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发展史与展望,结构工程论文.docx
《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发展史与展望,结构工程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发展史与展望,结构工程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发展史与展望,结构工程论文2018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海域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造成几万人死亡或失踪,而这华而不实,大部分人死于海啸。 2008年5月12日,我们国家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造成近8.5万人死亡或失踪。比照之下,让人不禁要问,为何我们国家伤亡人数比日本多出这么多?诚然,日本是多地震国家,其公众的灾难意识很强。但华而不实有一个绝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他们的建筑物抗震等级很高。 5 12 四川汶川大地震与日本本州岛海域地震的比照,使建筑安全遭到人们的重视,由此也引发了中国建筑业对节能抗震的 木构造 的重新发现。 1中国古代木构造建筑 梁思成在(中国建筑的
2、特征中谈到: 中国建筑乃一独立之构造系统,历史悠长,分布区域辽阔。在军事、政治及思想方面,中国虽常与他族接触,但建筑之基本构造及部署之原则,仅有和缓之变迁顺序之进展,直至近期半世纪,未受其他建筑之影响。 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构造为主要的构造方式。此构造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构造方式。 中国古建筑的最大特点就是建筑采用木构造体系。木材的寿命不像砖石那样恒久,更有不耐火的致命缺点,固然我们的祖先发明了许很多多的保卫方式方法,仍然不能让历史上绝大多数经典建筑流
3、传下来。无论木构造的建筑有多少优点与缺点,但它毕竟是古代建筑选择的构造体系,无数的工匠在这些木构造的建筑上发挥和表现了他们的聪明与才智,曾经创造出辉煌的建筑奇迹,进而使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的画卷中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2当代木构造建筑 当代木构造建筑是指建筑的主要构造部分由木方、集成材、木质板材所构成的构造系统,是从古代梁柱式小跨度构造发展而来,但又与之截然不同的建筑体系。当代木构造建筑的主要构造构件均采用标准化的木材或工程木产品,构件连接节点采用金属连接件连接。从构造形式上分,一般分为重型梁柱木构造和轻型桁架木构造。 重型木构造是指用较大尺寸或断面的工程木产品作为梁、柱的木框架,墙体采用木骨
4、架等组合材料的建筑构造,其承载系统由梁和柱构成;轻型木构造是指用标准的规格材、木基构造板材或石膏板制作、建造的木框架单层或多层建筑构造,其承载系统由墙骨柱和木构架墙体构成。当前在国内推广的主要是轻型木构造建筑。 3中国现代木构造建筑的发展 3.1现在状况 众所周知,中国是木构造建筑最古老的起源地,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建筑遗产基本全是木构造建筑。木构造建筑逐步让位于砖混建筑、钢筋混凝土建筑、钢构造等当代建筑,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缓解我们国家森林资源贫乏的矛盾,曾一度下令限制木质建筑产品的发展,鼓励采用木制构件的代用品,如铝、钢、塑料等。这条禁令直到我们国家参加WTO才公布解除。因而,当代木构
5、造建筑的发展在中国基本是一个盲点。中国参加WTO后,木构造建筑应用状况有了明显变化。中国的当代木构造建筑市场,从户外木构造到木构造建筑,从装饰材料到承重材料,从轻型木构造到重型木构造,产业链逐步成形设计、施工、材料。据资料介绍,上海、宁波、杭州、西安、武汉和海南都已经建造了少量轻型木构造住宅小区,尤其上海的木构造建筑量和建筑企业数量均为全国第一。 3.2木构造建筑的问题与对策 固然我们国家最近几年木构造建筑发展迅速,但仍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我们国家木构造建筑发展铺平道路至关重要。现就有关问题和对策进行分述。 3.2.1土地利用问题 我们国家是个人多地少的国
6、家,国土资源部2003年专门发文限制建造独立别墅,即今后我们国家将严格控制高档商品房用地,停止报批别墅用地。对一些生态旅游景点,木构造景观建筑是其理想选择,不仅几乎不毁坏耕地,还美化环境,应用得当,还会成为亮丽的景观。 3.2.2森林资源问题 我们国家森林资源短缺,木构造建筑会大量使用木材,会制约木构造建筑的发展空间。近十多年来,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森林保卫政策宣传深切进入人心。但是要注意到这一点,国家仅对天然林施行了保卫工程,禁止采伐。因而,人工种植的用于使用的木材是能够使用的。 3.2.3思想观念问题 几十年来,在我们国家民用建筑中一直采用砖混构造,其建造成本低、给人感觉牢靠、耐久性好、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