内容是(亚洲与欧洲)第二部分。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亚洲与欧洲)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必修本第六章第一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七年级地
10、理上册的内容,包括最重要的地理地形、气候。本节课作为下学期的开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是运用上册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点,把这些知识平行迁移至同类的问题,另一方面,从世界地理到区域地理的转折,愈加符合学生的思维逻辑方式。而对于大洲,十分是亚洲的认识,作为重要的知识点也是新课标及考试所要求的。二、教学目的根据对本课程的构造和内容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构造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下面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把握亚洲地形及气候特点,并能用描绘亚洲地形及气候特点的方法,来描述欧洲的地形及气候特点。2、经过与方法: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特点,为以后其他大洲、地区、国家的
11、后续学习作铺垫。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的认识以及对亚洲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三、教学重、难点结合七年级地理课程标准,我确定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会描绘亚洲的地形及气候的特点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及气候特点,并推广至欧洲的分析。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到达本节课内容设定的教学目的,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阐述。四、教法结合本校学生的情况,以及学校倡导的合作学习方式,基于本节课的内容和特点,根据知识的逐步升华,我主要采用了下面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ppt及挂图等方式进行直观演示,使学生对于新的知识点产生感
12、性地最直接的认识,初步把握知识点。2、活动探究法:为了使这些直观的感性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己理解,我在课堂上设计了一大一小的活动,包括“热身运动小和“亚洲之旅大,使书本里枯燥的,难以理解的知识,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转为符合其本身认知规律及特点的实践,更好地把握这些知识要点。3、集体讨论法:在课堂中预留时间供学生进行小组内讨论,通过头脑风暴,初步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同类型的问题亚洲至欧洲的知识点平移,进一步固化学生的认知,并且能培养学生们合作、探究以及对知识点灵敏运用的学习习惯。由于本节课涉及的知识点比拟广泛,我在教学上对一些旧的知识点会进行温习导入,再讲解新的知识点,而对于现阶段暂不要求学生理解的知
13、识点,比方“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我会采取简单介绍,并不会深挖知识点,以免造成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五、学法在学习本节课的经过中,主要还是结合课前编写的教学案,让学生结合教学案完成“课前预习新课课中完成任务课后总结反应环节。六、教学经过1、导入5分钟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导入:1课前地理小趣闻共享,这是在每次上课前设置的环节,目的是预热学生的地理思维,增长学生的见识。2温习旧知识:通过对上节课学过的知识亚洲的大概情况进行温习,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2、讲授新课40分钟1温故知新一3分钟在进入第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前,我会先对陆地五种常见的地理类型,用简单的归纳方式,向学生呈现。2“热身运动5分钟向每个小组发放用
14、不同颜色制作的地理类型卡片,以老师的不同提问方式,学生答的方式,让学生谨记五种常见的地理类型。如:老师问:海拔在200米下面且地形平坦的地形是什么?学生回答:平原,并把代表平原的绿色卡片举起3“亚洲之旅15分钟以30n和80e的地形剖面图作为基础,结合挂图,让7个组的学生们分别扮演7个地理事物需要用到之前的地形卡片,根据自东向西、自南向北的顺序排成十字形,再由一个同学作为“导游,“带领全班同学做一次“亚洲之旅。结合ppt及挂图,让台上的学生们作如下的演示:下蹲表示海拔2000米下面、腰间表示海拔20004000米,头顶表示4000米以上,让学生们把手中的卡片根据如上规则拿好,并让全班同学观察。
15、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亚洲地形:中间高、四周低的一大特点。3学习活动一5分钟经过刚刚的活动,让同学们结合课本,以小组抢答的方式,总结出亚洲地形的其他特点,老师记录,最后归纳出亚洲地形的4个特点。4温故知新二3分钟以ppt的形式呈现重要的气候类型。5学习活动二4分钟回归到课本p7和图6-9,以小组内讨论的方式回答下面3个问题:a、仔细读图,亚洲有哪几种气候类型?分别是哪几种?b、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c、我们家乡所在地属于哪种气候类型?联络生活考虑一下,该气候类型的特征是什么?最后一个问题的设置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把课本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6学习活动三5分钟参照学习活动一的方式,归纳
16、出亚洲气候的4个特点。需要注意一点的是,其中涉及“气候大陆性特征与“海洋性特征的知识点,只要求学生们认识,不作重点要求。7学习活动四1分钟以简单口诀的方式,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并让学生完成当堂检测。篇三:亚洲的自然环境讲课稿尊敬的各位教师同学: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讲课的题目是自鲁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我的讲课将紧紧围绕讲教材、讲教法、讲学法和讲教学经过四个方面展开。第一部分讲教材本节课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详细的区域,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场,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明确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哪些要素入手,同时注
17、重各要素之间的联络,为学生继续学习其他区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托教材,我从知识与技能、经过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立如下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目的: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讲明根据;2、能结合地图描绘亚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特点;3、了解亚洲气候的特点;二经过与方法目的:1、初步把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2、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的特点;3、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寓居的大洲的良好情感。2、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并构成主动学习的态度。3、培养学
18、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根据初中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特点,我将亚洲的位置特点;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亚洲气候的特点作为本节的教学重点,而亚洲地势对河流分布的影响作为本节教学的难点。在重点和难点确立的基础上,要在教学中把握重点、突破难点,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第二部分,讲教法根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难点,本节课将采用读图分析法,探究讨论法和归纳总结法等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愈加生动直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第三部分,讲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观以为教学不应该是老师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的经过,而是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互相合作、探究等方式建构能力的经过。遵循“老
