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女性主义对德语语言的影响,德语论文.docx





《论女性主义对德语语言的影响,德语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女性主义对德语语言的影响,德语论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女性主义对德语语言的影响,德语论文内容摘要:德国女性主义运动影响了德国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包括语言层面。女性主义思想日渐在日常德语白话、称呼和德国文学作品等方面展露,读者能够在现代德语的词汇、称呼等方面看到德国人民对性别平等的追求。 本文关键词语:女性主义;德语;语言演变; 德国的女性主义运动是世界女性运动疆域中耀眼的一颗星,轰轰烈烈的德国女性运动让德语语言带上了平权的色彩。在德国女性主义者的努力下,德语为适应平权在词汇、称呼等方面发生了宏大的改变,德语语言从所谓的 菲勒斯中心主义 中解放了出来,在语言层面中女性也脱离了本来处于附属位置的 第二性 的地位,变为了能够和男性分庭抗礼的另一性。 一
2、、女性主义和语言学 一德国女性主义的发展 女性主义运动和女性对权利的争取是无法分割的,女性主义紧紧地和女性对教育权、选举权等权利的争取联络在一起。德国女性主义思想从诞生至发展成熟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 在(中,夏娃唆使亚当偷吃禁果,因此人类从此背上了原罪,为了赎罪,女性背负了生育的责任并要永远处于男子的领导之下,这是基督教最初对于女性的看法。在基督教的影响下,德国的女性长期处于压抑的状态。十五世纪下半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欧洲各国开场抵制教皇的统治。1517年,马丁 路德在德国提出了抗议出售赎罪卷的(九十五条论纲,欧洲开场了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新教中有着 人人皆僧侣 思想,对女性的教化也机
3、缘偶合地被提上了议程,男女平等的思想也在德国悄悄萌芽。 19世纪中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引发了女性主义运动。德国的女性主义运动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大致发生在1840至1933年期间,源于女性在德国的社会民主运动中意识到了本身处于不利的社会地位,源于对教育、就业、选举权的争取。第一阶段的女性主义运动的实践领域主要集中在协会的成立和组织上,德国公众妇女协会ADF、德国妇女组织联合会BFD等组织由此诞生。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二阶段始于1967年的学生运动。从美国开场,逐步影响了整个西方世界。这次运动讨论的主体转移到了堕胎自由、家庭中女性的不平等地位以及同工同酬上,同时对于理论的建设也是其重要特征。通过这两
4、次女性主义运动,女性主义思想逐步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德国女性主义和德国女性主义语言学 德语女性主义语言学的发展和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紧紧联络在一起。在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中,女性主义者们意识到了压迫来源于男权至上的社会对女性独立人格的漠视,开创建立理论层面的武器变成了当务之急。 20世纪70年代,德国女性主义运动的主题转向了语言中的性别平等。1972年,凯Key在其文章(男女行为理论中创始性地对女性在英语语言中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并针对英语语言中的歧视现象进行了批评。她呼吁学者们将女性语言作为一门专业领域十分研究。1973年罗宾 拉科夫Robin Lakoff也在其论文中开创建立了属于自个的
5、有关女性语言形式的模型。后来,托莫 普利兹Tr?melPl?tz在其论文(语言学和妇女语言中介绍了凯和拉科夫对英语中女性语言的研究并进一步深切进入探寻求索。这些学者发现,女性更倾向于讲有关自个所谓的 本职 ,即和育儿、家务相关的词语,在讲话时女性比起男性会更多地使用带有不确定性的词汇,也更倾向于不直接地、更不具有攻击性地表示出自个的观点,也会更多的询问别人的观点。女性的语言在更为粗犷、随意的男性语言的比照下显得举棋不定和过于慎重,这是女性在社会上的低一级的地位所导致的。在当时的社会,假如一个女人需要被社会上的人 听见 ,她就必须模拟男性讲话,但同时也会由于不符合女性的言语形式而遭到别人的攻击。
6、由此可见,当时只存在女性特殊的讲话风格,只是女性对男性主导的话语的一种运用方式,并不存在所谓的 女性语言 。 以上这些学者的研究揭示了长久以来蒙在女性话语层面的阴影,他们的研究开启了女性主义语言学的先河,语言和性别从此被联络在了一起。从20世纪80年代开场,学术界开场了对女性主义语言学这个研究领域进行了深切进入挖掘。时至今日,女性主义语言学已成为诸多学校的课题,语言和女性的联络也被推广进了广大群众的认知当中。 二、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和对应政策 一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在女性主义语言学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也是一门很重要的课题。在父权制社会中,和女性有关的词语经常含有贬损的含义,女性主义者们希望通过揭示
7、并批判语言中存在的性别歧视来到达平权的目的。 未改革前,很多德语用词都不那么 公平 。首先在头衔和称呼方面就存在很多不公平的具体表现出,如信开始的称呼无论何时都是Sehr geehrte Herren尊敬的先生们,再如在对应男性称谓Herrn先生的女性称谓上,人们更倾向于使用贬低女性的Fr?ulein小女士而不是Frau女士。在女性相关词汇方面,以女性词缀构成的词语是从男性词汇中衍生而来的,例如学生一词就是先出现了Student男学生,再在Student的基础上演变出了Studentin女学生,而前者的复数能够指代所有学生,这一规律可以以运用在很多其他词汇上。在人称代词方面,指代男性的jema
8、nd某人、einer一个人等词也被用于指代所有人,这一点在世界上很多其他语言中也通用,包括汉语。 到了20世纪80、90年代,英语率先进行了改革,以回避和替换等方式方法以望消除语言中存在的歧视现象,德语区也紧跟其后。自此,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二女性主义语言政策 最初,对于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的研究还未上升到理论,人们只是简单地罗列相关词汇,研究中充满了个人情绪及主观臆断。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进入了下一个阶段,即对语言构造的研究。受女性运动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末开场出现了相应的语言政策。1979年,联合国下设的女性地位理事会公布了(消除对女性一切歧视公约。1985年第三次
9、世界妇女大会要求各国制定相应语言政策以维护妇女性益, 社会性别主流化意为:要求性别成为社会主流内容,各国需推动民众提高性别意识 也一度成为热门词汇。1997年,欧盟把 性别主流化 参加了条约,德国作为成员国也将性别平等列入了政策之中。 除了遭到国际社会的影响,德国在本土也自发发布了一些语言政策,首先就从女性称谓问题开场着手。1955年,内政部长规定所有的女性都应被以 Frau 称呼,Fr?ulein这一带有歧视意味的词汇被禁用。1972年,在妇女协会的敦促下,终于通过了关于使用 Frau 一词的法令。1980年,德国出现了第一本语言性别平等守则(避免性别歧视语言准则Richtlinien zu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