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来《世说新语》研究的分类概述,古代文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30年来《世说新语》研究的分类概述,古代文学论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近30年来(世说新语)研究的分类概述,古代文学论文 (世讲新语 下面简称 (世讲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部记录魏晋文人言谈轶事的笔记体小讲,由于其百科全书式的特点而遭到了诸多学者的亲睐。十分是近 30 年来, (世讲的研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获得了丰富的成果。研究的层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新的视角和观点层出不穷。从书名、作者的研究到版本的考释,从小讲语言到文学价值的考察,从词汇语法到语言学的研究,从魏晋风度到美学思想的构成等,不仅在传统文学领域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史学、美学、语言学等方面也获得一定的成就。与 (世讲有关的研究牵涉不同学科、不同层面,开拓了不同学科之间的穿插研究,出现了史无前例的繁荣局面。
2、我们将从下面几个方面,对近 30 年来的 (世讲研究作分类概述。 一、 (世讲校笺注疏本研究 (世讲由于其独特的价值,广泛流传于世,为了阅读和理解的方便,为 (世讲笺疏作注的专书很多,因此对这些专书的研究也就不胜枚举了。 对 (世讲校笺注疏本的研究不得不提 (世讲的古注,即敬胤本和刘孝标本。除此以外,自 (世讲产生之初就有种类繁多的版本,在这里我们不逐一阐述,主要考察 1980 年代以来的 (世讲校笺注疏本。 (世讲古注有敬胤和孝标两个版本,二者的问世相距 20 余年。但自从刘孝标 (世讲注问世以后,学界对 (世讲的研究均以刘孝标注为据,甚至是将刘孝标的注与 (世讲原文看成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
3、体,可见刘孝标的 (世讲注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当前学界对 (世讲古注的研究主要有:萧艾 (世讲探幽、王能宪 (世讲新语研究、范子烨 (世讲新语研究,这些专著有的通过对不同版本的比照,有的通过举例论证,有的注重著者的背景考察等,选取的角度不同,所引用的材料也不尽一样,但是对刘孝标注在 (世讲研究史上的肯定却众口一词:一是引书丰富。刘注引述多达 400 余种,华而不实史书有 288 家,可见刘孝标是把 (世讲当作一部史书来作注,其史料之丰富为后世提供了很多考证和引据资料。二是纠谬驳诘。对原文有错误,且确凿无疑之处引据史实随文矫正;对原文存疑之处,且史料缺乏,不下断语,注 未详 未闻 等以示其明。三
4、是疏释原文。 对原文不易理解的生僻词语或方言俗语等往往采用笺释的方式方法尽量疏通,而原文中有引用典故致使难以理解之处,经常引史注解。学界对刘注价值的肯定已基本构成共鸣。除此之外,与 (世讲古注研究有关的几本著作还有各自的侧重点。萧艾 (世讲探幽以读书札记的形式,对 (世讲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寻求索,华而不实包括对刘孝标及其 (世讲注的研究。萧艾对刘注的研究可谓是最全面的,不仅牵涉刘孝标其人及所处的时代特点,还讨论了刘注的成书年代、刘孝标个人经历和所处时代特点、刘注成书的主客观条件。耻辱贫贱的生活经历养成了刘孝标坚忍不拔的性格和勤奋好学的习惯,为刘注的创作提供了主观条件; 隶事 盛行的学术
5、风气,为刘注的编撰提供了客观条件。刘注的成书时间是萧艾研究刘注的另一个方面。段熙仲、余嘉锡、萧艾认定刘注的成书的详细时间为天鉴七、八两年。三者均引证 (世讲 文学 康僧渊初过江 条注文 尚书令沈约撰 (晋书亦称其有义学 一语,在这里基础上,萧艾还引入间接材料 (南史 刘于传中与 (世讲类似的词语 天半朱霞 、 云中白鹤 、 俭岁之梁稷,寒年之纤纩 ,且考证歊、于的年龄作为旁证,可证刘注的成书时间为天鉴七、八两年。范子烨 (世讲新语研究对刘注的撰写时间也有讲明,他以为 (类苑是一部大型类书, (世讲注的撰写当在 (类苑之后,成于天鉴九年至普通二年。范子烨仅从主观上作出推断,没有客观上的例证,因此
