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振动方向对肌肉振动训练效果的影响分析,运动生物力学论文.docx





《不同振动方向对肌肉振动训练效果的影响分析,运动生物力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同振动方向对肌肉振动训练效果的影响分析,运动生物力学论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不同振动方向对肌肉振动训练效果的影响分析,运动生物力学论文肌肉振动训练主要依靠振动训练器提供振动波对肌肉施加刺激。当前在实际应用中大多使用的是垂直方向的单维振动器。有文献将近年来开场出现的翘板式正弦波振动器称为多维振动台,其根据是通过测量其振动波形状论证了该振动台不仅能够提供垂直振动波,同时还能够提供水平方向振动波1.文献还介绍了能够随机产生各种不同方向振动波的德国产 SRT 多维组合振动台1,但这种振动台当前在国内还很少见。而且其振动波是随机的,不利于用其对振动波方向的作用特征进行专门研究。由于受振动训练仪器硬件条件以及对这些仪器认识的限制,使得当前对于肌肉振动训练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单维垂
2、直振动波基础上对振动频率、振幅以及训练负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上2 -4. 曾有文献报道 组合振动利用振动方向的随机变化,在刺激强度梯度和改良肌肉间的协调激活方面优于单维的垂直振动 5.但不同振动方向 单维水平振动波、单维垂直振动波以及复合振动波等对训练效果的影响特征及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楚。 1 研究方式方法 1. 1 实验对象及实验内容实验对象: 运动人体、运动康复与保健专业男生 33 人,年龄 18 -22 岁,下肢无伤病,随机分为 A、B、C 3 组,每组 11 人。选择负重蹲作为练习动作,以膝关节伸肌群为主要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 两脚站立在振动台上做负重深蹲。 振动频率 30Hz,振动幅度
3、 3mm.动作要求躯干垂直,深蹲到最大限度后全力、全速站起并提踵。训练时间 8 周,每周 5 课。每课 10 次 5 组 每组 30秒钟内完成 .外加负荷重量选择个人最大载荷的80% 重量 10RM .3 个组练习动作一样,外加振动波不同: 1 水平振动组 A 组 站在滑板式振动训练器上练习 以水平方向振动波刺激为主 ; 2 垂直振动组 B 组 站在全能型 PowerPIate Pr05 AIR 震动训练器上练习 以单纯垂直方向振动波刺激为主 ; 3 复合振动组 C 组 站在德国 SVG 公司 wel-lengang 谐振系统上练习 接受的是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复合型振动波刺激 . 1. 2 测试
4、动作、测量方式方法及数据指标 1 三维影像与三维测力台同步测量内容。测量方式方法: 用 2 台摄像机拍摄影像资料,2 台摄像机主光轴夹角为 120 度,采用外光源同步,拍摄频率 50帧/秒,三维坐标采用 8 个控制点的立方体框架等。 用美国 APAS_2000 三维影像测量系统采集运动学数据。同时使用瑞士 KILTLER 三维测力台。测量动作: 1 跳深。受试者从 30cm 高度自由下落,两脚同时落在测力台后全力、全速向上跳起。 2 负重蹲。受试者两脚站在测力台上,深蹲到最大后,全力、全速站起并提踵,载荷量与练习时的载荷量一样。 2 等速肌力测量内容。测量方式方法: 使用瑞士多关节等速肌力测试
5、与训练系统 CONTREX - MJ+ TP1000 .分别测量股四头肌在向心收缩和离心收缩工作状态的肌力指标。测量动作: 测试时受试者取坐位,按测量要求固定大腿及上肢,阻力垫固定在小腿外踝上 3cm 处。测量时仪器设定运动速度分别为 60 /s、120 /s.采用膝关节 向心 - 离心 循环测量方式方法,每个速度循环 3 次。不同速度测试间隔 60 秒钟。 3 数据处理。上述两类测试在实验前、后各测量一次。对前后两次采集的数据使用统计分析软件 PASW Statistics 18. 0 进行处理。各组间数据差异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One - Way ANOVA ;同组实验前、后数据差异采用
6、独立样本 T 检验。差异显着性标准为 P 0. 05 和 P 0. 01.数据表示出方式为 平均数 标准差 . 2 实验结果 本文根据研究目的的需要,影像及动力学测量主要选择净冲量、总冲量及人体重心高度等数据进行分析讨论6; 等速肌力测量主要选择 60 /s 和120 /s 2 个运动速度中的峰值力矩和平均功率数据进行分析讨论。挑选出的数据经过统计学处理,结果在表 1、2、3 中列出。【1】 动力学及运动学实验数据如表 1 所示。实验前、后 A、B、C 各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 4 项数据在实验前后的差异水平均具有显着意义或非常显着意义。讲明 3 种不同的振动训练均能在不同程度提高受试
7、者 30cm 跳深和负重蹲的能力。 实验后 A、B、C 组间数据单因素 ANOVA 比拟:30cm 净冲量和反跳高度差异的显着性水平分别为0. 002,0. 011,均小于 0. 05.进一步分析差异来源为 C 组与 B 组引起,其 P 0. 01,差异具有非常显着意义; 负重蹲总冲量和净冲量差异的显着性水平分别为 0. 032,0. 026,均小于 0. 05.进一步分析差异来源为 C 组与 B 组引起,其 P 0. 05 及 P 0. 01,差异具有显着意义和非常显着意义。 膝关节 60 /s 和 120 /s 屈伸等速肌力实验数据如表 2、3 所示。对 A、B、C 各组在两种运动速度下所