19、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本节课的教学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角色体验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加强他们的介入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第四部分,讲教学经过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要从新课导入,讲授新课,稳固小结,布置作业四方面来安排教学活动,详细教学经过设计如下:首先我将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如长城,富士山,喜马拉雅山,并让同学回答这些景观都位于哪里呢?捉住学生的心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以此导入新课。在新课讲授部分我将采用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方法组织教学课堂。在讲授亚洲的地理位置这部分内容时,首先,我将开展下面这个活动
20、。课堂上我把学生每6人分成一组,分成若干组,并推选1人为组长,组长扮演亚洲,其它小组分别扮演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各自做介绍,讲出本人的位置与亚洲的关系,同时读图,让学生形象地把握亚洲在大洲、大洋中所处的位置。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之上,我将带领同学一起分析: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与欧洲相邻,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邻,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邻。最后我将总结出亚洲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以及经纬度位置。接下来我将提出一个问题,并让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亚洲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大洲
21、呢?讨论之后我将通过这张图片进行分析:亚洲跨经度160度左右,跨纬度90度左右,最后得出结论: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通过这幅图,我们能够看出亚洲的面积达4400万平方公里,处于七大洲的首位。除了是世界第一大洲之外,亚洲还有很多世界之最,下面我将指导学生浏览课本第8业的亚洲地理集锦,进而使学生对第一大洲认识愈加深入。在讲解亚洲的地理分区这部分内容时,我首先展示一副亚洲地理分区图,并让同学们考虑亚洲分为哪几个分区,最终我将归纳出亚洲分为北亚,中亚,西亚,东亚,南亚以及东南亚。在讲授亚洲的地形和河流特征这部分内容时,我将展示一副亚洲地形图,首先指导学生基本的浏览方法,强调不同颜
22、色代表不同的高度和地形。指导学生找出图中主要的山脉、高原、平原、河流等地理事物的名称及位置。接着我将让同学们在图中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和印度河平原,描绘它们的的位置和海拔。并提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呢?最终由我分析并得出,亚洲的地形特点是:中高周低。接着,我将让同学观察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以及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比拟亚洲和北美洲地势东西方向变化特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之上,我将通过分析归纳得出:亚洲:两侧低,中部高,而北美洲:西高东低。俗话讲的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亚洲的地势特点对亚洲的河流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在
23、讲授亚洲河流的分布特点这部分内容时,首先我将展示一副亚洲河流分布图,让同学们在图中找出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在找出这些河流之后,我将让同学们讨论并回答:亚洲的河流分布与亚洲的地形特点有什么关联呢?最后由我总结归纳得出:亚洲河流起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在课堂小结部分,我将通过下面题目带领同学回首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以及亚洲的河流特征,稳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最后我将布置作业,通过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并及时总结学生学习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序列式板书为主,以强调式板书为辅的板书设计,这有助于学生在把握知识逻辑构造的基础上更好的把
24、握重点突破难点。以上就是我讲课的全部内容,谢谢!篇四: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讲课稿(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讲课稿陈伟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我今天讲课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教材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之第十课(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本课涉及的内容不光包括音乐,还涉及到了地理、历史等学科的知识,本人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需要进行了合理的挑选,做了些简单的学科综合。在教学经过中采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去欣赏、鉴赏音乐。并让学生唱一唱、议一议,更直接地让学生体验感受亚洲民歌的特点、内涵。通过本节课内容学习,对学生真正做到弘扬民族文化、尊重多元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2、教学目
25、的:根据本教材的构造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构造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下面的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通过鉴赏具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了解亚洲各地区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加深对亚洲传统音乐风格的理解。2能力目的:通过比拟聆听、合作演唱等实践活动,认识“呼麦、“拉格、“塔拉,体会和区别不同文化背景下,各国家音乐的风格特点。3情感目的:学生通过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能够尊重多元文化。3、重点、难点及确定根据:1教学重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去尝试接受多元的民族文化,尊重多元文化。根据:课标中讲到的要尊重多元文化2教学难点:比拟与分析不同
26、文化背景下各个国家音乐的风格和特点。根据:学生对亚洲传统音乐的不熟悉二、教学策略1、讲教法:给合本节课的特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原则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问题聆听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欣赏音乐,会促进他们对音乐的感受。2、讲学法:结合学生的特点1
27、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高中阶段学生生理上表现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所以应捉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介入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2知识障碍上:知识把握上,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比拟陌生,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主要是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化浅出的分析。3动机和兴趣上:明确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根据以上的分析,主要运用探究性音乐学习法、介入音乐体验法、小组合作法。三、教学程序及设想:教学经过:一