6、这种看法不可靠,我们以为刘注的成书时间仍然是天鉴七、八两年。范子烨 (世讲新语研究与王能宪 (世讲新语研究在形式上有两个一样点:一是指出刘注的缺乏之处;二是对学界不予重视的敬胤注的研究。固然在形式构造上一样,但在详细内容研究上侧重点不一样。在刘注缺乏之处的研究上,范著侧重于人物、引证的疏漏;王著除指出引证疏漏和商榷之处外,以为刘注最大的缺乏之处在于词语训释偏少。对敬注的研究,范著偏向于敬注的体例和价值,王著偏向于敬注缺点的研究。可见,在(世讲古注研究中,三本著作有着各自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互补的形式,能够完好概括出敬注和刘注的优缺点,以及刘注极高学术价值的原因所在。 80年代以来的 (世
7、讲新语校笺本,最著名的当以余嘉锡 (世讲新语笺疏和徐震堮 (世讲新语校笺。周祖谟先生在点评余著时,很好地概括了笺疏的特点: 笺疏的内容极为广泛,但重点不在训解文字,而主要注重考案史实。对世讲原作和刘孝标注所讲的人物事迹,逐一寻检史籍,考核异同;对原书不备的略微增补,以广异闻;对事乖情理的,则有所评论,以明是非。 (世讲新语校笺与 (世讲新语笺疏不同,其侧重点在于对文字的训解,十分是对所处时代特有的用语和一些具有特殊时代意义的词语阐释,在文后附 (世讲新语词语简释和 (世讲新语人名索引,足以见其在文字训解上的着力。余本 (笺疏和徐本 (校笺可谓是近 30 年来 (世讲研究最重要的基石所在,其后很
8、多与 (世讲有关的研究都是在这里基础上进行的。我们对近些年来的与 (笺疏和 (校笺有关的研究进行整理归纳,大概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标点商榷。与标点有关的问题又能够分为单纯的标点缺失或误用,如方北辰 (世讲新语笺疏标点商榷、齐援朝 (世讲新语笺疏专名号的误用等皆是单纯讨论标点符号的问题;还有一类与标点有关的问题是由于标点使用不当而导致文意不通,如宦荣卿 (世讲新语笺疏标点献疑、凌培(世讲新语校笺句读商榷二则、骆晓平 (世讲新语校笺标点献疑等。二是校勘问题。校勘问题是考订文字使用的异同,主要集中在 (世讲新语校笺的研究上,包括漏校和误校两个方面。如方一新 (世讲新语校笺校点拾遗。当然还有集标点
9、商榷和校勘于一体的研究,如方一新 (世讲新语校笺标点失误举例、蒋宗许 (世讲新语校笺札记。三是史实研究。这类研究大多是针对(世讲新语笺疏的研究。分为史实考证,如王允亮 (世讲新语笺疏从考,和史实补充,如郑学弢 (世讲新语 文学篇札记 余嘉锡先生 世讲新语笺疏拾遗等。以上学界对 (世讲新语校笺和 (世讲新语笺疏的研究明确具体表现出了 (世讲新语校笺和 (世讲新语笺疏各自鲜明的特点和区别所在。 其后出版了两本 (世讲普及本,即许绍早(世讲新语译注和李毓芙 (世讲新语新注。许本(译注是国内论文,如曹之 (世讲新语编撰考、宁稼雨 (世讲新语成于众手讲详证、王立新 (论刘义庆与 世讲新语的编著等。 对
10、(世讲新语成书时间,典籍中没有记载,前期也无人考证,到 80 年代末这一问题才开场引起学者们的注意。最早提及的是刘兆云按作者的生卒年月估计,以为 (世讲成书时间应该在刘宋元嘉年间,最迟不超过元嘉二十一年。刘兆云对(世讲成书时间的分析仅仅是略微提及且根据单一,时间跨度较广,没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其后郑学弢在通过考证 (世讲篇目中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历史人物的生卒年,大致总结出 (世讲的编撰年应该在元嘉三年之后与元嘉十年之间,不会晚于元嘉十七年。郑文最大的特色之处在于将 (世讲内容所具体表现出出的思想与成书年代相结合进行考察,以为刘义庆任荆州刺史期间,在 遭到文帝的信任,颇有用世之志的时候 ,编撰
11、了 (徐州先贤传、 (世讲等记录前贤往事的书籍; 当遭到文帝猜忌疏远,企图全身远祸的时候 ,就供养沙门,编写 (宣验记、 (幽冥录等崇奉fo教、谈鬼讲怪之类的书籍。这种解释符合我们的认知,有一定的讲服力。此后与 (世讲成书年代研究密不可分的一个前提条件是 (世讲能否成于众手,学界对此问题的看法呈现一面倒的局面,使得 (世讲成于众手成为考察 (世讲成书时间的一个根据,如魏世民 (世讲新语及 注成书年代考定于元嘉九年至元嘉二十一年间;萧虹 (世讲新语整体研究定于元嘉十年至元嘉十七年间,二者均以此为根据,但是都过于广泛,无太大的参考价值。萧艾 (世讲探幽和范子烨 (世讲新语研究是对此问题讨论的集大成
12、者,二者研究的前提条件和切入点均不一样,但得出的结论却特别相近。比拟二者的研究,对 (世讲成书时间确实定有极大的参考价值。萧艾定于元嘉十五年前后,是根据当时学术风气的表现,即 儒、玄、史、文四馆开设之际,从政治上来讲,这是刘宗王朝昌盛时期;从学术上来讲,这是重视玄学而不废儒学的时期 ,将学术风气与 (世讲内容布置相结合,有理有据。同时还根据 (世讲非成于众手这一条件,进一步限定于元嘉九年至十六年间。相反范子烨 (世讲新语研究一书是在认定成于众手基础上的研究, 必在群彦聚首之时,即元嘉十六年四月至元嘉十七年十月 ,其次萧文、范文均以(世讲 今人述古人 的著书原则为指导考察由晋入宋的十人生卒年月,
