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龄未婚女性的婚姻选择行为和影响因素,家庭社会学论文.docx
《大龄未婚女性的婚姻选择行为和影响因素,家庭社会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龄未婚女性的婚姻选择行为和影响因素,家庭社会学论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龄未婚女性的婚姻选择行为和影响因素,家庭社会学论文经典人口学理论以为,女性的社会地位具有积极的人口效应,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控制生育数量,降低婴儿死亡率;女性社会地位高的地区对孩子的性别偏好较小;独立性强、社会地位高的女性对生育调节、生育控制和生育决策能够发挥主体作用;受教育程度高的女性有利于孩子质量的提高等.1292中国坚持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重视妇女发展,促使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获得了突出进步.第三期中国妇女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显示,女性教育构造明显改善,男女受教育程度的差距显着缩小.分年龄数据显示,30 岁下面青年女性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 10.9年,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 30.4
2、%,比男性高 4.5 个百分点.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城市大龄未婚女性的婚姻问题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问题. 教育和社会地位高的城市大龄未婚女性面临的婚姻和家庭问题,不仅导致女性教育水平和社会地位的改善并没有产生预期的人口效应,而且还引发了独生子女家庭可持续发展问题.婚姻不仅仅仅是私人领域的事情,还是一种社会制度布置,婚姻对男性和女性来讲具有不同的责任和义务. 婚姻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经济社会转型和社会性别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因而,从社会性别视角研究婚姻问题,将社会性别文化嵌入家庭经济学婚姻市场选择理论,分析女性的婚姻选择行为和影响因素,并提出性别平等的多元化婚姻改革对策,对缓解女性
3、婚姻压力、促进家庭和社会和谐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二、大龄未婚女性的界定 功能主义把家庭看作是社会制度中的一个机制,并在华而不实发挥着基本的功能.3307婚姻是指男女双方按社会认可的方式结成夫妇并承当相应的权利和义务的一种社会制度.457着名社会学家费孝通以为,结婚不是个人私事,婚姻是社会布置,夫妻关系是人与人关系中最需要契约的一种关系.5137-153理想的夫妻关系要具有双重职能:一方面是能胜任社会交给他们的抚育孩子的事务;另一方面是两人能享受友谊喜好的感情生活.传统社会性别文化界定了婚姻的性别形式和年龄特征, 男主外,女主内 的社会性别角色分工在家庭生活方式上表现为男性具有主导地位,女性在
4、家庭生活中处于附属地位.在婚姻选择上表现为 男高女低 的婚姻匹配形式,通常的婚配形式是男性具有较高的经济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较高.在年龄特征上,表现为男性比女性年龄偏大.传统的婚姻匹配形式在现实生活中具有根深蒂固的影响. 结婚年龄不仅仅是生理年龄,取决于生理和心理的成熟,而且是社会年龄,取决于社会形态和社会变迁.在人类历史上,伴随着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又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发展,人们的初婚年龄大多会推延,这已经成为一个基本的人口规律.中国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龄,在1991 年是 22.23 岁,2001 年增长到 24.15 岁;62018 年北京市女性平均初婚年龄到达 29.50 岁. 天
5、津市人口学会颁布的信息显示,2020 年天津市城市主城区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为 27.49 岁.中国人口初婚年龄的推延使大龄未婚者的年龄界限也在不断变化.社会上将那些超过通行的结婚年龄,即 适婚年龄 ,并且尚未婚配的 28-49 岁的男女称为大龄未婚者.女性 适婚年龄 一般为20-29 岁.大龄未婚女性通常是指已经超过 适婚年龄 ,但是在婚姻上还暂时处于缺位的 30-49 岁女性. 人口统计显示,大龄未婚女性主要集中在城市, 大龄未婚男性主要集中在农村.2018 年人口普查资料数据显示出大龄未婚人口在城市、镇、农村的分布情况(见表 1). 表 1 数据显示,各年龄段城市女性未婚人口的比例高于城市男
