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人性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关联,社会学理论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人性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关联,社会学理论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探究人性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关联,社会学理论论文当今世界,人与自然、人与人、身与心等方面关系的日益紧张,人性压抑、扭曲、残缺、失衡等现象愈演愈烈,饱受社会失和、人性失和困扰的人类呼唤着社会和和谐人性和谐.于是人们纷纷对人性和社会和谐这两个延续至今的古老问题进行追问,遗憾的是人们往往将人性和和谐社会和谐作为两个问题分别追问,忽略了人性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关联,事实上,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是社会的人,人性与社会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人性和谐与社会和谐有着无法拆解的统一性. 一 探究人性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关系,关键是厘清人性和社会的关系.所谓人性,是人所具有的一切属性,包括人的自然性、社会性、精神性等等.社会则
2、是人们通过各种社会关系构成的包括众多因素和层次的有机整体,其本质是人的实践活动,曾讲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60人性和社会的关系主要包括下面两个方面. 第一,人性是社会的基础. 首先,人性对于社会具有逻辑先在性和某种意义上的时间先在性.人性对于社会的逻辑先在性主要表如今:其一,人是社会的主体.一方面,社会是由人构成的,无数个人之总和,构成了社会,没有一定数量的人口的存在,就没有人类社会,因而从逻辑上讲,人的存在是社会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人是具有人性的人,人和人性是同一的,所以人性也必然是社会存在的逻辑前提和基础. 曾讲: 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而,第一个需
3、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 167这段话的含义是:个人的存在是社会存在的前提;人性的存在是社会存在的基础;自然性是基础之人性,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和存在的基础.假如讲人的自然性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和存在的基础,那么人的社会性则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和存在的基础.另一方面,人创造了社会,没有人和人性,十分是人的主体性,就没有人类社会.当然,有一种观点告诉我们, 人创造了社会,社会也创造了人 .这种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我们却不能将其拿来否认人对社会的逻辑先在性,由于 人创造了社会 讲的是人对于社会的主体性,表示清楚人不仅仅是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而且是创
4、造社会的主体,是人根据自个的意志通过自个的创造性活动建立了人与人的各种联络和关系,而 个人相互发生的哪些联络和关系的总和 2220正是人类社会,但是, 社会创造了人 讲的是社会对人性的制约性,也就是社会对人性的反作用,详细讲就是人是社会的人,是在社会中存在和成长的,人性不可避免地要遭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显然, 人创造了社会,社会也创造了人 只是恰当地表示清楚了人性和社会的辩证关系,讲明了人性对于社会的根本性、前提性、决定性即逻辑先在性,以及社会对人性的反作用,而不是社会对人性的逻辑先在性.其三,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的构成、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人,人和人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自始至终的唯一的价值之
5、所在.社会之所以产生或人之所以创造社会,是由于社会能够知足和保障人性的需求.以生产关系的建立为例,人们之所以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是由于只要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人们才能够进行生产,而只要能够进行生产,人才能获得知足人性十分是人的求生存之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一定的生产关系正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进而知足人性需求的保障.可见,保障生产的进行、知足人性的需求正是人们建立生产关系的价值之所在.人之所以不断改良各种社会关系,推动社会不断发展,是为了使社会更好地保障人性需求的被知足并促进人性的发展.更好地知足人性需求,促进人性不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价值之所在.总之,社会的价值就在于保障人性的实现和发展,其最