13、有极大的讲服力。比拟二者的一样与不同,虽不能准确确定 (世讲的成书时间,但至少能够限定在一个可证且相对较小的范围之内。对此问题的研究,前提条件是作者确实定,否则无法确定准确的成书时间,范、萧二人的研究能够作为这个问题的矛盾面来考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于 (世讲书名的考证自宋代就已经开场,但直至当前学界仍还未构成统一的看法,主要的观点有三种:一是以 (世讲新书为原名。这一看法始于北宋末年黄长睿所著 (东观余论卷下 (跋世讲新语后一则,引段成式 (酉阳杂俎 王敦讲澡豆 以证 (世讲新书为刘峻注本之名;其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子部小讲家类 (世讲新语条采用黄氏之讲,以为 (世讲新书为本名,不知何
14、人改为 (新语;鲁迅在 (中国小讲史略中又对黄氏之讲作了补充: 殆以 (汉志儒家类录刘向所序六十七篇中已有 (世讲,因增字以别之也 ,以为刘义庆新增别字 新书 以示其与刘向(世讲之别;余嘉锡 (四库提要辩证列举 (通典卷一五六引 曹公军行失道三军皆渴事亦作(世讲新书 ,复为黄讲添一佐证;王能宪 (世讲新语研究在这里基础上梳理 (世讲原名考证的演变历程,以为 根据现有资料 (世讲新书一名见于梁陈, (世讲新语见于唐,二者非但不是后起之名,甚至有可能都是此书的原始名称 。这一看法颇有新意,但将 (世讲新语、 (世讲新书看成与 (世讲名称相近却不相关的书目的观点则不可取。宁稼雨 (世讲新语书名与类目
15、释义与余嘉锡持一样的观点,但没有给出具体的解释。二是以 (世讲为原名。这一看法以杨勇为代表,他以为 此书书名当作 (世讲 ,并对前人 (世讲新书的看法予以否认,乃是前人 皆不知原来命名之实,妄自猜想也 ;徐震堮也以为刘义庆原书即为 (世讲,后人为了与刘向书相区别,乃加 新书 二字;萧艾 (世讲探幽、范子烨 (世讲新语研究和陈卫星、杜菁峰 (世讲新语书名考论也持一样的观点。以上研究把 (世讲作为原名的根据大都一样:首先, (隋书 经籍志、(旧唐书 经籍志、 (唐书 艺文志、李善 (文选注等史籍中均引作 (世讲;其次,敬胤注和孝标注也引作 (世讲,且二者距 (世讲成书仅四五十年,因此对 (世讲的称
16、法更为可信。三是以(世讲新语为原名。这种看法不占主流地位,以周本淳 (世讲新语原名考略为代表,周本淳先生对黄氏讲法持否认态度。 (世讲新语为原名的讲法还找不出大量例证来证明,能够肯定的是(世讲新语在唐代刘知几 (史通外篇 杂讲中已见,在绍兴八年董弅根据晏殊校本翻刻,并将书名定为 (世讲新语,此后便成为定名。当前学界对(世讲原名的考证大多还是基于对现有资料的互相考证,即对前人已有阐述的辩驳,而缺少新的语料来证明自个的观点,这就是无法构成定论的原因之所在,也是今后对此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的关键之所在。 三、文学研究 (世讲的文学成就在历代都备受赞誉,十分是在人物刻画和叙事艺术的表现上颇为引入瞩目。
17、1980 年代以来,对 (世讲文学艺术的研究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不管是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有所突破和发展。 (世讲对人物的刻画是其文学研究中特别重要的内容。据余嘉锡先生统计, (世讲全书包括刘孝标注,所牵涉的人物共有 1500 多人,能够算得上是一部以 人 为中心的志人小讲。书中塑造的这些栩栩如生的风流人物正是这一艺术手法的具体表现出,80 年代以来对人物塑造的研究,最早始于马宝 丰、郭孝儒 (实中有虚、以虚衬实 浅谈 世讲新语人物塑造问题对 (世讲人物的刻画是忠于史实还是内含虚构成分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这一问题固然不是研究的重点所在,却指出了 (世讲独特的文学价值所在:一方面它是记录真人