6、性未婚人口的比例,这表示清楚大龄女性未婚人口较男性更趋向于向城市集中,城市大龄未婚女性婚姻问题突出. 三、婚姻市场选择理论 家庭是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的一个细胞.人类的婚姻具有高度的系统性和组织性.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Gary Stanley Becker)将婚姻作为理性的经济行为,分析男女两性在婚姻市场的选择和搜索行为.9113贝克尔以为,人们结婚的目的是想从婚姻中得到最大化收益.在一个有效率的、自由竞争的婚姻市场,假如每一个人都是效用最大化者,都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的配偶,那么,最佳婚配一定具有如下性质:未婚男女在不会使华而不实至少一方的生活变糟的情况下才会结婚.一旦进入婚姻市场,求偶者将一直
7、寻找下去,直到所能找到的配偶的任何预期改良对于其价值,不超过他为进一步寻找所付出的时间及其他投入的价值.进一步寻找的预期利益越大,寻找的时间就越长.潜在的配偶越多,则进一步挑选的预期收益就越大,进而寻找的时间就越长.寻找总是意味着发现配偶的某些与寻找者相合适的特质,而不同特质的寻找成本存在很大差异:教育、收入、智力、家庭背景,甚至健康状态确定起来都比拟容易,而志向、精神恢复力、发展潜力确实定则困难得多.10292寻找成本的最优配置意味着婚姻决策将以有关容易寻找特征的比拟充分的信息为基础.婚姻市场的信息是不完全的,明智的人采取两种方式方法来寻找配偶,一是去了解更多的新增婚姻候选人(所谓边际扩展)
8、,二是对感兴趣的候选人做充分了解(所谓边际深化),一直到为每一个候选人而付出的边际成本与可能的边际收益相等为止. 四、婚姻市场选择行为的社会性别分析 (一)婚姻主体的婚姻特征 1. 城市女性的婚姻特征 (1)女性社会性别角色的转变.在传统社会,妻子和母亲是女性的主要家庭角色,女性成年后的主要任务就是结婚,结婚-生育是传统的女性生活形式.在当代社会,女性的性别角色发生了根本变化,婚姻并不是女性唯一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具体表现出.在个体化的进程中,女性追求个人价值具体表现出和职业发展,放弃了把婚姻当成 人生主要目的 的传统女性人生轨迹形式.因而,多数女性在追求职业发展的同时选择婚姻行为,职业女性选择了
9、工作-家庭平衡的当代生活形式. (2)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教育时机平等极大地提高了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同时也延长了女性的平均受教育时间.女性大学毕业的平均年龄是 22 岁,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平均年龄是 25岁,博士研究生毕业的平均年龄是 30 岁.教育直接或间接地提高了女性平均初婚年龄.同时,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女性克制旧思想和旧观念的影响.教育促使人们提高对精神文明和文化生活的要求.后当代主义者贝尔(Danial Bell)以为,在后工业社会里,专业技术是获得权利的基础,教育是获得权利的方式.11397很多研究都表示清楚,教育时机的增加对改善女性生活环境产生了主要影响,在日常生活的很多方
10、面导致权利增长,婚姻决策自主权向女性回归.教育提高了女性的平等意识,改变了女性的婚姻意识,改变了她们的生活观和生育观,减少了期望生育的孩子数量.教育还促进了女性婚姻行为的根本转变,晚婚晚育成为女性自主的选择.能够讲,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女性的婚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不断加大,受教育年限增加使女性初婚年龄普遍推延,择偶标准不断提高. (3)女性收入的提高.就业提高了女性的收入水平.生育、抚养、培育孩子需要花费家庭一定的物质资源和时间资源,构成了孩子的成本.在当代社会,抚养孩子要花费父母大量的时间和精神,孩子是一种 时间密集型商品 .当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收入提高时,女性的时间
11、价值上升,父母十分是母亲更愿意将时间配置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更多的收入,而不愿意花费更多时间照顾孩子.所以,女性时间价值的上升导致女性愈加重视经济独立,追求个人的独立.职业女性破除了传统依靠的束缚,更能坚持自个的权利和要求,有更多的时机获得新的关系和经历体验. 2. 城市男性的婚姻特征 (1)男性性别角色的转变.男性的经济角色和经济功能是婚姻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随着女性性别角色的转变,男性的经济角色正在被削弱,男性也逐步认同和接受女性的经济角色.由于结婚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一些男性正在试图摆脱 家庭经济角色 而逃避婚姻或推延结婚时间. (2)男性的经济社会优势遭到挑战.在追求男女平等的社会大背景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