8、测实验前、后数据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 4 项数据 向心和离心工作状态中的峰力矩及平均功率在实验前后的差异水平都具有显着意义或非常显着意义。数据结果讲明 3 种不同的振动训练均能在不同程度提高受试者向心和离心工作的峰力矩及平均功率。【2】 实验后 A、B、C 组间数据单因素 ANOVA 比拟: 1 峰值力矩数据。在 60 /s 运动速度时,A、B、C 3组之间不管是向心或离心其数据只要增量大小的差异,差异均不存在显着意义。但在 120 /s 运动速度时,在离心收缩经过 C 组与 A、B 组之间的差异都存在显着性意义。 2 平均功率数据。在 60 /s 运动速度时,向心收缩经过中 C 组与 B
9、 组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离心收缩经过中 C 组与 A 组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在 120 /s 运动速度时,离心收缩经过中C 组与 A、B 组之间都存在显着差异或非常显着差异。【3】 2 种运动速度所测数据的变化趋势: 峰值力矩在 60 /s 运动速度时要比 120 /s 运动速度时大。 平均功率在 60 /s 运动速度时要比 120 /s 运动速度时小。这表示清楚相对较慢的膝关节屈、伸运动有利于产生较大的峰值力矩; 而相对较快的膝关节屈、伸运动能够产生较大的功率。 3 分析讨论 3. 1 水平方向振动波来源分析 本项研究所用主要实验设备 德国 SVG 公司wellengang 谐振系统 属于翘
10、板振动方式,不同于其它两类单一振动方向的振动器,对其振动波性质进1翘板式振动如此图 1 所示。设翘板一侧的宽度为c 以右侧为例 .翘板式振动实际上是翘板 c 绕华而不实点 O 做圆周运动,此时位于翘板上的物体也跟随其一同做圆周运动。以翘板右侧端点 A 向上运动为例。当翘板上右侧端点 A 运动到 A 处时,位于翘板垂直上方某物体的 B 点会运动到 B ,假如翘板端点 A 从 A 到 A 产生了 a 的垂直方向位移,那么 B 点便从 B 到 B 便产生了 a 的水平方向位移。同样,当翘板左侧端点向上做同样运动时,那么 B 点便从 B到 B 便也产生了 a 的水平方向位移。因而,翘板的一次往复便会使
11、 B 点产生 2a 长度的水平方向移动 即水平方向振动幅度 .位于翘板上物体产生水平位移的大小主要遭到下面两个因素的影响: 其一,翘板上物体的观测点 B 与 O 点的距离,距离越大,产生的水平位移越大,反之越小 如此图 1 所示,即有 a a a ; 其二,翘板上物体的观测点 B 与O 点垂直轴的位置关系,观测点偏离垂直轴越远,产生水平位移越小,反之越靠近垂直轴的位置其产生的水平位移越大 例如,A 点从 A 运动到 A 时产生的水平移动距离为 X,要远小于 B 点从 B 运动到 B 的水平移动距离 a.如此图 1 所示,即有 a x .【4】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 其一,翘板式振动能使翘板上的物
12、体产生水平位移,即产生水平方向的振幅,讲明具有水平方向振动波的存在; 其二,水平方向振幅大小受两脚站立宽度影响,宽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大。同时还受人体各部分位置的影响。其三,翘板式振动是一种复合型振动方式,即有水平方向的振动波,也有垂直方向的振动波。以上论证与相关资料实测振动波的结论基本一致1. 3. 2 动力学及运动学数据分析 在跳深中,人体落台后对测力台产生的纵向力总冲量包括人体本身重力冲量、重力加速度构成的冲量、以及下肢蹬地力冲量。总冲量减去人体重力冲量即本文所讲的 跳深净冲量 6.跳深净冲量的大小与人体向上反跳高度有密切关系。3 个组实验前、后数据本身比拟讲明,不管是哪一种振动训练方式,对
13、提高受试者的反跳能力都具有较好的影响。3 个组实验后数据互相比拟讲明,各组的提高幅度具有差异。C 组相对于 B 组而言,其数据差异的显着性讲明 C 组的提高量具有质的区别,但相对于 A 组而言,其提高量没有到达质的差异。 在负重蹲中,纵向力包括杠铃重力、人体本身重力和人体下肢蹬伸时产生的惯性力,在动作时间范围内构成的冲量即所谓的 总冲量 .由于前后 2次测量所用的杠铃重量不一样 由于实验后受试者负重能力得到大幅提高,按实验要求采用 个人最大载荷的 80% 重量 必然较实验前有所增加 .因而,三个组实验前、后总冲量数据的本身比拟构成较大差异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它反映了不管哪种振动训练方式,对于提
14、高受试者下肢对抗外力的能力都具有良好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的程度会因振动训练的方式不同而有差异,这一点能够从 3 个组实验后总冲量数据的互相比拟中看到,C 组与 B组间的差异具有显着性,而 C 组与 A 组,B 组与 A组之间的差异则不具有显着性。 总冲量减去杠铃和人体重力构成的冲量即所谓 净冲量 .负重蹲的净冲量反映了人体下肢在克制外加负荷的基础上肌肉能力的储备,也是构成 人/杠 系统向上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该值越大产生向上运动速度越大,体育运动中常用该值分析下肢肌肉的爆发力。在实验前 或后 的同一批次测试中,由于受试者采用的负重量一样,下肢肌肉能力越强的受试者,其多余的肌肉能力就表现为迫使外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