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沙西水道整治工程对12.5m深水航道的影响,水利工程论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通州沙西水道整治工程对12.5m深水航道的影响,水利工程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州沙西水道整治工程对12.5m深水航道的影响,水利工程论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通州沙西水道整治工程对12.5m深水航道的影响,水利工程论文长江南京下面 12. 5 m 深水航道整治工程是 十二五 全国内河水运投资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重大工程,也是继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之后的又一重大水运工程,在全国水运 十二五 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示范作用,华而不实通州沙和白茆沙整治工程为其一期工程。为稳定河势,兼顾地方经济的发展,张家港市正分期施行通州沙西水道综合整治工程,该工程紧邻深水航道整治一期工程通州沙河段,工程主要包括边滩围垦、通州沙头部潜堤工程和西水道开挖工程,拟分三期施行,华而不实一期工程已施行,二期工程正准备施行。为研究通州沙西水道整治工程对 12. 5 m深水航道整
2、治一期工程的影响,需进行动床模型试验研究,为工程设计以及整治工程的顺利施行提供技术支撑。 1 大概情况 1.1 河段 通州沙河段属澄通河段,上起十三圩,下至徐六泾,全长约 39 km ( 图 1) ,进出口河宽相对较窄,分别约 5. 7 km、4. 9 km,中间放宽,最大河宽约 10 km,为暗沙型多分汊河道,有通州沙、狼山沙、新开沙和铁黄沙等沙体。进口段长江被通州沙分为东、西水道,东水道是以落潮流为主的长江主流通道,当前分流比为 90% 左右,出口段被自左而右的新开沙、狼山沙和铁黄沙分为新开沙夹槽、狼山沙东、西水道和福山水道,当前,主汊狼山沙东水道分流比为 65%左右。徐六泾河段上承澄通河
3、段,下接长江南支白茆沙分汊河段,自浒浦至白茆河口,全长 15 km。 苏通大桥下游附近最窄处缩窄到 4. 5 km 左右,其后有所展宽,至白茆河口 海太汽渡处江面宽为 6. 7 km。【图1略】 白茆河口下面为展宽分汊型河道,长江在这里被崇明岛分南北两支,北支为支汊,南支为主汊。 南支河段的白茆河口至吴淞口,全长约 60 km,与南、北港相连。长江主流自徐六泾人工缩窄段进入白茆沙南水道,分流比 65% 70%。 1.2 水文泥沙 1.2.1 潮汐及潮流 长江口为中等强度潮汐河口,属非正规半日潮。据徐六泾站 1985 2006 年潮位资料统计,最大潮差 4. 01 m,最小潮差 0 m,平均高、
4、低潮位2. 07 m、0. 03 m ( 85 国家高程基准,下同) 。在径流与河床边界条件阻滞下,潮波变形明显,涨落潮历时不对称,涨潮历时约 4 h,落潮历时约8 h。长江口潮流界随径流强弱和潮差大小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动,枯季潮流界可上溯到镇江附近,洪季潮流界下移至通州沙河段进口附近。通州沙河段处于长江河口段,潮流作用相对较强,潮流运动总体呈现往复流特性,落潮流为塑造河床的主要动力,流速最大可达 2. 5 ms 以上。 1.2.2 泥沙 工程河段泥沙主要是流域来沙,根据上游大通站 1951 2018 年资料统计分析,历年含沙量最大为 3. 24 kgm3,最小为 0. 016 kgm3,多年平
5、均为 0. 428 kgm3,长江水体含沙量与流量有关,洪、枯季多年平均含沙量分别约为 0. 530 kgm3和0. 182 kgm3。汛期水量、沙量比拟集中,华而不实沙量占 87. 7%,表示清楚沙量集中程度大于水量。三峡水库蓄水前的 1986 2002 年,大通年均输沙量为 3. 43 亿 t,蓄水后至 2018 年年均输沙量约 1. 52 亿 t,输沙量明显下降。徐六泾站蓄水前后含沙量减少约 50%。河床底沙为粉细沙,中值粒径 0. 10 0. 25 mm,深槽较粗,滩面较细; 悬沙中值粒径约为 0. 01 mm。 1.3 深水航道整治一期工程 长江南京下面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分为两期,华而
6、不实通州沙和白茆沙整治工程为一期工程,包括通州沙整治工程、白茆沙整治工程、航道疏浚工程及新建闸护岸工程等 ( 表 1,图 2)。工程已于 2020 年 8 月开工,估计 2021 年完工。【表1】 1.4 通州沙西水道整治工程 通州沙西水道整治工程主要包括边滩围垦、通州沙头部潜堤工程和西水道开挖工程,拟分三期施行,华而不实一期工程已施行,二期工程正在施行中 ( 表 2、图 3) 。为试验西水道工程对航道影响的极端情况,对挖槽深度为 14. 7 m 也进行了试验。西水道沿程开挖深度见图 4。【表2.图3-4】 2 试验方案及试验条件 模型试验在已有的长江河口段模型中进行,模型上起江阴水道天生港,
7、下至长江南支吴淞口,北支青龙港下约 8 km。模型水平比尺为 655,垂直比尺100,长约270 m,建于2006 年,经太多次验证,本次研究前,根据最新实测的地形及水文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更新和验证。本研究方案及水文条件见表 3。【表3】 3 工程影响试验研究 3.1 对主槽的冲淤影响 方案 A1、A2 施行后,洪季东水道分流比增加3% 5%,龙爪岩以上 12. 5 m 槽总体变化不大,左侧 12. 5 m 线基本不变,右侧除任港至姚港之间12. 5 m 槽宽度在800 m 左右,其它12. 5 m 槽宽度都在 1 km 以上。龙爪岩下面至营船港段深槽左侧淤积且年淤厚 0. 2 m ( 方案 A
8、1) 和 0. 2 0. 3 m ( 方案 A2) ,12. 5 m 槽宽度总体略有缩窄,幅度一般在 50 m 内。新开港下面包括南农闸下面航道浅区的 12. 5 m 槽基本不变 ( 图 5a) ) 。可见,方案 A1、A2 施行对通州沙水道航道影响较小。 与方案 A 相比,方案 B、C1 施行后的变化主要在龙爪岩下面。工程后洪季东水道分流比减小1% 1. 5% ,变化略大于方案 A; 龙爪岩下面至新开港间主槽淤积 0. 2 0. 4 m,淤厚及范围略大于方案 A,12. 5 m 槽宽度总体有缩窄的趋势。由于该段航道水深一般 20 m 以上,暂时不会对深水航道造成明显不利影响 ( 图 5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