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生物力学分析,运动生物力学论文.docx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生物力学分析,运动生物力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生物力学分析,运动生物力学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生物力学分析,运动生物力学论文膝关节前穿插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运动损伤。近年来,用生物力学方式方法评价手术治疗对前穿插韧带重建术后的疗效是运动医学及康复医学领域的研究热门。通过对韧带重建术后的生物力学进行研究后发现尽管重建手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膝关节的正常功能,但重建侧膝关节仍然存在运动学、动力学以及肌肉活动特征等的异常。因而,对重建侧膝关节进行全面的生物力学评价有利于了解外科手术的疗效和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进而尽量避免再发损伤并使患者能够重新恢复先前的运动项目。本文就ACL重建术后下肢仍然存在
2、异常的运动学、动力学和肌肉活动特征做一综述。 1 膝关节前穿插韧带的解剖和功能 ACL 起自股骨外侧髁内侧面后部,远端呈扇形张开附着于胫骨平台髁间棘内侧部。ACL的长度为22-44mm平均32mm,宽度为 7-12mm1.在功能上,ACL分为两部分,即前内侧束anteromedial bundle, AMB和后外侧束postero-lateral bundle, PLB。AMB 起自股骨附着点的近前方,止于胫骨附着点的前内侧,而PLB起自股骨附着点的远后方,止于胫骨附着点的后外侧。AMB最主要的功能是限制胫骨相对于股骨的前移2,在慢性ACL缺失患者的膝关节中,出现胫骨前移是正常膝关节的4倍3.
3、PLB的主要功能是限制胫骨内旋,尤其是在膝关节接近完全伸直时这种作用愈加明显;另外,ACL还有小部分限制胫骨外旋和内外翻运动的作用4.对ACL解剖和功能的正确认识,为重建后通过生物力学方式方法评价膝关节的功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根据。 2 膝关节前穿插韧带重建后下肢的生物力学特征 ACL 损伤后毁坏了其正常的解剖构造,导致伤侧下肢正常的运动学、动力学以及肌肉活动发生改变5,进而引起膝关节严重不稳。除此之外,ACL损伤还会进一步引起半月板的撕裂和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6,最终发生创伤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因而需要对ACL损伤进行手术重建。近年研究表示清楚,
4、无论采取何种术式和移植物重建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也是有限的,仍会存在下肢的生物力学异常7-8. 2.1 膝关节前穿插韧带重建后下肢的运动学特征 ACL 重建术后的患者,三个平面上仍然存在下肢异常的运动学特征。Knoll Z等9对25例ACL重建者在术后12个月在平地步行时通过三维步态分析发现,在步态周期的摆动期这些患者出现明显的膝关节屈曲角度的减少。正常步态中,从足跟离地即将进入摆动初期之前膝关节开场屈曲,到达大约35 的屈曲角度时,踇指离地步态周期的60%。最大的膝关节屈曲角度大约为60 ,是发生在摆动中期开场时步态周期的73%。摆动终末期,膝关节几乎处于完全的伸直位,为下次足跟着地做准备。行走