18、真事的史籍;另一方面它又是含虚构成分的文学体裁,正是这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使 (世讲在人物刻画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其后钱南秀在 (传神阿堵 世讲新语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中沉着止、语言、山水三个方面刻画了 (世讲塑造人物的手法,能够看作是关于人物形象塑造的奠基之作。一是重视对人物举止动态的描写,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二是白话化的语言形式、个性化的语言内容,并将语言与环境相契合,通过刻画人物的语言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三是借用自然景物的可见形象来衬托、比附、象征人物内心,性情物化为 不与人隔 的传神之形。纵观学界当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世讲人物的刻画主要集中在虚实、语言、行止、山水、容貌等几个方
19、面,还包括比照、假借、衬托、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但是由于作者的切入点不同,各持己见,固然综合概括起来较为全面,但详细看来对这一问题的概括略显杂乱且没有层次,这是今后研究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文学本质上是语言的艺术,能够讲是以语言为第一要素反映生活,表现思想,抒发情感,因此作为六朝笔记小讲代表的 (世讲在语言艺术上的表现不容小觑。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艺术特色历来为学者所称道,鲁迅在 (中国小讲史略中讲: 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琦 ,概括了 (世讲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的核心特质。后来的学者们大多沿袭这一讲法,并在这里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细化分析。十分是 80 年代以来,出现了大量与 (世讲语
20、言艺术研究相关的文章,无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将 (世讲语言特色的研究发挥到一个极致。对这些研究内容进行整理归纳, (世讲的语言特色主要表如今下面几个方面:一是语言简洁洗练,富于概括力;二是准确深动,写照传神;三是机智诙谐,富于戏谑性;四是语言雅俗共赏;五是修辞手法灵敏多样。从个体研究来看,某种差异性令人关注,如吴开俊 (试谈 世讲新语的语言特色概括了 (世讲语言的几个特色:精练;质朴自然,接近白话;形象深动;富于个性化;趣味性。吴代芳 (论 世讲新语的语言艺术以为 (世讲新语的语言美就具体表现出在精练含蓄、准确精当、描摹尽致、质朴自然等方面 ,二者都列举大量例子对 (世讲的语言特色进行讲明,
21、但二者在细节方面还是有区别,如吴开俊描绘(世讲语言精练这一特征,是从词汇的运用和意义上进行阐释,而吴代芳则是从句式的使用上来讲明。对同一语言特征描绘的角度和例证不一样,却能够有一样的看法,可见 (世讲在语言特色上的突出表现不局限于某一种特定的形式。二者也有不同之处,如吴开俊强调了语言的趣味性,而吴代芳则强调了语言的准确性。不同研究者观察的角度也不尽一样,这也是此后 (世讲语言研究的一个特色。80 年代 (世讲语言特色的研究已大致描绘出(世讲语言艺术的轮廓,奠定了语言研究的基础,90 年代以后的 (世讲语言研究大多是在这里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大和深切进入,如王能宪 (世讲新语研究中专章阐述了 (世讲的叙述语言、语言的雅与俗、语言的机智性、诙谐性、戏谑性和几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十分是将常用的修辞手法从辅助语言表现的手段单独提出来作为语言艺术表现的一个方面,这一看法影响了后来 (世讲的语言研究,如廖丽风 (世讲新语研究及影响就有此一讲。 另一方面是注意到语言的雅俗比照表现,这一看法为 (世讲的语言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如刘国正(世讲新语的语言艺术从典雅与活俗、机智与诙谐、白描与修饰三方面进行研究;任远 (世讲新语语言艺术研究专列一章谈 (世讲语言艺术的矛盾性。还有一些诸如张海明 (魏晋清谈与世讲新语的语言特色、邸艳姝 (世讲新语的语言艺术等都不同程度地对 (世讲的语言特色做了进一步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