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利用同位素对黑河流域水循环的研究,水资源论文.docx
《近年利用同位素对黑河流域水循环的研究,水资源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年利用同位素对黑河流域水循环的研究,水资源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近年利用同位素对黑河流域水循环的研究,水资源论文1、引言 近年来,环境同位素技术由于在地下水勘测、地下水动力研究、了解含水层之间互相联络等方面的特殊作用,在寒区旱区水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黑河流域,应用环境同位素的研究也获得了一定的进展。考虑到各类环境同位素的采样条件和地球化学特性,在黑河流域的研究中大多项选择用了氘(2H)、氧(18O)、氚(3H)、碳(14C)和氡(222Rn)等几种环境同位素作为研究对象,华而不实2H和18O属于稳定同位素,3H,14C和222Rn属于放射性同位素。 降水及蒸发的同位素分馏作用能够导致水体的2H和18O出现空间变化。通过比照样品中的 D和 18O值,
2、并利用2H和18O的分馏与各种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之间的关系,能够判定水体来源并追踪各类水文地质作用。除此之外,通常也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原理来确定地下水年龄。由于3H和14C半衰期分别为1243a和5730a,所以常被分别用来测定小于50a的当代水和介于220ka的古地下水年龄。 222Rn的半衰期为38天,广泛存在于岩石和土壤中,222Rn聚集于地下水,因其挥发性,通常在地表水中的含量很低,由此能够揣测地下水排泄的位置和计算补给率。表1总结了在黑河流域内所采用的同位素类型及其研究目的。 2、同位素采样空间分布 图1展示了近年来各研究团队在黑河流域内针对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等各类水体进
3、行采样工作的样点分布。降水样点主要集中在上中游的各个气象站、水文站;地表水样点主要分布在沿黑河干流和北大河;地下水样点则主要集中于河西走廊和下游河道附近的区域,在山区以及冲洪积扇带比拟缺乏。 除此之外,其他水体例如水库、渠系以及冰雪融水等也考虑得较少。固然采样覆盖范围已经很大,但仍存在明显的分布不均现象。 3、降水与径流 由于祁连山区降水较多,是黑河流域的主要水源地,所以关于降水的同位素研究多集中在上游(图1)。 2002 2018年张应华等构建了区域降水 D 18O关系线(表2)。黑河流域的降水线相较全球大气降水线(GMWL, D=8 18O+10)斜率和截距都明显偏低,与干旱地区特点非常吻
4、合。主要由于黑河流域蒸发强烈,并且水汽来源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局地。华而不实,中游盆地的降水线相比山区斜率和截距都更低,归结于中游地区湿度更低、温度更高层次,更容易产生重同位素的富集。 除此之外,氘盈余(d= D8 18O)的概念也被用来进一步描绘叙述水汽来源不同所造成的同位素时空分布特征。张应华等提出,黑河流域的降水d值表现出很强的冬高夏低的季节变化规律。上游山区d值更接近全球平均水平,讲明水汽是由山区输送至中游盆地,输送经过中局地水汽的不断输入,使得从上游地区以外来水汽为主转变为中游的局地水汽高达30%的现象。 海拔、温度、降水量等因素都能影响到氘氧同位素的动力分馏。华而不实,温度效应在黑河流
5、域最为明显,甚至对海拔、降水量等因素对降水中同位素的影响有一定的掩盖作用,与 18O之间的相关性一般在0406之间,温度越高 18O越高。由于海拔与温度之间的强相关性,同位素富集也呈现了很强的海拔效应。降水量效应则遭到温度、季节、海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在上游山区的夏季才比拟明显。 黑河干流2H和18O从上游到下游总体呈现富集趋势。华而不实山区河水有很强的季节性变化,主要是由于其同时接受冰雪融水、降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在丰水期时主要受降水控制,而枯水期则主要以泉水出露为主。中游地表径流相较山区河流的同位素含量更高层次,主要是由于中游降水的同位素含量更高层次,并且受强烈蒸发而产生同位素分馏现象的
6、影响。越接近下游,分馏越明显,导致地表水18O的含量与沿程距离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总的来讲,氘氧同位素的结果表示清楚上游山区降水是黑河河水的主要来源,除此之外冰雪融水、地下水也提供了一定的补给来源。 4、地下水 41地下水补给来源 中游地下水补给主要来自上游山区。山区降水及冰雪融水构成地表径流并渗入地下,受地质构造的影响,大部分就近以泉的形式排泄转化为河水,仅10%左右侧向补给中游盆地。 山前地区含水层为单一的潜水构造,地下水以第四系孔隙水为主。该处地下水的 D和 18O值均落于全球降水线,讲明起源于大气水,且3H较高,交替更新较快。同时地下水的 D 18O关系更接近河水,讲明主要还是受河水
7、补给。张应华等采用两端模型对民乐、张掖山前地区进行计算,得出河水和当地降水的补给所占比例在91左右。 图2中所示酒泉一带山前地区地下水的 D和 18O值与山区河水接近,并以北大河为中心呈对称趋势逐步贫化,反映了以山区降水为来源的河流补给作用。细土平原带 D和 18O则由南至北逐步贫化,同时地下水的埋深较深,d值较大,与山区降水相符合,14C偏小,反映出酒泉细土平原地下水有少量古水补给的痕迹。 中游细土平原带(图2,张掖盆地 临泽 高台一带)潜水 D和 18O与河水相近,低于当地降水,讲明当地降水补给并非是主导,而是接受山区降水补给的河水与当地降水混合补给的结果,也遭到经强烈蒸发之后的灌溉水补给
8、。以黑河为分界,北岸主要受河水下渗补给,南岸则以上游地区侧向补给和农田灌溉入渗补给为主。该区域深层承压水的 D和 18O,3H及d值与潜水及地表水不同,反映了不同的补给来源。利用海拔效应得到补给源高程在3600m以上,讲明在山区与中游盆地之间可能存在地下径流。除此之外,龙首山前承压水的 D 18O位于降水线上,讲明该区域补给来源主要是海拔相对较高的龙首山区的降水。 下游地区气候极度枯燥,年平均蒸发量在2000mm以上。南部金塔盆地潜水2H和18O含量大,3H值为1039TU,含量偏高,地下水年龄小于40a,主要由酒泉一带 D和 18O较高的地下水补给所致。北山山区浅层潜水 D 18O在当地降水
9、线上,讲明主要接受降水补给,而深部承压水 D 18O位于降水线附近,并有重同位素 18O贫化的特征,揣测是由于起源于严寒的更新世降水入渗。 额济纳盆地表现出很高的d值,反映了盆地内强烈蒸发的影响,也有灌溉水回补的因素在华而不实。浅层潜水沿河流方向 D和 18O富集,但小于河水,并与3H值呈正相关性,河岸深层地下水中的氚值也较高,表示清楚该区域浅层地下水接受河水的补给。除此之外,居延海北部地下水的3H值较高,讲明也接受中蒙边境山区季节性降水补给。 下游盆地东南部古日乃地区潜水 D和 18O极度富集,d值极低,与黑河水差异很大,故而钱云平等、Gates等和Ma等以为沙漠对该区地下水也有一定的奉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