6、高价值当然是实现人的自由个性或人性之高度和谐.这一点也讲明,在人性与社会的关系中,人性具有逻辑先在性.时间先在性,顾名思义,是指产生时间上的在先.人类社会的起源史告诉我们,人和社会是同时产生的,无所谓时间上的先后,由于有了人,就同时有了人类社会.但是,人类社会的起源史还告诉我们,人是由动物演化而来的,社会是由动物群演化而来的,人具有同动物一样的生物性或自然性,这种与动物一样的生物性或自然性是在人类祖先尚未转变为人之时就存在的,而且在人性之中永远处于基础地位,正是这种人性的不断发展十分是华而不实的动物式本能活动属性即处于萌芽状态的劳动性的发展,使人类祖先最终由动物转变成了人,同时也使他们的动物群
7、转变成了社会.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性对社会具有时间先在性. 其次,社会是人性的外化.人是通过自个的能动活动来创造社会的,然而人创造社会的各种活动都是在人性的驱动下,为知足人的需要,实现人性而进行的,这些活动本质上是外化人性的活动,因而人创造社会的经过,或者讲社会的生成经过,不外是人性外化的经过.其一,人要知足自个的生存需要、繁衍后代的需要等,实现自个的自然性,就必须进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和人本身的生产活动,这两种生产活动不仅创造出物质财富和人口,构成社会的物质生活领域,为社会存在和发展提供主体,而且构成人与人的关系,包括人与人的自然关系(血缘关系、亲缘关系、地缘关系等)和人与人的社会
8、关系(经济关系、思想关系、政治关系等).曾指出: 生命的生产,无论是通过劳动而到达的自个生命的生产,或是通过生育而到达的别人生命的生产,就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 180人与人的关系之总和便是社会.因而能够讲社会首先是人的自然性的外化.其二,人要知足自个的劳动需要、互相联络和互相依存的需要等,实现自个的社会属性,必然会从事各种各样的劳动,进行各种形式的交往.在劳动和交往经过中,不仅构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构成人与人的各种关系,构成了复杂的社会构造.因而能够讲社会同时也是人的社会属性的外化.其三,人要知足自个知、情、意等方面的精神需要,实现自个的精神性,就会从
9、事各种精神生产活动和各种精神沟通活动,进而构成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因而社会还是人的精神属性的外化.总之,社会是互相联络的各种人性要素的外化. 再次,人性生成了社会的实践本质.主义以为,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而实践活动恰恰源自于人的本质属性-实践性.正是人的实践性以人的自然性为基础驱动着人们不断地从事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进而生成了各种社会关系,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和基本构造,使社会具有了实践本性.最后,人性是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将需要视为人的本质之一,他讲: 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 3514并以为需要是不断发展的,他讲: 已经得到知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知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知足需要
10、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 432在他看来, 需要的发展是人的本质气力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 4132不仅如此,还将需要看作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内驱力,他讲: 任何人假如不同时为了自个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 3286 没有需要也就没有生产. 59由此可见,在看来,不断变化发展的人的需要本性是人从事各种实践活动的内驱力. 正是在这种不断发展的内驱力的作用下,人们的实践活动不断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实践活动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又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 所以讲: 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罢了. 1172这句话不仅表示清楚了社会是人性的具体表现出,而且表示清
11、楚了人性是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第二,社会具体表现出、保障并制约着人性. 如上所述,社会是人性的外化,这不仅表示清楚人性是社会的基础,而且表示清楚社会是人性的具体表现出.社会的自然基础-人口的存在和繁衍,具体表现出着人的生物性;社会的决定性基础和动力-物质资料的生产,首先具体表现出着人的自然性,同时具体表现出着人的社会性、精神性、个体性和群体性等;社会的经济构造、政治构造主要具体表现出着人的社会性;社会的观念构造则具体表现出着人的精神性.总之,社会有机体各个部分,无论 骨骼 还是 血肉 ,都是人性的具体表现出. 社会不仅具体表现出着人性而且保障和制约着人性.人是社会的人,单个的人离开社会无法
