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生产工艺-精品文档资料整理.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青霉素生产工艺-精品文档资料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霉素生产工艺-精品文档资料整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青霉素生产工艺青霉素生产工艺摘要:青霉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生素,在目前的制药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生产规模非常大。通过数十年的完善,青霉素针剂和口服青霉素已能分别治疗肺炎、肺结核、脑膜炎、心内膜炎、白喉、炭疽等病,加强了人类治疗传染性疾病的能力。研究和优化其生产工艺对人类健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青霉素;生产工艺抗生素在目前的制药工业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下游半合成抗生素的发展,进一步刺激了上游的工业发酵。一些抗生素的工业生产规模非常大,如-内酰胺类的青霉素、头孢菌素C,大环内酯类的红霉素、利福霉素,氨基环醇类的链霉素、庆大霉素。其它的一些抗生素,如林可霉素、四环素、金霉素、万古霉素等,
2、单个发酵罐容积越来越大,100m3的发酵罐被普遍采用,200m3甚至更大容积的发酵罐经常可见报道。抗生素的工业生产包括发酵和提取两部分。工艺流程大致如下:菌种的保藏、孢子制备、种子制备、发酵、提取和精制。种子和发酵培养基的常用碳源有:葡萄糖、淀粉、蔗糖、油脂、有机酸等,主要为菌体生长代谢提供能源,为合成菌体细胞和目的产物提供碳元素。有机氮源多用玉米浆、黄豆饼粉、麸质粉、蛋白胨、酵母粉、鱼粉等,硫酸铵、尿素、氨水、硝酸钠、硝酸铵则是常用的无机氮源。另外,培养基中还得添加无机盐、微量元素以及消沫剂,部分抗生素还得参加特殊前体,如青霉素的前体是苯乙酸,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前体是丙酸盐。发酵经过普遍补加
3、一种碳源、氮源物质,如葡萄糖和硫酸铵。pH值通过流加氨水进行调节,很多抗生素在发酵中后期流加前体,对提高产量非常有益。抗生素发酵绝大多数为好氧培养,必须连续通入大量无菌空气,全经过大功率搅拌。发酵液的预处理,一般加絮凝剂沉淀蛋白,过滤去除菌丝体,发酵滤液的提取常用溶媒萃取法、离子交换树脂法、沉淀法、吸附法等提纯浓缩,然后结晶枯燥得纯品。一、青霉素的发酵工艺经过青霉素生产流程:发酵工艺经过1生产孢子的制备将砂土保藏的孢子用甘油、葡萄糖、蛋白胨组成的培养基进行斜面培养,经传代活化。最适生长温度在2526,培养68天,得单菌落,再传斜面,培养7天,得斜面孢子。移植到优质小米或大米固体培养基上,生长7
4、天,25,制得小米孢子。每批孢子必需进行严格摇瓶试验,测定效价及杂菌情况。2种子罐和发酵罐培养工艺种子培养要求产生大量强健的菌丝体,因而,培养基应参加比拟丰富的易利用的碳源和有机氮源。青霉素采用三级发酵一级种子发酵:发芽罐.小罐,接入小米孢子后,孢子萌发,构成菌丝。培养基成分:葡萄糖,蔗糖,乳糖,玉米浆,碳酸钙,玉米油,消沫剂等。通无菌空气,空气流量1:3体积比;充分搅拌300350r/min;4050小时;pH自然,温度271。二级发酵罐:繁衍罐.大量繁衍。玉米浆、葡萄糖等。1:11.5;250280r/min;pH自然,251;014h。三级发酵罐:生产罐。花生饼粉高温,麸质粉、玉米浆、葡
