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17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学案.doc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17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17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学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第 1717 讲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时空坐标】【认读要领】一个主题: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演变。两大形态:分散的小农经济模式与资本主义萌芽的经济形态。三条线索: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经济;以官营手工业为核心的古代手工业;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相关政策。四个重点: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及重农政策;手工业经营形态及成就;古代商业与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及抑商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缓慢发展。考核要求 考试内容 必考加试考情播报考查频度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2)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bab(201510 月,4)考查唐朝曲辕犁的特点(20174 月,1)考查古代中国农业原始耕作工具(201610 月,2)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4 次 2 考4 次 1 考考试标准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1)古代中国的丝织业(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bb(201510 月,2)考查汉代丝织业4 次 1 考2(3)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b考点一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梳理基础知识一、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b)1.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2)春秋战国: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的出现,标志着古
3、代中国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2.耕作技术的进步(1)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形成。(2)汉代铁制农具和牛耕逐渐普及全国,出现曲柄锄(中耕工具),大镰(收获工具),耧车(播种工具)。东汉时,某些地区从耦犁(二牛抬杠)发展到一牛挽犁。(3)唐代出现曲辕犁,标志着我国古代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3.影响(1)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2)小农户个体经营使耕作技术难以实现革命性的发展。微点拨 铁犁牛耕的使用促使井田制瓦解,个体小农经济形成、发展,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二、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a)33.汉代关中农民创造“井渠法” ,至
4、今仍流行于新疆地区。4.东汉王景治理黄河,促进东汉前期经济恢复发展。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b)1.基本模式: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2.基本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突破核心要点要点一 古代耕作技术的进步史料识图解史 图示中唐曲辕犁相比于汉代耕犁增加犁壁。犁辕变曲,与犁壁同用方便调节深浅。图示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农业耕作方式与技术进步?这一方式对农业生产模式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铁犁牛耕及耕犁技术的成熟。影响:提高了耕作效率,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发展。要点二 小农经济的特点史料一 后汉书记载,汉章帝时“比年牛
5、多疾疫,垦田减少,谷价颇贵,人以流亡” 。读史用史 史料一反映了当时“牛多疾疫”影响农业发展的经济现象。如何理解该经济现象?提示:小农经济中,牛耕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较大。史料二 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黄梅戏天仙配选段读史用史 史料反映的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点?提示:(1)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2)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精练选考题组【例】 概念考查古代农业生产工具4(2017浙江 4 月选考)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 、 “牛耕铁犁”等阶段。下列选项中属于“刀耕
6、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有( )石斧 耧车 骨镰 曲柄锄A. B. C. D.解析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是石斧和骨镰,因此正确。答案 A练 1 考查古代农业先进工具(2015浙江 10 月选考)唐朝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高低,控制耕土深浅的农业生产工具。它是( )A.耦犁 B.曲柄锄 C.曲辕犁 D.翻车解析 耦犁出现在汉代,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A 项错误;曲柄锄出现在汉代,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B 项错误;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故 C 项正确;翻车是灌溉工具,而非耕土的农业生产工具,故 D
7、项错误。答案 C练 2 图示考查古代农业耕作技术的特点(2017绍兴 3 月模拟)读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耕作技术示意图,下列关于它们共同特点的相关表述,最为准确的是( )A.回转方便,耕作较为轻便B.显示人力、畜力协作深入C.便于普及,利于山地开垦D.灵活自如,控制耕土深浅答案 B练 3 综合考查古代农业经济发展(2017衢州质检)战国时,赵豹警告赵王应避免与秦国对抗,理由是“秦以牛田不可与战” 。材料反映了( )A.秦赵应世代交好永不交战5B.牛耕在战国时已普遍使用C.先进生产力促进了国力的强盛D.赵国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理念解析 牛耕在战国时期是先进的耕作技术,促进了秦国生产力的发展,实力强大
8、,故 C 项正确。答案 C考点二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梳理基础知识一、古代中国的丝织业(b)新石器时代中国已经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山西夏县西阴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发现茧壳、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家蚕丝)商周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发现玉蚕;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地位重要(“妇功”)汉代纺织技术相当发达,如马王堆出土的素纱衣和起绒锦等;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远销到欧洲,中国被称为“丝国”唐代官营纺织业规模大,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宋元丝织工艺水平提高;黄道婆革新纺织工艺,推动棉纺织业发展明代明代蚕桑种植面积普遍扩大,苏州等地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明代宋应星
9、著天工开物中“花机”用于丝织业【知识拓展】素纱衣:面料为素纱,缘为几何纹绒圈锦,仅重 49 克,可谓“薄如蝉翼” 、 “轻若烟雾” ,且色彩鲜艳,纹饰绚丽。代表了西汉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二、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b)1.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商代青铜铸造工艺达到很高水平,青铜器的生产规模已经相当大,制造水平世界领先;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司母戊大方鼎是其杰出的代表作。知识链接 青铜器是我国早期文化的代表,西周分封时,青铜器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6反映当时人们的观念。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多转向实用,礼器比例减少,这反映了“礼崩乐坏”的局面。2.汉代冶铁技术的
10、进步(1)西汉:实行铁业官营制度,冶铁开始用煤炭做燃料,竖炉冶铁用皮囊鼓风。(2)东汉:杜诗发明了水力鼓风装置水排,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供风形式有了革命性的变化。【易错易混】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是利用水力鼓风冶铁的工具,而不是一种灌溉工具。三、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b)1.唐代(1)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2)形成独特的美术陶制品“唐三彩” 。(3)浙江越窑的青瓷(唐代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名句赞美青瓷)、河北邢窑的白瓷享有盛名(“天下无贵贱通行之”),形成“南青北白”两大体系。(4)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也在瓷器中名列前茅。(5)唐代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
11、下彩绘,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2.宋代(1)瓷窑遍布各地,有五大名窑: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和陕西耀州窑。(2)唐宋以来,瓷器成为中国经“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瓷路”)。突破核心要点要点一 古代丝织业的发展史料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读史用史 (1)史料反映了明清丝织业私营经济发达。其中出现何种新的经济现象,有何主要特征?提示:在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特征:资本主义性质雇佣关系的出现。7(2)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列
12、举这一时期丝织业发展还有哪些主要表现?提示: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扩大;宋应星著天工开物中“花机”用于丝织业等。要点二 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史料宋代五大名窑分布图识图解史 (1)图示中定窑大致位于今天的河北省;龙泉窑位于今天的浙江省。(2)唐代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名句赞美青瓷。结合所学,盛产青瓷的“越窑”是在什么地方?提示:浙江绍兴。精练选考题组【例】 史料考查古代丝织业进步(2015浙江 10 月选考)据古罗马学者记载, “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汉代纺织技术发达,产品远销地中海地区B.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专题 17 古代 中国 农业 手工业 经济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