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非正式群体的作用与管理对策,教育教学管理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非正式群体的作用与管理对策,教育教学管理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生非正式群体的作用与管理对策,教育教学管理论文彼得罗夫斯基讲: 在任何群体中,各种人际关系构成着一种复杂的人际构造。了解这种构造,对于一个集体的教育者和领导者来讲,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因而,教育工作者有必要了解学生非正式群体并把握其管理策略。 一、非正式群体的概念 一 非正式群体的内涵 非正式群体是人们在交往中自发组织起来的,由于共同的兴趣、感情、共同的目的等自愿结合在一起而构成的。它不像正式群体那样处于稳定和平衡的状态,而是处于不断适应,不断重新组合当中。 二 非正式群体的类型 根据凝聚力的强弱将学生非正式群体划分为松懈型和严密型;根据其作用的性质将学生非正式群体划分为积极型和消极型,并借
2、鉴领导行为四分图,绘制学生非正式群体五分图,华而不实横坐标为严密程度,纵坐标为作用性质。 1. 严密积极型 A 型。严密而积极型 A 型 的群体,在凝聚力方面:有较强的凝聚力,一旦构成,不易瓦解;有固定的成员,有公认的核心人物,有成员认可并能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有固定的活动形式;在产生作用的性质方面:成员积极介入班级活动,对班级产生积极的作用。 2. 松懈积极型 B 型。松懈而积极型 B 型 的群体,在凝聚力方面:凝聚力不强,易瓦解;没有固定的成员,没有公认的核心人物,没有成员认可并能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没有固定的活动形式,通常是根据成员的需要组织活动,有较大的随机性;在产生作用的性质方面:成
3、员积极介入班级活动,对班级产生一定积极的作用。 3. 松懈消极型 C 型。松懈而消极型 C 型 的群体,在凝聚力方面:凝聚力不强,易瓦解;成员界线模糊,没有公认的核心人物或核心人物在群体中影响力不强,没有成员认可并能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没有固定的活动形式,成员聚在一起以发泄对班主任、班的不满、分布小道消息等为主;在产生作用的性质方面:成员消极对待班级活动,对班级产生不良的影响。 4. 严密消极型 D 型。严密而消极型 D 型 的群体,在凝聚力方面:有较强的凝聚力,不易瓦解。有固定的成员,有公认的核心人物,服从群体核心人物的领导,不服从班主任、班的管理,有成员认可并能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有固定的
4、活动形式;在产生作用的性质方面:成员消极对待班级活动,对班级产生不良的影响,对班级管理毁坏力最大。 5. 中间型 E 型。中间型 E 型 的群体,在凝聚力方面:凝聚力适中。成员易流失,没有固定的核心人物或核心人物在群体中的影响力不强,行为规范不严谨,有固定的组织活动也有一些随机性的活动;在产生作用的性质方面:成员不消极对待也不积极介入班级活动,对班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一 学生方面 1. 积极作用。 1 知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会与性格类似、有共同喜好的学生自发构成非正式群体。这样的群体以情感为纽带,成员间相互尊重,具有很强的凝聚力,能够知足相互安全、归属与爱、尊重的需要
5、。 2 培养学生的能力。自发构成的非正式群体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作为管理者、管理者、执行者,有利于促进本身能力的提高,身心健康全面地发展。2 2. 消极作用。非正式群体中的核心人物易对成员的思想、行为产生压力,造成成员的 从众 心理。假如是违背道德、法律的思想、行为,后果将不堪设想。3 二 班级方面 1. 积极作用。非正式群体的成员通常会组织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并且一定规模的活动有利于促进班级活动的多元化。4 2. 消极作用。 1 削弱班级凝聚力。不同人数的班级中都会存在一定数量的非正式群体,这些有固定的成员、明确的核心人物、共同需要的群体有较强的凝聚力,容易构成帮派
6、,削弱班级凝聚力。5 2 易偏离班级的目的。每个非正式群体都有自个的组织目的,当小群体的目的与班集体目的不一致时,学生会愈加倾向于小集体的目的,进而偏离班级的目的,对班级的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策略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学生非正式群体也不例外。因而,老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发挥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克制其消极作用。 一 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 老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的普遍性、两面性,将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最大化;正确识别非正式群体的类别,鼓励积极型、中间型非正式群体的发展,引导消极型非正式群体的发展。 二 民主选举班 班是学生正式群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老
7、师能够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选取大家信服的、有能力的、有意愿的核心人物任职班,组建正式群体,提高正式群体的号召力、凝聚力。 三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老师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建立和谐的生生关系,进行情感谢励,通过情感纽带连接班集体。 1. 师生关系。老师要主动与核心人物接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消除师生间的隔膜,了解群体发展动态,做到防患于未然,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 生生关系。老师要鼓励班与学生间、各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间、成员间的沟通沟通,建立融洽的关系,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四 提高班级凝聚力 1. 班级文化建设。老师能够通过布置班级、板报设计,举办班会、课外活动的
8、形式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树立健康、团结的班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班级凝聚力。 2. 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老师能够通过举办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集体活动为学生设立共同的目的,引导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共同努力,激发班级集体荣誉感、团结协助的精神。 五 设立共同的发展目的 老师要设立符合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的共同发展目的,并将目的分解为最近、远期的小目的,引导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间相互配合、共同发展。6 六 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方法 老师作为班级的管理者,需要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方法管理学生,并要求班做到人性化管理。 在班级管理中,老师要充分利用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利用集体教育个人,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教
9、育个体促进集体的发展,让学生意识到本身的重要性;当学生犯错误时,老师要做到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发挥非正式群体的积极因素,克制其消极因素。 总之,非正式群体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两面性。 老师要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发挥其积极作用,克制消极作用,引导非正式群体健康地发展,而不是将之消除;除此之外,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组建正式群体、完善管理方式方法,促进班级管理顺利开展。 注释: 吴江霖,戴健林。社会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90-291. 以下为参考文献: 1徐爱新,冯瑞建。解析老师非正式群体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1:41. 25唐春,李莎。初中学生非正式群体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及调控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1:35. 3张雷,吴娜。对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研究现在状况及其瞻望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8,251:31. 4徐爱新,冯瑞建。解析老师非正式群体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1:41. 6卢宝祥。试论中学生 非正式群体 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4:41-4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