5、时在摆动阶段缺乏充分的膝关节屈曲会影响踇指离地,为了代偿这种情况,髋关节必须过度屈曲10.Xergia SA等7对22例ACL重建的男性运发动在单腿跳跃活动中进行三维步态分析后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在起跳阶段所有受试者出现膝关节屈曲和踝关节背屈角度的减少,在落地阶段,受试者出现膝关节屈曲角度的减少。在起跳阶段膝关节屈曲和踝关节背屈角度的减少会降低跳跃运动的 推动力 ,这样会影响跳跃的距离,而落地阶段膝关节屈曲角度的减少可能是想通过使膝关节 僵硬 以维持落地时的平衡,但可以能因而而增加膝关节的负荷,成为产生KOA的潜在危险因素11.Webster KE等12研究了16例ACL重建的患者分别在术后
6、10个月和3年的随访期中平地步行时下肢的运动学参数,发现与术后10个月相比拟,术后3年这些患者在步态周期的终末支撑期中膝关节屈曲角度减少,讲明患者能够完成更多的膝关节伸展运动,步态得到明显改善。所以,尽管重建后不能完全恢复下肢的生物力学,但某种程度上也使得膝关节的功能得到改善。 正常情况下,由于关节的形态学及强有力的内外侧副韧带的作用,膝关节在冠状面上有很小范围的运动发生,但很难去定量10.有多项研究表示清楚,ACL重建后通过三维步态分析能够观察到膝关节在冠状面上有明显的内收外展运动,这样就会使得膝关节冠状面上正常的对位对线关系发生改变,进而使胫股关节压力增加,导致KOA的发生11,13.在横
7、断面上,当膝关节屈曲一定角度的时候,能够产生内外旋运动。 在足跟触地时,胫骨相对于股骨大约处于2 -3 的外旋位,在整个支撑期中,膝关节逐步内旋10.然而,Deneweth JM等14在对9例ACL重建的患者进行单腿跳跃测试中通过三维步态分析发现,在初次足跟触地时9例患者均呈现出胫骨过度的外旋运动,另有研究结果也与其类似15,表示清楚在整个步态周期的支撑期中ACL重建侧膝关节的内旋运动明显减少;但Georgoulis AD等16却发如今对ACL重建的患者进行水平步行测试时与健侧膝关节比拟,在整个支撑期中双侧膝关节的内外旋运动并未表现出显着性差异。 因而,膝关节内旋-外旋运动学的改变更有可能出如
8、今对肢体功能要求较高的功能性活动,如单腿跳跃或下肢的旋转运动中。假如膝关节内外旋运动的异常也是导致膝关节易发生退行性改变的因素,那么重建后长期进行这种功能性活动可能加剧关节退行性改变的发生。 2.2 膝关节前穿插韧带重建后下肢的动力学特征 ACL 重建后下肢动力学特征的改变主要具体表现出在地面反作用力、关节的力矩和能量的吸收上。Orishimo KF等17研究了在单腿跳跃活动中ACL重建者下肢的动力学特征,发如今起跳阶段前方地面反作用力和垂直地面反作用力,以及下肢总的伸肌力矩两侧下肢相比未有明显差异,但重建侧下肢膝关节伸肌力矩明显低于健侧下肢,髋、踝关节伸肌力矩高于健侧下肢,与健侧下肢相比,重
9、建侧下肢膝关节能量的产生明显低于健侧下肢,髋、踝关节能量的产生均高于健侧下肢,尤其是髋关节愈加明显;在落地阶段,后方地面反作用力和垂直地面反作用力,以及下肢总的伸肌力矩两侧下肢相比也未有明显差异,仍然是髋、踝伸肌力矩高于健侧下肢,但在能量的吸收上,重建侧下肢髋、膝关节均低于健侧下肢,而踝关节明显高于健侧下肢。重建侧下肢通过邻近的髋关节和踝关节代偿形式的这种适应性改变实际上对于伤侧膝关节来讲是一种保卫性策略,主要是为了避免对伤侧膝关节产生太多的前方剪切力。另研究报道,在单腿跳跃活动的落地阶段,重建侧下肢垂直地面反作用力下降的同时还伴有髋、膝关节屈曲角度的增加,重建侧下肢倾向于采取这种 软着地 的
10、策略,这种适应性改变也是为了减少对伤侧膝关节的冲击负荷,进而避免再次损伤18. 从逆向动力学的角度来看,地面反作用力是计算膝关节动力学的决定性成分。以往研究发现,ACL损伤后双侧膝关节存在动力学的非对称性,同时地面反作用力也表现出非对称性17,19,但这种情况更多见于单腿跳跃的功能性活动中。 由于进行单腿跳跃活动时,重建侧膝关节在活动中出现的非对称性表现主要是通过同侧邻近的关节来进行代偿。假如患者介入双腿跳跃的活动时,重建侧膝关节功能的缺失则主要会通过对侧膝关节来代偿,这种反常的肢体间的代偿策略可能会使对侧膝关节负荷增加,进而增加对侧ACL损伤的发生率20.在功能性活动中重建侧膝关节活动的减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交流
限制150内