12、生存,社会是人性得以实现的必要保障.社会的生产关系为人们进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提供着形式,使具体表现出人的本性的生产劳动有可能转化为现实,进而不仅保障着人的劳动本性的实现,还保障着人的自然性、社会性、物质性、精神性、个体性和群体性等种种人性的实现.由于,没有一定的生产关系人们就无法进行生产劳动,没有生产劳动及其成果,就意味着没有维持人的生命存在的物质生活资料,意味着人的自然性无法实现,人类无法生存,而当人无法维持生存时,就谈不上进行其他各种活动,包括社会交往活动、精神生产活动等等,因此也就不可能有在自然性基础之上的社会性、精神性等人性要素的实现.社会的各种规范和制度维护着社会的秩序,保障着人性
13、实现所需要的社会环境,规范和制约着各种人性的发展,消弭着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因人性扩张带来的冲突和混乱,使各种人性得以在不同程度上实现.社会的各种观念、精神产品等对各种人性的实现和发展起着引导、调节、制约、鼓励等作用,保障着人性要素实现和发展的自觉性. 二 人性与社会的关系决定了人性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关系必然是:人性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根基,社会和谐是人性和谐的表现和保障.既然人性是社会的基础,社会植根于人性之上,是人性的外化和具体表现出.那么社会的治乱兴衰或和谐与否都根本源头于人性的状况,人性和谐则社会和谐,人性失和则社会失和.所谓人性和谐,是指各人性要素在合适人的劳动本性状况的互相制约中到达
14、平衡和协调发展的状态.社会和谐则是指社会有机体的各个要素有序、稳定、协调地运行,主要表现为人与自然、人与人、身与心的和谐.历史的经历体验告诉我们,无论社会哪一方面的和谐,都根本源头于人性的和谐,人性一旦失和(即人性系统各要素的互相制约失去平衡,华而不实一些人性要素急剧膨胀,导致其别人性要素被严重压抑和摧残,人性各要素不能互相合适,协调运转,人性陷入迷失和沦丧的境地.)必然导致人与自然、人与人、身与心的不和谐,即社会的不和谐.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例.只要当人性十分是人的物欲与人的精神性、人的主体性与人的非主体性、人的理性与人的非理性等要素平衡、协调发展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假如人性不和谐,十分是当
15、人的物欲、主体性、工具理性等急剧膨胀,人的社会性、精神性、非主体性、非理性等遭到压抑和摧残时,人与自然的关系就会陷入不和谐状态.自文艺复兴以来,人们挣脱了神性的束缚,沉醉在 我是人 的发现之中,高举着理性十分是工具理性的大旗,在 知识就是气力 、 人定胜天 的口号声中,在不断急剧膨胀的物欲驱动下,以狂妄的主体性身份,对自然界进行强有力的征服,疯狂的掠夺和攫取,肆无忌惮的摧残和毁坏,终于导致了自然界对压抑和摧残了自个的非主体性、非理性,任自个的物质欲望无限膨胀的人类的无情的报复,干涸的资源、紧张的能源、荒漠化的土地、反常的气候、严重污染的环境 ,使人类陷入了史无前例的危机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陷入
16、了极其紧张的状态,不和谐成为当今世界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旋律. 由于社会具体表现出、保障、制约着人性,因而社会和谐必然是人性和谐的具体表现出,同时社会和谐也保障着人性的和谐.在人类社会历史上,曾经先后出现过建立在人的依靠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和谐现象,以及建立在对物的依靠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和谐现象.这两类社会和谐现象都是人性相对和谐的具体表现出和保障,只不过前者具体表现出和保障的是最低层次的人性和谐,后者具体表现出和保障的是较高层次的人性和谐.前者具体表现出和保障的人性和谐的特点是,人性系统各要素的发展状况及其互相制约的状况都同农业社会使用手工工具的劳动实践活动状况相合适;人性系统的协调运转是以人性的自
17、然性要素的相对收缩,社会性要素的相对膨胀,个体性要素的相对压抑,群体性要素的相对张扬,理性发展缺乏,非理性相对发达等为基础的.后者具体表现出和保障的人性和谐的特点是,人性系统的各要素的发展状况及其互相制约的状况是同工业社会使用大机器的劳动实践活动状况相合适;人性系统的协调运转是以人性的自然性要素十分是人的物质欲望迅速膨胀,社会性相对萎缩,个体性要素张扬,群体性要素退缩,理性迅速膨胀,非理性不断被压抑等为基础的.由于这两类社会和谐现象都只是表象上的和谐,所以其所具体表现出和保障的人性和谐也是一种表象的人性和谐,由于这种和谐是以牺牲或压抑一些人性要素为代价的.主义以为,真正的社会和谐是以人的自由个性为特征的社会和谐,这种社会和谐必将具体表现出和保障最高层次的人性和谐即一切人性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发展. 以下为参考文献: 1 恩格斯选集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恩格斯全集 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3 恩格斯全集 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4 恩格斯全集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 恩格斯选集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