5、萄糖,尿素,硫酸铵,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磷酸二氢钠,苯乙酰胺及消泡剂,CaCO3等。接种量为1215%。青霉素的发酵对溶氧要求极高,通气量偏大,通气比控制0.71.8;150200r/min;要求高功率搅拌,100m3的发酵罐搅拌功率在200300Kw,罐压控制0.040.05MPa,于2526下培养,发酵周期在200h左右。前60h,pH5.76.3,后6.36.6;前60h为26,以后24。发酵经过控制反复分批式发酵,100m3发酵罐,装料80m3,带放610次,间隔24h。带放量10,发酵时间204h。发酵经过需连续流加补入葡萄糖、硫酸铵以及前体物质苯乙酸盐,补糖率是最关键的控制指标,不
6、同时期分段控制。在青霉素的生产中,让培养基中的主要营养物只够维持青霉菌在前40h生长,而在40h后,靠低速连续补加葡萄糖和氮源等,使菌半饥饿,延长青霉素的合成期,大大提高了产量。所需营养物限量的补加常用来控制营养缺陷型突变菌种,使代谢产物积累到最大。1培养基青霉素发酵中采用补料分批操作法,对葡萄糖、铵、苯乙酸进行缓慢流加,维持一定的最适浓度。葡萄糖的流加,波动范围较窄,浓度过低使抗生素合成速度减慢或停止,过高则导致呼吸活性下降,甚至引起自溶,葡萄糖浓度调节是根据pH,溶氧或CO2释放率予以调节。碳源的选择:生产菌能利用多种碳源,乳糖,蔗糖,葡萄糖,阿拉伯糖,甘露糖,淀粉和天然油脂。经济核算问题
7、,生产成本中碳源占12以上,对工艺影响很大;糖与6-APA结合构成糖基-6-APA,影响青霉素的产量。葡萄糖、乳糖结合能力强,而且随时间延长而增加。通常采用葡萄糖和乳糖。发酵初期,利用快效的葡萄糖进行菌丝生长。当葡萄糖耗竭后,利用缓效的乳糖,使pH稳定,分泌青霉素。可根据形态变化,滴加葡萄糖,取代乳糖。目前普遍采用淀粉的酶水解产物,葡萄糖化液流加。降低成本。氮源:玉米浆是最好的,是玉米淀粉生产时的副产品,含有多种氨基酸及其前体苯乙酸和衍生物。玉米浆质量不稳定,可用花生饼粉或棉籽饼粉取代。补加无机氮源。无机盐:硫、磷、镁、钾等。铁有毒,控制在30g/ml下面。流加控制:补糖,根据残糖、pH、尾气
8、中CO2和O2含量。残糖在0.6左右,pH开场升高时加糖。补氮:流加酸酸铵、氨水、尿素,控制氨基氮0.05%。添加前体:合成阶段,苯乙酸及其衍生物,苯乙酰胺、苯乙胺、苯乙酰甘氨酸等均可为青霉素侧链的前体,直接掺入青霉素分子中。也具有刺激青霉素合成作用。但浓度大于0.19时对细胞和合成有毒性。还能被细胞氧化。策略是流加低浓度前体,一次参加量低于0.1%,保持供给速率略大于生物合成的需要。2温度一生长适宜温度30,分泌青霉素温度20。但20青霉素毁坏少,周期很长。生产中采用变温控制,不同阶段不同温度。前期控制2526左右,后期降温控制23。过高则会降低发酵产率,增加葡萄糖的维持消耗,降低葡萄糖至青
9、霉素的转化得率。有的发酵经过在菌丝生长阶段采用较高的温度,以缩短生长时间,生产阶段适当降低温度,以利于青霉素合成。3pH合成的适宜pH6.46.6左右,避免超过7.0,青霉素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易水解。缓冲能力弱的培养基,pH降低,意味着加糖率过高造成酸性中间产物积累。pH上升,加糖率过低缺乏以中和蛋白产生的氨或其他生理碱性物质。前期pH控制在5.76.3,中后期pH控制6.36.6,通过补加氨水进行调节。pH较低时,参加CaCO3、通氨调节或提高通气量。pH上升时,加糖或天然油脂。一般直接加酸或碱自动控制,流加葡萄糖控制。4溶氧溶氧30饱和度,产率急剧下降,低于10,则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所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霉素 生产工艺 精品 文档 资料 整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