28、导入:听三个音乐片段让学生讲讲分别是哪个国家的音乐?(四岁的红鬃马)、(星星索)、(巴雅提木卡姆)设计意图:1、考考学生平常对音乐的积累。2、让学生对亚洲音乐有个有初步的感受。二、揭示主题:亚洲传统音乐1、东亚音乐文化区蒙古1、通过视频短片认识呼麦,了解呼麦唱法的特点。2、欣赏呼麦作品(四岁的红鬃马)。3、学生对作品的风格进行讨论。4、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这其中运用了直观演示法、集体讨论法2、东南亚音乐文化区印尼1、请学生指出印尼在地图上的位置,老师对印尼的地理位置做简单的介绍。2、听赏印尼民歌(星星索),注意歌中的伴唱。3、学唱歌曲中的伴唱,要求学生注意歌唱的状态。在学生能比较熟练的演
29、唱基础上老师演唱主旋律,和学生合作。这其中运用了活动探究法3、南亚音乐文化区印度1、欣赏一段有关“祈雨的印度歌舞表演,让同学们猜猜是哪里的音乐?请学生讲讲对印度和印度音乐的印象。2、老师介绍印度音乐。3、介绍印度民间乐器萨朗吉、西塔尔,听赏印度民间乐曲(欢迎)。边听边考虑印度音乐的特点。4、总结印度音乐的特点。这其中运用了问题聆听法4、中亚音乐文化区阿塞拜疆1、听(巴雅提木卡姆)感受这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并讲出感受。2、老师介绍“木卡姆。3、比拟欣赏新疆的(十二木卡姆),感受阿塞拜疆木卡姆与新疆卡姆之间的联络。这其中运用了探究性音乐学习法、介入音乐体验法设计意图: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
30、区,人类古代四文明古国中的三个国家在这里,并且亚洲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人类音乐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学生对这一篇章的学习尤其重要。在介绍每个地区音乐之前,以当地的风景或代表性建筑图片和民族风情音乐一同引入,让学生更容易了解亚洲国家的音乐文化背景。然后再直观感受、欣赏、听辨来感受和了解亚洲民族音乐的风格,总结出它们的音乐特征。三、拓展与探究课后搜集有关“木卡姆的资料,试比拟阿塞拜疆的木卡姆和新疆木卡姆有何类似之处,有没有明显的不同?设计意图:1、尽可能考虑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充分的介入到课堂教学中的鉴赏、分析、讨论、总结等环节中来,教师做好一个引导者的工作。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
31、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通过比拟聆听,合作演唱等实践活动认识“呼麦、“拉格、“塔拉。3、通过音乐旅行的这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篇五:讲课稿亚洲的自然环境讲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教师:大家好!今天我讲课的题目是(亚洲的自然环境),我主要从讲教材、讲教法、讲学法、讲教学经过四个方面来讲。一、讲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自然环境是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章在初中地理知识构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详细的区域,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教会学生怎样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
32、特征。本节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场,在教学经过中,我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事注意学法的指导。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为继续学习其他区域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本节,让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络。2、课程标准分析本节内容运用地图讲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通过读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互相关系。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亚洲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读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绘亚洲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的特点。运用图表讲出亚洲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3、教学目的根据新课标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
33、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重要理念,我特设立一下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讲明根据;能结合地图描绘亚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和气候的特点。2经过与方法初步把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的特点;理解河流分布于地形之间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寓居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通过对本节的学习,是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构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4、重点和难点根据新课标对教学目的的要求以及七年级学生的地理知识把握程度的局限性,我特设立下面重难点:重点:亚洲的位置特点,亚洲地形与
34、河流分布的关系。难点:亚洲地势对河流分布的影响。二、讲教法老师是教学经过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导演,学生才是教学的主题,是教学的中心。所以必须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老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老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新课标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的理念的教育,联络实际安排教学内容,我采用学生介入程度较高的讨论探究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小组合作竞赛学习。先学后教,启发式教学,这样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的。三、讲学法1、学会用图: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2、学会探究: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把握比拟、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3、学会合作:通过
35、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4、学会归纳:要求学生在地理学习经过中逐步养成概括归纳的意识,并能用准确简练的言语表达某一问题的含义。四、讲教学经过导入新课:我会先问同学们上学期所学习的七大洲、四大洋都有哪些,然后通过学生的回答点出上学期学习内容是从全球的角度出发,按地理要从来研究问题,而这一学期我们将从区域的角度出发,以大洲、地区或国家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新课教学部分我会以家长来看学生为例,让学生描绘学校的位置,进而让学生心里有相对位置的概念,然后再以分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理清亚洲周围相邻的大洲和大洋,熟悉亚洲的地理位置,并让同学们扮演各洲上台站出相对的位置,同时读图,让学生形象的把我亚洲在大洋、大洲中所处的位置。活动结束后我会总结归纳亚洲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并讲出亚洲与相邻各州的分界限。在亚洲为什么是世界第一大洲比分我会让学生结合活动三讨论并指导浏览地理集锦,让学生产生自豪感。由于是刚开场学习区域地理,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还不是很强。需要通过我指导完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